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配合乳消汤治疗急性乳腺炎62例

推拿配合乳消汤治疗急性乳腺炎62例

一、手法按摩配合乳消汤治疗急性乳腺炎62例(论文文献综述)

孙丽君[1](2021)在《腕踝针结合透脓散加减对外吹乳痈成脓期疼痛镇痛效果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采用腕踝针疗法结合透脓散加减对外吹乳痈成脓期患者疼痛进行干预,观察患者治疗过程疼痛镇痛的有效率、疼痛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等指标,探讨腕踝针结合透脓散减轻成脓期外吹乳痈乳房疼痛的镇痛、改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为腕踝针结合透脓散加减治疗乳痈疼痛提供新思路和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对象来源于2019年2月—2021年1月我科收住院自愿接受超声引导下脓肿穿刺置管冲洗的外吹乳痈成脓期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的76例患者按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合格受试者以1:1的比例分配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患者。两组患者入院后完善术前准备后予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并依据经验常规使用抗生素静滴,对照组在基础西医治疗基础上予透脓散加减内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腕踝针干预,连续治疗7天,观察患者手术前后1小时、术后第3天冲洗引流后1小时、第7天冲洗引流后1小时的乳房疼痛评级指数(PRI)、视觉疼痛评分(VAS)、现在疼痛状况(PPI),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及患者对于镇痛效果的满意度,同时对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本研究入组患者76名,其中两组剔除/脱落患者共5例,最终治疗组共36,对照组共35例。(1)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比较:患者的年龄、哺乳时间、病程经统计学分析后均无统计学(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镇痛情况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PRI评分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天后、治疗7天后两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小时、治疗3天后、治疗7天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PI评分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天后、治疗7天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c Gill总积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镇痛药物的应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于镇痛的满意度为94.4%,对照组为3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其他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睡眠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睡眠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C反应蛋白(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治疗组对患者的乳房疼痛、睡眠质量方面、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C反应蛋白(CRP)均有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安全性比较,两组均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病情加重现象,且治疗前后及血压、心率未见明显波动,治疗后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改变,提示两组治疗方法均安全有效。本研究表明,腕踝针结合透脓散加减在改善外吹乳痈成脓期治疗过程中的镇痛效果显着,患者满意度较高且经济安全。

李佩瑶[2](2020)在《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的优化》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量化分级”原则,通过现况调查及文献研究,补充乳痈(急性乳腺炎)常见症状,整合症状及体征量化标准,梳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内容与方法,构建优化版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以期进一步规范中医护理行为,提高中医护理质量,为其他中医护理方案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1.半结构化访谈法:通过前期文献阅读及回顾性分析确定访谈提纲,访谈北京市某三所三甲医院16例医务人员,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了解《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具体现状,分析现有方案存在的问题。2.问卷调查法:基于文献阅读并结合前期医务人员访谈结果自行研制《乳痈(急性乳腺炎)患者疾病状况调查问卷》,在研制过程中整合症状及体征量化标准;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应用自制问卷对北京市三所三甲医院乳痈患者开展调查,探索乳痈患者症状、体征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了解临床中医护理技术应用状况。3.文献研究法:基于前期问卷调查结果明确检索主题,系统地检索与研究目的有关的现代文献,按照严格的纳排标准筛选文献,对其进行内容提取及描述性分析,整理成护理要点;筛选并提取与研究目的有关教材内容,形成护理要点。4.专家共识法:通过前期发放专家咨询问卷与后期开展专家会议相结合方式,对护理要点进行筛选及讨论,确定方案症状及其中医护理技术的护理条目,使其内容条目有据可循。研究结果:1.通过访谈16例医务人员,提炼出6个主题,即乳痈患者具有方案内未提及但较明显症状,如单纯性乳汁淤积等;症状有必要进行积分量化;中医护理技术的有效性、适宜性需进一步论证;操作方法手法排乳需进一步规范化;护理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指标支撑;中医护理方案可推广应用于门诊工作。2.通过对176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常见症状及严重程度,发生率且严重程度前4位分别为:乳房疼痛、乳房肿胀、排乳不畅、口渴;体征发生率且严重程度前4位分别为肿块、皮肤微红或焮红、体温升高、乳头破裂;中医护理技术有效程度采用百分比表示,前4位为手法排乳、中药外敷、耳穴贴压、穴位按摩。3.通过文献研究纳入手法排乳文献127篇,乳房疼痛-中药外敷13篇,乳房肿胀-中药外敷2篇,排乳不畅-中药外敷22篇,发热-中药外敷14篇,乳房疼痛-耳穴贴压24篇,乳房肿胀-耳穴贴压3篇,排乳不畅-耳穴贴压5篇,发热-耳穴贴压18篇,口渴-耳穴贴压18篇;纳入教材11部,对其进行内容提取及分析,形成护理要点。4.通过专家咨询,初步筛选为573个护理要点,根据选取专家支持人数超过一半者的护理要点原则形成专家讨论稿,经专家讨论后,确定最终的护理要点,形成中医护理方案内容。研究结论:本研究通过从医务人员的改进需求及患者疾病特点出发,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整合症状及体征量化标准、完善症状及对应的中医护理技术内容,增加方案内容的适宜性、规范化,为其他中医护理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但本研究尚未进行方案的临床试点应用,后期需进一步探索临床实用性。

尹兴玲,刘攀[3](2019)在《近十年中医药外治法在外吹乳痈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综述了2009—2019年中医药外治法治疗外吹乳痈的临床研究报道,其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中医药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手法排乳配合药物疗法,针刺配合火针疗法,推拿疗法以及其他疗法。但是报道的大多是一些病例报道,辨证论治尚不够系统全面,具体某种证型的外吹乳痈采用何种方法治疗缺少详细的描述。并且,相对缺乏客观的实验室指标和临床观察指标。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在中医传统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进行严格的科研设计,探索更有效的中医药外治法,并逐步阐释中医药外治法治疗外吹乳痈的作用机制。

王晓萌[4](2019)在《膏摩治疗乳痈初期(气滞热壅型)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膏摩治疗乳痈初期(气滞热壅型)的临床疗效,研究膏摩对乳痈初期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从而能够更好的指导临床,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乳痈初期(气滞热壅型)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膏摩组(观察组)和推拿组(对照组)进行观察,每组各31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天后,记录乳痈初期中医证候量表、乳痈初期主要单项症状评价量表和VAS(Visual Analogue Scale)视觉模拟评分量表的各项评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评分变化,评定膏摩治疗乳痈初期(气滞热壅型)的临床疗效。所得结果均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观察组和治疗组在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及治疗前乳痈初期中医证候量表评分、乳痈初期主要单项症状评价量表评分、VAS评分差别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和治疗组患者的乳痈初期中医证候量表评分、VA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3.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和治疗组患者的的乳汁排泄、乳房胀痛、乳房结块及胸闷胁痛、善叹息症状评分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烦躁口渴便秘等症状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观察对象的乳房结块症状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乳汁排泄和乳房胀痛评分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4.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5%和87.1%,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膏摩与单纯推拿均是治疗乳痈初期(气滞热壅型)的有效方法。2.膏摩更能有效改善乳痈初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能更好地促进乳汁排泄、缓解乳房胀痛、缩小乳房结块。

朱柳静[5](2019)在《阳和汤联合威伐光照射治疗乳痈僵块阳虚痰凝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阳和汤联合威伐光照射治疗乳痈僵块阳虚痰凝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乳腺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临床诊断为乳痈僵块阳虚痰凝证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1组和研究2组各30例。对照组予中药阳和汤口服,研究1组给予威伐光照射治疗,研究2组采用中药阳和汤口服联合威伐光照射治疗,治疗时间为30d,随访60d。观察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肿块直径、临床疗效、复发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观察期间,90例患者均完成了本次临床观察,剔除0例,脱落0例;(2)对照组、研究1组与研究2组治疗后30 d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0.0%、56.67%、90.0%;研究1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9,P=0.793);研究2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研究1组及对照组(χ2=8.523,P=0.004;χ2=7.200,P=0.007);(3)经治疗后,3组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2组优于对照组(P治疗后30 d=0.003)和研究1组(P治疗后30 d=0.041),对照组与研究1组相比则无统计学差异(P治疗后30 d=0.342);(4)经治疗后,3组肿块直径值较治疗前均有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2组优于对照组(P治疗后30 d=0.000)和研究1组(P治疗后30 d=0.000),对照组与研究1组相比则无统计学差异(P治疗后30 d=0.550);(5)经治疗后,3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2组优于对照组(P治疗后30 d=0.000)和研究1组(P治疗后30 d=0.001),对照组与研究1组相比则无统计学差异(P治疗后30 d=0.018);(6)疗程结束后60d随访,对照组复发8例(26.7%),研究1组复发4例(13.3%),研究2组复发1例(3.3%)。研究1组复发率与对照组、研究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7,P=0.197;χ2=1.964,P=0.161),对照组复发率与研究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5,P=0.011)。结论:阳和汤联合威伐光照射治疗乳痈僵块阳虚痰凝证能有效缩小乳房炎性肿块,降低复发率,且临床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蒋建玲[6](2019)在《壮医药线点灸配合瓜萎牛蒡汤加减治疗急性乳腺炎肝胃郁热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通过壮医药线点灸配合瓜蒌牛蒡汤加减治疗急性乳腺炎肝胃郁热证患者的临床观察,观察其对急性乳腺炎肝胃郁热证的疗效及对各项指标的影响,探讨壮医药线点灸配合瓜蒌牛蒡汤加减治疗急性乳腺炎肝胃郁热证的理论依据,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乳腺病科门诊符急性乳腺炎(AM)肝胃郁热证的患者,按患者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单纯口服瓜蒌牛蒡汤加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壮医药线点灸配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d。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乳房胀痛情况、乳房红肿面积、乳汁分泌情况、乳房肿块大小、体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中医证候学评分以及总积分,并评定疗效。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经过一个疗程7d的治疗后,共55例患者完成临床观察。对照组完成28例,其中临床治愈3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3例,对照组总有效89.29%;治疗组完成27例,其中临床治愈4例,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2例,治疗组总有效92.59%,经秩和检验,P<0.05,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治疗前后各项积分对比:对照组与治疗组较治疗前均能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乳房胀痛、乳房红肿面积、乳汁分泌、乳房肿块大小、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体温、中医证候学评分以及总积分情况。以上项目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乳房红肿面积、乳汁分泌情况、乳房肿块大小、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以及中医证候学评分、总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改善患者体温上,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不良反应3例,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配合瓜蒌牛蒡汤加减治疗急性乳腺炎肝胃郁热证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能明显改善该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冯辉珍,喻其霞,丁嫦英,朱云[7](2019)在《中医及中西医联合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疗效系统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哺乳期乳腺炎是产妇哺乳期内的一种常患急症,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母乳喂养,对产妇身心造成较大伤害[1]。西医针对哺乳期乳腺炎治疗方法主要有抗菌、回乳治疗,对于已形成乳腺脓肿的患者多采用乳腺穿刺或切开引流,以达到通畅引流、彻底治疗的目的。然而上述方法存在诸多缺点,如抗菌治疗虽能有效控制炎症发展,但对于乳管疏通、乳汁排空无明显作用,易导致硬结形成;切开引流则存在切口愈合不佳、乳房留疤、换药频繁、疼痛加剧等问题。哺乳期乳腺炎属中医"乳痈"范畴,是由外邪内侵、脉络郁阻、乳汁淤积、气滞热郁导致[2]。目前,中医药治疗由

杜欣[8](2019)在《瓜蒌牛蒡汤加减方等三联法治疗乳痈气滞热壅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瓜蒌牛蒡汤加减方等三联法治疗乳痈气滞热壅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资料完整并符合条件的120例乳痈气滞热壅证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A组(青霉素联合红外线理疗组)、B组(瓜蒌牛蒡汤加减方联合红外线理疗组)、C组(推拿联合红外线理疗组)、D组(瓜蒌牛蒡汤加减方等三联法组),每组各30例,分别连续用药5天,观察各组的乳房胀痛程度、乳房肿块大小、乳房红肿范围、乳汁排出情况、体温,以及其他伴随症状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四组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1.症状体征总积分方面,经过治疗,四组总积分均较前降低(P<0.05);四组比较,D组降低优于A、B、C组(P<0.05),B、C组降低优于A组(P<0.05),B、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主要症状体征的单项积分而言,B、C、D组的乳房胀痛程度、乳房肿块大小、乳房红肿范围、乳汁排出情况、体温积分治疗后均降低(P<0.05),A组乳房胀痛程度、乳房红肿范围、乳汁排出情况、体温积分治疗后降低(P<0.05),而乳房肿块大小积分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B、C、D组在改善乳房肿块大小方面较A组更具优势(P<0.05),而在改善乳房胀痛、乳房红肿范围、乳汁排出情况、体温方面四组无明显优劣。3.A、B、C、D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86.67%、93.33%、93.33%。4.总疗效比较,D组总疗效优于A、B、C组(P<0.05),C组总疗效优于A组(P<0.05),A、B组之间及B、C组之间总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瓜蒌牛蒡汤加减方等三联法优于青霉素联合红外线理疗法、推拿联合红外线理疗法、瓜蒌牛蒡汤加减方联合红外线理疗法。其中推拿联合红外线理疗法优于青霉素联合红外线理疗法。推拿联合红外线理疗法、瓜蒌牛蒡汤加减方联合红外线理疗法、瓜蒌牛蒡汤加减方等三联法在改善乳房肿块大小的症状上较青霉素联合红外线理疗法更具优势。瓜蒌牛蒡汤加减方等三联法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作用,治疗乳痈气滞热壅证的患者对比其他三组,能够更好的改善症状体征,疗效更佳。

蒋建玲,陆智华,买鹏宇,敖燕飞,莫小勤[9](2018)在《乳痈中医外治法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急性乳腺炎(Acute mastitis,AM)是产妇常见的一种哺乳期症状,尤以初产妇多见,占乳腺感染性疾病的75%。中医学认为急性乳腺炎属"乳痈"范畴。文章就近年来中医在外治方面干预乳腺炎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介绍,主要包括药物外敷法、针灸法、推拿疗法以及其他疗法。

瞿筱逸,姚斐,郑娟娟,王静[10](2013)在《推拿治疗急性乳腺炎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检索了近十年来CNKI、VIP、Pubmed等数据库获取73篇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分析,认为推拿治疗急性乳腺炎常结合其他内、外治法一起进行;手法常应用于乳中、阿是、乳根、膻中、肩井等穴位;本主题临床研究水平偏低;需在疾病分期、综合疗法中的选择应用、设计方法、疗效评价标准等方面开展工作。

二、手法按摩配合乳消汤治疗急性乳腺炎6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手法按摩配合乳消汤治疗急性乳腺炎62例(论文提纲范文)

(1)腕踝针结合透脓散加减对外吹乳痈成脓期疼痛镇痛效果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1.西医对AML的认识
        1.1 AML发病的原因
        1.2 AML形成脓肿的危险因素
        1.3 AML的西医治疗方式及治疗现状
    2.中医对乳痈的认识
        2.1 乳痈的历史沿革
        2.2 外吹乳痈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现状
    3.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预防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合格受试对象确定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1.2.3 排除标准
        1.2.4 剔除标准
        1.2.5 脱落标准
        1.2.6 中止标准
    2.研究方式
        2.1 对照方法
        2.2 样本量评估
        2.3 随机分组方法
    3 治疗方法
        3.1 西医基础治疗
        3.2 治疗组
        3.3 对照组
        3.4 健康宣教
    4 观察指标
        4.1 一般观察指标
        4.2 主要观察指标
        4.3 其他观察指标
        4.4 安全性监测项目
        4.5 不良反应记录及应对措施
    5 统计学方法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1.1 课题完成结果
        1.2 一般情况比较
    2 疗效比较
        2.1 治疗前后2 组患者SF-MPQ评分比较
        2.2 镇痛药的使用情况
        2.3 患者对于镇痛效果的满意度
        2.4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
        2.5 其他辅助检查疗效对比
    3.不良事件观察
第四部分 讨论
    1.针刺治疗乳腺疾病概述
        1.1 针刺治疗乳腺疾病理论研究
        1.2 针刺治疗的机制及临床研究
        1.3 针刺治疗AML的临床研究
    2.腕踝针的概述
        2.1 .腕踝针镇痛机制探讨
        2.2 腕踝针在急性乳腺炎的应用
        2.3 腕踝针治疗外科疼痛的临床应用研究
    3 课题设计思路
    4.实验效果分析
        4.1 一般情况比较
        4.2 疼痛评分分析
        4.3 睡眠质量分析
        4.4 其他辅助检查疗效分析
        4.5 镇痛药的使用情况及患者镇痛满意度分析
    5 安全性观察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
综述 针刺疗法治疗乳痈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现状调查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第二章 优化版《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的构建
    第一节 文献检索范围的确定及量化标准的整合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乳痈中医护理要点的提取与整合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优化版《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的形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优化版方案最终内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近十年中医药外治法在外吹乳痈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药疗法
2 中西医结合疗法
3 手法排乳配合药物疗法
4 针刺配合火针疗法
5 推拿疗法
6 其他疗法

(4)膏摩治疗乳痈初期(气滞热壅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诊断标准
        (二)选择标准
        (三)一般情况
    二、研究方法
        (一)治疗方法
        (二)观察指标
        (三)疗效评定
        (四)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年龄、病程分析
        (二)治疗前后气滞热壅证中医证候评分
        (三)治疗前后乳痈初期主要单项症状评分
        (四)治疗前后患者VAS评分
    四、临床疗效评价
    五、安全性评价
讨论
    一、中医学对乳痈病因病机的认识
        (一)乳汁郁积
        (二)肝胃不和
        (三)感受外邪
    二、现代医学对乳痈发病机制的认识
        (一)乳汁淤积
        (二)细菌感染
        (三)炎性因子
    三、膏摩治疗乳痈初期(气滞热壅型)机理分析
        (一)选穴依据与腧穴主治特点
        (二)推拿手法的操作依据与机理分析
        (三)膏摩的临床应用依据
    四、结果分析
        (一)乳痈初期患者气滞热壅证候的评价
        (二)乳痈初期主要单项症状的评价
        (三)乳痈初期患者乳房疼痛程度的评价
        (四)乳痈初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五、课题研究的不足之处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5)阳和汤联合威伐光照射治疗乳痈僵块阳虚痰凝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1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
        1.3.1 中医内治
        1.3.2 中医外治
    2 西医对本病的认识及治疗
        2.1 西医对本病的认识
        2.2 西医治疗
    3 威伐光作用于乳房炎性疾病的原理
        3.1 热疗的作用
        3.1.1 热疗在炎症疾病的应用
        3.1.2 热疗在乳腺疾病的应用
        3.2 国内外对威伐光的应用研究
    4 阳和汤治疗乳痈僵块的原理
        4.1 气血与乳房的关系
        4.2 温通法治疗乳房炎症
        4.3 阳和汤在乳腺炎性疾病的应用
    5 小结与展望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临床资料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
        2.2.1 疾病诊断标准
        2.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3 入组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病例剔除、脱落及中止标准
        2.6 随机分配与对照研究
        2.6.1 随机化分配
        2.6.2 对照研究
        2.6.3 一般治疗
        2.7 观察指标
        2.7.1 一般资料
        2.7.2 主要观察指标
        2.8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治疗前情况
        3.2 症状积分情况
        3.3 中医症状积分情况
        3.4 肿块直径变化情况
        3.5 疗效评价
        3.6 复发率比较
    4 结果分析
    5 讨论
        5.1 组方分析
        5.2 阳和汤治疗乳痈僵块的有效性
        5.3 威伐光治疗乳痈僵块的有效性
        5.4 疗效及不良反应
        5.5 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医症状量化积分表
附录二 阳和汤联合威伐光照射治疗阳虚痰凝型乳痈僵块的临床疗效观察知情同意书
缩略词表或索引
综述 乳痈及乳痈僵块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6)壮医药线点灸配合瓜萎牛蒡汤加减治疗急性乳腺炎肝胃郁热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主要研究内容
    2.临床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停止试验标准
        2.6 脱落处理
    3 研究方法
        3.1 观察指标
        3.1.1 主要症状体征评分标准
        3.1.2 中医证候学评分标准
        3.1.3 治疗效果标准
        3.2 治疗方法
        3.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3.2.2 治疗组治疗方法
        3.2.3 疗程规定
        3.2.4 治疗期间患者需注意事项
        3.3 安全性评价与判定标准
        3.3.1 安全性评价
        3.3.2 安全性判断标准
    4.统计学方法
    5.医学伦理及知情同意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试验病例情况
        1.1 病例收集情况
        1.2 病例脱落情况
    2.研究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比较
    3.不良反应
    4.研究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现代医学对急性乳腺炎的认识
    2.急性乳腺炎的发病机制
        2.1 病原微生物
        2.2 乳汁淤积
    3.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
        3.1 急性乳腺炎的诊断
        3.2 急性乳腺炎常用的炎症指标
        3.3 急性乳腺炎病理组织学检查
        3.4 急性乳腺炎的治疗
        3.4.1 基础治疗
        3.4.2 抗生素治疗
        3.4.3 心理治疗
        3.4.4 对症治疗
        3.4.5 手术治疗
    4.中医学对乳痈的认识
        4.1 中医古典文献对乳痈的记载
        4.2 中医学对乳痈病因病机的认识
        4.3 中医学对乳痈的辨证论治
        4.4 中医对乳痈的治疗方法
        4.5 民族医对乳痈的治疗方法
    5.瓜蒌牛蒡汤加减的药物组成以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6.壮医对急性乳腺炎的认识
        6.1 壮医药线点灸的作用
    7.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中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

(7)中医及中西医联合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疗效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1.2 文献纳入标准
    1.3 文献排除标准
    1.4 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Meta分析结果
        2.2.1 中医及中西医联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比较
        2.2.2 中药内服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比较
        2.2.3 中药内服联合其他中医疗法 (中药外敷、针刺、手法疏通) 与单纯西医治疗比较
        2.2.4 中西医联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比较
3 讨论

(8)瓜蒌牛蒡汤加减方等三联法治疗乳痈气滞热壅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5.结论
6.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乳痈初期调查表
附录B 文献综述 关于乳痈初期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介绍

(9)乳痈中医外治法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医学对乳腺炎的认识
2 外治疗法临床观察
    2.1 中医外敷法
    2.2 针灸法
    2.3 推拿法
    2.4 其他外治法
3 讨论

(10)推拿治疗急性乳腺炎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
2 推拿治疗急性乳腺炎的研究现状
    2.1 单用推拿:
    2.2 推拿结合内治法:
    2.3 推拿结合其他外治法:
    2.4 包含推拿的综合疗法:
3 讨论
    3.1 文献的年代分布:
    3.2 文献的研究方法:
    3.3 文献涉及的治疗方法:
    3.4 选穴规律:
4 结语

四、手法按摩配合乳消汤治疗急性乳腺炎6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腕踝针结合透脓散加减对外吹乳痈成脓期疼痛镇痛效果的疗效观察[D]. 孙丽君.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的优化[D]. 李佩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近十年中医药外治法在外吹乳痈中的应用[J]. 尹兴玲,刘攀. 河南中医, 2019(11)
  • [4]膏摩治疗乳痈初期(气滞热壅型)临床疗效观察[D]. 王晓萌.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5]阳和汤联合威伐光照射治疗乳痈僵块阳虚痰凝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朱柳静.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壮医药线点灸配合瓜萎牛蒡汤加减治疗急性乳腺炎肝胃郁热证的临床观察[D]. 蒋建玲.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中医及中西医联合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疗效系统评价[J]. 冯辉珍,喻其霞,丁嫦英,朱云.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05)
  • [8]瓜蒌牛蒡汤加减方等三联法治疗乳痈气滞热壅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杜欣.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9]乳痈中医外治法的研究进展[J]. 蒋建玲,陆智华,买鹏宇,敖燕飞,莫小勤. 大众科技, 2018(06)
  • [10]推拿治疗急性乳腺炎的研究进展[J]. 瞿筱逸,姚斐,郑娟娟,王静. 内蒙古中医药, 2013(10)

标签:;  ;  ;  ;  ;  

推拿配合乳消汤治疗急性乳腺炎62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