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词作为后修饰词

形容词作为后修饰词

一、形容词作后置修饰语(论文文献综述)

姚田甜[1](2021)在《英语名词后置修饰语的翻译问题与解决方案 ——《人类与狮子:冲突、保护与共存》(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英语名词后置修饰语是指出现在英语名词后的修饰成分,主要包括介词词组、非限定分句、关系分句以及针对某些前置修饰语的后续补足成分等。英语名词后置修饰语形式多样、功能繁复,且所构成的句子结构较长,容易形成翻译难点。很多学者对名词后置修饰语的分类、特征与翻译方法都有很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给本翻译实践报告的写作提供了充分的学术养分。本文关注英语名词后置修饰语的翻译,选择的翻译文本是科普类文本Humans and Lions:Conflict,Conservation and Coexistence(《人类与狮子:冲突、保护与共存》),选取章节为第六章。经过分类总结,本次翻译实践中名词后置修饰语的翻译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名词后介词短语结构多样,包括名词后介词短语并列结构、嵌套结构多;名词后多种成分与非谓语动词连用,体现为介词短语和名词性从句分别与非谓语动词连用;名词后定语从句复杂难译,即名词后复合型定语从句中多重从句叠加、名词后分离型定语从句中先行词与从句分隔。针对上述翻译问题,本文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首先,针对并列介词的调序法与针对嵌套介词的增译法可以解决名词后介词短语结构多样的翻译问题;其次,针对介词短语与非谓语动词连用,本文采用词性转换法,针对关系从句和非谓语动词连用,可以运用结构改译法,这两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名词后多种成分与非谓语动词连用的问题;最后,针对名词后定语从句复杂难译的翻译问题,本文采用针对复合型定语从句的拆分法与针对分离性定语从句的重组法去解决。希望本研究能在其他翻译者翻译英语名词后置修饰语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暴笑瑜[2](2020)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避免“的”字滥用的翻译方法 ——以A Companion to the History of the Book的汉译为例》文中提出本翻译实践报告的翻译材料为A Companion to the History of the Book(《书籍史指南》)中的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该两章主要讲述希伯来文书籍、伊斯兰书籍的印刷史,涉及到手稿的发展、书籍的装饰等问题。笔者在翻译过程中,注意到译文里“的”字使用频率较高,容易出现“的”字滥用的现象。这是因为“的”字功能多、英汉语差异大,并且译文易受英汉词典和英语教材中单词翻译的影响。这一现象导致译文不符合汉语习惯,表达含糊不清、啰嗦繁杂,语句不通顺。所以,如何避免滥用“的”字这一问题引起了笔者的思考。本实践报告以笔者的翻译实践项目为例,援引认知语言学的距离象似性原则和突显原则,通过总结英译汉中“的”字滥用的现象及原因,借鉴汉语中“的”字的隐现规律,来探讨英译汉中避免“的”字滥用的翻译方法,力求提高翻译质量,为今后的英译汉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报告分为五章:第一章为任务概述,主要介绍任务背景及任务意义;第二章为任务过程,包括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及译后校对;第三章总结“的”字的隐现规律和英译汉中“的”字滥用的现象和原因;第四章为翻译方法的案例分析,是本报告的重点与核心,该章给出英译汉中避免“的”字滥用的具体翻译方法,主要包括去“的”法、重组句子结构法、词性转换法以及换词法;第五章为结语,总结笔者在翻译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指出本次翻译实践的不足之处。

李璐[3](2020)在《系统功能视角下现代汉语后修饰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汉语后修饰语是学界历来研究的难点问题。前人研究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始终未能在该现象的界定层面达成一致。同时,以往研究在后修饰语的描写层面不够系统深入,就其产生的解释层面尚存不足。有鉴于此,本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在结合学界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至上”“自同一层面”的三维研究模式,对后修饰语进行界定与分类描写,并对后修饰语的产生加以阐释,为现代汉语建构相对全面、完整的后修饰语系统。首先,本研究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层次、元功能、系统与语境思想为依据,在回顾前人研究并尊重汉语实际的基础之上,对后修饰语现象进行了界定。研究指出,后修饰语是指名词词组中位于中心词之后表达“有定”的成分。在语义上,主要是通过详述、延伸、增强等方式对中心词从不同方面进行扩展,以协助名词词组实现所指的“事物有定”。在形式上,后修饰语系统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次级系统,即发生位移的限定词、发生位移的前修饰语,以及同位结构的后位。由此,本研究分别对三个次级系统的语义功能、句法功能,以及各次级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考察,在佐证本研究对后修饰语界定完善的同时,实现对汉语后修饰语更加系统和深入的描写。发生位移的限定词,在语义上均是通过增强的方式对中心词进行扩展,具体包括界定其指示、明确其数量、明晰其比例、确定其顺序、凸显其极性、圈定其类型、锁定其时间和空间位置。由此,发生位移的限定词在理论上可以分为7类,即发生位移的指示限定词、发生位移的数量限定词、发生位移的比例限定词、发生位移的序数限定词、发生位移的最高级限定词、发生位移的种类限定词和发生位移的时空限定词。它们各自又可以根据表达的不同语义,被划分为更加细致的次类别,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有定”或“无定”特性。然而在句法上,各类发生位移的限定词内部,只有倾向于表达“有定”特性的,才可以视为后修饰语,而倾向于表达“无定”特性的则不能在句法中出现。总体上,句法中出现的上述七类发生位移的限定词,它们均表达“有定”且可以视为后修饰语。发生位移的前修饰语,在语义上是通过延伸的方式对中心词进行扩展,其语义功能可以刻画为一个以“描写”和“分类”为两级的连续统。这两种语义功能呈现为等级性,它们之间是此消彼长的牵制关系。由此,发生位移的前修饰语可以分为“分类性语义功能为主导”和“描写性语义功能为主导”的两类。其中,前者倾向于表达“有定”,而后者则倾向于表达“无定”。在句法上,通过对比两类发生位移的前修饰语,研究指出只有“分类性语义功能主导”的(即倾向于表达“有定”)才能视为后修饰语,而“描写性语义功能主导”的则被视为独立小句的谓体。同位结构的后位,在语义上是通过增强、延伸和详述三种方式对中心词(即前位)进行扩展,它与前位之间是“语义共指”的关系。首先,按照“语义共指”关系的不同实现方式,同位结构的后位可分为两类,即“语义同指”类同位结构的后位和“语义蕴含”类同位结构的后位。其中,前者可以划分为“绝对的语义同指”类同位结构的后位,和“相对的语义同指”类同位结构的后位。后者则可以划分为“前位>后位”的语义同指类同位结构的后位,和“前位<后位”的语义同指类同位结构的后位。此外,同位结构的后位中还存在一种特殊的类型,即修辞同位结构的后位。根据其中“实际所指”与“修辞所指”的位置关系,修辞同位结构的后位可以划分为“修辞所指+实际所指”类修辞同位结构的后位,和“实际所指+修辞所指”类修辞同位结构的后位。总的来看,同位结构的后位是对中心词语义的详述(对前位内容的明确)、延伸(对前位本质/属性的描写)及增强(即对前位本身或数量的强调)。在句法上,同位结构内部均呈现为从属关系。其中,只有表现为:(1)语义同指类同位结构的后位,(2)“前位<后位”的语义蕴含类同位结构的后位,以及(3)“实际所指+修辞所指”类同位结构的后位,才能视为后修饰语。鉴于在封闭的同位结构内,前、后位可以实现相互限定与说明,因而后位一定程度上均可以看作是“有定”的。其次,后修饰语系统内部此三个次级系统之间,以及后修饰语系统与后修饰语系统外部之间,均存在并协与互补的关系。在后修饰语系统内部,三个次级系统有各自表达的语义功能,但在本质上又具有统一性,即均是对中心词逻辑语义的扩展,以实现名词词组所指的“事物有定”,只不过在方式上有所不同。因此,当次级系统类型的解读出现歧义时,可以按照“同位结构的后位>发生位移的限定词>发生位移的前修饰语”的让步顺序,择取“有定性”程度高的次级系统做出相应的功能句法分析。在后修饰语系统外部,后修饰语与名词词组、小句以及语篇中的成分属于不同的语言层次,但本质上均可以协助名词词组表达“事物有定”。只不过,后修饰语与后修饰语系统外部成分之间遵循“协作”的原则,包括同类性质的相互叠加和异类性质的相互配合。因此,后修饰语还需要依据系统内部的“让步”原则和系统外部的“协作”原则共同作出判断。最后,后修饰语的产生是语言系统各个层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具体来说,(1)语音/音系层面对音韵美感的追求,(2)词汇—语法层面对句式变化的要求,以及句法核心存在尽早确认的倾向,(3)语义层面对语义的强调,以及语义存在精密化发展的趋势,(4)语境层面语篇连贯,以及古汉语时期汉语句式的遗留,五四运动前后外来句式的影响,均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后修饰语的出现。总体而言,本研究创新性地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对现代汉语中的后修饰语现象进行了界定与分类描写,并对后修饰语的产生加以阐释,为现代汉语建构了相对完整的后修饰语系统。从理论层面来看,本研究的成果有利于丰富汉语后修饰语的相关研究,提升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词组层面的精密度,推进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本土化进程。从实践层面来看,本研究也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龙丹妮[4](2020)在《科技英语文本中名词短语翻译策略研究 ——以《爆炸物处理-联合作战环境下多军兵种处理程序》(第1、2章)、《军用爆炸物》(第5部分至结尾)译本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技文本中包含大量名词短语,译者对于名词短语的处理关系着译文的质量和信息是否能得到有效传递。本文根据名词短语的定义,梳理出翻译材料中的名词短语的种类,对名词短语的翻译进行系统研究。作者借鉴了其他学者提出的名词短语翻译策略,结合本次翻译实践材料《爆炸物处理-联合作战环境下多军兵种处理程序》(第1、2章)、《军用爆炸物》(第5部分至结尾)中的名词短语,参考Biber对名词短语的分类,选取按修饰成分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前置修饰语名词短语、后置修饰语名词短语。总结出对于这类名词短语的翻译策略有直译法,词性转换法,分译法,意译法,减译法等,对于部分实例还要结合文体风格和语境进行进一步处理。希望借由本文在类似的问题上对译者们起到借鉴帮助作用。

李忠月[5](2019)在《《海安会第99届会议文件》中名词后置修饰语的汉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海上安全委员会(简称海安会)是国际海事组织最高技术机构,该委员会召开的会议是世界海事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会议之一。中国作为航运大国需要及时掌握海安会会议中至关重要的内容,而本次会议文件中有大量的名词后置修饰语,给翻译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因此,译者将名词后置修饰语作为研究重点。本翻译报告将名词后置修饰语进行分类,具体可以分为介词短语、非限定性动词短语和关系分句。为最大程度地传递出源语所表达的内容,译者以静态翻译理论为依据,归纳总结出五种翻译方法来处理文件中的名词后置修饰语。具体方法有逆序直译法、转换法、有标记法、无标记法和综合法。译者总结和归纳了名词后置修饰语的翻译方法,得出翻译结论并总结出翻译启示。译者在翻译介词短语和非限定性动词短语时,多使用逆序直译法和转换法。在翻译关系分句时,多使用无标记法、有标记法、转换法和综合法。译者希望本次翻译实践报告总结的翻译方法能够对以后海事会议文件的翻译有借鉴意义。

王继才[6](2017)在《构式允准对英语名词修饰语位置选择与转化的统一解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名词修饰语的前/后置选择与转化是英语特有的一个句法现象。以往研究试图从词汇允准的角度加以解释,存在循环论证的问题。本文从构式语法的视角重新审视该现象,发现构式在修饰语前/后置选择与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即英语名词修饰语结构中其实存在着前置和后置两个语法构式,分别允准前、后置修饰语的产生,其间,修饰语构式的语篇功能次范畴化和描述性为前、后置修饰语的选择提供了有理据的限制。构式允准理论在名词修饰语前/后置选择与转化分析中的应用为语序的选择与转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增强了构式语法的解释力。

吴龙凤,詹宏伟[7](2016)在《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过去分词形容词探究》文中指出近年来,英语过去分词形容词(简称APP)作修饰语的问题,虽已受到一定的关注,但对其研究仍然不够深入。本文试图运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英语APPs进行探究,不仅研究了APPs作前置修饰语的情况,还探讨了APPs作后置修饰语的情况。本文主要探讨两个问题:1.APPs在形式上与英语动词过去分词一致,它们之间有何关联?2.APPs在句法功能上与英语形容词极为相似;这两者是否可以相互替换?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结合语料库数据的实例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发现:APPs虽以动词为词根,但它又有别于动词。因为其功能已超过了其动词本身,APPs逐渐演变为兼类词,即同时具有动词和形容词的用法。但它并未取得完全形容词的地位,所以不能取代真正的形容词。

林栋彬[8](2014)在《名词性短语的英汉机器互译研究》文中指出机器翻译是计算机技术、语言学、自动化技术、数学等多学科结合的产物。当今的计算机软硬件平台足以支撑大数据存储和高速运算,但机器译文的质量仍然不能令人满意,误译现象经常出现。在英语和汉语中,名词性短语出现的频率较高,搭配与结构比较复杂,因此本文以名词性短语为研究对象,以人工译文和机器译文为对比平台,对机器译文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误译的原因,并提出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本文将已有人工译文的语言片段作为语料,使用通用领域中较权威的两种机器翻译软件作为工具,把语料放入软件中进行翻译,将处理后的机器译文与人工译文作比较,对所产生的误译现象作分析。经分析发现,在英译汉的机器翻译过程中,机器对名词性短语中多义词和介词的语义判断不够准确,会影响整个短语乃至句子的意思。而在汉译英的机器翻译中,除对多义词词义的判断不够准确外,同形异义结构的短语也会让机器难以判断其语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数据库中的语料进行语言学特征标记,并在MT软件中运用CAT技术,对翻译后的译文进行存储处理,使其具有采用记忆功能。为了保证机器不被日益增加的数据拖慢运行的速度,机器定期检查数据,对优先调用的数据进行优化处理,并且在存储语料的数据库容量接近限值时,清理不经常访问的数据,以保证其一直有足量的存储空间来容纳新的译文,从而更好地处理语言转换的工作。英语和汉语名词性短语的人机翻译研究,对名词性短语机器误译进行分析并给出解决办法,如建立具有语言学特征数据库等方案,将为研究机器翻译在其他短语、句子、篇章等层面的问题提供合理的参考和借鉴。

施云峰,解宇红[9](2013)在《名词词组中的动词-ing成分的功能语言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Halliday在其着述中并没有充分关注非限定成分,对动词-ing形式在名词词组中作前置修饰成分和后置修饰成分的研究更显简略,他认为动词-ing形式在名词词组中可作修饰语和类别语,这时动词-ing形式可转化为作性质语的级转移关系小句,形式为"thing+which does/is doing"(如a sleeping dog)。但对于另一种情形(如a sleeping bag),原先的"thing+which does/is doing"难以解释,只能以"a bag(which is used)for sleeping"来解释。本文拟从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对动词-ing形式作为前置修饰成分的这两种情形及其不同的形式进行探讨,考察其相同形式下的不同意义与功能。

乔翔[10](2011)在《汉英形修名结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汉语和英语形容词修饰名词结构(以下简称“形修名结构”)的对比,寻求汉英形修名结构的规律和特点,揭示其共性和个性。如:对比两种语言中形修名结构的类型、语义搭配的特点、句法功能的差异及修饰语语序的异同等。并试图揭示构成汉英形修名结构异同的动因和内部机制。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1.对比研究法:为了深入揭示汉英形修名结构的异同点,本文从静态和动态予以结构上的对比,从微观和宏观上来论述其异同点。2.文献检索法:通过阅读国内外有关的文献资料,从中获取语料和研究方法,填补自身研究的不足。3.例举法:运用所搜集到的实用和有参考价值的实例来解释说明要研究的问题,使理论具有更多的现实参考,不会使所论述的问题空洞化。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1.选题新。首次将汉英形修名结构对比作为研究对象。与以往重视单一语言研究相比,无论在研究视角还是研究广度方面,较之以往的相关研究都有较大不同。2.提出汉英形修名结构类型的形成机制,通过对比分析指出二者的共性和差异表现。3.通过汉英形修名结构多项形容词定语修饰名词中心语的语序比较,指出二者的共性和个性,并对其形成机制从语言认知学的角度加以解释。本文的不足:无论汉语还是英语,形容词修饰名词的语义关系复杂、分类繁难、论证艰难,基于语义的汉英形修名结构中形容词和名词的相互选择和搭配、多个形容词修饰名词中心语的语序问题及类型学特征和机制等方面的比较和研究,更是存在着极大的困难。本文在这方面涉及得还不很深入,特别是基于语料库的汉英“形”、“名”搭配的量性研究还很不够,这也是后续研宄的方向。本文分八章。各章主要内容分别如下:第一章:绪论。确定研究对象并阐明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介绍本文的指导原则、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和语料来源;明确汉英语形修名结构的研究范围。第二章:汉英形名结构研究综述。首先,回顾汉英理论学界针对形修名结构展开的研究。其次,概述汉英形修名结构对比的已有成果。第三章:汉英形容词名词对比。对比汉英形容词、名词用法的异同。重点比较两种语言中充当定语的形容词在语义特征、构成形态、变化形式(能否重叠)、比较方式及语法功能等方面的共性和个性。第四章:汉英形修名结构的语序对比。指出汉语是形容词修饰语全部前置的语言,后置是语用手段而非语法手段。而英语形修名结构是修饰语既可前置又可后置的语言,修饰语的位置以前置为主,后置是有条件的;对比两种语言修饰语后置现象的异同;提出由于修饰语位置的差异而导致汉英形修名结构互译的方法不同。第五章:汉英形修名结构连接标记对比。描写、分析汉英语形容词和名词连接标记的异同;重点探讨汉语形修名结构三种连接类型中不同的形容词类别和“的”字出现不出现的条件和规律;讨论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在汉语形修名结构连接标记方面出现的偏误类型及原因。第六章:汉英形修名结构句法功能对比。论述汉语与英语形修名结构在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方面的共同点;重点比较汉英形修名结构在句法功能上的不同之处,如在充当谓语、补语、分句、同位语等句法功能上的差别。第七章:汉英多项定语对比。对比汉英语中充当定语的词类在语法、语义和结构关系上的分类;重点分析汉英语多项定语在宏观和微观方面的异同点并指出多项定语排序的依据;进一步展开汉英多项定语的互译实践。第八章:汉英形容词和名词的选择与搭配对比。从文化背景、词义的引申及习惯搭配等方面对比汉英形容词和名词搭配的共性和个性;对比汉英形修名结构中形容词定语的语义指向,包括形容词定语在句中的顺向指向、形容词定语在句中的逆向指向及形容词定语的语义指向多种句法成分。全书结语。概述全书的研究内容,总结汉英形修名结构类型学上的共性和差异,尝试揭示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和机制;指出研究中的不足及提出后续研究中需要深化的问题。

二、形容词作后置修饰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形容词作后置修饰语(论文提纲范文)

(1)英语名词后置修饰语的翻译问题与解决方案 ——《人类与狮子:冲突、保护与共存》(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二、名词后置修饰语相关理论界说
    (一)名词后置修饰语的分类与特征
    (二)名词后置修饰语相关翻译概论
三、翻译实践任务描述
    (一)任务介绍
    (二)任务过程
四、实践中名词后置修饰语的翻译问题
    (一)名词后介词短语结构复杂
        1.名词后介词短语并列结构多
        2.名词后介词短语嵌套结构多
    (二)名词后多种成分与非谓语动词连用
        1.名词后介词短语与非谓语动词连用
        2.名词后关系从句与非谓语动词连用
    (三)名词后定语从句复杂难译
        1.名词后复合型定语从句中多重从句叠加
        2.名词后分离型定语从句中先行词与从句分隔
五、解决名词后置修饰语翻译问题的具体方案
    (一)名词后介词短语结构复杂的解决办法
        1.针对并列介词的调序法
        2.针对嵌套介词的增译法
    (二)名词后多种成分与非谓语动词连用的解决办法
        1.针对介词短语与非谓语动词连用的词性转换法
        2.针对关系从句与非谓语动词连用的结构改译法
    (三)名词后定语从句复杂难译的解决办法
        1.针对复合型定语从句的拆分法
        2.针对分离性定语从句的重组法
六、翻译实践总结
    (一)翻译实践的收获与启示
    (二)翻译实践的局限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A 原文
附录 B 译文
附录 C 术语表
致谢

(2)认知语言学视角下避免“的”字滥用的翻译方法 ——以A Companion to the History of the Book的汉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任务概述
    1.1 任务背景
    1.2 任务意义
第二章 任务过程
    2.1 译前准备
    2.2 翻译过程
    2.3 译后校对
第三章 “的”字的使用
    3.1 “的”字的用法:隐现规律
        3.1.1 “的”字的用法
        3.1.2 “的”字的隐现规律
    3.2 英译汉中“的”字的滥用及原因
第四章 案例分析:翻译方法
    4.1 避免“的”字滥用的翻译方法的理论原则:认知语言学
    4.2 避免“的”字滥用的翻译方法
        4.2.1 前置修饰语
        4.2.1.1 形容词和分词
        4.2.1.2 物主代词
        4.2.2 后置修饰语
        4.2.2.1 介词短语
        4.2.2.2 定语从句
        4.2.2.3 非谓语动词
第五章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系统功能视角下现代汉语后修饰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视角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意义
    1.6 本文结构
2 文献综述
    2.1 引言
    2.2 1920s-1950s初的后修饰语研究
    2.3 1950s末-1990s末的后修饰语研究
    2.4 2000 s至今的后修饰语研究
    2.5 小结
3 理论基础
    3.1 引言
    3.2 层次的思想
    3.3 元功能的思想
    3.4 系统的思想
    3.5 语境的思想
    3.6 小结
4 汉语后修饰语的潜势系统及语义功能
    4.1 引言
    4.2 后修饰语的潜势系统
    4.3 后修饰语的语义功能
    4.4 小结
5 发生位移的限定词
    5.1 引言
    5.2 发生位移的限定词的语义功能
        5.2.1 发生位移的指示限定词的语义功能
        5.2.2 发生位移的数量限定词的语义功能
        5.2.3 发生位移的比例限定词的语义功能
        5.2.4 发生位移的序数限定词的语义功能
        5.2.5 发生位移的最高级限定词的语义功能
        5.2.6 发生位移的类型限定词的语义功能
        5.2.7 发生位移的时空限定词的语义功能
    5.3 发生位移的限定词的句法功能
        5.3.1 发生位移的指示限定词的句法功能
        5.3.2 发生位移的数量限定词的句法功能
        5.3.3 发生位移的比例限定词的句法功能
        5.3.4 发生位移的序数限定词的句法功能
        5.3.5 发生位移的最高级限定词的句法功能
        5.3.6 发生位移的类型限定词的句法功能
        5.3.7 发生位移的时空限定词的句法功能
    5.4 小结
6 发生位移的前修饰语
    6.1 引言
    6.2 发生位移的前修饰语的语义功能
        6.2.1 修饰语语义功能的回顾
        6.2.2 修饰语语义功能的再思考
    6.3 发生位移的前修饰语的句法功能
        6.3.1 “分类性语义功能主导”的发生位移的前修饰语
        6.3.2 “描写性语义功能主导”的发生位移的前修饰语
    6.4 小结
7 同位结构的后位
    7.1 引言
    7.2 同位结构后位的语义功能
        7.2.1 “语义同指”类同位结构后位的语义功能
        7.2.2 “语义蕴含”类同位结构后位的语义功能
    7.3 同位结构后位的句法功能
        7.3.1 “语义同指”类同位结构后位的句法功能
        7.3.2 “语义蕴含”类同位结构后位的句法功能
    7.4 小结
8 后修饰语系统的并协与互补
    8.1 引言
    8.2 后修饰语系统内部的并协与互补
    8.3 后修饰语系统外部的并协与互补
        8.3.1 名词词组层面句法成分的影响
        8.3.2 小句层面句法成分的影响
        8.3.3 语篇层面语境的影响
    8.4 小结
9 后修饰语的产生
    9.1 引言
    9.2 语音/音系层面因素
    9.3 词汇—语法层面因素
    9.4 语义层面因素
    9.5 语境层面因素
    9.6 小结
10 总结
    10.1 研究发现
    10.2 研究贡献
    10.3 研究局限
    10.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科技英语文本中名词短语翻译策略研究 ——以《爆炸物处理-联合作战环境下多军兵种处理程序》(第1、2章)、《军用爆炸物》(第5部分至结尾)译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2.翻译任务描述
    2.1 翻译任务背景介绍
    2.2 翻译任务文本分析
    2.3 翻译工具、参考文献的准备
        2.3.1 翻译工具
        2.3.2 参考文献
3.科技英语文本名词短语的翻译
    3.1 名词短语的分类和定义
    3.2 科技文本中名词短语的翻译和策略
4.实例分析
    4.1 前置修饰语名词短语
        4.1.1 复合形容词作前置修饰语名词短语
        4.1.1.1 直译法
        4.1.1.2 词性转换法
        4.1.1.3 分译法
        4.1.2 名词作前置修饰语名词短语
        4.1.2.1 直译法
        4.1.2.2 减译法
        4.1.2.3 意译法
        4.1.2.4 词性转换法
    4.2 后置修饰语名词短语
        4.2.1 分词作后置修饰语名词短语
        4.2.1.1 直译法
        4.2.1.2 减译法
        4.2.1.3 减译法
        4.2.1.4 词性转换法
        4.2.2 介词短语作后置修饰语名词短语
        4.2.2.1 of构成的介词短语作后置修饰语名词短语
        4.2.2.2 with构成介词短语作后置定语名词短语
5.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原文
附录2 译文

(5)《海安会第99届会议文件》中名词后置修饰语的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任务描述
    1.1 材料来源
    1.2 翻译任务简介
2 翻译过程
    2.1 译前准备
    2.2 翻译过程
    2.3 译后事项
3 案例分析
    3.1 翻译问题和理论依据
    3.2 名词后置修饰语的分类
        3.2.1 介词短语
        3.2.2 非限定性短语
        3.2.3 关系分句
    3.3 解决方案
        3.3.1 逆序直译法
        3.3.2 转换法
        3.3.3 无标记法
        3.3.4 有标记法
        3.3.5 综合法
4 翻译实践总结
    4.1 实践总结
    4.2 翻译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A 会议文本
附录B 翻译术语对比表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6)构式允准对英语名词修饰语位置选择与转化的统一解释(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词汇允准论存在的问题
3. 理论准备
    3.1构式允准的提出
    3.2构式允准的机制:范畴化、压制与转喻
4. 修饰语的前/后置选择与转化:构式允准解释
    4.1前、后置修饰语构式存在的理据
    4.2前、后修饰语构式对修饰语的允准分析
        4.2.1典型句法表达
        4.2.2非典型句法表达
    4.3修饰语构式的限制性
        4.3.1前置修饰语构式的限制条件:次范畴化
        4.3.2后置修饰语构式的限制条件:描述性
    4.4小结
5. 结论

(8)名词性短语的英汉机器互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4 研究现状
        1.4.1 人工翻译
        1.4.2 MT机器翻译
        1.4.3 CAT(Computer Assisted Technology)
        1.4.4 MT与CAT对比
第二章 名词性短语与机器翻译
    2.1 英语和汉语名词性短语概述
        2.1.1 英语名词性短语
        2.1.2 汉语名词性短语
    2.2 人工与机器翻译概述
        2.2.1 人工翻译
        2.2.2 MT机器翻译
        2.2.3 计算机辅助翻译CAT
        2.2.4 网络在线翻译
第三章 英语和汉语名词性短语的机器译文分析
    3.1 英语名词性短语的机器汉译分析
        3.1.1 前置修饰语名词性短语的人机翻译
        3.1.2 后置修饰语名词性短语的人机翻译
        3.1.3 英语名词性短语机器翻译的误译分析
    3.2 汉语名词性短语的机器英译分析
        3.2.1 前置修饰语名词性短语的人机翻译
        3.2.2 后置修饰语名词性短语的人机翻译
        3.2.3 汉语名词性短语机器翻译的误译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英语和汉语名词性短语的机器翻译手段
    4.1 英语名词性短语的机器汉译手段
        4.1.1 前置修饰语名词性短语的机器汉译手段
        4.1.2 后置修饰语名词性短语的机器汉译手段
    4.2 汉语名词性短语的机器英译手段
        4.2.1 前置修饰语名词性短语的机器英译手段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9)名词词组中的动词-ing成分的功能语言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名词词组中修饰成分的界定
三、名词词组的经验结构:动词-ing形式作为修饰语和类别语
四、名词词组的经验结构:动词-ing形式作为名词词组的性质语
五、结语

(10)汉英形修名结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指导原则
        二、研究方法
        三、主要内容
        四、语料来源
    第三节 研究范围的界定
        一、对汉语形容词、名词以及形修名结构的界定
        二、对英语形容词和名词以及形修名结构的界定
第二章 汉英形修名结构研究综述
    第一节 汉语形修名结构研究综述
        一、形修名结构中"的"字隐现规律及其语法功能研究
        二、名词前多个形容词的顺序研究
        三、形容词和名词的语义搭配研究
        四、汉语形修名结构中形容词的语法功能研究
    第二节 英语形修名结构研究综述
        一、形修名组合是复合词还是短语之争
        二、有关形容词修饰名词的消歧研究
        三、对形容词修饰名词的认知解释研究
        四、有关英语形修名结构中形容词语法功能的传统观点
    第三节 汉英形修名结构的对比研究综述
第三章 汉英形容词名词对比
    第一节 汉英形容词对比
        一、语义特征对比
        二、结构形式对比
        三、变化对比
        四、比较方式对比
        五、语法功能对比
        本节小结
    第二节 汉英名词对比
        一、特点对比
        二、语法功能对比
第四章 汉英形修名结构的语序对比
    第一节 汉英形修名结构的语序共同点
    第二节 汉英形修名结构的语序不同点
        一、汉语的形容词修饰语只能前置
        二、英语的形容词修饰语可前可后
        三、英语形容词修饰语的前置和后置两可现象
        四、汉英形修名结构后置修饰语对比
    第三节 英汉形修名结构互译的两种方法
        一、英—汉形修名结构的对译
        二、英—汉形名结构的转译
        三、汉—英形修名结构的转译
    本节小结
第五章 汉英形修名结构连接标记对比
    第一节 汉语形修名结构的连接标记
        一、不能加"的"的形修名结构
        二、必须加"的"的形修名结构
        三、可加可不加"的"的形修名结构
    第二节 "的"字隐现的规律
        一、不能加"的"的原因
        二、必须加"的"的原因
        三、可加可不加"的"的原因
        本节小结
    第三节 英语母语人学习汉语形修名连接标记时的难点和偏误
        一、单层定语中"的"的缺失偏误
        二、多层定语中"的"的冗余偏误
        三、多重定语的错序
第六章 汉英形修名结构的句法功能对比
    第一节 汉英形修名结构句法功能的共同点
        一、作主语
        二、作宾语
        三、作定语
        四、作状语
    第二节 汉英形修名结构句法功能的不同点
        一、汉有英无的句法功能
        二、英有汉无的句法功能
    第三节 汉英形修名结构在句法功能上的类型学共性
        一、整体性
        二、描写性
        三、对称性
第七章 汉英多项定语对比
    第一节 汉英多项定语的类别对比
        一、语法意义的分类对比
        二、语义属性(词汇意义)的分类对比
        三、结构关系的分类对比
    第二节 多项定语的语序对比
        一、宏观对比
        二、微观对比
        三、排序的理据
    第三节 多项形容词定语的语序对比
        一、相同点
        二、不同点
        三、排序的理据
    第四节 汉英语多项定语的互译
        一、汉英修饰语扩展规律指导下的互译方法
        二、汉英多项定语排序规则指导下的互译方法
第八章 汉英形容词和名词的选择与搭配对比
    第一节 汉英形名搭配习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一、相同点
        二、不同点
    第二节 汉英形容词定语的语义指向对比
        一、形容词定语在句中的语义顺向情况
        二、形容词定语在句中的语义逆向情况
        三、形容词定语的语义指向多种句法成分
结语
    一、汉英形容词修饰语语序的类型学特征
    二、汉英形容词定语连接标记的类型学特征
    三、汉英多项前置修饰语排列次序的类型学特征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形容词作后置修饰语(论文参考文献)

  • [1]英语名词后置修饰语的翻译问题与解决方案 ——《人类与狮子:冲突、保护与共存》(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姚田甜.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2]认知语言学视角下避免“的”字滥用的翻译方法 ——以A Companion to the History of the Book的汉译为例[D]. 暴笑瑜. 山西大学, 2020(01)
  • [3]系统功能视角下现代汉语后修饰语研究[D]. 李璐. 北京科技大学, 2020(01)
  • [4]科技英语文本中名词短语翻译策略研究 ——以《爆炸物处理-联合作战环境下多军兵种处理程序》(第1、2章)、《军用爆炸物》(第5部分至结尾)译本为例[D]. 龙丹妮.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5]《海安会第99届会议文件》中名词后置修饰语的汉译实践报告[D]. 李忠月.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6]构式允准对英语名词修饰语位置选择与转化的统一解释[J]. 王继才. 现代外语, 2017(02)
  • [7]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过去分词形容词探究[J]. 吴龙凤,詹宏伟. 语言教育, 2016(04)
  • [8]名词性短语的英汉机器互译研究[D]. 林栋彬. 延边大学, 2014(02)
  • [9]名词词组中的动词-ing成分的功能语言学分析[J]. 施云峰,解宇红.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 [10]汉英形修名结构对比研究[D]. 乔翔. 中央民族大学, 2011(10)

标签:;  ;  ;  ;  ;  

形容词作为后修饰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