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东矿区干法选煤应用研究

神东矿区干法选煤应用研究

一、干法选煤在神东矿区的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高云飞,王义,王国青,王一淑,刘海平,陈静,梁鼎成,吴凤箫[1](2022)在《“双碳”目标下煤炭企业绿色矿山建设路径探究》文中研究说明基于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特点,指出,煤炭企业建设绿色矿山是践行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与关键。综合评价了"双碳"目标下煤炭企业的发展前景:煤炭生产基地将逐渐北移和西移,将发生跨省区之间的企业重组与融合,绿色矿山建设和绿色开采是未来煤炭企业的发展方向。分析了"双碳"目标下,煤炭企业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要加大科技支撑力度、立足"双碳"目标、推动清洁生产工艺升级,推进煤矿区生态治理,强化矿井水、烟气、粉尘、噪声处理,加强矿区复垦,推进生态光伏产业建设,提高煤层气综合利用效率,建设零碳矿区示范工程。

杨彦斌,屈进州,朱子祺,周安宁[2](2021)在《难沉降煤泥水全流程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针对湿法选煤工艺中难沉降煤泥水净化处理过程存在的煤泥沉降困难、处理效率低、成本高等难题,从煤泥水源头控制、煤泥水处理方法及煤泥水终端处理装备等方面着手,结合神东矿区难沉降煤泥水处理的生产实际,讨论了煤泥减量化技术和药剂制度优化、水质调节、电磁场强化、微波处理、微生物处理、高效浓缩压滤等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了难沉降煤泥水全流程处理技术在工业化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煤泥减量化技术是难沉降煤泥水处理的源头,通过采用驰张筛等对物料进行高效干法脱粉,可减少进入煤泥水系统的煤泥量;对于已建成且工艺比较成熟的选煤厂,常采用优化工艺流程、减小筛板筛篮筛缝、调整操作工艺参数等措施减少次生煤泥产率;在满足生产要求的条件下,采用无压给料重介旋流器、减小矸石脱介筛筛缝、单独处理矸石稀介质、单独沉降并处理高频筛筛下水等措施减少矸石细泥的混入;加强生产组织和水量管理,有助于控制煤泥水系统的水量,防止粗颗粒物料的混入。难沉降煤泥水处理技术是煤泥水处理的核心,可向煤泥水中加入无机钙盐等高价金属阳离子,以调节煤泥水水质,促使煤泥颗粒凝聚;采用电磁振动高频筛等对浓缩池入料进行深度分级,有效降低煤泥产率;通过改进浓缩、压滤工艺流程及设备,采用电场、磁场、微波场处理和微生物絮凝药剂来协调强化对煤泥水的絮凝沉降效果,降低化学药剂对环境的副作用。煤泥水终端处理装备是难沉降煤泥水处理的落脚点和抓手,目前主要朝着大型化、国产化、高效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任瑞晨,胡秀明,李彩霞,岳增川,耿宝军,安红运[3](2021)在《动力煤煤泥处理及利用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结合动力煤目前的分选现状,分析了动力煤选煤面临的煤泥处理难题。煤泥处理主要方向有两个:一是煤泥减量化,二是增设煤泥分选环节。降低煤泥量主要手段有TDS智能干选;粗煤泥分选主要应用螺旋分选机、TBS、TCS、重介质旋流器等设备。同时提出了尾煤综合利用的有效举措,小锥角旋流器预先排矸具有很大研究空间。

朱成[4](2021)在《深井分选硐室群围岩稳定控制机理与采—充空间优化布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深部矿井开采面临产矸率增加、提升效率降低、采场与巷硐围岩控制难度加大等系列难题,采选充一体化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实现深部煤矿井下分选硐室群围岩稳定控制与采煤-充填空间优化布局不仅可确保采煤-分选-充填系统高效协调配合,同时能够有效提升矿井灾害防控能力。为此,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实验、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井下分选硐室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影响因素,阐明了分选硐室群优化布置方式与紧凑型布局方法,剖析了分选硐室群围岩损伤规律与控制对策,探究了采-充空间布置参数与工艺参数的动态调整方法,提出了满足不同工程需求的采-充空间优化布局策略,探讨了采-选-充空间优化布局决策方法。研究成果可为深井分选硐室群围岩长时稳定控制、采-充空间合理布局与动态调整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借鉴。主要取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1)基于井下分选硐室结构特征,建立了其围岩稳定性分析力学模型,研究了随不同影响因素变化围岩变形破坏的响应特征。通过调研国内多个采选充一体化矿井,明确了现阶段井下分选工艺的主要优缺点、适用条件及设备配置要求,归纳总结了井下分选硐室的主要结构特征,分别建立了分选硐室顶板变截面简支梁、帮部柱体以及底板外伸梁力学模型,分析了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随各影响因素变化围岩变形破坏的响应特征,解析了井下分选硐室优化布置与围岩控制方法。(2)阐明了井下分选硐室群优化布置方式与紧凑型布局方法,剖析了分选硐室群围岩损伤规律与控制对策。研究了断面形状、尺寸效应以及开挖方式对分选硐室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揭示了分选硐室群基于软弱岩层厚度及层位变化的合理布置方式,确定了不同类型地应力场中分选硐室群的最佳布置方式,探讨了分选硐室群紧凑型布局原则与方法,提出了分选硐室群围岩“三壳”协同支护技术,揭示了高地应力与采动应力、振动荷载、冲击荷载耦合影响下分选硐室群围岩损伤规律,剖析了分选硐室群全服务周期内围岩加固对策。(3)探究了采-充空间布置参数与工艺参数的动态调整方法,提出了满足不同工程需求的采-充空间优化布局策略。探讨了深部采选充一体化矿井适用的采-充空间布局方法,分析了影响采-充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基于开发的德尔菲-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影响因素的权重,根据采充协调要求和“以采定充”、“以充定采”两类限定条件,探究了采-充空间布置参数与工艺参数的合理匹配关系及动态调整方法,分别提出适用于地表沉陷控制、冲击地压防治、沿空留巷、瓦斯防治、保水开采五种工程需求的采-充空间优化布局策略。(4)分析了采-选-充空间布局互馈联动规律,探讨了深部矿井采-选-充空间优化布局决策方法。基于安全高效绿色开采要求,分析了采-选-充空间布局的互馈联动规律,基于“以采定充”和“以充定采”两类限定条件,分别提出了采-选-充空间优化布局原则,探讨了采-选-充空间优化布局决策方法,以新巨龙煤矿为具体工程背景,对矿井采-选-充空间布局方案进行了规划设计。该论文有图157幅,表38个,参考文献199篇。

刘峰,曹文君,张建明,曹光明,郭林峰[5](2021)在《我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进展及“十四五”发展方向》文中认为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工业原料,长期以来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作为煤炭工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核心动力,"十三五"以来,我国煤炭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实现了从跟踪、模仿到部分领域并跑、领跑的转变,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系统总结了"十三五"以来我国煤炭科技取得的主要成果,梳理了煤炭地质勘探、矿井建设、煤及共伴生资源开采、矿井灾害防治、煤机装备与智能化、洁净煤技术、节能环保与职业健康等7个领域所取得的理论、技术及工程应用方面的进展。分析了当前煤炭科技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指出煤炭科技创新支撑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依然不足。提出了煤炭科技自立自强、完善现代化煤炭开发利用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十四五"煤炭科技发展目标。围绕煤炭安全绿色智能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利用,明确了"31110"科技创新主要任务,包括煤炭绿色智能开采、煤矿重大灾害防控、煤炭清洁高效转化三大煤炭基础理论研究,煤炭资源勘查与地质保障、大型现代化矿井建设、煤炭与共伴生资源协调开采、煤矿灾害防治、煤矿智能化与机器人、煤炭清洁高效加工、煤炭高效转化利用、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煤矿应急救援、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保护十大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关,煤矿井巷全断面快速掘进、复杂地质条件煤层智能综采、智能化煤矿建设、智能精细高效洗选、煤炭分质利用技术、煤炭液化及高端化工品制备、废弃矿井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矿区大宗固废资源利用、大型矿区生态修复、煤炭产品质量精准调控10项重大技术创新示范,复杂地质构造槽波地震探测、导井竖井掘进机凿井、掘支运一体化全断面岩巷掘进、煤矿井下水力压裂增透、干法矿物高效分离、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与农业生态再塑、智能无人综采工作面等百项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为"十四五"时期煤炭科技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指导意见。

武继达[6](2020)在《振动弛张筛动力学特性与关键部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煤炭分选可以有效脱除原煤中的矸石和硫磷元素,是节能减排、实现煤炭清洁利用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煤炭工业战略西移,干法选煤对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富煤、缺水矿区的重要性日趋明显。振动式弛张筛是一种用于干法选煤的关键设备,被广泛用于潮湿细粒原煤的脱粉作业,其工作性能和稳定性直接影响整个洗选系统的正常运行。由于振动弛张筛结构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实际运行中存在振幅稳定性差、筛面参数难以确定、弹性元件易损伤、发热等问题,而传统的静态设计方法已无法满足振动弛张筛的动态设计要求。基于此,本文综合采用理论建模、仿真分析与试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柔性体筛面的挠度分布、材料参数反演、复杂激励下的运动形态,从动力学角度分析了筛体的模态特性和运动稳健性影响因素,基于混合阻尼模型和结构-热力学联合仿真,分析了剪切橡胶弹簧的频-幅变特性和温度场分布,所得结论为振动弛张筛的动力学设计与关键部件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工作如下:基于应变能理论和拉格朗日泛函变分方法,建立了一种两端固支约束条件下的筛面超静定压杆模型,并利用摄动法获得了描述筛面挠度与筛面长度及预压缩量之间关系的隐式方程,数值分析了筛面长度和预压缩量对筛面整体挠曲线形态和中点最大挠度的影响规律,利用回归分析法建立了计算筛面中点最大挠度的回归方程。筛面挠度的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超静定压杆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利用基于梯度的单目标优化方法优化算法,结合筛面有限元模型和试验数据,提出了柔性筛面材料参数的优化反推方法,结合超静定压杆模型的计算结果,建立了水平挠曲-竖直振动复合激励下的柔性筛面运动学模型,利用响应面试验法,研究了各激励参数对筛面挠度、速度、加速度的交互影响机理,建立了筛面中点挠度、速度和加速度与激励参数间关系的近似数学模型,并利用模型机进行了有关测试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针对圆振动弛张筛平面耦合摆动及振幅衰减的问题,建立了平面耦合6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得到了系统各阶模态频率和振型分布规律。通过灵敏度分析,研究了结构参数对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增强系统稳定性的设计原则。基于弹性混合阻尼模型,对剪切橡胶弹簧的动态恢复力进行了参数识别,获得了振动频率和振幅对恢复力的影响规律,利用响应面法构建了弹性混合阻尼参数的幅频变模型。建立了包含非线性恢复力的多自由度动力学方程,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和状态空间法联合的求解方法,并通过振动测试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针对剪切橡胶弹簧易损问题,在测定橡胶剪切弹簧损耗曲线和激励荷载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静力学-热力学耦合分析方法,得到了不同频率、振幅条件下的剪切橡胶弹簧应力和温度场分布规律,分析了橡胶弹簧的破坏路径和内部温升规律,所得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本论文有图108幅,表42个,参考文献158篇。

杨飞,李磊[7](2020)在《煤炭干选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和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表明结合具体干法选煤工程案例,分析了我国选煤存在的问题,扼要阐述了不同干法选煤设备的原理、适用范围和应用效果,归纳分析了干法选煤技术的特点,展望了干法选煤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特别是在井下排矸中的应用前景。

朱广庆[8](2020)在《浓相气固流态化高密度分选提质低品质油页岩研究》文中认为能源是社会运转、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石。煤炭、石油这些作为常规的化石能源的大量开采及消耗,使之即将面临枯竭。因此,开发非常规能源变得十分必要,其中油页岩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其开采及利用量也在逐渐增加。受我国油页岩资源分布、水资源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湿法分选油页岩技术在工业应用上存在着诸多问题,研究高效干法流态化分选油页岩成为迫切需要。本文结合低品质油页岩提质的研究现状和油页岩无机矿物赋存规律、结构特征,采用硅铁矿粉和油页岩矿粉混合重介质在上升气流驱动下形成高密度微泡均匀的流化环境,并基于实际分选中物料沉物组分对于分选效果的影响,实现低品质油页岩的浓相流态化下高密度分选提质的有效强化机制。研究了形成均匀稳定的混合加重质时的硅铁矿粉的粒级优化、油页岩矿粉的物性参数以及两种混合颗粒的级配规律,确定了混合加重质的主导粒级,明确了硅铁矿粉和油页岩矿粉加重质的混合机制;结合气固两相理论,探究了气固高密度分选流化床中混合加重质的膨胀行为,针对气固高密度分选流化床中的密度分布特征以及床层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明确了浓相高密度流化床密度范围调控的操作条件。同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高密度分选流化床床层密度的时域特征,随着操作气速的增加床层密度波动加剧,床层密度分布不均匀,波动幅值较大,波动的周期较长。通过研究不同操作条件下沉物组分和气流动能的交互作用对床层特性的影响,阐明了沉物组分对改善流化状态的协同效应;分析了沉物层下床层压降力信号波动的时域特征与频域特征,阐述了高密度分选流化床床层压力扰动行为;基于对沉物组分对床层密度波动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研究分析揭示了沉物组分各操作参数对高密度分选流化床床层稳定性的扰动行为,构建了床层稳定性与沉物层特征之间相应的数学模型,确定了物料沉物组分优化配置方案。基于上述研究,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研究了油页岩沉物组分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对低品质油页岩分选效果的交互作用及其显着性,确定了浓相高密度分选流化床对低品质油页岩提质的最佳操作范围。试验中最佳分选效果为精矿产率为34.44%,含油率为9.34%,尾矿产率为65.56%,含油率为1.18%,分选密度为2.48g/cm3,分选可能偏差E为0.053。该论文有图47幅,表16个,参考文献112篇。

张贵林[9](2019)在《气固流态化磁选动力学特性及颗粒分离机制》文中提出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煤炭的开发和利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恶化。因此,必须对煤炭进行清洁利用。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洁净煤技术,近几十年来一直是选煤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煤炭的过程中,需要对重介质进行净化回收。而传统干式磁选机的性能达不到要求。因此本课题组研制了气固流态化磁选机。作者对气固流态化磁选机进行了初步试验,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将流化给料装置改为螺旋给料机,将磁选机的倾角由3°10°调整为0°3°,并在流化分选槽的两端设有高度可调的挡板,形成了新的气固流态化磁选机。本文对新型气固流态化磁选机的磁系结构及颗粒分离区域的磁场特性,混合物料在局部磁场作用下的流化特性,颗粒在气固流态化磁选机中多场耦合作用下的动力学特性,磁性颗粒与非磁性颗粒间的夹带、团聚、分散规律进行了研究,为细颗粒的气固流态化磁选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优化气固流态化磁选机的操作参数,实现了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分选系统的介质高效净化回收。气固流态化磁选机磁系的磁场特性研究表明,径向磁场强度和径向磁场梯度均随着距磁系表面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铁氧体磁极某点处的磁场强度和磁场梯度均明显小于钕铁硼磁极相应点处的磁场强度和磁场梯度。故在分选段采用强磁场的钕铁硼磁极有利于分选,而在分离段采用弱磁场的铁氧体磁极有利于磁性物脱离磁选机。混合物料在磁块作用下的流化特性试验表明,流化床上方的磁块产生的磁场使普通流化床变成局部磁场流化床,磁铁矿粉变成磁链。当气泡从流化床底部产生并上升时,气泡先是逐渐变大,然后逐渐变小,直至消失。这说明局部磁场流化床具有消除气泡的作用。局部磁场流化床的可操作气速范围比普通流化床的宽。针对磁性颗粒在气固流态化磁选机分选空间内不同位置处的运动状态、力学特性不同,分别得到了磁性颗粒处于流化床中、磁性颗粒处于流化床与磁选滚筒之间、磁性颗粒被吸附在磁选机滚筒上并随滚筒一起旋转时的动力学方程和加速度公式。示踪颗粒在流化床与滚筒间的试验研究表明:示踪颗粒在磁力、重力、气流曳力的共同作用下加速向磁选机滚筒运动,磁力对加速度的影响最大,流化气速对颗粒的运动有一定的影响。示踪颗粒随滚筒旋转时会受到重力、摩擦力、气流曳力、磁力产生的力矩,使示踪颗粒产生绕自身的质心旋转(翻转)的运动。滚筒转速低时,磁翻转次数少;转速高时,磁翻转次数多。多次翻转有利于磁团聚的解聚和精矿中磁铁矿粉含量的提高。通过对磁铁矿粉在磁场中形成磁团聚的研究,发现磁铁矿粉形成磁团聚体时,是以颗粒的长度方向首尾相接。同时,在宽度上会并列其他颗粒,使磁团聚体变粗。磁块吸引混合物料时对煤粉夹带规律的研究表明,随着煤粉在混合物料中含量的增加以及磁场强度逐渐增强时,煤粉夹带率呈逐渐增大趋势;当流化气速逐渐增大时,煤粉夹带率呈逐渐减小趋势。从理论上推导了铁磁性颗粒形成磁团聚体的团聚力、分选磁力,以及铁磁性颗粒夹带顺磁性或逆磁性颗粒形成的磁团聚体的分选磁力。磁团聚体力的公式表明,磁团聚体形成所需的团聚力与颗粒的磁化强度、退磁系数、磁性矿粒的浓度、颗粒半径有关。磁团聚体在磁选滚筒上将受到滚筒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在N/S极交替时磁翻转产生的离心力、磁团聚体中颗粒的重力产生的剪切力和气流冲刷磁团聚体时产生的剪切力的共同作用而实现分散。气固流态化磁选机磁选试验结果表明,精矿回收率随流化气速、给料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煤粉含量、磁选机倾斜角度增加而降低,随圆筒转速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精矿中磁铁矿粉含量随流化气速、圆筒转速的增大而逐渐增大,随煤粉含量、磁选机倾斜角度、给料速度增加而逐渐降低。而精矿中煤粉夹带率的规律与精矿中磁铁矿粉含量的规律正相反。在三因素三水平试验中,当操作参数处于最优组合时,精矿回收率可达到99.38%,精矿中煤粉夹带率仅为2.25%,说明气固流态化磁选机的磁选效果良好。该论文有图96幅,表54个,参考文献178篇。

王慧超[10](2019)在《灵新洗煤厂块煤TDS智能干选工艺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根据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开发、加工利用现状,为克服其对西部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煤质缺陷,选择分选指标良好、成本低廉的动力煤分选工艺十分必要。灵新选煤厂为矿井型动力煤选煤厂,运行过程中生产系统老化严重,并且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洗水无法实现闭路循环,不满足环保生产要求;(2)跳汰机分选精度低,矸石带煤率高。因此,为彻底解决环保生产问题,并提高分选效率,最终采用TDS智能干选机分选20040mm块煤。应用TDS智能干选机后,原煤破碎粒度上限提高,入洗块煤率增加,洗中块产率提高。产品结构发生改变,由此造成洗小块、洗精末产率下降。但矸石产率相应减少并且分选不产生煤泥,末煤产率相应增加,且块煤的分选精度还优于原跳汰分选。仅产品效益就可比跳汰分选增收1979.58万元/年。并且TDS智能干选系统工艺精简、智能化程度高,年可节支水电、人工418.68万元。从社会效益上分析,智能干选是行业升级的趋势和代表,符合国家煤炭产业政策,可以有效节约水资源,避免环境污染,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结合灵新洗煤厂实际生产中40mm200mm块原煤的分选效果,无论从技术经济效益方面还是社会效益方面分析,TDS智能干选机在分选精度、生产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为宁东地区推广奠定了基础,TDS智能干选机分选精度高,取得显着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该论文有图15幅,表18个,参考文献51篇。

二、干法选煤在神东矿区的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干法选煤在神东矿区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双碳”目标下煤炭企业绿色矿山建设路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双碳”目标下我国煤炭企业发展的前景
2 建设绿色矿山是煤炭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2.1 绿色矿山建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途径之一
    2.2 “双碳”目标下煤炭企业绿色矿山建设的新要求
        (1)煤炭井下分选。
        (2)地源热泵利用。
        (3)瓦斯利用。
3 “双碳”目标下煤炭企业绿色矿山建设路径
    3.1 大力加强科技支撑力度
        (1)加强科技创新投入,推进智能矿山建设。
        (2)引进先进设备与人才,探索发展节能低碳的新能源与新技术。
    3.2 重点加强清洁生产工艺升级
        (1)提升采出率、选矿回收率,加强清洁生产。
        (2)推动清洁低碳能源替代。
        (3)提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废弃资源回收率。
    3.3 持续推进矿山生态治理
        (1)强化矿井水处理及利用。
        (2)强化烟气和粉尘治理。
        (3)强化噪声处理。
        (4)推进塌陷区治理、露天排土场复垦绿化,大力建设生态林。
        (5)推进生态光伏产业。
        (6)提高瓦斯利用效率。
        (7)建设零碳矿区示范工程。
    3.4 全面提升矿区内外和谐发展
        (1)推进煤炭生产区域的环境保护设施建设。
        (2)转变环保理念,提升公众资源开发活动的参与程度。
4 结语

(2)难沉降煤泥水全流程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煤泥减量化技术
    1.1 高效脱粉技术研发应用
    1.2 次生煤泥减少措施
    1.3 矸石泥预先排除
    1.4 循环水量管理
    1.5 生产组织管理
2 难沉降煤泥水处理技术
    2.1 传统处理技术
    2.2 前沿处理技术
        2.2.1 水质调节技术
        2.2.2 深度分级
        2.2.3 电场及磁场辅助沉降技术
        2.2.4 微波处理技术
        2.2.5 微生物絮凝技术
3 煤泥水终端处理技术与装备
    3.1 煤泥水处理设备的大型化、国产化
    3.2 煤泥水处理设备的高效化
    3.3 煤泥水处理设备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4 结语与展望

(3)动力煤煤泥处理及利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动力煤分选现状
    1.1 动力煤分选工艺
    1.2 煤泥系统改造
2 动力煤煤泥分选
    2.1 粗煤泥分选
        2.1.1 螺旋分选机
        2.1.2 TBS煤泥分选机
        2.1.3 TCS智能粗煤泥分选机
        2.1.4 煤泥重介质旋流器
    2.2 煤泥水的处理
        2.2.1 降低水分方面
        2.2.2 降低灰分方面
    2.3 尾煤综合利用
3 结论与展望

(4)深井分选硐室群围岩稳定控制机理与采—充空间优化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
2 井下分选硐室结构特征与围岩力学分析
    2.1 井下分选工艺及其设备配置要求
    2.2 井下分选硐室结构特征分析
    2.3 井下分选硐室围岩力学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分选硐室群优化布置方式与紧凑型布局方法
    3.1 分选硐室群断面优化设计方法
    3.2 软岩层位对分选硐室群布置的影响
    3.3 地应力场对分选硐室群布置的影响
    3.4 分选硐室群结构特征与紧凑型布局原则
    3.5 分选硐室群紧凑型布局方法
    3.6 本章小结
4 分选硐室群围岩损伤规律与控制对策
    4.1 “三壳”协同支护技术原理与应用
    4.2 采动应力影响下分选硐室群围岩损伤规律与控制对策
    4.3 振动动载影响下分选硐室群围岩损伤规律与控制对策
    4.4 冲击动载影响下分选硐室群围岩损伤规律与控制对策
    4.5 本章小结
5 深部矿井采煤-充填空间优化布局方法
    5.1 采煤-充填空间布局方法分类
    5.2 采煤-充填空间布局影响因素权重分析
    5.3 采煤-充填空间参数优化方法
    5.4 采煤-充填空间优化布局方法
    5.5 本章小结
6 深部矿井采-选-充空间优化布局决策方法与应用
    6.1 采煤-分选-充填空间布局的互馈联动规律
    6.2 深部矿井采-选-充空间优化布局决策方法
    6.3 采-选-充空间优化布局决策方法的实践应用
    6.4 本章小结
7 主要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我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进展及“十四五”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十三五”煤炭工业科技创新进展
    1.1煤炭地质勘探
    1.2矿井建设
    1.3煤及共伴生资源开采
    1.4矿井灾害防治
    1.5煤机装备与智能化
    1.6洁净煤技术
    1.7节能环保与职业健康
2“十四五”煤炭科技发展目标
3“十四五”科技创新重点任务
    3.1煤炭基础理论研究
    3.2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关
    3.3重大技术创新示范
    3.4先进适用技术推广
4结论

(6)振动弛张筛动力学特性与关键部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主要工作
2 弛张筛筛面建模理论及模型试验分析
    2.1 近似几何模型
    2.2 悬挂软线模型
    2.3 压杆模型
    2.4 筛面实际挠度测试
    2.5 基于超静定压杆模型的筛面挠度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弛张筛筛面动力学特性及样机试验分析
    3.1 基于有限元法的筛面材料力学参数识别
    3.2 振动式弛张筛复合振动激励条件下的筛面柔性体模型
    3.3 复合激励条件下的筛面样机试验
    3.4 本章小结
4 振动弛张筛多自由度动力学建模、分析及样机试验分析
    4.1 振动弛张筛多自由度刚体建模
    4.2 基于小阻尼近似的线性动力学模型
    4.3 圆振动弛张筛的振动试验测试
    4.4 本章小结
5 振动弛张筛剪切橡胶弹簧的动态模型辨识和温度场分析
    5.1 基于弹性混合阻尼模型的弹簧参数辨识
    5.2 基于遗传算法和状态空间法的联合求解
    5.3 剪切橡胶弹簧的温度场分布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煤炭干选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和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干选的意义
2 干选设备种类系列化
3 设备处理能力扩大
4 分选精度提高
5 除尘效果改善
6 易泥化煤的分选
7 末煤的分选
8 井下排矸
9 焦煤预排矸
10 露天矿坑底排矸
11 干选未来发展方向
    11.1 全粒级干选深度排矸
    11.2 加强弛张筛在干选中的应用
    11.3 干选在非煤矿物分选中的应用
    11.4 分选工艺流程多样化
    11.5 环保要求进一步提高
    11.6 提高干选系统设计标准
12 结 语

(8)浓相气固流态化高密度分选提质低品质油页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提出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
    2.1 油页岩脱灰提质研究进展
    2.2 矿物流态化分选研究进展
    2.3 气固流化床流化特性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试验研究系统与材料
    3.1 气固流化床分选系统
    3.2 试验仪器设备
    3.3 数据分析软件
    3.4 试验材料
    3.5 本章小结
4 高密度分选流化床加重质级配行为与密度调控
    4.1 加重质颗粒的运动行为
    4.2 硅铁矿粉的粒级优化
    4.3 高密度分选流化床加重质级配原则
    4.4 两相理论与床层膨胀行为
    4.5 高密度分选流化床床层密度调控
    4.6 床层密度波动时域特征
    4.7 本章小结
5 物料沉物层下高密度分选流化床压力波动与空间密度变化
    5.1 重产物高密度沉物组分二次布风特征
    5.2 沉物层下临界流化气速和布风板压降的试验研究
    5.3 沉物层下床层压力波动分析
    5.4 沉物层对床层空间密度分布的影响
    5.5 沉物层因素对床层稳定性影响
    5.6 本章小结
6 气固流态化高密度分选低品质油页岩的试验研究
    6.1 入选低品质油页岩性质
    6.2 低品质油页岩分选试验研究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气固流态化磁选动力学特性及颗粒分离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来源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选煤的研究进展
    2.2 磁选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3 本章小结
3 试验系统及测试仪器
    3.1 气固流态化磁选实验系统
    3.2 测试仪器
    3.3 本章小结
4 气固流态化干式磁选机的磁场特性研究
    4.1 磁系的磁场特性测量点的确定
    4.2 横向切面的空间磁场特性
    4.3 径向切面的空间磁场特性
    4.4 本章小结
5 混合物料的流化特性研究
    5.1 混合物料的性质
    5.2混合物料的流化特性实验
    5.3 本章小结
6 气固流态化磁选动力学特性研究
    6.1 磁性颗粒在磁力分选场中的力学特性分析
    6.2 示踪颗粒在气固流态化磁选空间的运动规律
    6.3 本章小结
7 磁性颗粒的团聚与分散机理
    7.1 磁性颗粒的团聚试验研究
    7.2 磁块吸引混合物料时对煤粉夹带规律的研究
    7.3 磁团聚的理论分析
    7.4 磁团聚体的分散机理
    7.5 本章小结
8 磁选选择性试验研究
    8.1 磁选评价指标
    8.2 磁选试验
    8.3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创新点
    9.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灵新洗煤厂块煤TDS智能干选工艺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综述
    1.2 研究目标
2 动力煤块煤主要分选设备现状
    2.1 块煤主要分选设备现状
    2.2 传统干选工艺主要设备现状
    2.3 智能干选设备的发展现状
    2.4 智能干选设备应用现状
3 灵新洗煤厂工艺改造研究
    3.1 灵新洗煤厂煤质资料研究
    3.2 分选粒级及选煤方法
    3.3 块煤智能干选试验
    3.4 车间主要改造布置研究
    3.5 工艺流程确定
    3.6 工艺流程计算
    3.7 工艺设备的选型及计算
    3.8 生产工艺系统的完善
4 TDS智能干选机应用研究
    4.1 生产质量控制标准
    4.2 生产过程分选效果检测措施
    4.3 TDS智能干选机应用效果
5 TDS智能干选机应用问题分析
    5.1 布料器故障及解决办法
    5.2 除尘器故障及解决办法
    5.3 传感器类故障及解决办法
    5.4 分选精度差
    5.5 其他故障
6 TDS智能干选机应用效益评价
    6.1 经济效益分析
    6.2 社会效益分析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干法选煤在神东矿区的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双碳”目标下煤炭企业绿色矿山建设路径探究[J]. 高云飞,王义,王国青,王一淑,刘海平,陈静,梁鼎成,吴凤箫. 中国煤炭, 2022(01)
  • [2]难沉降煤泥水全流程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 杨彦斌,屈进州,朱子祺,周安宁. 洁净煤技术, 2021(05)
  • [3]动力煤煤泥处理及利用现状[J]. 任瑞晨,胡秀明,李彩霞,岳增川,耿宝军,安红运.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5)
  • [4]深井分选硐室群围岩稳定控制机理与采—充空间优化布局研究[D]. 朱成.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5]我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进展及“十四五”发展方向[J]. 刘峰,曹文君,张建明,曹光明,郭林峰. 煤炭学报, 2021(01)
  • [6]振动弛张筛动力学特性与关键部件研究[D]. 武继达.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7]煤炭干选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和发展趋势[J]. 杨飞,李磊.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20(11)
  • [8]浓相气固流态化高密度分选提质低品质油页岩研究[D]. 朱广庆.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9]气固流态化磁选动力学特性及颗粒分离机制[D]. 张贵林.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10]灵新洗煤厂块煤TDS智能干选工艺的应用研究[D]. 王慧超.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神东矿区干法选煤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