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届国际儿科大会暨第二届国际儿科护理大会在京召开

第23届国际儿科大会暨第二届国际儿科护理大会在京召开

一、第23届国际儿科大会暨第2届国际儿科护理大会在北京召开(论文文献综述)

黄湾湾[1](2018)在《民国时期大学女教师学术之研究 ——以林徽因、冯沅君、俞庆棠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民国时期大学女教师是近代大学教师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近代中国学术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近代知识女性的精英代表,她们勇敢挣脱传统家庭的羁绊,寻求独立的自我,接受系统的中外教育,融汇中西文化,在学术研究中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深厚造诣。然而,女性自古以来的从属地位也决定了女教师在学术领域不被重视,关于民国时期大学女教师学术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开拓空间。因此,本研究针对民国时期大学女教师学术群体展开探讨,以期彰显女性学术风采,丰富女性学术的研究资料。论文以民国时期大学女教师学术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她们的学术信息以展现其学术整体概况,并选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三位大学女教师进行深入探索,全面、具体地呈现她们的学术历程及学术特征,凸显大学女教师在近代学术研究领域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基于此,论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剖析民国时期大学女教师学术群体的形成与概况。民国时期大学女教师学术群体的形成是时代发展推动的结果,伴随着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女子职业思想的渗入以及近代大学职能的转变,女教师凭借自身顽强不屈、独立自主的个性品质跻身于男性霸权的学术圈,逐渐形成一支具有影响力的学术队伍。论文又从学科背景、学术成果、参与学术团体及学术会议等方面,概述了民国时期大学女教师学术群体的基本概况,分析了民国时期大学女教师学术群体的发展特征。第二部分主要探究林徽因的建筑学术风采。通过对林徽因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和学术活动分析,总结她在建筑学研究中的学术研究特征。第三部分主要探究冯沅君的文学学术风采。通过对冯沅君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和学术活动分析,总结她在古典文学研究中的学术研究特征。第四部分主要探究俞庆棠的教育学术风采。通过对俞庆棠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和学术活动分析,总结她在民众教育研究中的学术研究特征。第五部分主要是对民国中国大学女教师学术研究的几点思考,包括其对大学学术发展的贡献,以及她们在学术研究过程中面临的困境。第六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

项春梅,李彩凤[2](2015)在《何晓琥:中国儿童风湿病患儿的希望》文中提出儿童风湿性疾病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和生命的一大类疾病。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这些谈之令人色变的疾病,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许多孩子因此落下了终身残疾,甚至被夺走年轻的生命。1983年,一位年近半百的中国女医生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学习儿童风湿病的诊疗技术。后来,在她的带领下,我国的儿童风湿病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赶上了西方发达国家,而且在国际上也占有一席之地。这位女医生就是我国儿童风湿病学的奠基人——北京儿童医院何晓琥教授。

郭柳生[3](2015)在《近代中国基督徒精英的量化研究 ——以贝德士《中国基督徒名录》为中心》文中研究表明美国传教士贝德士(Miner Searle Bates)所遗留的《贝德士文献》(Bates ’ Paper)是中国基督教史、南京大屠杀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等方面的重要史料。《中国基督徒名录》(Bates’List)作为文献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为近代中国基督徒精英人物研究提供了珍贵史料。在修订和补充基督徒信息的基础上,利用计量史学的研究方法,对近代中国基督徒精英人物进行量化分析,有助于全面、客观地了解和重新认知这个特殊群体,这对推动中国基督教史研究大有裨益。通过对中国基督徒精英的性别、家庭、地域、活动年代、所属教派、教育经历与职业选择等基本信息的量化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并总结出这个群体的一些基本特征:(1)男女比例悬殊,精英信徒以男性为主;(2)主要出身城乡普通家庭,尤其是第一代基督徒几乎全部出身贫苦或耕读之家;(3)集中分布在沿海、沿江等通商口岸地区,在地域上呈现从沿海--内陆--边疆依次递减的分布特点;(4)主要活跃于清末民初及二十世纪前半期,1949年后受制于政治环境而归于沉寂;(5)在教派归属上,主要分布在圣公会、卫理会、长老会、公理会等英美差会,同时在本色化运动的推动下,中华基督教会日益显示重要地位;(6)大多数基督徒接受过现代高等教育,又以教会大学毕业生居多,留学欧美、日本的高等学府的亦不在少数,知识素养普遍很高,是近代中国精英知识分子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7)在职业选择上具有多样性和现代性,活跃于军政、文化教育、宗教、新闻出版、工商、医疗卫生、财政金融、司法、工程建筑等各界,并成为这些新兴职业领域的领军人物,取得了在当时条件下令人赞叹的成就,在艰难的社会环境下推动了社会发展,对民国时期中国的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总而言之,对中国基督徒的认知不能再停留在片面的"吃教者"形象,而应站在本土视角和现代化视域下重新审视他们与近代社会的互动关系,修正或补充他们在近代社会上的群体面相,从而形成更全面、更客观的新认知。

孙明明[4](2007)在《护理学会60历史回顾(图片解说文)》文中研究表明光阴荏苒,日月如梭。适值党的十七大刚刚闭幕的日子,我们迎来了河南省护理学会60华诞。河南省护理学会成立于1947年7月11日,在省卫生厅、科协、民政厅和历届理事会的领导下,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拥有近3万名会员的群众性学术团体。

宗淑杰[5](2005)在《团结起来,与时俱进,努力推进医学会的改革与发展 在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文中提出

余文[6](2004)在《儿童疾病结构变化与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

强星宇,王文静[7](2003)在《钱乙儿科用药思想与不合理用药反思》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滕庆[8](2002)在《何晓琥—中国儿童风湿病研究的学术带头人》文中研究表明 何晓琥, 谢绝了许多让她留在美国工作的邀晴。1 9 5 7年1月出 回到了祖国,在江载芳教授的直接领导生,福建省闺侯 下,在北京儿童医院成立了当时全国第人,国内外着名 一家儿童结缔组织病研究室,随后又开的儿童风湿病专 设了专业病门诊和病房,收治全国各地家,北京儿童医 慕名而来的各种各样的风湿病患儿,从院结缔组织病研此在小儿风湿病的研究与治疗的道路上究室教授,中华 进行了到目前为止长达二十余年的执着医学会儿科学分 的探索。 儿童风湿性疾病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和生命的一大类疾病,可以累及多个系统和器官,如皮肤、眼、肌肉、神经、肾脏、心脏、肝脏、血液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如果不幸患上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或类风湿关节炎这些令人谈之色变的疾病,而且治疗不当,将造成患儿终身残疾,甚至夺走他们的生命。正是何晓琥教授将国际上儿童风湿病科学的分类方法和先进的治疗观念应用于中国儿童风湿病的研究,从而大大降低了病儿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何晓琥教授是国内儿童风湿病领域中公认的学术带头人。 学术挡案 何晓琥教授是国内外着名的儿童风湿病学专家,首都医科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历任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结缔组织病研究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中华?

湖南省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9](2002)在《第23届国际儿科年会会议概要》文中指出

杜军保[10](2002)在《第23届国际儿科大会暨第2届国际儿科护理大会在北京召开》文中认为

二、第23届国际儿科大会暨第2届国际儿科护理大会在北京召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23届国际儿科大会暨第2届国际儿科护理大会在北京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1)民国时期大学女教师学术之研究 ——以林徽因、冯沅君、俞庆棠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起
        1. 问题提出
        2. 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1. 有关民国大学女教师的研究
        2. 有关民国大学女教师学术的研究
        3. 关于当代大学女教师学术状况的研究
    (三) 概念界定
        1. 大学
        2. 学术
    (四) 研究内容
    (五) 研究方法
        1. 文献分析法
        2. 历史研究法
        3. 个案分析法
一、民国时期大学女教师学术群体的形成与概况
    (一) 民国时期大学女教师学术群体的形成
        1. 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
        2. 女子职业教育思想的催化
        3. 近代大学职能转变的促进
        4. 大学女教师主观意志的诉求
    (二) 民国时期大学女教师学术群体的概况
        1. 学科背景概况
        2. 学术成果概况
        3. 参与学术团体及会议概况
二、林徽因:灵性建筑,诗化学术
    (一) 走进林徽因
    (二) 林徽因的学术特征
        1. 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古建筑学术
        2. 探索民族特色的建筑创作
        3. 在建筑学术领域注入诗意
三、冯沅君:细腻文学,柔美学术
    (一) 走进冯沅君
    (二) 冯沅君的学术特征
        1. 细腻情感使文学学术研究更加丰富
        2. 关注细节使文学学术研究更加准确
        3. 中西比较使学术研究视野更加开阔
四、俞庆棠:心系民众,爱之学术
    (一) 走进俞庆棠
    (二) 俞庆棠的学术特征
        1. 带着母爱研究民众教育
        2. 在民众教育实验中进行学术研究
        3. 参考国外教育经验进行学术研究
五、有关民国大学女教师学术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 学术贡献
        1. 打破了近代大学学科学术的性别隔阂
        2. 丰富了近代大学学术的研究风格
        3. 拓宽了近代大学学术的研究领域
    (二) 学术困境
        1. 学术与家庭难协调
        2. 学术与教学难兼顾
六、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民国时期大学女教师学术群体基本信息一览表
附录二: 民国时期主要大学女教师学术成果一览表
附录三: 民国部分大学女教师参与学术团体及会议主要情况
附录四: 1949年以前林徽因的建筑与相关艺术设计
附录五: 1949年10月以前林徽因发表的中国古建筑专着与论文
附录六: 1949年以前冯沅君发表的古典文学研究专着与论文
附录七: 1949年以前俞庆棠发表的民众教育研究专着与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近代中国基督徒精英的量化研究 ——以贝德士《中国基督徒名录》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学术前史
        1、贝德士及其《中国基督徒名录》的研究
        2、包克强关于民国基督徒精英的研究
        3、中国基督教史的量化研究
        4、海内外关于中国基督徒的研究
    三、研究问题与方法
        1、研究问题
        2、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与研究困难
        1、创新点
        2、研究困难
第一章 贝德士与《中国基督徒名录》
    一、贝德士生平
    二、《中国基督徒名录》介绍
        (一) 《名录》的内容、来源
        (二) 《名录》的局限性与研究价值
    三、《名录》的人数界定与数据采集
        (一) 《名录》的实际辑录人数
        (二) 研究数据的采集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督徒精英基本背景分析
    一、性别比例
    二、家庭出身
    三、地域分布
    四、活动年代
    五、所属教派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督徒精英受教育情况分析
    一、受教育程度
    二、国内教育
        (一) 高等教育
        (二) 传统教育与近代初、中等教育
    三、留学教育
        (一) 留学国家
        (二) 留学教育:以美国为例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督徒精英的职业选择
    一、近代中国基督徒精英的职业分布
    二、基督徒教育工作者
    三、军政界基督徒精英
        (一) 早期基督徒革命者
        (二) 民初及国民政府时期的基督徒官员
    四、神职人员与教会机构工作者
    五、其他基督徒精英:新闻出版、工商、医疗卫生等
        (一) 新闻出版界基督徒精英
        (二) 基督徒商人
        (三) 医疗卫生界基督徒精英
    本章小结
结语:重新认识中国基督徒
    一、近代中国基督徒精英的群体特征
    二、基督徒精英与中国现代化
    三、基督徒精英与中国基督教本色化
    四、历史的遗产:1949年以后的中国基督徒精英
参考文献
附录一:《中国基督徒名录》(中文修订版)
附录二:贝德士大事年记
后记

(5)团结起来,与时俱进,努力推进医学会的改革与发展 在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本届理事会工作回顾
    (一) 学会传统工作优势得到了发展
    (二) 新拓展的工作更加彰显学会的作用
    (三) 建“家”的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1.实行民主办会的原则, 搞好组织建设:
        2.克服困难, 创造条件, 改善学会的工作环境:
        3.注重加强和发展学会的信息化建设:
    (四) 积极推进学会改革, 走强会之路
        1.认清竞争和挑战的新形势, 增强加快学会改革的意识:
        2.按照中国科协的总体要求, 制订了深化改革方案:
        3.从人事制度改革入手, 加强了学会办事机构的建设:
        4.学会机关认真开展了“三讲”教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二、主要体会和不足
三、关于今后五年工作的建议
    (一) 始终坚持学会建设的正确方向
    (二) 全面推进学会的改革与发展
    (三) 发挥学会优势, 加强继续教育工作, 促进高素质医学人才的成长
    (四)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进一步拓展学会功能
        1.要以积极的姿态, 承担政府更多的委托任务:
        2.适应医学科学发展的要求, 不断拓展学会职能:
        3.挖掘自身潜力, 进一步做强学会应做和能做的其他功能:
    (五) 建设学习型学会, 搞好学会的自身建设

(6)儿童疾病结构变化与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2 结果
    2.1 儿科出院病人与全院住院人次情况, 见表1。
    2.2 儿科出院人数系统疾病增减情况 (1)
    2.3 儿科单病种顺位
3 讨论

(9)第23届国际儿科年会会议概要(论文提纲范文)

1 大会概况
2 各领域最新进展
    2.1 国际儿科年会消化系统部分
        2.1.1 肝脏疾病和疫苗接种
        2.1.2 反流性食管炎和质子泵抑制剂
        2.1.3 迁延性腹泻与乳糜泻
        2.1.4 婴儿肠绞痛
    2.2 国际儿科年会结核病部分
        2.2.1 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2.2.2 结核病的基础研究
        2.2.3 结核病的临床研究
        2.2.4 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研究
    2.3 国际儿科年会肾脏疾病部分
        2.3.1 肾病综合征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2.3.1.1 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
        2.3.1.2 肾病综合征生长障碍相关研究
        2.3.1.3 肾病综合征血脂代谢紊乱相关研究
        2.3.1.4 肾病综合征糖皮质激素抵抗的机制研究
        2.3.1.5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研究
        2.3.2 紫癜性肾炎的相关研究
        2.3.3 狼疮性肾炎相关研究
        2.3.4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相关研究
        2.3.5 血尿方面相关研究
        2.3.6 泌尿系感染相关研究
        2.3.7 小儿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脏代替治疗的研究
    2.4 国际儿科年会急救内容
        2.4.1 NO吸入疗法
        2.4.2 机械通气
        2.4.3 心肺复苏
        2.4.4 败血症性休克
        2.4.5 SIRS/MODS
        2.4.6 新生儿危重病
    2.5 国际儿科年会神经系统疾病方面
        2.5.1 癫痫
        2.5.2 学习和心理障碍
        2.5.3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2.5.4 其他
    2.6 国际儿科年会呼吸系统部分
        2.6.1 呼吸道疾病与细菌疫苗的预防接种
        2.6.2 呼吸道疾病与呼吸道感染
        2.6.3 儿童哮喘的防治
    2.7 国际儿科年会心血管部分
    2.8 国际儿科年会新生儿部分
        2.8.1 NICU的发展
        2.8.2 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
        2.8.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
        2.8.4 关于新生儿甲低的问题
        2.8.5 关于新生儿感染的问题
        2.8.6 关于消炎痛治疗动脉导管开放的问题
        2.8.7 关于新生儿外科学的发展情况
    2.9 国际儿科年会血液系统部分
        2.9.1 贫血
        2.9.1.1 缺铁性贫血
        2.9.1.2 再生障碍性贫血
        2.9.1.3 其他贫血
        2.9.2 出血性疾病
        2.9.3 白血病和淋巴瘤
        2.9.3.1 白血病临床治疗
        2.9.3.2 化疗副作用
        2.9.3.3 白血病的诊断和疗效估计
        2.9.3.4 小儿肿瘤的诊断与病因分析
        2.9.3.5 白血病实验研究
        2.9.4 造血干细胞移植
        2.9.4.1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疗效
        2.9.4.2 造血干细胞移植实验研究

四、第23届国际儿科大会暨第2届国际儿科护理大会在北京召开(论文参考文献)

  • [1]民国时期大学女教师学术之研究 ——以林徽因、冯沅君、俞庆棠为中心[D]. 黄湾湾. 浙江师范大学, 2018(03)
  • [2]何晓琥:中国儿童风湿病患儿的希望[J]. 项春梅,李彩凤.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5(13)
  • [3]近代中国基督徒精英的量化研究 ——以贝德士《中国基督徒名录》为中心[D]. 郭柳生.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7)
  • [4]护理学会60历史回顾(图片解说文)[A]. 孙明明. 河南省护理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 2007
  • [5]团结起来,与时俱进,努力推进医学会的改革与发展 在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J]. 宗淑杰. 中华医学杂志, 2005(18)
  • [6]儿童疾病结构变化与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J]. 余文. 中国医院统计, 2004(02)
  • [7]钱乙儿科用药思想与不合理用药反思[J]. 强星宇,王文静. 陕西中医, 2003(11)
  • [8]何晓琥—中国儿童风湿病研究的学术带头人[J]. 滕庆.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2(15)
  • [9]第23届国际儿科年会会议概要[J]. 湖南省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 湖南医学, 2002(01)
  • [10]第23届国际儿科大会暨第2届国际儿科护理大会在北京召开[J]. 杜军保. 中华儿科杂志, 2002(01)

标签:;  ;  

第23届国际儿科大会暨第二届国际儿科护理大会在京召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