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让年终考核流于形式

如何不让年终考核流于形式

一、如何不让年终考核流于形式(论文文献综述)

段兆磊[1](2021)在《义务教育学校教育空间建设研究》文中指出

王翔[2](2021)在《基层公务员平时考核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以济南市某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近代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和发展,关键指标考核法(KPI)、平衡计分卡(BSC)、目标管理等管理学相关理论和方法逐渐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应用,世界各地的政府、组织也在逐步加快探索更加有效的管理方式.公务员群体作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其进行高效、有序管理顺其自然的成为公共管理领域研究的课题重点。精准记录公务员的日常表现、工作实绩,规划公务员长期职业生涯、多途径促进其更好发展是当今政府、党群机关、群团机构等组织迫切想要追求的人员管理的重要目标。在公务员管理领域,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尽管存在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但其作为—个独立的考核概念业已提出多年,然而就如何使该项考核工作更具有针对性,让其更为有效的实施和开展,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诸如:科学设置各项考核指标、规范化施行各个考核流程、合理有效运用考核结果以及平时考核工作的全流程监管等方面。本文结合目标管理、绩效管理等公共管理学领域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国内外企业的实践经验,以济南某区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实际运转情况作为案例进行仔细探究,根据目前该区公务员平时考核施行情况,分析发现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存在的不妥的地方,最终结合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对公务员平时考核考核提出具体可行、广泛适用建议,为更好地解决公务员平时考核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借鉴,也将更加有力地推动现代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变.

周春艳[3](2021)在《九江公司中基层管理人员薪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以人力资本为载体的知识经济不断发展,人力资本已成为民营企业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指标。为了保障民营企业长久发展,并且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重心,同时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所以不断改进民营企业的薪酬管理是企业不断发展的重中之重。所有民营企业都懂得薪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很多民营企业都存在着薪酬管理不科学、不规范的现象,薪酬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本篇论文主要是以九江公司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为研究背景,借鉴和参考国内外经济学者对薪酬管理的研究结论,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的薪酬管理方面的概念以及理论知识,依据九江公司目前在本地区同行业企业中的特殊地位,深入了解和分析了九江公司目前实行的中基层管理人员薪酬管理制度,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中基层管理人员对薪酬管理体系的满意程度,把九江公司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汇总和分析,得出九江公司薪酬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包括:薪酬结构不合理、薪酬分配缺乏公平性、薪酬激励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性、薪酬分配和绩效考核不同步、福利制度不健全,缺乏柔性,通过对九江公司发展历史的研究,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缺乏专业的薪酬管理团队,管理模式落后和绩效考核缺乏运营环境等,针对九江公司实际出现的问题提出优化措施,完善薪酬管理体系。九江公司的薪酬管理得以优化,不仅能够为公司在以后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引进和留住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为公司形成较为完善的中基层管理人才招聘、引进、培养机制提供有效的核心保障。与此同时,也能够让本地区同类型的民营企业借鉴九江公司改进的薪酬管理体系,不断改善同类型民营企业的薪酬管理。

孙雪刚[4](2020)在《H市乡镇机关年轻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年轻干部培养是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特别是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党和国家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工作越来越重视。年轻干部培养工作也面临着新环境、新目标、新任务,在年轻干部培养工作方面也陆续出台了系列指导意见。然而,落实到地方上,各级部门单位在年轻干部培养工作的开展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乡镇年轻干部是年轻干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变革发展的最前沿,是落实各项惠农惠民政策方针的具体执行人,肩负着服务农村农民、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职责。然而在年轻干部培养的研究中缺乏对乡镇年轻干部的针对性研究存在不足。结合既往的研究结果以及通过梳理H市乡镇机关年轻干部培养工作现状和发放调查问卷,访谈等方法,发现H市乡镇年轻干部培养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年轻干部培养的规范性欠缺。二是教育培训力度明显偏小。三是岗位锻炼效果不显着。四是保障年轻干部的配套措施缺乏。依据能本管理理论,分析其原因有年轻干部培养时效性有偏差,能力开发机制不健全,新时代年轻干部培养理念执行不到位,能级能酬匹配不合理等。结合能本管理理论中“根据个人才能、不拘一格使用”,提出加大乡镇机关年轻干部选育力度和导向。结合能本管理理论中“构建科学合理的培训模式,全方位、系统的人才开发”,提出构建分层分类形式多样的培养体系。结合能本管理理论中“全面公平公正的考核制度”,提出健全规范科学的选育机制。结合能本管理理论中“营造良好的成才环境”提出加强对乡镇机关年轻干部关爱帮扶力度。更多的以年轻干部培养服务者的视角提出改善年轻干部培养工作系列对策,不仅深化了对年轻干部选育管用一体化培养工作的认识,丰富了在乡镇机关这一层面对年轻干部培养的研究内容,而且有助于解决在当前党政机关年轻干部培养中出现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助力地方经济社会蓬勃向上发展。

高英才[5](2020)在《XT公司F项目施工阶段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在2016年国庆节前后,各地政府纷纷出台“限价、限购、限贷”等新一轮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导致市场需求量下降,客户购买意愿不高,房地产行业的高增长时代已经终结,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房地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必须加强成本管理。而施工阶段是项目实施的重要阶段,该阶段受现场及周边环境、多方协调配合、政策等影响较大,该环节的成本支出又比较大,使得成本控制十分困难。因此加强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十分重要。本文以XT公司F项目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归纳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探讨了 F项目在施工阶段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及保障措施,以期能够对该公司后续项目施工阶段成本管理工作提供借鉴。论文首先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及房地产项目成本管理的相关文献和理论等进行阐述;其次介绍了 XT地产公司和F项目的概况,在此基础上结合笔者多年在XT公司从事项目成本审计的工作经验,并对F项目相关人员进行了访谈,利用扎根理论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得出F项目施工阶段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如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目标成本与动态成本管理流于形式,项目员工成本管理意识不高,责任成本体系欠缺等;再次针对F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施工阶段目标成本管理、完善施工阶段动态成本管理、构建施工阶段责任成本体系等解决对策。论文得出如下几点结论: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是项目成本管理手段顺利进行并发挥作用的基础;目标成本及动态成本管理有助于随时掌握施工阶段成本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成本,避免成本超支,提高项目利润;责任成本管理体系建立可以提高项目全员成本意识,有效减少成本浪费;而项目的一切成本管理措施只有在适合项目自身情况的前提下,才能行之有效。

陈珏[6](2020)在《上海女犯改造70年变迁研究(1949-2019)》文中研究说明女犯改造与男犯改造的区别不仅在于监管场所的男女隔离,而且在于两者在改造难度、改造方式上有很大不同。建国70年来我国在女犯改造上进行了理论和实务的长期探索,已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出现了不同于男犯改造的理论成果。了解这段历史时期女犯改造的变迁情况,无论对于女犯改造思想理论的整理和研究,还是以史为鉴、指导女犯改造实务工作都是极其宝贵的。但目前尚未发现针对建国70年来女犯改造文献整理分析的系统研究。从历史史料看,与女犯改造相关史料主要有两类:一类为文献史料,一类为口述史料。文献史料以上海保存最为丰富完整、公开透明。上海是一个国际性大都市,在民国时期便建有女子“监狱”、管理上兼具中西特色,新中国成立后吸收和借鉴了其好的经验,在70年的历史中成为中国女犯改造工作的翘楚。上海有属于自己的监狱志,记载了1949年以来的监狱改造全貌,并且在2000年后每年均编写年鉴可供查阅。另外,上海有关政法类的报纸和书刊等文献资料也存有记载女犯改造的史料,这些均可公开查阅。口述史料是建国以来监狱监管实务工作中有关罪犯监管方法、工作体会等方面的口述资料,通过它可以更细致地了解不同时期监狱管理的实际情况。但目前,这类资料极少,仅在报纸或档案中零星出现。但建国以来上海从事女犯监管的退休人员健在的仍有不少,他们对不同时期监狱工作的实际情况最为熟悉,这些潜在资料是研究这段历史的最好补充。因而,及时地对健在的历史见证者进行访谈、固定这些口述史料极为紧迫、也很必要。鉴于以上原因,本文拟通过书面和口述史料的广泛收集、整理、分析,系统研究上海1949~2019年这70年的女犯改造情况。论文将综合采用史料收集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个案访谈法、数量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通过对历史的总结和提炼,以期对女犯的犯罪预防、犯罪改造等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参考。全文包括导言和五个章节。导论的第一和第二部分明确了选题的意义,对文章中提到的“女犯”和“女监”概念进行界定,以便后续论述的展开。第三部分对目前学界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包括中外理论界、实务界对女犯改造和女犯改造历史研究成果的梳理和研究内容的提炼,发现在建国后上海女犯改造历史研究领域是一块空白。第一章对建国后上海女犯改造的历史阶段进行划分,分为初创与停滞阶段、恢复与重振阶段、改革与创新阶段。初创阶段的女犯管理没有单独的关押机构,在管理手段上与男犯管理差别不大,比较强硬。经历了文革的停滞阶段后,女犯改造进入恢复与重振阶段,法制体系逐渐完善,工作制度逐渐完备,并建立了专门的女犯监狱,形成分类改造模式。进入21世纪后,开始进入改革和创新阶段,女犯改造开始整合各类资源、加大教育改造的比重,并创新性地研发了全国独有的女犯评估量表,打造具有上海特色的女犯改造品牌。第二章论述了上海女犯改造70年指导思想的变迁,从以惩治为主过渡到以管理安全为主,最终确定到以再社会化为主的思想变化历程。以惩治为主指导下的女犯改造思想,来源于建国初期反革命罪犯数量多,阶级斗争激烈的历史状况,形成了男女无差别对待的女犯改造表现形式。以管理安全为主指导下的女犯改造思想,来源于改革开放后犯罪类型的增多、女犯结构的日益复杂化和向西方学习借鉴的成果。面对严峻的社会形势,对女犯改造的要求就是守住安全底线,但同时也兼顾宽严相济的刑罚执行手段,并尝试对表现较好的女犯以人文关怀的形式实现文化改造。以再社会化为主指导下的女犯改造思想强调通过狱内改造帮助女犯实现回归后顺利开始社会生活的目标。第三章详细论述了70中上海女犯政治改造、监管改造、教育改造、劳动改造和文化改造的变迁历程。政治改造作为具有统领作用的改造手段,始终贯穿于女犯改造中,并且与国家政治思想工作同步发展和跟进。监管改造是监狱工作的基础,内容丰富和多样,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一些教训,但总体是不断发展前进的。教育改造和文化改造在总体上其内容和形式都呈现出不断丰富的过程。劳动改造则从以生产效能为主演变为以培养劳动技能为主的变迁过程。第四章介绍了与女犯改造相关的法律环境、生活卫生环境、管理环境和改造主体环境的变迁。法律环境方面,针对女犯的减刑假释、通信会见、探家、安置等法律制度均发生了变化。生活卫生环境方面,对女犯人权保障不断增强,在女犯伙食、医疗卫生、生产生活、囚被服和作息时间等方面均有较大进步。管理环境方面,监狱警戒和应急条件明显提升,惩戒和证据保全条件逐步完善,体现了监狱执法不断规范。主体环境方面,其变迁进程表现为监狱民警来源的正规化、工作制度的规范化、培养机制不断优化,科研能力也不断增强。第五章是对前述四章的总结和思考,论述了女犯改造变迁的动力,分析了女犯改造与同时期男犯改造相比较的特点,以及研究70年变迁历史带来的对女性社会地位的反思,对女犯改造和女性犯罪预防工作的启示。

刘源[7](2020)在《陕西省S区精准扶贫工作考核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014年1月,中央办公厅详细规划制定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中共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为确保这一目标如期实现,中央政府强调,要实行严格的考核评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坚持严格执行现行扶贫标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完善脱贫攻坚考核监督评估机制。本文以陕西省S区精准扶贫工作考核为研究对象,以陕西省S区精准扶贫工作考核为具体的内容,利用笔者身在基层扶贫一线领域工作的便利,通过文献法、案例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归纳法等研究方法,深度研究分析实证当下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精准扶贫考核主体、考核制度的运行、考核方式现状进行了深入了解,认为目前精准扶贫考核的机制已经基本建立、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并积累了一定的运转经验,但是面对不同阶段的脱贫攻坚任务,精准扶贫考核工作还存在着问题,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考核体制机制。在对上述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从强化考核制度、完善考核主体、优化考核指标、创新考核方法、反馈考核结果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善对策。

张瑜[8](2020)在《塑造“社会主义新人” ——集体化时代一个晋东南村庄的个体与群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共对于人的塑造和培养的重视程度是一以贯之的。本研究关注的是集体化时代中共对于社会主义新人的塑造和培养问题,通过考察乡村社会中的“问题人物”、各类模范、干部、妇女、儿童、民兵六类不同身份的人物群体或具体的人物代表,集中探讨了集体化时代国家在基层乡村社会中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实践方式和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培养机制和治理技术。从国家的角度来讲,通过政治学习、日常劳动、军事训练、树立典型等方式向“新人”们传输中共的价值观,将不同的人纳入到不同的组织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就成为国家为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在乡村具体的实践方法。从民众的角度来讲,他们主动或者被动地去适应社会主义新人的标准,通过具体的行动实践着国家在不同阶段对于新人的要求,体现了国家意志,使得国家不再是事不关己的遥远存在,而是化身为一个熟悉的邻人,他可能是一名干部、模范,又或是五类分子。在塑造新人的过程中,国家的权力不仅触及到乡村的每个角落,也触及到了生活在这里的人,将个人与国家紧密地联合在一起。不同群体和个人在中共的领导下,共同缔造了集体化时代。论文的主要内容分为六章。第一章:乡村“问题人物”的思想改造与人生际遇。本章是对四个乡村社会中“问题人物”个人生活史的研究,主要运用个人档案,还原这些曾经生活在村庄五类分子的平凡人生,试图揭示出他们在那个政治挂帅的时代环境下,那些隐藏在不合时宜言行中的复杂内心世界与性情。第二章:“公”“私”之间:集体化时代的乡村干部。乡村干部作为村庄里的领导人,他们是沟通国家与基层社会的桥梁。因此,他们的自身素质、作风问题、与村民的关系问题则成为影响基层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教育、培养好各种类型的乡村干部,也成为国家控制、动员广大的农民的前提和基础。本章主要从组织架构、干部正面和负面的形象等方面,尽可能全面揭示集体化时代真实的干部面向,探讨国家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将乡村干部塑造成为符合中共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新人。第三章:榜样的力量:集体化时代对模范的塑造。集体化时代是模范辈出和“模范引领”的时代,国家重视模范的引领作用,不遗余力地评选模范。本章既关注模范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也关注模范作为具体个人的存在。将以村级档案为核心史料,尝试揭示集体化时代基层普通模范的形象和模范评比制度在基层的运作及不同时期对劳模标准的变化,以求尽可能真实、立体、动态地展示各类模范被塑造的过程。以此呈现新中国通过树立模范典型来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过程,进一步阐释中共在群众动员方面的成功之道。第四章:家庭·劳动·革命:妇女形象的嬗变。本章将依照集体化时代不同“表征”的顺序,探讨中共期望新妇女在新社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通过分析集体化时代妇女参加劳动的基层实践,揭示国家对妇女角色和形象如何在劳动的过程中得以塑造,妇女劳力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如何被一步步开发以及开发的程度,又如何从家庭逐步走向社会的过程,进而考察妇女参加劳动生产的成绩和问题;同时,也尽量从妇女的角度出发,分析其自身体验,从而尽可能全面地、连续地呈现国家如何培养、塑造新时期女性的努力,进一步回答社会主义新妇女何以产生的问题。第五章:“新人”的启蒙:集体化时代的儿童教养。中共对儿童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式塑造和培养赋予了儿童新的角色、定位、属性和“儿童—国家”关系。通过梳理集体化时代儿童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发展与变化,可以追寻特殊历史背景下童年经历的蛛丝马迹,不失为理解集体化时代和集体化时代的人们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和途径。因此,本章以集体化时代幼儿教育的发展、变化以及国家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阶段如何去塑造社会主义新人为线索,尝试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探讨儿童观念在这一时期的变迁和国家在塑造“共产主义接班人”过程中与儿童的互动,试图为理解集体化时代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和途径。第六章:从拿镐到拿枪:建国以来山西乡村的民兵。民兵制度作为集体化时代的一项重要制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民兵是中共把老百姓组织起来的一种方式,是集体主义的重要表现形式。本章主要突出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揭示民兵制度如何嵌入到农村并逐步完善起来;二是将农民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考察他们在民兵制度下的心态与行为以及与国家的互动,进一步探讨国家借助民兵形象为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努力。本研究将采用传统史学中重资料重描述的方式,注重村庄一手档案的整理与利用,并以此为主,结合地方文献、官方档案和口述资料,试图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来阐释集体化时代国家与个人互动的场景及其背后的微妙关系,再现权力与利益博弈的历史图像。力争把宏观的理论构想和微观的个案分析相结合,更全面系统地研究集体化时代和集体化时代的人们,试图诠释集体化时代社会与文化的深层内涵,思考集体化时代的留给后人的经验和教训。在具体研究中,既关注人物群体也关注具体个人,既关注历史进程也关注具体事件,既关注制度层面也关注执行效果,既关注成绩又考察问题与矛盾,希望以“社会主义新人”为线索,体现出集体化时代不同时期国家对社会主义新人要求的动态的变化过程,以揭示共产主义革命对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改造和重塑历程,进而去解读集体化时代在乡村的运行逻辑和历史进程。回答“集体化时代基层民众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国家与个人是怎样互动”、“国家如何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问题。研究表明,劳动是集体化时代塑造新人的重要途径,是理解集体化时代的一条重要线索。劳动成为了中共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主要方式和重要载体,在劳动的过程中,集体化时代的人们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身体上,都得到了塑造和锻炼。集体化时代所塑造的各类新人形象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时代的命运休戚相关,但是也夹杂着问题与矛盾,其中问题的根本还应回到对人的关照上来。因此,对待集体化时代的认识,也应当放到动态地、连续的情境中,将历史的解读更为人性化。集体化时代的乡村社会研究应当在重视档案史料的基础上,终究回归以人为中心,以历史学为本位的研究,这样才能实现整体史的研究。

马婉祯[9](2020)在《石家庄地区知青带队干部群体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知青带队干部是20世纪70年代初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走入困境时,由知青派出地区(后逐渐发展为知青家长所在单位)为解决下乡知青生产生活等问题派驻知青点的在职干部。石家庄地区先后约派出2158名带队干部。他们给予了知青很大帮助,包括房屋建设、食堂整顿、“一种三养”、帮办副业、建立制度、保护知青人身安全以及帮助知青重返城市等。这些都是对知青在生产生活中遇到问题的直接反映,更是有关部门维持上山下乡运动的一种尝试。知青带队干部的派遣,充实和加强了对知青工作的领导,调动了城乡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带队干部构架在城乡、厂社、市民与农民之间的桥梁使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农业学大寨运动、工业支援农业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壮大了社队集体经济,促进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往来,进一步密切了城乡关系,加强了工农联盟,使知青工作有了更加广泛的社会基础。在此基础上,带队干部关心知青疾苦、倾听知青呼声,对日常生活“小”事的破解,成为知青心中“大大”的温暖,真正打入了知青内部,并创造了从知青点飞出金凤凰的时代奇迹。派遣带队干部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进退维谷之时的一种补救性政策,但在“文革”既定政治路线的影响下,带队干部的派遣并不能解决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中存在的根本性矛盾。这一特殊群体在“左”的形势下,在大转折历史关头的人生选择,不仅影响了知青的命运,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带队干部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的诸如言传身教、带头苦干;统一战线、融入当地;抓好典型、激励机制等经验,为中国今后派遣干部下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迪。

朱自然[10](2020)在《基层青年公务员绩效管理问题研究 ——以J省为研究案例》文中研究指明基层青年公务员处于政府国家治理体系政策执行的末端,该群体中大多数人要直接和公共服务对象打交道,工作内容具有特殊性。与此同时,作为新生代的青年人具有职涯发展的强烈渴望。研究表明,目前基层公职人员工作压力大,晋升空间狭小,通道不畅,使得许多基层公务员,尤其是青年公务员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和困境,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来激励他们并开发他们的潜能,以提升他们个人及所在公共部门的行政效率。研究基层青年公务员绩效管理问题,可以寻求相应的解决措施。文章在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以J省基层青年公务员为主要调查对象,研究这一群体的绩效管理中现存的问题并探究原因及对策。具体通过对基层青年公务员绩效考核现状的调研,运用相关、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了影响其绩效管理的各项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由此来发现基层青年公务员绩效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研究表明,绩效管理的激励导向作用会受绩效指标设置、绩效考核过程、考核结果运用、考核参与者的认可度这几个因素的影响,其中绩效指标设置、绩效考核过程为前因变量,激励导向作用为结果变量;考核结果运用在前因变量与结果变量间产生部分中介作用;参与者认可度则会在前因变量与结果变量、中介变量与结果变量间起到部分调节效应。所反映的问题为当前基层青年公务员绩效管理主要存在绩效指标缺乏针对性与适岗性,绩效考核周期过长,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激励效应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缺乏对基层青年公务员特性及各不同岗位的针对性分析,绩效管理参与者认知偏差,考核双方缺乏必要充分的绩效沟通与反馈等。文章最后结合调研结果和相关理论,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层青年公务员绩效管理的具体优化路径和应对策略,即完善绩效指标设置,优化考核过程,加强结果运用与人事活动关联度,培训考核参与者等。本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能够在完善基层青年公务员绩效管理,提升绩效考核结果运用的科学有效性的同时,为以绩效来激励和发掘基层青年公务员潜能,提升组织效率等方面,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二、如何不让年终考核流于形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不让年终考核流于形式(论文提纲范文)

(2)基层公务员平时考核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以济南市某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方法
    2.1 相关概念
        2.1.1 基层公务员
        2.1.2 公务员考核
        2.1.3 公务员平时考核
    2.2 基础理论
        2.2.1 绩效管理理论
        2.2.2 目标管理理论
第3章 济南某区公务员平时考核基本情况
    3.1 考核范围和重点
    3.2 方法和程序
    3.3 结果和应用
    3.4 小结
第4章 济南某区平时考核工作的问题
    4.1 考核标准方面的问题:岗位特征模糊
    4.2 考核结果方面的问题:应用流于形式
    4.3 制度方面的问题:实施主体单一
第5章 济南某区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1 组织文化中缺乏绩效观念
    5.2 考核体制机制僵化
    5.3 考核指标细化困难
    5.4 考核评价过程缺少有效监督
第6章 改进基层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的对策建议
    6.1 转变管理理念重视考核工作
    6.2 优化考核主体明确考核目标
    6.3 细化考核指标实行分类考核
    6.4 完善激励机制优化结果应用
    6.5 健全反馈机制强化监督制约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关于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的调査问卷
附录2 关于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的访谈提纲
附录3 参加中青班学习的公务员访谈提纲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九江公司中基层管理人员薪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薪酬管理基础理论概述
    2.1 薪酬的概念及构成
    2.2 薪酬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2.2.1 薪酬管理的概念
        2.2.2 薪酬管理的主要内容
    2.3 理论基础
        2.3.1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2.3.2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2.3.3 舒尔茨和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
        2.3.4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第三章 九江公司中基层管理人员薪酬管理现状
    3.1 九江公司简介
    3.2 九江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情况
    3.3 九江公司中基层管理人员薪酬现状
        3.3.1 工资
        3.3.2 奖金
        3.3.3 福利
    3.4 中基层管理人员薪酬管理问卷调查
        3.4.1 薪酬水平满意度调查
        3.4.2 薪酬公平性调查
        3.4.3 薪酬激励性调查
        3.4.4 奖金发放合理性调查
        3.4.5 福利满意度调查
第四章 九江公司中基层管理人员薪酬管理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九江公司中基层管理人员薪酬管理的问题分析
        4.1.1 薪酬结构不合理
        4.1.2 薪酬分配缺乏公平性
        4.1.3 薪酬激励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性
        4.1.4 薪酬分配与绩效考核不同步
        4.1.5 福利制度不健全,缺乏柔性
    4.2 九江公司中基层管理人员薪酬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缺乏专业的薪酬管理团队
        4.2.2 管理模式落后,裙带关系严重
        4.2.3 对中基层管理人员不够重视
        4.2.4 绩效考核缺乏运行环境
        4.2.5 公司对福利薪酬激励不够重视
第五章 九江公司中基层管理人员薪酬管理优化对策
    5.1 中基层管理人员薪酬管理优化的目标
    5.2 中基层管理人员薪酬管理优化的原则
    5.3 中基层管理人员薪酬管理优化的思路
    5.4 中基层管理人员薪酬管理优化措施
        5.4.1 根据公司战略目标,制定合理的薪酬结构
        5.4.2 改变管理模式,确保薪酬分配公平性
        5.4.3 加大重视力度,创新薪酬激励方式
        5.4.4 加强绩效考核,完善绩效薪酬管理
        5.4.5 健全公司福利项目,强化福利薪酬激励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基层管理人员关于薪酬管理的调查问卷
致谢

(4)H市乡镇机关年轻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学术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研究现状评析
    (三)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3.创新之处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乡镇机关
        2.年轻干部
        3.干部培养
    (二)理论基础
二、H市乡镇机关年轻干部培养现状
    (一)H市乡镇机关年轻干部储备情况
        1.H市近年来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招录情况
        2.H市乡镇机关年轻干部人员基本情况调研统计
    (二)H市乡镇机关年轻干部教育培训情况
        1.组织部门对乡镇机关年轻干部培训情况
        2.党校对乡镇机关年轻干部培训情况
        3.用人单位对乡镇机关年轻干部培训情况
    (三)H市乡镇机关年轻干部锻炼使用情况
        1.乡镇机关年轻干部试岗锻炼和领导岗位助理模式
        2.乡镇机关年轻干部培养导向
    (四)H市乡镇机关年轻干部监督管理情况
三、H市乡镇机关年轻干部培养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H市乡镇机关年轻干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年轻干部培养的规划性欠缺
        2.教育培训的力度明显偏小
        3.试岗锻炼的效果不明显
        4.保障年轻干部的配套措施缺乏
    (二)H市乡镇机关年轻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1.年轻干部培养时效性有偏差
        2.能力开发机制不健全
        3.新时代年轻干部培养理念执行不到位
        4.能级能酬匹配不合理
四、提升乡镇机关年轻干部培养水平的对策
    (一)加大乡镇机关干部选育力度和导向
        1.明确科学长远的年轻干部培养规划思路
        2.树立积极的乡镇选育导向
        3.构建双向轮岗和横向轮岗相结合的交流模式
    (二)搭建分层分类形式多样的培养体系
        1.树立分类分层培养理念
        2.搭建年轻干部互动交流学习平台
        3.创新领导干部结对帮扶的一线培养方式
    (三)健全科学规范的选育机制
        1.优化年轻干部选育和管理制度
        2.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育人理念
        3.完善年轻干部跟踪培养考核评价制度
    (四)加强对乡镇机关年轻干部的关爱帮扶力度
        1.注重关爱乡镇年轻干部身心健康
        2.推动待遇保障向乡镇一线倾斜
        3.建立健全乡镇年轻干部容错纠错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乡镇机关新时代年轻干部培养情况调查问卷
致谢

(5)XT公司F项目施工阶段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1.4 论文研究方法
        1.4.1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1.4.2 归纳法
        1.4.3 访谈法
        1.4.4 案例研究法
    1.5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项目成本管理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2 房地产项目成本管理理论概述
        2.2.1 房地产项目成本的构成
        2.2.2 房地产项目成本的特性
        2.2.3 施工阶段成本管理特点及影响因素
        2.2.4 施工阶段成本管理要点
第3章 F项目施工阶段成本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XT公司及F项目概况
        3.1.1 XT公司简介
        3.1.2 F项目概况
    3.2 F项目施工阶段成本管理现状及访谈实施过程
        3.2.1 F项目施工阶段成本管理现状
        3.2.2 访谈实施过程
        3.2.3 访谈分析方法:扎根理论
    3.3 F项目施工阶段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3.3.1 扎根理论编码分析过程
        3.3.2 F项目施工阶段成本管理问题总结
    3.4 F项目施工阶段成本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3.4.1 扎根理论编码分析过程
        3.4.2 F项目施工阶段成本管理问题原因总结
        3.4.3 F项目施工阶段成本管理问题原因重要性分析
第4章 F项目施工阶段成本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4.1 F项目成本管理目标
    4.2 F项目施工阶段成本管理问题解决对策框架
    4.3 F项目施工阶段成本管理问题解决对策具体内容
        4.3.1 完善施工阶段目标成本管理
        4.3.2 完善施工阶段动态成本管理
        4.3.3 构建施工阶段责任成本体系
        4.3.4 完善施工阶段绩效考核制度
        4.3.5 加强施工阶段成本内部审计
        4.3.6 完善合同管理
第5章 F项目施工阶段成本管理保障体系
    5.1 建立成本数据库
    5.2 人才保障
    5.3 推进成本管理信息化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上海女犯改造70年变迁研究(1949-201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意义
        ㈠理论意义
        ㈡实践意义
    二、研究对象的界定
        ㈠对“女犯”的解读
        ㈡对“女监”的界定
    三、目前研究现状分析
        ㈠研究成果概述
        ㈡研究主要内容
第一章 上海女犯改造70年变迁的几个阶段
    第一节 新中国女犯改造事业的初创与停滞
        一、建国早期女犯改造的初创阶段
        ㈠关押机构“大集中小分散”
        ㈡管理手段强硬
        二、文革时期女犯改造的停滞阶段
        ㈠文革前的社会背景
        ㈡冲击与亮点并存——“开门改造”试点
    第二节 新中国女犯改造事业的恢复与重振
        一、改革开放后女犯改造的恢复阶段
        ㈠改革开放后的社会情况
        ㈡改革开放后的法制与监狱工作恢复
        二、20世纪80年代开始女犯改造的重振阶段
        ㈠从数据看女犯改造形势已发生变化
        ㈡从管理看分类改造已形成
    第三节 新中国女犯改造事业的改革与创新
        一、21世纪女犯改造的改革阶段
        ㈠整合资源为女犯改造服务
        ㈡加大对女犯的文化教育比重
        二、新时代女犯改造的创新阶段
        ㈠打造上海特色的女犯改造品牌
        ㈡研发具有可推广性的女犯评估量表
第二章 上海女犯改造70年指导思想的变迁与体现
    第一节 以惩治为主的女犯改造指导思想与体现
        一、以惩治为主的女犯改造指导思想
        ㈠旧上海侵犯女性人格尊严的思想
        ㈡20世纪50年代改造旧时代的运动思想
        二、惩治思想在上海女犯改造中的体现
        ㈠女犯关押机构未形成独立监狱设置
        ㈡看守人员未形成专业化队伍
        ㈢改造手段与男犯基本无异
        ㈣携带儿童服刑的特权逐渐被剥夺
        ㈤对孕产妇女犯的规定趋于规范
    第二节 以管理安全为主的女犯改造指导思想与体现
        一、以管理安全为主的女犯改造指导思想
        ㈠划分警戒度的监狱管理理念
        ㈡以分类促安全的监狱管理理念
        二、管理安全思想在上海女犯改造中的体现
        ㈠严峻社会形势带来的新要求——安全底线
        ㈡管理手段之新尝试——宽严相济
        ㈢文化改造之初体验——人文关怀
    第三节 以再社会化为主的女犯改造指导思想与体现
        一、以再社会化为主的女犯改造指导思想
        ㈠再社会化改造的思想理念
        ㈡罪犯再社会化改造的发展历程
        二、再社会化为主的思想在上海女犯改造中的体现
        ㈠与地区衔接促进监所内外联动
        ㈡将“循证矫正”理论引入女犯改造
        ㈢实践“个体定制化”改造方式
        ㈣探索民警与女犯“同频共振”
第三章 上海女犯改造70年的内容变迁
    第一节 政治改造的变迁
        一、建国早期上海女犯的政治改造
        ㈠20世纪50年代初期改造反革命为主要目标
        ㈡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为主要目标
        二、文革时期上海女犯的政治改造
        三、改革开放时期的上海女犯政治改造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的上海女犯政治改造
    第二节 监管改造的变迁
        一、建国早期上海女犯的监管改造
        ㈠监管工作有较为规范的制度支撑
        ㈡出现了分类管理的雏形
        ㈢监管和教育工作界限不明朗
        二、文革时期上海女犯的监管改造
        三、改革开放时期的上海女犯监管改造
        ㈠在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基础上注重人性化
        ㈡女犯整体结构的变化导致手段变革
        ㈢变性人之殇——监管改造面对的新形势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的上海女犯监管改造
        ㈠民警管理工作规范度提升层级
        ㈡女犯管理模式在稳定中求变革
        ㈢通过狱务公开检验女犯监管改造工作成效
    第三节 教育改造的变迁
        一、建国早期上海女犯的教育改造
        ㈠以女犯思想动态的掌握为核心
        ㈡以文化教育为重要内容
        二、文革时期上海女犯的教育改造
        三、改革开放时期的上海女犯教育改造
        ㈠以普及法律常识教育为媒介
        ㈡重视综合素质提升
        ㈢以“个别谈话”解决个体问题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的上海女犯教育改造
        ㈠通过系列读书活动提高整体文化素质
        ㈡“高低并轨同行”提升个体女犯学历
        ㈢开展精品技术教育
    第四节 劳动改造的变迁
        一、建国早期上海女犯的劳动改造
        ㈠女犯劳动改造强度大
        ㈡以生产效能为主要评价标准
        ㈢劳动改造与其他改造手段高度熔合
        二、文革时期的上海女犯劳动改造
        三、改革开放时期的上海女犯劳动改造
        ㈠准确定位适合女犯的劳动项目
        ㈡“监企分离”适度改变女犯劳动改造方向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的上海女犯劳动改造
        ㈠以生产安全为衡量劳动改造的红线和底线
        ㈡质量控制成为核心环节
        ㈢将女犯技能培训与劳动改造紧密结合
    第五节 文化改造的变迁
        一、建国早期上海女犯的文化改造
        二、文革时期上海女犯的文化改造
        三、改革开放时期的上海女犯文化改造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的上海女犯文化改造
        ㈠以亲情专题系列教育为抓手
        ㈡以警囚互动为形式
        ㈢以科学评估为前提
第四章 上海女犯改造70年的环境变迁
    第一节 女犯改造之法律环境的变迁
        一、女犯减刑、假释等权利的变迁
        ㈠减刑假释法律制度的变迁
        ㈡女犯减刑假释执行情况的变迁
        二、女犯通信、会见权利的变迁
        ㈠基本通信、会见制度逐渐规范
        ㈡资源共享搭建特殊会见平台
        ㈢通讯模式电子信息化
        三、女犯探家、安置权利的变迁
        ㈠“周末监禁”、探家等回归前的探索与尝试
        ㈡通过安置政策确保顺利回归
        四、女犯其他法律权利的变迁
        ㈠申诉、控告权利得到法律保护
        ㈡法律援助保障女犯权益
        ㈢保护狱内的其他合法权利
        ㈣关注外籍女犯合法权利保护
        五、女犯深挖工作的变迁
    第二节 女犯改造之生活卫生环境的变迁
        一、女犯伙食条件变迁
        二、女犯医疗卫生条件变迁
        ㈠女犯医疗机构专业化
        ㈡对重点时间段和重点病犯的管理不断加强
        ㈢规范疾病预防和病情档案整理工作
        三、女犯生活和生产条件变迁
        四、女犯囚被服、作息时间变迁
    第三节 女犯改造之管理环境的变迁
        一、警戒条件的变迁
        ㈠提高监狱二大门科技水平以加强警戒
        ㈡监管信息技术化的实现为警戒工作护航
        ㈢加强对重大事件的组织策划和管理
        ㈣集约警务与增强责任意识并举
        二、应急条件的变迁
        ㈠应急预案演习种类不断完备、形式更加科学
        ㈡通过单位联动进行应急预案演练
        ㈢健全应急处置机制中的单元格
        三、惩戒条件的变迁
        四、证据保全条件的变迁
    第四节 女犯改造之管理者环境的变迁
        一、女犯改造管理者的变迁
        ㈠监狱管理者来源正规化
        ㈡监狱管理者工作制度详细化
        ㈢监狱管理者培养机制化
        二、女犯改造科研环境的变迁
第五章 上海女犯改造70年变迁的思考
    第一节 女犯改造变迁的动力
        一、政治是女犯改造变迁的原动力
        ㈠国家的政治走向决定女犯改造的政策指导方向
        ㈡国家的政治变革引起女犯改造的重要变化
        ㈢国家的重大政治事件可能引发女犯改造方式的变化
        二、经济为女犯改造变迁提供物质基础
        ㈠国家的经济基础决定女犯改造的物质条件
        ㈡国家的经济进步促进女犯改造的物质环境改善
        ㈢国家的经济政策变革可能造成女犯改造具体措施的改变
        三、法制为女犯改造变迁提供规则支持
        ㈠国家的法制精神是女犯改造的制度渊源
        ㈡国家的法制原则是女犯改造原则的形成依据
        ㈢国家的重大法制事件可能引起女犯改造制度的变化
        四、文化为女犯改造变迁提供精神助力
        ㈠国家的文化底蕴是女犯改造的精神基础
        ㈡国家的文化氛围制约女犯改造的变迁速度
        ㈢国家的文化进步是女犯改造变迁的起点
    第二节 女犯改造变迁的特点与原因分析
        一、女犯改造变迁的三大特点
        ㈠在法制层面比男犯相对宽松
        ㈡在改造手段上比男犯更多样
        ㈢在文化领域比男犯更易受影响
        二、主要原因分析
        ㈠政治改造上把女性社会责任融入
        ㈡监管改造上能兼顾女性生理特点
        ㈢教育改造上与女性特色贴近匹配
        ㈣劳动改造上向培养适宜女犯的实用技能倾斜
        ㈤文化改造上用女性元素构建氛围
    第三节 女犯改造变迁历史带来的启示
        一、对女性社会地位的反思
        ㈠社会文化决定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㈡女性法律地位的提升是社会地位提升的体现
        ㈢女犯改造的进步依赖于女性整体社会地位的提升
        二、对女犯改造的启示
        ㈠改造精神上注重树立培育自立女性的矫治理念
        ㈡改造原则上注重形成有利于女犯回归的矫治目标
        ㈢改造手段上注重建立符合当地发展的矫治模式
        ㈣预防警囚“互害”模式的产生
        三、对女性犯罪预防的启示
        ㈠从“女权主义”分析女性犯罪原因
        ㈡改变女性的依附从属地位
        ㈢增强女性的个人能力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7)陕西省S区精准扶贫工作考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5.1 研究的创新方面
        1.5.2 研究的不足方面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作用
    2.1 理论基础
    2.2 相关概念
    2.3 精准扶贫考核机制的形成
    2.4 精准扶贫考核机制的作用
第三章 S区扶贫考核机制现状
    3.1 精准扶贫考核制度
    3.2 精准扶贫考核主体
    3.3 精准扶贫考核指标
    3.4 精准扶贫考核方式
    3.5 精准扶贫考核结果
第四章 S区精准扶贫考核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S区精准扶贫考核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4.2 S区精准扶贫考核机制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 完善精准扶贫考核机制的对策
    5.1 优化精准扶贫考核指标体系
    5.2 创新考核方式方法
    5.3 完善精准扶贫考核主体的多元化
    5.4 强化精准扶贫考核制度的有效性
    5.5 加强考核结果信息反馈及运用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8)塑造“社会主义新人” ——集体化时代一个晋东南村庄的个体与群体(论文提纲范文)

附图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理论反思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四.研究区域及史料特点
第一章 “问题人物”的思想改造与人生际遇
    一.精诚所至:董心诚的重归“群众”之路
        (一)学生时代
        (二)军旅生涯
        (三)成为“反革命”
        (四)接受改造
        (五)成为“群众”
    二.我行我素:石逢生难以被改造的本性
        (一)成长过程一波三折
        (二)青年时期因言获罪
        (三)政治渗透下的家庭关系
        (四)本性难改:回村后的表现
        (五)学会使用政治话语保护自己
        (六)人生悲剧的心理分析
    三.大起大落:一个皮革手工业者人生的“高潮”与“低谷”
        (一)坎坷波折的前半生
        (二)改造生活
        (三)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四.“学而优则仕”:宁家成士绅梦想的破灭
        (一)求学
        (二)工作
        (三)管制
        (四)改造
    五.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公”“私”之间:集体化时代的乡村干部
    一.集体化时代蔚村权力结构的变迁
    二.大队的核心干部
        (一)大队书记
        (二)大队长
        (三)其他干部
    三.小队干部
        (一)小队干部的基本设置
        (二)大队干部与小队干部之间的关系
    四.“三通四化”的干部形象
        (一)党课制度
        (二)干部参加劳动制度
    五.“人无完人”:干部的另一面
        (一)违反国家政策问题
        (二)“四清”与整风运动中的干部问题
        (三)作风问题
    六.本章小结
第三章 榜样的力量:集体化时期对模范的塑造
    一.制造模范
        (一)制造模范的标准及变化
        (二)制造模范的困难与问题
    二.解读模范
        (一)模范贴近生活
        (二)模范无处不在
        (三)模范的奖励
    三.典型模范
        (一)水利专业队队长赵世喜
        (二)第七生产队长卫胜利
        (三)“保险会计”杨家星
    四.事件中的模范
    五.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家庭·劳动·革命:妇女形象的嬗变
    一.互助组时期:妇女走向生产的准备
        (一)“互助”的早期理解
        (二)妇女参与生产的背景
        (三)效果和经验
        (四)理想的妇女形象
    二.初级社、高级社时期:从家庭妇女到劳动妇女
        (一)以妇女参加劳动生产为中心
        (二)妇女参加劳动生产的成绩
    三.人民公社时期:“劳动妇女”和“革命妇女”的双重身份
        (一)新的要求
        (二)新的举措
        (三)新的变化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人”的启蒙:集体化时代的儿童教养
    一.幼托事业的发展及幼儿教养
        (一)合作化时期“保育为主、教育为辅”的方针
        (二)人民公社化时期对“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培养
        (三)集体化时代后期:“儿童本位”的回归
    二.儿童的小学教养
        (一)集体化时代农村小学教育普及概况
        (二)“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三)“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三.本章小结
第六章 从拿镐到拿枪:建国以来乡村社会中的民兵
    一.民兵制度的数据分析
        (一)人数统计
        (二)组织、干部结构
        (三)年龄分析
        (四)基本情况
    二.民兵的日常管理
        (一)军事训练制度
        (二)宣传、学习制度
        (三)武器管理制度
        (四)评优制度
        (五)问题及对策
    三.民兵的模范带头作用
        (一)改造种子山
        (二)抗旱蓄水
        (三)抗洪抢险
        (四)科学种田
    四.民兵营中的女民兵
    五.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9)石家庄地区知青带队干部群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派带队干部的时代背景
    (一)知青生活中遇到困难
    (二)知青领导管理出现问题
    (三)知青被迫害事件的出现
    (四)知青迫切回城的愿望
    (五)选派带队干部的酝酿与高层决策
二、带队干部的选拔与管理
    (一)带队干部的选择与动员
    (二)带队干部的回应与差异性选择
    (三)带队干部群体的构成
    (四)带队干部的组织管理
三、带队干部的工作实践
    (一)思想政治工作
    (二)破解日常生活难题
    (三)青年点的整顿与管理
    (四)支援农村工作
    (五)青年点的收尾工作
四、带队干部面对的困难与应对
    (一)带队干部面临的困难
    (二)带队干部的自我调适
    (三)所属单位、知青办及社队的协助
五、带队干部个案研究
    (一)改变人生走向的带队干部
    (二)热情鼓励知青高考的带队干部
六、对带队干部群体的评价与反思
    (一)带队干部的历史作用及影响
    (二)带队干部的工作经验
    (三)带队干部的负面效应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10)基层青年公务员绩效管理问题研究 ——以J省为研究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小结与展望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重点
        1.4.2 主要创新点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基层青年公务员
        2.1.2 绩效管理
    2.2 基层青年公务员绩效管理理论依据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目标设定理论
        2.2.3 期望激励理论
        2.2.4 公平理论
3 基层青年公务员绩效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其结构关系
    3.1 绩效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
        3.1.1 指标体系设置
        3.1.2 考核过程
        3.1.3 参与者认可度
        3.1.4 考核结果运用
        3.1.5 激励导向作用
    3.2 因素间结构关系
4 基层青年公务员绩效管理现状:基于J省的案例研究
    4.1 研究对象与方法
        4.1.1 研究对象
        4.1.2 研究方法
    4.2 结构关系验证分析
        4.2.1 前因变量、中介变量与结果变量回归分析
        4.2.2 前因变量与中介变量回归分析
        4.2.3 中介效应检验
        4.2.4 调节效应检验
        4.2.5 理论模型验证总结
    4.3 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4.3.1 绩效指标体系设置
        4.3.2 考核过程
        4.3.3 参与者认可度
        4.3.4 考核结果运用
        4.3.5 激励导向作用
5 基层公务员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5.1 存在的主要问题
        5.1.1 指标设置缺乏导向性
        5.1.2 指标设置与实际工作脱节
        5.1.3 定性定量指标分配不合理
        5.1.4 考核周期不合理
        5.1.5 相关信息不对称
        5.1.6 考核过程公平性欠缺
        5.1.7 考核结果运用缺乏激励性
    5.2 原因分析
        5.2.1 缺乏对公共部门特性的考量
        5.2.2 忽略对周边绩效的有效测量
        5.2.3 缺乏因地制宜的岗位职责分析
        5.2.4 考核双方缺乏沟通反馈
        5.2.5 对绩效管理理解偏差
        5.2.6 考核参与者重视程度不足
        5.2.7 考核结果运用与人事活动脱节
6 基层青年公务员绩效管理的优化对策
    6.1 完善绩效指标体系
        6.1.1 通过岗位分析加强指标设置的适岗性
        6.1.2 加强绩效指标的可实现性
        6.1.3 合理配置定量定性指标
    6.2 优化绩效考核的实施过程
        6.2.1 增强双向沟通与反馈
        6.2.2 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结合
        6.2.3 完善相关制度及监管机制
    6.3 强化考核结果在人事活动中的运用
        6.3.1 增加奖惩力度与手段
        6.3.2 考核结果与人事管理紧密结合
        6.3.3 协助被考核者进行绩效提升
    6.4 加强绩效管理相关引导及教育
        6.4.1 修正被考核者的认知观念
        6.4.2 提升考核者的专业素养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如何不让年终考核流于形式(论文参考文献)

  • [1]义务教育学校教育空间建设研究[D]. 段兆磊. 西南大学, 2021
  • [2]基层公务员平时考核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以济南市某区为例[D]. 王翔. 山东大学, 2021
  • [3]九江公司中基层管理人员薪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 周春艳. 河北大学, 2021(02)
  • [4]H市乡镇机关年轻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孙雪刚.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5]XT公司F项目施工阶段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 高英才. 山东大学, 2020(04)
  • [6]上海女犯改造70年变迁研究(1949-2019)[D]. 陈珏.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3)
  • [7]陕西省S区精准扶贫工作考核研究[D]. 刘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8]塑造“社会主义新人” ——集体化时代一个晋东南村庄的个体与群体[D]. 张瑜. 山西大学, 2020(01)
  • [9]石家庄地区知青带队干部群体研究[D]. 马婉祯.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10]基层青年公务员绩效管理问题研究 ——以J省为研究案例[D]. 朱自然.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2)

标签:;  ;  

如何不让年终考核流于形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