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个性化原则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个性化原则

一、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个性化原则(论文文献综述)

曹萍萍[1](2021)在《支架式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政府对于职业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多,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学生学习兴趣不强、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鉴于此,国家大力推行教育教学的改革,鼓励用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学效果得以提升。支架式教学是在建构主义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学生适时适量的指导,以期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支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进一步改善教学效果。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通过支架式教学改善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的教学现状,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对在开展行动研究的期间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处理,对所运用的支架进行及时的调整。因此本文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实习学校的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自主性、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评价以及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对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并分析得出当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溯源分析。其次,对支架式教学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结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点与学生特点,将支架式教学运用到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并展开行动研究,并在行动中不断观察,不断发现问题,对问题提出改进策略。最后,从实践结果可以得知支架式教学有利于改善教学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以及提升学习效果。将支架式教学运用到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将会为教学带来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为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参考方向,同时拓宽了支架式教学的应用范围,并为研究支架式教学提供一定的经验。

黄寄洪[2](2021)在《中学语文“互联网+教学”研究 ——以国家信息化教学银川实验区为例》文中指出

王小琴[3](2020)在《跨文化教学模式及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评《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教育及教学模式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了在国际上立于不败之地,中国意识到英语这一国际语言的重要性,并开始重视多元化英语人才的培养。众所周知,英语人才的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密切相关,只有教学观念先进、教学模式多元、教学内容遵循个性化原则的大学英语教学,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高质量英语人才。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一度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

吴颖[4](2020)在《大学英语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模式研究》文中提出英语是大学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每个专业的学生都需要进行英语课程的学习,甚至一些大学将英语能力等级考试作为一项毕业条件,要求至少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因此,对于英语教学来讲,就应该立足当前的互联网+新形势,积极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从而开创英语教学新局面。对此,本文首先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作出分析,然后探讨了构建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最后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希望可以给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一些参考,推动英语教学在新时期取得进步。

任桂玲,李秋全[5](2020)在《基于“课内+移动学习”模式的高校英语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结题报告编号:JKY10465时间:2019年5月——2020年8月1.选题的意义、价值和理论支持1.1选题的理论意义移动学习能够与多种教学模式便利结合,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移动学习运用于外语教学,能充分将学生的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联结在一起,将"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通过对移动外语学习模式进行分析,探讨英语移动学习策略,为高校英语教学提供借鉴。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服务于本模式构建的"移动学习"概念。

刘向辉[6](2020)在《“互联网+”时代教师支架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在"互联网+"让翻转课堂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主流模式的背景下,构建教师支架是保障翻转效果的必要手段,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支架过度使用或者使用不当等问题。广大教师要在遵循适时性、动态性、个性化、引导性、多元性、渐退性等原则的基础上,积极构建信息技术加工支架、情境创设支架、协作探究支架、效果评价支架等多类型支架,促进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效果的不断提升。

崔艳英[7](2020)在《乔姆斯基的心智表征观研究》文中提出心智表征是认知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一个从古至今尚没有解决的谜题。笛卡尔的接触力学没能解决“思维物质”和语言创造性问题,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解决了力学难题,但是对于“语言创造性”和“心智”无能为力。洪堡特提出“有限形式的无限运用”说明语言创造性,但只是为心智换了一种说法,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乔姆斯基迎难而上,反对行为主义,发起一场认知革命,研究语言能力,研究心智表征问题。他的心智表征观主要由几个方面构成。这几方面问题通过七个部分展开讨论。首先,心智表征研究可以追溯到经院哲学时期,其路径研究主要包括一元论和二元论研究,无论是一元论还是二元论都不能成为心智解读的理想路径。乔姆斯基的心智研究继承了笛卡尔的理性主义,通过语言维度研究心智。其次,他的理性主义心智,以“语言创造性”为切入点,追本溯源,找到历史依据,复现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他的普遍语法假设可以在波尔·罗亚尔语法中找到原型;他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并非空穴来风,源于历史文献;他的生成理论源于洪堡特的“有限形式的无限运用”。第三,他对心智的研究主要是对心智表征的自然主义追问。心智是不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不是可以计算?方法论自然主义是研究自然现象的方法论,可否用于心智表征研究?心智表征是否具有意向性?第四,这些问题的解答,使得意向性成为乔姆斯基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他尝试通过思维的计算表征维度对心智的意向性问题进行解读,但他的解读面临困境,这个困境是概念问题还是术语问题?如果是术语概念问题,那乔姆斯基理论是否要摒弃意向性?摈弃意向性似乎意味着乔姆斯基支持还原论?第五,心智还原论问题,是心智哲学避不开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如何处理心智表征还原问题?乔姆斯基像牛顿一样,怀疑物理主义,坚持自然主义方法论。他的普遍语法是语言能力问题,是心智表征问题。第六,普遍语法说明人类具有语言器官,独立于其他认知能力,不受其他认知能力影响。然而,诸多证据说明模块独立不可行,模块互动是真谛。心智模块论具有系统性、互动性。最后,乔姆斯基理论不是终极理论,也有局限性。心智表征的意向性研究不适合自然主义路径研究,意向性自然化构成乔姆斯基理论的局限性。心智表征研究需要总结前人研究之成果,借鉴视觉研究之成果,借鉴语言研究之思路。

谢广阔[8](2020)在《基于学习投入的英语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以S大学英语精读课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作为一种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受到了广大教师与同学们的欢迎。然而,尽管混合式教学具有灵活性、自主性等优点,但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尤其是以成绩或满意度为导向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形成性表现,难以满足教学效果评价的需求。而学习投入维度下的行为、认知与情感投入作为学习者学习中的过程性变量,能够精准、多维的把握学习者的学习投入状况,为混合式教学中学习绩效的测量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当前国内将学习投入作为抓手研究混合式教学的相关研究比较少,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地研究,研究基于学习投入的英语混合教学模式。首先,本文梳理目前国内外关于混合式教学与学习投入的研究,通过吸收学习投入理论、二语习得理论、相关学习理论并借鉴已有的英语混合教学模式,设计了基于学习投入的英语混合教学模式。本研究构建的模式具有学习者学习投入可测量、群体知识共建以及符合二语习得规律等特点。该模式分为课前、课堂与课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之间通过学习投入测量进行衔接,每个阶段结束以后需对学习者的学习投入状况进行测量。通过以上设计,为接下来的模式实施与分析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其次,笔者选取S大学2018级英语精读课的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学习投入的英语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流程,开展应用研究。并对“云班课”网络教学平台、学习投入量表、教学反馈的调查问卷收集到的学习数据进行整理。为接下来的数据分析做好准备。最后,根据该模式的实施结果,对各阶段收集到的学习投入数据采用SPSS进行描述性分析,具体分析学习者在混合式教学中的投入水平,并通过第三章的学习投入指标计算公式,以及学习投入后测量表研究班级中学习者学习投入的真实状况。紧接着对学习者进行质性的访谈调查,从学习者的角度做基于学习投入的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补充研究。根据以上分析,对基于学习投入的英语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改进提出相关策略。研究结果显示,学习者在与教师的监督有关的学习活动上,例如参加测验、提交作业以及打卡签到等指标上完成的比较好,在视频学习、讨论活动等指标上两级分化较大,因此需加大线上学习内容的个性化、精简化,提高活动趣味性改进本模式的相关实施策略。

何慧敏[9](2020)在《移动技术支持的大学生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文中提出混合式教学也叫混合学习,即Blending Learning,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逐渐走近大众视野的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本研究针对单纯技术环境学习的不足,基于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分析,设计构建了目标先导式混合教学模型,并将其结合移动技术运用到英语教学中,探索利用移动技术构建的混合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为科技与教育相结合促进高校教育教学现代化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为我国现代教育教学研究添砖加瓦。首先,本研究在前期进行大量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分析发现单纯技术环境学习在为学习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基于此,研究构建了包括绩效期望、努力预期、社群影响、感知自我效能、内容与资源五个变量在内的移动学习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并参考现有量表拟定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出大学生接受移动学习英语的影响因素按权重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感知自我效能、内容与资源、绩效期望、努力预期、社群影响。其次,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为核心理念,以掌握学习理论为指导,结合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与媒体选择定律,设计构建了“目标先导式”的混合教学模型,并对模型的学前阶段、知识探索阶段和知识内化阶段三个部分功能及各部分要点做了详细的论述。最后,本研究以“目标先导式”教学模型为指导,构建移动技术支持的现代大学英语课堂,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教学设想付诸实践。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量性研究的角度分析和总结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得知,本研究混合式教学模式实验班实验前与后的测试成绩在各个题项和总分上都有显着差异,对比之下,对照班在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成绩没有显着性差异。以“目标先导式”教学模型为指导,利用移动技术构建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吕浩源[10](2020)在《基于雨课堂的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中职《VR》课程为例》文中认为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开展项目式学习是实现我国现阶段教学目标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教学模式的网络化、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智能化、数据化是我国教育教学下一阶段的必经之路。2016年,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利用新技术打造的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技术与课堂教学的优势。借助雨课堂平台作为教学工具,可以为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提供网络化、信息化、的技术支持和智能化、数据化的辅助教学功能。在通过整理和分析了国内外大量关于项目式学习和雨课堂的文献之后,提出了基于雨课堂的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的定义,在建构主义理论、混合式学习理论、做中学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的指导下尝试构建了基于雨课堂的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到具体教学中。以中职实际操作课程《VR》为例,随机抽取本学期具有《VR》课程教学计划的某中职班级,借助雨课堂平台并应用基于雨课堂的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实践结束后,通过学生“满意度”调查检验基于雨课堂的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是否在中职《VR》教学中适用,通过利用5C量表对实验班学生们的5C能力进行前测和后测,测量实验班级学生们的5C能力是否得到提高从而验证基于雨课堂的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是否能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实践结果表明,在基于雨课堂的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下实验班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显着的提升;学生们对该模式在中职《VR》课中的应用有着很高的评价,学生们实践表明基于雨课堂的项目式学习与传统模式相比提高了学习效率,提升了学习效果,并且更能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

二、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个性化原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个性化原则(论文提纲范文)

(1)支架式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1.国家政策的导向
        2.中等职业教育面临挑战
        3.支架式教学优势
    (二)文献综述
        1.支架式教学国内外的研究
        2.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研究
        3.研究述评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行动研究法
        4.访谈法
    (六)研究内容
    (七)研究思路图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1.教学策略
        2.支架式教学
    (二)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2.最近发展区理论
三、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情况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调查设计分析
        1.调查目的
        2.调查方法
        3.调查对象
        4.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5.数据分析的方法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调查数据的分析
        2.教师调查数据的分析
    (三)调查现状及原因分析
        1.调查现状
        2.原因分析
四、支架式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分析
    (一)可行性分析
        1.理论条件
        2.现实条件
    (二)支架的类型
    (三)支架式教学原则
    (四)支架式教学实践流程分析
五、支架式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
    (一)行动研究方案
        1.实践目的
        2.实践对象
        3.实践时间
        4.实践方法
        5.实践分析方法
    (二)教学实践准备
    (三)教学实施案例
        1.第一轮行动研究
        2.第二轮行动研究
        3.第三轮行动研究
    (四)教学实践结果
        1.问卷数据分析
        2.学习自主性
        3.合作学习能力
        4.学习效果
        5.学生成绩分析
        6.访谈资料分析
        7.支架使用分析
    (五)行动研究总结
        1.实践总结
        2.实践建议
六、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版)指导语
    附录2: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版)指导语
    附录3: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附录4: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5:简单排版-制作学校宣传简章任务单
    附录6:表格制作-制作个人简历任务单
    附录7:任务3-小组评价表
    附录8:任务4-小组评价表
    附录9:组内评价表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大学英语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二、大学英语教学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模式的基本原则
    1. 模式多样化。
    2. 学生主体化。
    3. 教学个性化。
三、大学英语教学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模式的可行策略
    1. 以在线MOOC辅助课堂理论教学。
    2. 在线学习平台+线下实践活动。
    3. 新媒体+课堂教学混合模式。
    4. 教学软件+英语课堂混合模式。
四、结语

(5)基于“课内+移动学习”模式的高校英语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选题的意义、价值和理论支持
    1.1选题的理论意义
    1.2选题的实践意义和价值
    1.3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1.4相关概念的界定
2.课题研究的思路、目标和具体内容
    2.1课题研究思路
    2.2课题研究目标
    2.3课题研究内容
3.课题研究成果
4.几点思考

(6)“互联网+”时代教师支架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教师支架的概念及其作用
三、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与教师支架的融合框架
四、“互联网+”时代教师支架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一)信息技术加工支架
    (二)情境创设支架
    (三)协作探究支架
    (四)效果评价支架
五、结语

(7)乔姆斯基的心智表征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心智表征的思想渊源
    1.1 心智表征研究的术语形成和哲学背景
    1.2 心智表征的方法论
    1.3 心智表征研究的问题和进路
    1.4 小结
第二章 理性主义:乔姆斯基的内在论基础
    2.1 语言创造性:有限形式的无限运用
    2.2 深层表征形式与表层表征形式
    2.3 杜·马赛斯的构式-语法理论
    2.4 普遍语法——语言刻画与解读
    2.5 语言习得机制与语言能力
    2.6 小结
第三章 心智计算论:心智表征的自然主义追问
    3.1 方法论自然主义:乔姆斯基心智研究的方法论
    3.2 内在论:心智理论的范式
    3.3 意向性:自然主义研究的天敌?
    3.4 计算与内容:心智表征的实质
    3.5 自然主义能否最终解释意向性问题
    3.6 小结
第四章 心智表征需要意向性理论吗
    4.1 乔姆斯基对思维计算表证承诺了什么
    4.2 思维计算表征理论存在什么问题
    4.3 表征是不是具有意向性
    4.4 意向性问题是术语概念问题所致?
    4.5 乔姆斯基需要意向性吗
    4.6 小结
第五章 心智还原论:心智表征的终极方案?
    5.1 心身问题:心智哲学的永恒话题
    5.2 牛顿革命的理解:物理主义批判的原石
    5.3 心智模块论:怀疑主义与自然主义的交融
    5.4 两大主题反对物理主义的一致性
    5.5 心智与意识的同一性
    5.6 小结
第六章 心智模块论:语言是心智的一个模块?
    6.1 心智模块论——语言本能的结果?
    6.2 语言天才还是智障
    6.3 模块论能不能解释心智表征问题
    6.4 复杂系统论:模块理论的替代方法
    6.5 小结
第七章 乔姆斯基范式:视域与局限
    7.1 方法论自然主义:科学研究是否行得通
    7.2 常识概念问题是不是方法论二元论问题
    7.3 形而上学自然主义存在何种问题
    7.4 方法论自然主义可否用于意向性研究
    7.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I 乔姆斯基生平及其贡献
附录II 乔姆斯基着作与文章
附录III 诺姆·乔姆斯基研究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8)基于学习投入的英语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以S大学英语精读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英语混合式教学发展现状
        (二)当前英语混合式教学实践面临的问题
        (三)基于学习投入的混合式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混合式教学的相关研究
        (三)学习投入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
        (二)问卷调查法
        (三)统计分析法
        (四)访谈法
    五、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二)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一、二语习得理论
        (一)输入假说
        (二)情感过滤假说
    二、相关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三、学习投入理论
    四、经典混合教学模式
    五、本章小结
第三章 模式设计
    一、模式设计原则
        (一)学习者学习投入状况能够测量
        (二)群体知识共建
        (三)符合二语习得规律
    二、模式设计介绍
        (一)课前线上预习阶段
        (二)课堂学习支持阶段
        (三)课后复习与测验阶段
    三、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教学模式实施
    一、教学对象分析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三、线上教学平台选择
        (一)支持多种媒体格式的云资源库
        (二)学习数据的即时跟踪
        (三)学习测评的智能评分功能
    四、教学材料的选取与开发
        (一)教学材料的选取
        (二)教学材料的开发
    五、教学实施阶段
        (一)课前教学实施阶段
        (二)课堂教学实施阶段
        (三)课后教学实施阶段
    六、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模式改进
    一、数据分析
        (一)学习投入数据分析
        (二)后测量表的设计与结果分析
        (三)访谈内容分析
    二、模式实施改进策略
        (一)模式实施中存在问题
        (二)模式实施改进策略
    三、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一)研究贡献
        (二)研究创新
        (三)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混合式教学中在线学习投入量表
    附录2:混合式教学前期调查问卷
    附录3: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4:学习者访谈提纲

(9)移动技术支持的大学生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时代的要求
        1.1.2 科技的发展——为教育提供更多可能
        1.1.3 教育探索——从慕课到翻转课堂再到混合式教学
        1.1.4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分析法
        1.3.2 调查法
        1.3.3 实证研究法
        1.3.4 行动研究法
2 移动技术支持的大学生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概述
    2.1 移动学习
        2.1.1 移动学习定义及特点
        2.1.2 移动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
        2.1.3 支持移动学习的关键技术
        2.1.4 移动学习存在的问题
    2.2 混合式教学
        2.2.1 混合式教学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2.2.2 混合式教学模式国内外相关研究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建构主义理论
        2.3.2 掌握学习理论
        2.3.3 媒体选择定律
3 移动技术支持的大学生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的相关分析
    3.1 课程分析
    3.2 学习者分析
    3.3 移动学习影响因素分析
        3.3.1 研究基础
        3.3.2 研究方案
        3.3.3 数据分析
        3.3.4 研究结果
4 移动技术支持的大学生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4.1 总体思路
    4.2 设计原则
        4.2.1 学习内容与资源设计原则
        4.2.2 混合式教学设计原则
    4.3 模型构建
    4.4 教学媒体的选择
    4.5 目标先导式教学模型各阶段的实施步骤
        4.5.1 学前阶段——精细的教学设计
        4.5.2 知识探索阶段——通过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主动知识建构与技能训练
        4.5.3 知识内化阶段
5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验及结论
    5.1 实验设计与实验假设
    5.2 实验条件
        5.2.1 实验对象
        5.2.2 实验的技术环境
        5.2.3 研究思路
    5.3 混合式教学实施案例
        5.3.1 教学目标
        5.3.2 自主学习
        5.3.3 课堂教学
    5.4 实验数据的量性研究
        5.4.1 实验差异性分析
        5.4.2 实验效果总体分析
    5.5 移动技术支持的大学生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实验结论
6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0)基于雨课堂的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中职《VR》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项目式学习的兴起
        1.1.2 基于智慧课堂的项目式学习变革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实证研究法
        1.4.3 问卷调查法
        1.4.4 访谈法
    1.5 研究内容
2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2.1 理论基础
        2.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1.2 混合式学习理论
        2.1.3 做中学学习理论
        2.1.4 学习金字塔理论
    2.2 核心概念
        2.2.1 雨课堂
        2.2.2 项目式学习
        2.2.3 基于雨课堂的项目式学习
3 基于雨课堂的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
    3.1 基于雨课堂的项目式学习的功能
        3.1.1 主要功能
        3.1.2 辅助功能
        3.1.3 个性化功能
    3.2 基于雨课堂的项目式学习的特点
        3.2.1 教学情境真实性
        3.2.2 便捷性
        3.2.3 实时互动性
        3.2.4 学习评价的多元性
    3.3 基于雨课堂的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设计
4 中职《VR》课程基于雨课堂的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
    4.1 基于雨课堂的项目式学习的中职《VR》课程设计原则
        4.1.1 主体性原则
        4.1.2 循序渐进原则
        4.1.3 个性化原则
    4.2 学习目标分析
    4.3 学习者特征分析
    4.4 学习内容分析
    4.5 中职《VR》课程项目的具体实施
        4.5.1 雨课堂平台搭建
        4.5.2 选定项目
        4.5.3 制定计划
        4.5.4 活动探究
        4.5.5 作品制作
        4.5.6 成果交流
        4.5.7 反思评价
5 教学实践案例分析——以中职《VR》课程为例
    5.1 实践实施计划
    5.2 实践过程
        5.2.1 准备阶段
        5.2.2 教学活动
6 实验效果分析
    6.1 基于雨课堂的项目式学习教学前后学生5C能力对比分析
        6.1.1 学习者创造力能力分析
        6.1.2 学习者合作能力分析
        6.1.3 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分析
        6.1.4 学生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分析
        6.1.5 学生沟通能力分析
    6.2 学生满意度调查分析
        6.2.1 雨课堂满意度调查
        6.2.2 整体教学模式满意度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学生满意度调查表
附录2 :学生5C能力前测量表
附录3 :学生5C能力后测量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四、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个性化原则(论文参考文献)

  • [1]支架式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 曹萍萍.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2]中学语文“互联网+教学”研究 ——以国家信息化教学银川实验区为例[D]. 黄寄洪. 宁夏大学, 2021
  • [3]跨文化教学模式及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评《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教育及教学模式研究》[J]. 王小琴.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33)
  • [4]大学英语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模式研究[J]. 吴颖. 校园英语, 2020(46)
  • [5]基于“课内+移动学习”模式的高校英语教学研究[A]. 任桂玲,李秋全. 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七), 2020
  • [6]“互联网+”时代教师支架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中的应用[J]. 刘向辉.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4)
  • [7]乔姆斯基的心智表征观研究[D]. 崔艳英. 山西大学, 2020(12)
  • [8]基于学习投入的英语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以S大学英语精读课为例[D]. 谢广阔.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9]移动技术支持的大学生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D]. 何慧敏.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10]基于雨课堂的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中职《VR》课程为例[D]. 吕浩源.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个性化原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