泉州文化旅游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利用

泉州文化旅游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利用

一、泉州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及其开发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吴广凤[1](2021)在《滇中地区康养旅游资源的地域特征及其开发利用途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健康养生需求井喷式增长,康养旅游作为满足该需求的最佳途径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此同时,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建设“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滇中核心旅游圈”、“滇中康体养生旅游先行区”,在此背景下,滇中地区康养旅游即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但目前全球康养旅游产业处于摸索阶段,康养旅游资源、康养旅游产品、康养旅游业态等相关概念尚未明晰,康养旅游资源分类尚未统一,不利于指导区域康养旅游的发展。鉴于此,本研究以滇中地区为研究地,运用文献综合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法等,在系统地梳理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相关概念,并整合、补充现有康养旅游资源分类体系,而后研究滇中地区康养旅游资源的地域特征及开发利用途径,以期丰富、补充康养旅游资源相关研究,同时为滇中地区发展康养旅游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本研究在康养旅游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相关概念,认为康养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的一种,是指赋存于一定地理环境内,具有一定的康养功能,对旅游者有康养吸引力,并促使其产生旅游驱动力,且能够被旅游业开发和利用,并产生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一切事物;康养旅游产品是指能满足旅游者“养肺”“养颜”“养脑”“养心”“养胃”“养生”“康体”“养神”等康养需求,且对其有康养吸引力,并促使其产生旅游驱动力的环境、事物和服务,是康养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后的“成品”;康养旅游业态,指旅游企业或者旅游相关部门为满足旅游者“养胃”“养肺”“养颜”“养生”“养神”“养脑”“养心”“康体”等康养需求,依托地理环境整体或其要素康养功能的吸引力,对康养旅游资源及其他旅游要素进行组合或者整合而形成的一种包括产品、经营和组织形式在内的形态。(2)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研究整合、补充现有康养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并研究其康养功能,用其指导滇中地区康养资源的调查与分类,滇中地区有5个类别18个亚类的康养旅游资源,其中天养旅游资源与地养旅游资源分布特别广泛,水养旅游资源主要聚集在滇中中部和东部地区,气-生体系康养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滇中中部和西部地区,各类文养旅游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各具特色,总体呈现多种康养旅游资源交错、重叠、镶嵌式分布,形成错综复杂的分布状态。(3)本研究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滇中地区康养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为基础,结合康养旅游资源的功能和类型,进而得出2个康养旅游资源区,包括滇中养生-康体旅游资源区、滇中康疗-养生旅游资源区,以及7个康养旅游资源分区,包括滇中彝文化养生旅游资源区、滇中峡谷康体旅游资源区、滇中气-生体系养生旅游资源区、滇中花腰傣文化养生旅游资源区、滇中综合康养旅游资源区、滇中高原湖泊-温泉养生康疗旅游资源区、滇中岩溶洞穴康疗旅游资源区,其中康养气候旅游资源和彝文化康养旅游资源是滇中地区康养旅游资源的特色。(4)基于滇中地区康养旅游资源的地域特征,该地区可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进行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一,可从资源类型、资源空间以及区域康养旅游形象三方面进行整合性开发利用;第二,可依附现有景区或旅游区的客源市场、其他类型旅游产品进行康养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尤其是非优势资源;第三,通过整合性和依附性开发利用的组合对多样的康养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以实现科学、合理、有效的资源开发利用,逐步形成滇中特色的康养旅游产品和康养旅游业态,促进滇中地区康养旅游健康、有序的发展。

宋丽丽[2](2021)在《《福州府志》开发利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地方志是记载某个地区自然与社会、过去与现在的状况的地理类“百科全书”。地方志不仅记述与传承了人类文明,更是服务了社会的发展。习总书记认为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文物是人类历史智慧的代言人。福州历史上长期作为东南一带的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思想和教育的中心,保持着修志的优良传统,修志水平总领全省,甚至在全国范围内都是一个典型代表,后世也留存了许多珍贵的地方志文献。福州府在明代修志五次,现存正德年间、万历己卯年间和万历癸丑年间所撰的三部《福州府志》;清代修志两次,现存乾隆年间所撰《福州府志》及后来李拔在此基础上补修的艺文志部分。福州市史志办统管全市地方志事宜,当前已经完成第一阶段的地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但要走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不足,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提升开发利用的水平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地方志的需求。本文以上述提到的共四部《福州府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对《福州府志》的开发利用情况,找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提出新阶段的新对策。论文阐述了《福州府志》编纂的情况,分别介绍了志书的内容和体例,分析了这些志书的价值和开发利用它们的意义;梳理了《福州府志》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取得的成效,找出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借鉴了其他地区地方志开发利用的成功案例的指导和经验,提出了要创新开发利用的产品和方式等、开发特色内容、积极引用社会力量参与开发利用工作、强化平台建设并健全工作机制四个对策。

勾娜[3](2020)在《湖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开发利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历史文化名城是重要的文化遗产资源,而历史街区是支撑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各地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的基础上,对历史街区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取得了不同的成效。湖南现有长沙、岳阳、凤凰、永州等四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拥有的历史街区的开发利用也是颇值得注意的。本文选择湖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七个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即长沙市太平街、潮宗街,岳阳市洞庭南路、陆城南北正街,凤凰县古城历史街区、沙湾历史街区,永州市柳子街。本文在界定概念和阐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首先,分析各街区及其资源,认为其历史文化、教育、科学价值,是开发利用的重要前提。其次,从理念影响、价值驱动、需求推动的角度论述街区开发利用的动因。再次,从开发主体的角度分析湖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的开发利用,认为其开发利用模式有两种:政企主导型和政企合作型。其中,政企主导型可分为政府主导型(永州柳子街)和企业主导型(凤凰古城历史街区和沙湾历史街区);政企合作型可分为政府和国有企业合作型(长沙太平街、潮宗街和岳阳洞庭南路历史街区)、政府和非国有企业合作型(岳阳陆城南北正街)。结合具体案例,本文对不同类型街区的开发利用作了分析,对其开发利用的成效进行阐述,并总结了这些街区开发利用的共性与差异。最后,本文综合考察,认为七个街区的开发利用有如下问题:管理和开发模式效益有待提升;保护和开发的关系不协调;资源开发路径和实现成效受限制。针对问题,本文结合相关政策和行业趋势,为问题解决提出具体对策,旨在从开发利用入手,为湖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持续发展提供思路,为中国历史街区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王杰茹[4](2020)在《闽南地区民俗体育活动 ——拍胸舞的形成演进与传承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拍胸舞是闽南地区的一大特色民俗文化之一,在我国其他地区是没有这类舞蹈形式的,属于闽南地区的地域风格舞蹈特色。而拍胸舞的形成是由于多种文化的融合而积累起来的,并且在这一民俗舞蹈之中包含了较多闽南地区的发展历史,能够展现闽南地区的社会发展形态变化。拍胸舞虽然在社会的前进过程中有所变化,以更好地融合社会大众的需求,但是其内在的文化涵养一直赋予其中,能够发现其传统文化内容,而且从拍胸舞的头饰能够非常明显地了解到拍胸舞的民俗文化信仰,挖掘其图腾文化。由于拍胸舞是历经了闽南地区的社会发展文化而形成的,因而不论是从舞蹈的音乐上还是动作服饰上都是当地文化的一种传承,其属于闽南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以我国闽南地区的拍胸舞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形成与演进情况,分析了其文化特征与价值,并且通过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以及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站在民俗体育文化的角度来具体地探究其形成缘由、演进变迁、文化特征以及社会文化价值。并对其传承与发展的现状进行数据分析,针对其在当下传承与保护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合理科学的完善建议,以推动闽南地区拍胸舞这一民俗体育活动的传承与保护。最终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从闽南地区民俗体育活动拍胸舞的形成缘由来看,其主要起源于闽南地区的山海环境、中原移民的社会大环境、农耕文化的生活方式、民间宗教信仰以及民俗文化。(2)从闽南地区民俗体育活动拍胸舞的演进变迁来看,其比较突出的变化在于表演形式、表演服饰以及表演动作。(3)从闽南地区民俗体育活动拍胸舞的文化特征与社会文化价值来看,其具有较强的历史积淀性以及文化传统性和地域风格性,同时也也具备了文化传承价值、娱乐健身价值以及旅游资源价值。(4)从闽南地区民俗体育活动拍胸舞在传承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集中在当地政府部门、传承及宣传方式方法、拍胸舞的社会组织等方面的不足。(5)针对当前闽南地区拍胸舞的传承与保护所呈现的不足,也将从政府、传承方式、宣传方式以及拍胸舞协会等传承组织来加以努力,共同为拍胸舞这一地域性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做出更多的贡献,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拍胸舞的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

刘芳[5](2017)在《泉州境外游客文化旅游偏好研究》文中指出2017年1月26日,泉州的“古泉州(刺桐)史迹”被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推荐作为中国申报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项目之一。作为海丝之路最东端的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彩的旅游资源吸引越来越多的境外游客纷至沓来。然而如何避2古城旅游均质化,调整和优化泉州文化旅游资源,满足入境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要成为了亟待解决的课题。旅游者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其旅游的行为与偏好的研究对于旅游目的地基于旅游资源本身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的研究方法,真实了解境外游客对泉州文化旅游的偏好并对其进行目的性研究,以求更深入更具体地优化泉州对外文化旅游线路,响应中央“一带一路”发展,重塑泉州历史文化名城国际都市形象,助推泉州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舞台。

高翔[6](2017)在《广西北部湾地区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疆域辽阔、地理环境各异、少数民族众多,各族人民在不同的生产生活背景中创造出色彩斑斓的文化内容,它们是中国的底色,是驱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丰厚滋养,对其进行保护与开发利用意义重大。其中,宽广的海域、漫长的海岸线、为数众多的岛屿以及沿海而居的人民共同造就了我国历史悠久、形态各异的海洋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海洋文化的重要内容,反映了沿海居民在生产、生活、文学艺术、思想形态等方面的智慧,对其进行保护与开发是激发民族自信、弘扬海洋文化、形成文化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广西北部湾地区位于我国南疆,有钦州、北海、防城港三市临海,当地有客家、疍家、壮族、京族等不同群体沿海而居,又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海洋文化历史悠久,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众多、特色鲜明。然而,受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土壤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保护与传承面临困境。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广西北部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亟需转变思路,充分发挥文化生产力的驱动作用实现跨越式发展。旅游作为“朝阳产业”、“无烟产业”,具有绿色、劳动密集、乘数效应大等特点,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沿海居民生产生活的生动体现,能够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求知与文化体验需求,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也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以及“钦北防”三市的城市发展战略中都提到了保护海洋文化遗产、依托海洋资源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对广西北部湾地区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研究背景与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主要从四个方面内容展开研究。其一是通过文献搜集与实地调研摸清了广西北部湾地区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概况,并按民间文学、传统表演与游艺、传统工艺与技能、民间信俗四个方面对其数量进行了统计;同时分析了遗产资源的分布与特点、旅游开发现状等基础问题。其二是从主体、客体、介体三个角度全面分析了广西北部湾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驱动因素,为后文提供指导思想与决策思路。其三是以相关理论为指导,从不同视角分析了广西北部湾地区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对各种模式的涵盖范围、实施路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其四是从旅游开发前、旅游开发中、旅游开发后三个阶段分析了广西北部湾地区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保障机制,以确保各种开发模式的有效执行与落实。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体系能有些许丰富与创新,对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能够提供参考与借鉴。

陈彦儒[7](2016)在《泉州习俗文化与民俗特色》文中研究表明福建泉州历史悠久,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文化。作为泉州的一名高中生,本人将就自己所了解以及查阅资料所获得的泉州习俗文化与民俗特色进行总结,不足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庄亚界[8](2014)在《基于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农业产业提升研究 ——以福建永春县为例》文中认为文化不仅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我国的农业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然而在由传统农业过渡到现代农业的过程中,传统农业文化由于缺乏足够的价值关注度而面临失传的困境。因此,将对传统农业文化的保护与利用的矛盾辩证统一于对传统农业文化的开发利用中,在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挖掘传统农业文化的当代价值,通过弘扬中华文化,对保护与传承农业文化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内涵有着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也需要文化的浸润,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作为一个集食物保障、原料供给、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市场服务等产业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是多层次、复合型的产业体系,基于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思路,既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本身的内涵,又是农业产业提升的有效路径,其作用体现在可有利于提升农业的效益、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因此,加大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农业产业提升意义重大。本课题研究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进行,将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为农业产业提升的一种思路,在农业多功能性理论、文化资源开发的二重规律理论、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文化艺术品供求机理、农业文化生态理论、产业发展理论、产业融合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理论指导下,采取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思路,将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综合文献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案例研究法以及系统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基于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农业产业提升策略进行探索。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第一,对我国农业产业中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价值进行分析。目前我国农业产业中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主要包括对传统农业文化资源和农业创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两大类,对农业产业的提升价值主要表现在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价值导向、实现农业产业创新、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丰富农产品品牌内涵等方面,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传统农业文化资源底数不清、资源开发方式有待规范、传统农业文化资源整合存在“粗、散、泛”现象等问题,其障碍性因素主要存在于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缺乏利益协调机制、政府缺乏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规划、农业文化产业化发展程度不够、法律规范机制不健全和专业人才匮乏等方面。第二,通过实证研究对基于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农业产业提升策略进行探索。本研究以福建永春县为例,以其拥有“地理标志产品”的四大传统农业产业——永春佛手茶、永春老醋、永春芦柑和永春篾香等作为实证研究的案例,对其基于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农业产业提升策略进行探索。研究的思路为:首先,分析了各地理标志产品的源起与历史沿革、各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各地理标志产品所蕴含的文化资源以及开发利用现状;其次,在借鉴相关案例研究的基础上,相应提出基于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农业产业提升策略,以实现文化资源对农业产业提升的推动作用。通过研究形成的基于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永春佛手产业提升策略有:一是明确佛手茶文化资源挖掘方向,主要包括茶叶农耕文化、禅茶文化和茶叶养生文化;二是重视佛手茶文化项目设计,主要包括建设生态观光茶园、茶文化展示厅以及开发养生文化茶品;三是制定茶产业资源匹配下的文化战略;四是加快永春佛手文化品牌塑造;五是加快推进永春佛手茶文化中介的发展。通过研究形成的基于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永春老醋产业提升策略有:一是理清永春老醋文化资源挖掘方向,主要包括酿造文化、民俗文化和饮食保健文化;二是重视永春老醋文化资源开发项目设计,主要包括参观层面上的醋酿造文化项目设计、参与层面上的醋文化体验项目设计以及消费层面上的醋文化产品项目设计;三是加大文化挖掘与宣传力度;四是依托醋文化提升品牌内涵;五是通过醋文化产品项目设计带动产业提升。通过研究形成的基于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永春芦柑产业提升策略有:一是明确永春芦柑文化资源挖掘方向,主要包括芦柑的农耕文化、文学作品中的芦柑文化、芦柑馈赠文化以及药食文化;二是重视永春芦柑文化资源开发项目设计,主要包括建设现代生产示范园、芦柑文化展览馆、举办芦柑文化节以及创新芦柑菜谱;三是注入文化内涵提升产品层次;四是以芦柑文化为依托带动芦柑产业转型升级;五是重视芦柑文化传播。通过研究形成的基于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永春篾香产业提升策略有:一是理清永春篾香文化资源挖掘方向,主要包括蒲氏制香世家、传统篾香制作工艺、香道文化以及药用文化;二是重视永春篾香文化资源开发项目设计,主要包括开辟蒲氏手工香制作展示区、设立香文化展示馆和香道养生馆;三是注重永春篾香产业链延伸;四是加强永春篾香文化氛围营造;五是加快永春篾香产品档次提升。第三,进行基于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农业产业提升机制构建。本研究以福建省永春四个传统产业作为实证研究的案例,对基于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农业产业提升路径进行探索,并进一步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农业产业提升机制构建,以期使得个案研究的成果对农业产业的具有普遍借鉴意义。一是文化资源开发机制,包括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和创新文化资源开发模式等;二是产业组织机制,包括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和合作经济组织带动模式等;三是利益联结机制,包括政府在宏观层面的利益引导、企业在中观层面的利益选择和农户在微观层面的利益行为等;四是经营机制,包括科学决策、加强营销和控制内部成本等;五是保障机制,包括加强制度规范建设、强化技术支撑和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等。

黄益军[9](2013)在《基于旅游者体验偏好的泉州文化旅游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泉州文化旅游发展的相关问题加以缕析:阐述泉州文化旅游相关研究;从文化旅游在访问目的地总体决策中的重要性、体验的深度两个维度出发,界定泉州文化旅游者的五种类型并分析其体验偏好;从旅游者体验偏好角度对泉州文化旅游发展提出可操作性建议。以期为泉州乃至海西的文化旅游业服务,同时也为其他城市开展文化体验旅游提供借鉴。

李文实[10](2011)在《基于SWOT-PEST分析的泉州文化旅游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发展文化旅游具备资源、区位、经济基础与客源优势,存在旅游形象不明、投入不足、人员素质不高、资源分散、旅游项目参与性不强等不足,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品牌泉州建设、交通条件改善及世界文化旅游发展趋势为其带来机遇,娱乐、购物设施不配套及生态旅游的兴起挑战着其发展,通过对泉州文化旅游的优势、不足、机会和挑战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视角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通过实施SOW、SOT、SWT和OWT战略可以充分利用机会、发挥优势、克服弱点、回避威胁,促进泉州文化旅游的发展.

二、泉州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及其开发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泉州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及其开发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滇中地区康养旅游资源的地域特征及其开发利用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2.3 述评与启示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探讨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探讨
        2.1.1 康养旅游
        2.1.2 康养旅游资源
        2.1.3 康养旅游产品
        2.1.4 康养旅游业态
        2.1.5 地域特征
    2.2 康养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功能
        2.2.1 康养旅游资源类型
        2.2.2 康养旅游资源功能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环境养生理论
        2.3.2 康复性景观理论
        2.3.3 地域分异规律理论
        2.3.4 需求层次理论
第3章 滇中地区区域环境及旅游开发概况
    3.1 滇中地区区域环境
        3.1.1 地理位置
        3.1.2 人口与民族概况
        3.1.3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3.1.4 交通条件
        3.1.5 自然环境
    3.2 旅游开发概况
第4章 滇中地区康养旅游资源类型与分布
    4.1 滇中地区康养旅游资源调查
        4.1.1 文献数据
        4.1.2 实地考察
    4.2 滇中地区康养旅游资源类型与分布
        4.2.1 天养旅游资源
        4.2.2 地养旅游资源
        4.2.3 水养旅游资源
        4.2.4 气-生体系康养旅游资源
        4.2.5 文养旅游资源
第5章 滇中地区康养旅游资源的地域分异与特色
    5.1 滇中地区康养旅游资源的地域分异
        5.1.1 滇中养生-康体旅游资源区
        5.1.2 滇中康疗-养生旅游资源区
    5.2 滇中地区康养旅游资源的特色
        5.2.1 康养气候旅游资源
        5.2.2 彝文化康养旅游资源
第6章 滇中地区康养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
    6.1 整合性开发利用途径
        6.1.1 康养旅游资源类型整合
        6.1.2 康养旅游资源空间整合
        6.1.3 康养旅游形象整合
    6.2 依附性开发利用途径
        6.2.1 依附现有客源市场
        6.2.2 依附其他类型旅游产品
    6.3 混合式开发利用途径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福州府志》开发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2章 《福州府志》及其开发利用概述
    2.1 《福州府志》的编纂、体例与内容
        2.1.1 纂修背景与纂修者
        2.1.2 体例与内容
    2.2 《福州府志》的价值
        2.2.1 史料价值
        2.2.2 文献价值
        2.2.3 社会价值
    2.3 《福州府志》开发利用的意义
        2.3.1 服务领导决策
        2.3.2 促进经济发展
        2.3.3 加深文化交流
        2.3.4 教化育人正学风
第3章 《福州府志》开发利用的现状
    3.1 《福州府志》开发利用的条件与成效
        3.1.1 开发利用的条件
        3.1.2 开发利用的成效
    3.2 《福州府志》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3.2.1 开发力量和成果转化不足
        3.2.2 管理方式滞后
        3.2.3 队伍结构失衡,工作重心偏移
        3.2.4 缺乏传播平台和宣传手段
    3.3 《福州府志》开发利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官方的重视和投入不够
        3.3.2 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
        3.3.3 缺乏专业人才,不善用人才
        3.3.4 观念落后且社会意识不足
第4章 《福州府志》开发利用的对策
    4.1 方志开发利用的借鉴
        4.1.1 借鉴的案例
        4.1.2 案例启示
    4.2 《福州府志》开发利用的对策
        4.2.1 创新开发利用的产品、方式等
        4.2.2 开发特色内容
        4.2.3 积极引用社会力量参与开发利用
        4.2.4 强化平台建设,健全工作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湖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开发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历史文化名城
        二、历史街区和历史文化街区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文化经济学理论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三、市场营销理论
第二章 湖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及文化资源分析
    第一节 休闲主导型历史街区及其文化资源
        一、长沙市太平街及其文化资源
        二、长沙市潮宗街及其文化资源
    第二节 旅游主导型历史街区及其文化资源
        一、岳阳市陆城南北正街及其文化资源
        二、凤凰县古城历史街区及其文化资源
        三、凤凰县沙湾历史街区及其文化资源
        四、永州市柳子街历史街区及其文化资源
    第三节 居住主导型历史街区及其文化资源
        一、岳阳市洞庭南路历史街区
        二、岳阳市洞庭南路历史街区文化资源
第三章 湖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开发利用的动因
    第一节 历史街区保护与活用理念的影响
        一、国际社会有关历史街区保护和活用的理念
        二、国内有关历史街区保护和活用的理念
    第二节 实现历史街区经济价值的现实驱动
        一、直接经济价值的驱动
        二、间接经济价值的驱动
    第三节 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推动
        一、社会生活需求的推动
        二、区域经济文化发展需求的推动
第四章 湖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 湖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开发利用模式
        一、政企主导型开发利用模式
        二、政企合作型开发利用模式
    第二节 不同类型的湖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的开发利用
        一、休闲主导型历史街区的开发利用
        二、旅游主导型历史街区的开发利用
        三、居住主导型历史街区的开发利用
    第三节 湖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开发利用的特色
        一、保护街区文化遗产,体现遗产的公共属性
        二、发挥街区特色优势,推动资源向资产转化
        三、积极融入现代生活,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四、整合开发遗产资源,追求规模经济效益
第五章 湖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开发利用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节 湖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一、管理和开发模式效益有待提升
        二、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不协调
        三、资源开发路径和实现成效受限制
    第二节 湖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开发利用的对策
        一、提升遗产管理效力,彰显开发模式的生命力
        二、协调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实现文化资源的永续利用
        三、拓展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深化文旅融合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4)闽南地区民俗体育活动 ——拍胸舞的形成演进与传承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2.1 充分掌握闽南地区拍胸舞的形成演进概况
        1.2.2 推动闽南地区拍胸舞民俗体育活动的传承与保护
        1.2.3 合理彰显拍胸舞的文化特征与价值
    1.3 研究意义
        1.3.1 有助于保护闽南地区的民俗体育活动
        1.3.2 有助于推广拍胸舞的文化价值
        1.3.3 有助于创新传统民俗体育活动的开发
    1.4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1.4.1 相关基本概念
        1.4.2 关于拍胸舞形成与演进的研究
        1.4.3 关于拍胸舞文化特征与价值的研究
        1.4.4 关于拍胸舞传承与保护的研究
        1.4.5 关于拍胸舞民俗体育属性的研究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综述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实地考察法
        2.2.4 访谈法
        2.2.5 逻辑分析法
        2.2.6 数理统计法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闽南地区民俗体育活动拍胸舞活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3.1.1 拍胸舞日常活动开展形式
        3.1.2 拍胸舞活动的开展时间
        3.1.3 拍胸舞活动群众参与人员的基本情况
        3.1.4 拍胸舞活动参与的庆典情况
        3.1.5 拍胸舞活动节日举办情况
        3.1.6 拍胸舞活动的组织方式
        3.1.7 拍胸舞活动的政府投入情况
        3.1.8 拍胸舞活动的软件支持情况
        3.1.9 拍胸舞活动的硬件支持情况
        3.1.10 拍胸舞活动的人员情况分析
    3.2 闽南地区民俗体育活动拍胸舞的文化特征与价值
        3.2.1 闽南地区民俗体育活动拍胸舞的文化特征
        3.2.2 闽南地区民俗体育活动拍胸舞的社会文化价值
    3.3 闽南地区民俗体育活动拍胸舞的形成缘由分析
        3.3.1 产生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的山海环境
        3.3.2 形成于中原移民的社会环境
        3.3.3 构建于农耕文化的生产生活方式
        3.3.4 流传于民间宗教信仰与民俗文化
    3.4 闽南地区民俗体育活动拍胸舞的演进变迁情况
        3.4.1 由祭祀舞蹈的表演形式向民间舞蹈转变
        3.4.2 由极简装束的表演服饰向多元服饰转变
        3.4.3 由“打七响”的表演动作向多部位拍击转变
    3.5 闽南地区民俗体育活动拍胸舞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分析
        3.5.1 拍胸舞传承与保护的物质支撑层面
        3.5.2 拍胸舞传承与保护的精神情怀层面
        3.5.3 拍胸舞传承与保护的制度规划层面
        3.5.4 拍胸舞传承与保护的行为践行层面
    3.6 闽南地区拍胸舞民俗体育活动传承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6.1 政府对拍胸舞传承与保护的支持过程问题分析
        3.6.2 对拍胸舞的宣传深度问题分析
        3.6.3 拍胸舞的传承创新性问题分析
        3.6.4 拍胸舞社会组织作用发挥问题分析
    3.7 推动闽南地区民俗体育活动拍胸舞传承与保护的对策
        3.7.1 政府加强对闽南拍胸舞的传承和保护
        3.7.2 在闽南拍胸舞原有特色的基础上鼓励创新
        3.7.3 加强对闽南拍胸舞的重视和宣传
        3.7.4 发挥拍胸舞协会等传承组织的效用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第5章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5)泉州境外游客文化旅游偏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及框架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第一节 文化旅游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第二节 境外游客偏好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第三节 泉州文化旅游的相关研究情况
    第四节 相关理论基础
第三章 泉州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泉州概况
    第二节 泉州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第三节 存在问题
第四章 泉州境外游客文化旅游偏好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旅游问卷调查设计
    第二节 问卷调查过程
    第三节 问卷结果处理与分析
        一、泉州境外游客的基本属性分析
        二、泉州境外游客决策形成分析
        三、泉州境外游客旅游动机分析
        四、泉州境外游客文化旅游偏好要素分析
        (一) 文化旅游产品类型偏好分析
        (二) 文化旅游产品要素重要性的描述分析
        (三) 境外游客对泉州旅游的认知和相关旅游要素偏好分析
    第四节 问卷调查结论
第五章 基于境外游客旅游偏好的泉州文化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第一节 统筹全域旅游资源优化旅游产业而发展规划
    第二节 实施古城复兴计划展现“见人见物见生活”古城魅力
    第三节 加强特色文化传承保护打造泉州文化旅游品牌
    第四节 完善旅游配套建设优化文化旅游环境
    第五节 对接现代技术手段扎实推进智慧旅游建设
    第六节 强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增强旅游发展合力
第六章 研究成果及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主要创新点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致谢

(6)广西北部湾地区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非物质文化遗产
        2.1.2 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
        2.1.3 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文化资本理论
        2.2.2 点轴开发理论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5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第3章 广西北部湾地区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况
    3.1 广西北部湾地区概况
    3.2 广西北部湾地区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概况
        3.2.1 广西北部湾地区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与数量
        3.2.2 广西北部湾地区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与特点
    3.3 广西北部湾地区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
        3.3.1 取得的成绩
        3.3.2 存在的问题
第4章 广西北部湾地区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驱动因素
    4.1 主体因素
        4.1.1 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吸引力
        4.1.2 经济利益的驱使与追求
        4.1.3 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需要
        4.1.4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4.2 客体因素
        4.2.1 社会经济的发展
        4.2.2 旅游需求的转变
        4.2.3 国家海洋文化发展的需要
        4.2.4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需要
        4.2.5 广西沿海城市发展战略的需要
    4.3 介体因素
        4.3.1 政府政策法规的支持
        4.3.2 广告和口碑效应
        4.3.3 新闻传媒的推广
        4.3.4 学术研究的指导
        4.3.5 成功经验的借鉴
第5章 广西北部湾地区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
    5.1 基于遗产资源分布的“点轴”开发模式
        5.1.1 培育三个发展极
        5.1.2 构建一条发展轴
        5.1.3 打造两片辐射区
    5.2 基于遗产资源类型的“差异”开发模式
        5.2.1 民间文学旅游开发模式
        5.2.2 传统表演与游艺旅游开发模式
        5.2.3 传统工艺与技能旅游开发模式
        5.2.4 民间信俗旅游开发模式
    5.3 基于旅游开发主体的“协同”开发模式
        5.3.1 政府主导型
        5.3.2 企业主导型
        5.3.3 居民主导型
    5.4 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时序”开发模式
        5.4.1 起步阶段:原生与展示并存
        5.4.2 成长阶段:整合与创新并重
        5.4.3 成熟阶段:开发与保护并进
第6章 广西北部湾地区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保障机制
    6.1 旅游开发前
        6.1.1 加大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力度
        6.1.2 完善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规划
    6.2 旅游开发中
        6.2.1 协调旅游开发中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关系
        6.2.2 培养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管理人才
    6.3 旅游开发后
        6.3.1 深化广西北部湾旅游发展地域协同合作
        6.3.2 注重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品牌营销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成果
    7.2 研究的不足之处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7)泉州习俗文化与民俗特色(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泉州的习俗文化
    (一)节日习俗文化
    (二)婚丧习俗文化
        1. 婚嫁习俗
        2. 丧礼习俗
    (三)衣食住习俗文化
        1. 服饰
        2. 美食
        3. 建筑
二、泉州的民俗构成
    (一)民间信仰
        1. 妈祖信仰
        2. 关帝信仰
        3. 宗教信仰
        4.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泉州的民俗特征
    (一)广泛的传播性
    (二)民俗的多元性
    (三)一定的区域性
四、结语

(8)基于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农业产业提升研究 ——以福建永春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提出
        1.1.2 国家高度重视农业
        1.1.3 传统农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1.1.4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有利于传统农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2.2 有利于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
        1.2.3 有利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1.3 研究对象与基本概念界定
        1.3.1 研究对象界定
        1.3.2 基本概念界定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研究综述
        1.4.2 农业文化相关研究综述
        1.4.3 产业提升相关研究综述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基础评述
    2.1 农业多功能性理论
    2.2 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二重规律理论
    2.3 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文化艺术品供求机理
    2.4 农业文化生态理论
    2.5 产业发展理论
    2.6 产业融合理论
    2.7 利益相关者理论
    2.8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农业产业中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价值分析
    3.1 农业产业中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
        3.1.1 传统农业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3.1.2 农业创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3.2 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对农业产业的提升价值
        3.2.1 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价值导向
        3.2.2 实现农业产业创新
        3.2.3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3.2.4 丰富农产品品牌内涵
    3.3 农业产业中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传统农业文化资源底数不清
        3.3.2 资源开发方式有待规范
        3.3.3 传统农业文化资源整合存在“粗、散、泛”现象
    3.4 农业产业中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3.4.1 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缺乏利益协调机制
        3.4.2 政府缺乏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规划
        3.4.3 农业文化产业化发展程度不够
        3.4.4 法律规范机制不健全
        3.4.5 专业人才匮乏
4 基于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永春佛手茶产业提升策略研究
    4.1 永春佛手茶的起源与历史沿革
    4.2 永春佛手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4.2.1 种植面积趋于稳定
        4.2.2 单产和总产逐年提高
        4.2.3 总产值快速增长
    4.3 永春佛手茶蕴含的文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4.3.1 永春佛手茶蕴含的文化资源分析
        4.3.2 永春佛手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4.4 案例研究——武夷岩茶的经验与启示
        4.4.1 基本情况
        4.4.2 主要做法与经验
        4.4.3 启示
    4.5 基于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永春佛手茶产业提升策略
        4.5.1 明确佛手茶文化资源挖掘方向
        4.5.2 重视佛手茶文化项目设计
        4.5.3 制定茶产业资源匹配下的文化战略
        4.5.4 加快永春佛手文化品牌塑造
        4.5.5 加快推进永春佛手茶文化中介的发展
5 基于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永春老醋产业提升策略研究
    5.1 永春老醋的起源与历史沿革
    5.2 永春老醋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5.2.1 总产值快速增长
        5.2.2 产品出口带动效果明显
        5.2.3 配套服务日趋完善
    5.3 永春老醋蕴含的文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5.3.1 永春老醋蕴含的文化资源
        5.3.2 永春老醋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5.4 案例研究——山西陈醋产业提升的经验与启示
        5.4.1 基本情况
        5.4.2 主要做法与经验
        5.4.3 启示
    5.5 基于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永春老醋产业提升策略
        5.5.1 理清永春老醋文化资源挖掘方向
        5.5.2 重视永春老醋文化资源开发项目设计
        5.5.3 加大文化挖掘与宣传力度
        5.5.4 依托醋文化提升品牌内涵
        5.5.5 通过醋文化产品项目设计带动产业提升
6 基于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永春芦柑产业提升策略研究
    6.1 永春芦柑的起源与历史沿革
    6.2 永春县芦柑产业发展现状
        6.2.1 产业基础扎实
        6.2.2 市场知名度较高
        6.2.3 总产量、总产值停滞下滑
        6.2.4 产业面临柑桔黄龙病威胁
    6.3 永春芦柑蕴含的文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6.3.1 永春芦柑蕴含的文化资源分析
        6.3.2 永春芦柑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6.4 案例研究——云霄枇杷产业提升的经验与启示
        6.4.1 基本情况
        6.4.2 主要做法与经验
        6.4.3 启示
    6.5 基于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永春芦柑产业提升策略
        6.5.1 明确永春芦柑文化资源挖掘方向
        6.5.2 重视永春芦柑文化资源开发项目设计
        6.5.3 注入文化内涵提升产品层次
        6.5.4 以芦柑文化为依托带动芦柑产业转型升级
        6.5.5 重视芦柑文化传播
7 基于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永春篾香产业提升策略研究
    7.1 永春篾香的起源与历史沿革
    7.2 永春篾香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7.2.1 产业集群效应初显
        7.2.2 产品多样化
        7.2.3 品牌初步创立
        7.2.4 总产值稳步增长
    7.3 永春篾香蕴含的文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7.3.1 永春篾香蕴含的文化资源分析
        7.3.2 永春篾香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7.4 案例研究——山东佛香产业提升的经验与启示
        7.4.1 基本情况
        7.4.2 主要做法与经验
        7.4.3 启示
    7.5 基于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永春篾香产业提升策略研究
        7.5.1 理清永春篾香文化资源挖掘方向
        7.5.2 重视永春篾香文化资源开发项目设计
        7.5.3 注重永春篾香产业链延伸
        7.5.4 加强永春篾香文化氛围营造
        7.5.5 加快永春篾香产品档次提升
8 基于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农业产业提升机制研究
    8.1 文化资源开发机制
        8.1.1 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8.1.2 创新文化资源开发模式
    8.2 产业组织机制
        8.2.1 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8.2.2 合作经济组织带动模式
    8.3 利益联结机制
        8.3.1 政府——宏观层面的利益引导
        8.3.2 企业——中观层面的利益选择
        8.3.3 农户——微观层面的利益行为
    8.4 经营机制
        8.4.1 科学决策
        8.4.2 加强营销
        8.4.3 控制内部成本
    8.5 保障机制
        8.5.1 加强制度规范建设
        8.5.2 强化技术支撑
        8.5.3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主要结论
        9.1.1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要文化的浸润
        9.1.2 通过实证研究对基于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农业产业提升路径进行探索
        9.1.3 应注重基于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农业产业提升机制构建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10)基于SWOT-PEST分析的泉州文化旅游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泉州文化旅游资源概述
2 泉州文化旅游发展SWOT-PEST分析
    2.1 优势(strengths)
    2.2 弱点(weaknesses)
    2.3 机会(opportunities)
    2.4 威胁(treats)
    2.5 PEST分析
3 泉州文化旅游发展战略思考
    3.1 SWO战略——挖掘与体验战略
    3.2 SOT战略——信息化战略
    3.3 SWT战略——整合战略
    3.4 OWT战略——形象战略
4 结论

四、泉州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及其开发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滇中地区康养旅游资源的地域特征及其开发利用途径研究[D]. 吴广凤.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福州府志》开发利用研究[D]. 宋丽丽.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湖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开发利用研究[D]. 勾娜.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闽南地区民俗体育活动 ——拍胸舞的形成演进与传承发展研究[D]. 王杰茹.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5]泉州境外游客文化旅游偏好研究[D]. 刘芳. 福建师范大学, 2017(10)
  • [6]广西北部湾地区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 高翔. 桂林理工大学, 2017(06)
  • [7]泉州习俗文化与民俗特色[J]. 陈彦儒. 中国民族博览, 2016(09)
  • [8]基于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农业产业提升研究 ——以福建永春县为例[D]. 庄亚界.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5)
  • [9]基于旅游者体验偏好的泉州文化旅游发展研究[J]. 黄益军.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01)
  • [10]基于SWOT-PEST分析的泉州文化旅游发展研究[J]. 李文实.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10)

标签:;  ;  ;  ;  ;  

泉州文化旅游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利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