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测试序列动态选择的测试管理设计与实现

基于测试序列动态选择的测试管理设计与实现

一、基于测试序列动态选择技术的测试管理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欧昭冬[1](2021)在《自动化测试执行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作为测试测量行业发展道路上最为璀璨的成果之一,自动测试系统在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和工业生产各个层面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中测试软件是整个系统中的核心,也是整个系统搭建成败的关键;而为了提高测试软件中测试程序的开发效率,增强测试程序面对复杂仪器的通用性,测试执行管理软件的概念应运而生,是目前自动化测试软件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自动测试系统,设计实现了基于Linux开源系统下的自动化测试执行管理软件。该软件为测试程序的执行和管理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对于测试程序的复用有重大意义。本项目作为精品课程自动测试系统的教学范例,可使学生充分理解自动测试软件体系,紧跟当今测试领域的发展方向,为培养新型测量人才提供有力支撑。论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而对自动化测试执行管理软件的概念进行总结,并根据其具体功能制定了软件设计方案,然后按照方案进行软件开发。最后通过对软件的测试和具体的应用确保软件的使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明确测试执行管理软件作为测试框架的概念;然后重点分析了测试执行管理软件的序列文件管理、编辑、执行,与测试模块接口功能和测试报表等功能需求。在研究比较了传统和基于测试执行管理的测试方案基础上,设计了执行管理软件的架构模型和总体设计方案。2.基于软件设计方案,采用QT作为软件开发工具,对软件存储结构采用异质链表进行设计,并对步骤的操作算法实现进行论述。设计了序列文件的存储、加载,测试模块程序接口规范,序列文件的执行过程以及图形化用户接口。与此同时,完成了报表功能和其他辅助功能的实现。3.在完成测试执行管理软件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测试,验证了执行管理软件存储结构、与其他测试模块的接口和执行模块等功能。并实现了基于自动化测试执行管理软件的分拣测试系统实验应用的实例。综合上述,本文设计并实现的基于开源系统平台的自动化测试执行管理软件符合对于测试执行管理软件的功能需求,并通过测试和应用验证了软件的实现符合预期设计。

胡铭[2](2021)在《基于Vala语言的跨操作系统仪器驱动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自动测试系统(Automatic Test System,ATS)利用PC(Personal Computer)中的仪器控制软件和多个仪器进行通信,而仪器控制软件的开发需要仪器驱动平台提供通信接口和仪器功能接口。仪器驱动平台包含符合虚拟仪器软件架构(Virtual Instrument Software Architecture,VISA)规范和仪器可互换技术(Interchangeable Virtual Instruments,IVI)规范的软件库,当下主流的仪器驱动平台由国外商业公司提供,缺乏安全保证,而国内自主实现的VISA库和IVI库没有适配国产操作系统。本文使用便于移植和扩展的Vala语言,根据VISA规范和IVI规范,实现在Windows和中标麒麟操作系统中工作的跨操作系统仪器驱动平台。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研究VISA规范并对核心模块资源模板和资源管理器进行需求方案设计,实现跨进程资源锁、VISA事件机制、动态属性控制、资源读写、仪器资源管理与发现功能。结合软件设计模式,使用Vala语言提供的动态加载软件库实现VISA插件机制,提供插件管理以及插件加载功能。(2)研究IVI规范并对属性引擎、类驱动和共享组件部分进行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使用Vala语言的泛型机制实现属性引擎模块中不同属性的范围检查、数据缓存、属性权限控制、重复属性管理和回调功能。使用Vala语言Property机制实现共享组件的序列化、反序列化、专有驱动动态加载和物理数据库管理功能。(3)结合测量仪器常用的GPIB、USBTMC和VXI-11通信接口,设计出相应的通信插件,并实现VISA规范提出的基本I/O接口和格式化I/O接口。根据函数发生器、示波器、频谱仪、射频信号源、程控电源和数字万用表6类仪器的类驱动规范,实现类驱动具体功能。(4)对Windows操作系统和中标麒麟操作系统中不同的总线驱动进行分析,使用Vala语言封装不同操作系统提供的底层驱动接口,使用软件构建系统制定编译策略,完成跨操作系统的适配工作。根据本文实现功能,设计测试方案,分析测试结果。测试结果表明,本文实现了可在Windows和中标麒麟操作系统中控制GPIB仪器、USBTMC仪器和VXI-11仪器的VISA库,以及包含函数发生器、示波器、频谱仪、射频信号源、程控电源和数字万用表6类仪器类驱动实现的IVI库。

刘子贤[3](2021)在《基于MBSE的机载地面测试系统模型验证研究》文中认为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通过模型设计复杂系统,它相较于基于文本的系统工程具有一致性强、模块化等优势,目前被大量用于复杂系统工程领域。模型验证环节是MBSE模型设计的关键一环,用于检验模型是否符合系统要求。国内针对MBSE航电系统模型验证研究还没有形成完整方案。本文以系统模型验证方案为切入点,研究航电系统中静态验证技术、动态验证技术及系统验证技术,建立地面测试系统模型并实现系统模型验证方案。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研究航电系统模型验证技术:针对航电系统缺乏模型验证系统方案问题,本文提出了“主观化验证-静态验证-动态验证-系统验证”模型验证技术。分析航电系统特征,建立地面测试系统模型并将该方案用于地面测试系统的模型验证。遵循先静态后动态、先简易后复杂的思想,对模型进行的静态验证技术研究、动态验证技术研究以及系统模型验证研究,完成对静态正确性检验,动态逻辑性检验,模型代码正确性检验以及模型系统有效性检验,保证了模型全生命周期正确性。(2)研究模型静态验证技术:本文对模型静态验证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模型静态验证技术方案。通过需求确认、模型静态属性验证及模型语法语义验证三部分共同实现对模型的静态验证。在需求确认阶段,使用需求矩阵实现需求可追溯,完善建立需求点模型完成对需求框架结构及关联关系的梳理,通过需求矩阵及需求点模型完善条目化需求文本,对需求文本进行需求覆盖率检测,完成需求确认阶段。结合模型语法语义检测及模型静态属性检测,共同完成模型静态验证。(3)研究模型动态验证技术:本文对模型动态验证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模型动态验证技术方案。针对模型及可执行代码进行动态确认验证技术研究。第一,通过模型联合动态执行验证,完成对模型动态属性及动态逻辑性的验证。第二,对模型生成的可执行代码进行验证,完成对地面测试系统模型及可执行代码综合确认验证,保证代码有效性、模型代码验证的一致性,完成对模型动态验证技术研究。借助本文提出系统模型验证方案,建立了地面测试系统模型并在建模过程实现全生命周期模型验证研究,解决传统开发模式中模型验证困难、验证滞后及缺乏体系化验证方案等缺点,为航电系统模型验证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王琪[4](2020)在《基于BME框架的局点运维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在通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局点业务的运维管理占据着重要位置。并且,随着业务的数量急剧增长和业务的复杂度不断上升,通信企业对局点运维系统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对局点业务进行运维管理是保证业务正常运行的关键。一个良好的局点运维系统能够把局点业务的运行风险度降至最低,并提高通信企业的运维管理效率。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针对通信企业局点业务开发的运维管理系统也越来越多。但是,这些系统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运维系统的开发需要技术人员掌握多种开发技术,开发和维护费时费力;企业内各部门开发的运维系统大都独立运行,局点业务数据没有聚合;系统没有简化业务上繁琐的操作流程,运维效率低下。除了系统问题外,企业对于局点业务的运维方式也存在一定问题。例如:依靠人工方式来检测局点时间序列数据的异常太过于被动,且效果较差。所以,本文基于在运维工作方面的实践经验和上述列举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BME框架的局点运维系统。本文基于BME框架进行系统开发,有效的提高了系统开发和维护时的便捷性。本文开发的系统还聚合了各部门的局点数据,并支持一键导入,解决了数据分散和业务操作流程繁琐的问题。同时,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对局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异常检测的解决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检测效果,并提高了局点业务运维的效率。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系统开发层面上,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BME框架的局点运维系统。系统主要包含信息管理模块、信息可视化模块、异常检测模块。该系统提高了运维人员的工作效率。(2)在技术应用层面上,本文基于局点时间序列数据的特点和异常检测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设计并实现了局点异常检测的解决方案。在解决方案中,对现存的基于3-sigma原理的动态阈值算法进行了改进,设计了基于点对点和窗口特征值的动态阈值算法,有效的提高了对具有天周期性特征的局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异常检测的精确率。(3)在系统展示层面上,本文利用Grafana工具将局点信息进行了图表化展示,增强了局点信息的可视化程度。

宁鹏飞[5](2020)在《高速铁路ATO系统测试序列自动生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推动下,高速铁路列车自动驾驶(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ATO)系统应运而生,高速铁路ATO系统可以降低线路运营成本、提高铁路运输能力,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安全是铁路永恒的主题,测试是保证高速铁路ATO系统功能正确性的重要技术方法,测试序列指导整个测试工作,测试序列的优劣关系到测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如何自动生成高质量的测试序列、提高测试效率一直是列控系统测试工作中的关键问题。北京交通大学作为第三方已完成对京沈高速铁路ATO系统的测试工作,论文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高速铁路ATO系统的测试方法、提炼出编制测试序列需要遵循的原则。针对人工编写测试序列工作量大、效率较低的问题,利用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RNN)和专家系统从测试序列的生成与判断两个角度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测试效率。具体地,论文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1)提出基于RNN的测试序列自动生成方法。将测试序列自动生成问题转化为具有时序性的预测问题,选用RNN的变体——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作为测试序列自动生成模型。神经网络的输入为有序事件,输出为测试子序列,将测试子序列按照测试路径串接即可得到测试序列。利用京沈高铁测试序列作为数据集训练神经网络,对比分析了模型生成的测试序列与人工编写的测试序列之间的异同之处,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2)提出基于专家系统的测试序列判断方法。利用产生式规则表示测试序列长度、覆盖度的相关知识并建立专家系统的知识库,选用正向推理机判断测试序列是否满足知识规则;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测试序列,专家系统的判断结果会指出其问题所在,进而帮助测试人员重新生成测试序列。(3)结合测试序列自动生成算法及测试序列判断算法,利用C#语言完成高速铁路ATO系统测试序列辅助生成工具的开发工作。该工具能够根据列控工程数据、测试案例自动生成测试序列。实际结果表明,与人工相比,该工具可以提高17.95%的效率。

王微微[6](2020)在《基于Web应用前后端融合的测试用例集演化生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Web技术的普及与快速发展,Web应用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然而,由于Web应用软件数量和复杂程度的急剧上升,自身及运行环境的脆弱性,Web应用的安全性不容乐观。因此,如何减少Web应用的安全威胁,提高其安全性,是当前互联网安全面临的关键问题。软件测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安全性验证技术。但Web应用前后端分离、异步通信及事件驱动等特性,使得传统的软件安全测试方法不再适用,给Web应用安全测试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关于Web应用的安全测试主要集中在基于前端模型的测试和面向后端代码的测试两方面。基于前端模型的测试研究大多以模型自身状态/迁移/迁移序列为测试覆盖目标,探讨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未见模型以外的目标指导。但仅从前端模型出发而不考虑后端代码的测试用例生成,其测试用例对后端代码的覆盖率极低,难以检测Web应用后端安全漏洞。此外,目前Web应用的前端行为模型主要关注Web页面和事件,忽略了事件触发条件与页面之间的关系以及由用户事件回调或服务器消息引发的参数或DOM元素变化,难以准确、完整地表示现代Web应用,基于模型生成的测试用例难以对现代Web应用进行有效测试。面向后端代码的Web应用测试研究要么通过覆盖后端代码来提高其安全性,要么尝试向后端代码注入恶意数据来检测其是否存在漏洞。但此类方法均未考虑Web应用的前端行为,难以分析检测复杂的安全问题。此外,由于Web应用是事件驱动型程序,仅考虑后端代码的测试用例生成,其事件序列需人工构造,不利于Web应用测试用例生成的自动化。因此,从前后端两方面,探讨Web应用安全测试用例生成十分必要。另一方面,测试用例并行化生成能充分利用系统资源,提高测试生成效率。因此,探讨Web应用测试用例并行化生成是提升其生成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再者,目前的恶意数据生成方法大都基于已有的攻击向量,对新型未知漏洞的检测能力较低。因此,研究面向漏洞检测的Web应用恶意数据生成也极为重要。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前后端融合的Web应用安全测试用例集Memetic演化生成方法,以提高Web应用的安全性。主要工作和贡献包括以下四方面:(1)现代Web应用前端行为模型的构建及优化基于模型的测试为Web应用安全测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定义了一种新的Web应用前端行为模型CBM(Client-side Behavior Model),以解决现代Web应用的模型表示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用户行为轨迹表征及收集方法,以获取Web应用动态行为;在此基础上,探讨基于用户行为轨迹的CBM模型构建及优化,为基于模型的Web应用测试用例生成奠定基础。(2)前后端融合的Web应用安全测试用例集Memetic演化生成测试用例生成在Web应用测试中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的测试生成研究大多仅从Web应用前端或后端生成测试用例,未考虑前后端之间的交互,导致其生成的测试用例难以有效检测复杂漏洞。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前后端融合的Web应用测试用例Memetic演化生成方法,即针对Web应用后端易受攻击的脆弱路径,借助于混合搜索Memetic演化算法从前端CBM模型生成测试用例,对后端脆弱路径进行检测。此外,由于CBM模型为Web应用前端行为的抽象表示,其测试用例不能直接模拟用户操作驱动Web应用执行。因此,本文提出一种面向CBM测试用例的脚本自动生成方法,将CBM测试用例自动转换为可执行测试脚本。实验结果表明,前后端融合的Web应用测试用例演化生成能从前端CBM模型上自动生成测试用例覆盖后端脆弱路径,可有效地对Web应用安全漏洞进行检测。(3)Web应用测试用例集并行化演化生成将Memetic种群搜索算法应用于前后端融合的Web应用测试用例生成,由于个体执行需模拟用户在浏览器上的操作,个体的串行执行会频繁启动浏览器,且个体的适应度值计算也较为耗时,测试用例生成的时间开销较大。因此,本文将种群并行化计算引入到前后端融合的Web应用测试用例演化生成中,通过设计新的线程池模型及调度逻辑、并行管理多浏览器进程以及反向代理获取后端脆弱路径覆盖,实现种群个体在多浏览器上的并行执行及适应度值的并行计算。实验结果表明,并行化测试生成能更充分地利用系统资源,极大地提升了 Web应用测试用例生成效率。(4)面向漏洞检测的Web应用前端模型恶意数据生成前后端融合的Web应用测试用例集演化生成旨在覆盖脆弱路径,生成的测试用例对后端安全漏洞的检测能力有限。因此,本文探讨一种基于数据挖掘与遗传算法的恶意数据生成方法,通过挖掘后端脆弱路径的漏洞特征及恶意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漏洞预测模型,为恶意数据生成提供指导;设计攻击模式,为种群初始化及遗传算子设计提供依据,使得恶意数据在进化过程中保有攻击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漏洞预测模型可有效指导恶意数据的生成,生成的恶意数据可有效检出Web应用安全漏洞。

李晋忠[7](2020)在《基于日志的回归测试用例优先级排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回归测试在软件集成开发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消耗很多时间和资源。测试用例优先级排序技术通过优化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能够达到优化测试用例集,降低回归测试成本的目的。进化算法和群智能算法能够较好地解决测试用例优先级排序问题,但其存在易陷入局部最优、算法稳定性不强等通病。当今的软件测试通常会利用测试脚本或自动化测试工具来完成,测试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测试日志。为了更好地利用测试日志中的信息来优化回归测试,立足于解决多目标测试用例优先级排序问题,论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日志的回归测试用例优先级排序系统,能够在分布式环境下对海量测试日志进行采集、聚合和存储;从测试日志中提取出测试用例等相关信息,并基于测试用例信息进行多目标的测试用例优先级排序,从而可以优化测试用例集,提高回归测试的效率,降低软件开发的成本。论文使用的基于多种群粒子群算法的多目标测试用例优先级排序算法相比于一般的进化算法,在求解测试用例优先级排序问题时拥有更强的全局寻优能力,算法稳定性更强。本文首先介绍了测试用例优先级排序的背景知识和相关理论,然后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阐述系统的核心功能和性能指标,接着重点研究一种基于多种群粒子群算法的多目标测试用例优先级排序方法,解决了论文的关键问题。随后对系统进行概要设计,划分子系统和功能模块,然后对多个子系统的每个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进行阐述。最后,对系统进行了功能测试和系统测试,验证系统实现满足需求分析中的要求。

王文亮[8](2020)在《无人机分系统单元测试性分析与验证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军用无人机的自主保障能力,提高无人机航电系统的测试性与可靠性成为了无人机发展的重要课题。无人机分系统单元的测试性验证试验对于无人机分系统测试性与可靠性设计方案的改进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无人机地面综合仿真测试试验平台开发项目为依托,在相关理论支撑下,设计实现了相关测试平台,进行了无人机分系统单元的测试性验证试验。为了展开测试性验证试验,首先需要设计并搭建无人机故障注入与测试子平台。本文介绍了课题中待测的无人机机载设备及分系统模拟器,分析了无人机分系统单元测试性验证试验流程。基于故障-测试理论模型,对试验所需的故障注入表与故障诊断表等的表项进行设计与生成方法的研究。通过对试验需求的分析,设计了无人机地面综合仿真测试平台的总体架构,介绍了为后续试验提供基础的无人机飞行仿真与地面测控子平台。从硬件搭建与软件开发两个角度,详细阐述了成功应用于本课题的故障注入系统和故障测试系统。以无人机热控分系统的主动热控单元JA01为具体案例,根据设计搭建的无人机故障注入与故障测试子平台完成测试性分析与验证试验。基于多信号流图对该单元进行模块级测试性分析,求得其故障-测试相关性矩阵,最终得到故障注入集与故障诊断测试集,分别进行故障注入与故障检测试验。最后分析得出该主动热控单元的测试性指标和试验结论,并根据试验结果给出测试性与可靠性设计的改进方案。最后总结无人机分系统单元测试性验证试验结果,对故障注入系统和故障测试系统做出性能验证与评价。本课题研究内容可以实现对无人机分系统单元的测试性设计指标的有效评估。同时为提高无人机航电系统的可靠性与容错能力,降低虚警率提供试验数据支撑与指导依据,为后期机上系统级智能机内测试设计与机上综合故障诊断计算机运行算法设计等相关课题提供试验基础。

杜益宁[9](2020)在《基于单线代数规约的微服务测试预言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微服务架构的广泛应用,微服务质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以规约为基础的软件测试技术是保证服务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作为一种高度抽象、独立于实现细节的形式化规约技术,代数规约通过构造等式公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测试预言问题,但微服务复杂的依赖关系以及响应结果的动态性给测试预言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单线代数规约的微服务测试预言技术,一方面基于蜕变关系构造公理的原子模式和组合模式生成服务的测试预言,有效地解决了微服务复杂依赖关系带来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单线测试序列执行过程中加入服务自适应调度策略和有序树比较机制,从而较好地应对服务响应结果的动态性所带来的挑战。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为更好地描述待测微服务特性,通过分析微服务响应结果间的关系,本文结合蜕变测试技术给出等价、相等、子集、并集和交集五种原子模式及组合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蜕变关系模式的测试预言构造步骤。2.为提高单线测试序列执行成功率、解决微服务响应数据难以比较的问题,本文提出微服务测试预言执行框架,在单线测试序列转换为服务调用操作序列的基础上,测试执行过程中增加自适应调度机制应对复杂的网络状态,并将微服务响应结果转换为有序树从而实现复杂数据的比较。3.对原有基于代数规约的服务测试平台进行优化,设计和实现了微服务测试平台,在新的测试平台上针对数组服务Array和在线医疗系统OMS进行案例分析,并与已有技术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技术能提高测试序列执行的成功率和效率,有效检测出微服务系统中的缺陷,从而改进微服务系统的软件质量。

杜立[10](2020)在《数模混合电路测试策略优化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电子工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电子电路的集成度不断上升,传统的模拟电路技术被数模混合电路技术所取代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将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集成在同一块电路板上,固然能够在减少电路板的尺寸与成本的同时,提高电路性能,也给测试电路状态及性能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出于提高电子系统可维护性与可靠性的考虑,应当在系统设计阶段就考虑可测试性问题。为解决数模混合电路难以将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统一在同一个数学框架的问题,本文提出离散事件系统(Discrete Event System)理论来对数模混合电路进行建模,并在建模结果的基础上,研究电路测试策略优化算法,通过算法生成平均测试代价最小的测试序列来对电路进行故障诊断。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介绍了基于DES理论的电路故障诊断数学模型,并描述了基于电路模式与影响分析的DES模型参数分析方法,包括对故障模式的分类、获取及适用性分析,以及通过Saber软件进行故障建模和故障注入,最后通过某数模混合电路对DES模型建立进行实例分析。2.在DES模型基础上研究测试策略优化问题。对于解决这一问题常用的启发式搜索AO*算法,启发函数能决定该算法的测试结果与计算效率,本文在介绍其常用的基于霍夫曼编码的启发函数后,提出在传统信息熵基础上改进的测试信息熵的启发函数,同时为了减少冗余搜索,提出了结合测试信息熵与动态规划的启发式搜索算法,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有效性。3.在工程实践中DES模型的参量会发生变化,然而重新生成事件序列,建立故障诊断树所需时间过长,为避免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对已生成的故障诊断树进行部分调整的算法,能够有效提高生成新故障树的效率。4.完成了对测试策略自动生成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软件主要分为信息提取与分析、测试策略生成以及结果分析与显示这三大模块,最后通过某数模混合电路作为实例对该软件功能进行了验证。

二、基于测试序列动态选择技术的测试管理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测试序列动态选择技术的测试管理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自动化测试执行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与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自动化测试执行管理软件设计方案
    2.1 自动化测试执行管理软件概念
    2.2 自动化测试执行管理软件需求分析
    2.3 自动测试执行管理软件架构模型
    2.4 自动化测试执行管理软件总体设计方案
        2.4.1 序列文件执行模块设计方案
        2.4.2 与测试程序接口设计方案
    2.5 软件开发环境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动化测试执行管理软件实现
    3.1 测试执行管理软件管理对象数学模型
    3.2 步骤表的存储结构及算法实现
    3.3 序列文件管理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3.4 测试模块与执行管理软件接口设计与实现
        3.4.1 测试模块程序接口规范
        3.4.2 测试模块程序调用接口
    3.5 接口数据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3.6 序列文件执行模块设计与实现
        3.6.1 序列文件执行
        3.6.2 测试程序管理
    3.7 图形化用户接口设计与实现
        3.7.1 载入界面的设计与实现
        3.7.2 主界面的设计与实现
        3.7.3 子界面的设计与实现
    3.8 测试数据报表模块设计与实现
    3.9 辅助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动化测试执行管理软件测试
    4.1 软件测试概念
    4.2 软件测试方法
        4.2.1 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
        4.2.2 白盒测试、黑盒测试和灰盒测试
    4.3 测试执行管理软件的测试方案
        4.3.1 初期测试方案
        4.3.2 中期测试方案
        4.3.3 末期测试方案
    4.4 测试执行管理软件的测试设计与实现
        4.4.1 异质链表的单元测试
        4.4.2 与测试模块接口的集成测试
        4.4.3 软件整体功能的系统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自动化测试执行管理软件的分拣测试系统实验
    5.1 分拣测试系统介绍
    5.2 分拣测试系统实验传统设计方案
    5.3 基于执行管理软件的分拣测试系统实验
        5.3.1 测试序列设计
        5.3.2 测试程序设计
        5.3.3 测试程序的调用
        5.3.4 测试序列的编辑和执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测试步骤的操作
附录B 脚本形式的测试程序

(2)基于Vala语言的跨操作系统仪器驱动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需求分析及总体方案
    2.1 仪器驱动技术概述
        2.1.1 虚拟仪器
        2.1.2 仪器可互换技术
    2.2 需求分析
        2.2.1 VISA需求分析
        2.2.2 IVI需求分析
    2.3 总体设计
        2.3.1 VISA库总体设计
        2.3.2 IVI库总体设计
        2.3.3 插件机制
    2.4 跨操作系统总体设计
    2.5 开发工具选择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VISA库设计与实现
    3.1 VISA库整体结构
    3.2 资源模板设计与实现
        3.2.1 属性机制设计与实现
        3.2.2 资源锁设计与实现
        3.2.3 事件机制设计与实现
    3.3 资源管理器设计与实现
    3.4 插件设计与实现
        3.4.1 VXI-11插件设计与实现
        3.4.2 GPIB-USB插件设计与实现
        3.4.3 USBTMC插件设计与实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IVI库设计与实现
    4.1 IVI库整体结构
    4.2 属性引擎设计与实现
        4.2.1 缓存功能设计与实现
        4.2.2 回调功能设计与实现
        4.2.3 范围表功能设计与实现
    4.3 类驱动设计
        4.3.1 动态加载技术
        4.3.2 类驱动工作流程
        4.3.3 类驱动实现
    4.4 配置仓设计与实现
        4.4.1 序列化及反序列化
        4.4.2 基于XML的配置仓设计与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件测试
    5.1 测试方案设计
    5.2 VISA库功能测试
        5.2.1 资源模板功能测试
        5.2.2 资源管理器功能测试
        5.2.3 插件功能测试
    5.3 IVI库功能测试
        5.3.1 类驱动功能测试
        5.3.2 属性引擎功能测试
        5.3.3 配置仓功能测试
    5.4 跨平台功能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3)基于MBSE的机载地面测试系统模型验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MBSE研究现状
        1.2.2 基于模型的验证研究现状
    1.3 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1.4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MBSE模型设计关键问题研究
    2.1 MBSE技术概述
    2.2 MBSE建模技术选型
        2.2.1 建模方法论
        2.2.2 建模语言
        2.2.3 建模工具
    2.3 MBSE模型验证关键问题
        2.3.1 需求设计确认技术分析
        2.3.2 模型验证技术分析
        2.3.3 动态仿真技术分析
    2.4 MBSE系统模型验证方案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MBSE的模型静态验证技术研究
    3.1 需求分解与追踪技术研究
        3.1.1 模型文档条目化分解
        3.1.2 基于矩阵的需求元素追踪
    3.2 基于集合论的需求确认技术研究
        3.2.1 基于集合论的需求模型构建
        3.2.2 基于集合论的需求模型建模策略及约束关系研究
        3.2.3 基于集合论的需求模型设计
    3.3 模型需求确认方案设计
    3.4 基于Rhapsody的模型语法语义检测
    3.5 基于Rhapsody的模型静态属性检测技术研究
        3.5.1 模型静态属性分析
        3.5.2 模型静态属性检测技术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MBSE的模型动态验证技术研究
    4.1 系统模型动态验证方案设计
    4.2 基于状态图的联合动态执行验证技术研究
        4.2.1 基于状态图的联合动态执行验证技术
        4.2.2 基于状态图的联合动态执行验证仿真研究
    4.3 基于可执行代码的测试验证技术研究
        4.3.1 基于可执行代码的测试验证技术
        4.3.2 基于可执行代码的测试验证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机载地面测试系统模型设计验证
    5.1 地面测试系统概述
    5.2 地面测试系统模型设计需求
    5.3 地面测试系统顶层模型设计
        5.3.1 地面测试系统需求模型
        5.3.2 地面测试系统功能模型
        5.3.3 地面测试系统架构模型
    5.4 地面测试系统底层模型设计
        5.4.1 地面测试系统需求模型
        5.4.2 地面测试系统组件模型
        5.4.3 地面测试系统逻辑模型
    5.5 地面测试系统模型验证
        5.5.1 地面测试系统需求覆盖率测试
        5.5.2 地面测试系统语法语义及模型静态属性测试
        5.5.3 地面测试系统模型动态测试验证
    5.6 地面测试系统实现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基于BME框架的局点运维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本论文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运维系统国外研究现状
        1.2.2 运维系统国内研究现状
        1.2.3 异常检测算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系统相关技术基础
    2.1 BME框架
        2.1.1 BME框架基础
        2.1.2 BME框架与Struts2 框架对比
        2.1.3 BME框架的优势
    2.2 JCIFS库
    2.3 Grafana工具
    2.4 异常检测
        2.4.1 基于统计方法的离群点检测
        2.4.2 基于LOF算法的离群点检测
        2.4.3 基于LSTM的离群点检测
        2.4.4 自相关函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需求分析
    3.1 功能性需求分析
        3.1.1 系统域登录功能分析
        3.1.2 信息管理功能分析
        3.1.3 局点信息可视化功能分析
        3.1.4 局点异常检测功能分析
    3.2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2.1 并发性能需求
        3.2.2 易扩展性与易维护性需求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
    4.1 系统设计原则
    4.2 系统架构设计
        4.2.1 系统逻辑架构
        4.2.2 系统运行架构
    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3.1 信息管理模块设计
        4.3.2 信息可视化模块设计
        4.3.3 局点异常检测模块设计
    4.4 系统模块数据访问设计
    4.5 系统数据库设计
        4.5.1 数据库概念设计
        4.5.2 数据库表设计
    4.6 异常检测算法设计
        4.6.1 算法改进设计
        4.6.2 算法详细设计
        4.6.3 算法流程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现
    5.1 系统实现环境
    5.2 系统相关技术实现
        5.2.1 基于BME框架的工程实现
        5.2.2 基于JCIFS的域登录实现
        5.2.3 基于Grafana的全景图实现
        5.2.4 基于BME框架的数据库连接实现
    5.3 异常检测算法实现
        5.3.1 实现环境
        5.3.2 算法训练
        5.3.3 算法测试
        5.3.4 对比实验
    5.4 系统功能实现效果
        5.4.1 信息管理功能
        5.4.2 信息可视化功能
        5.4.3 局点异常检测功能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系统测试环境
    6.2 系统功能性测试
    6.3 系统非功能性测试
        6.3.1 并发性能
        6.3.2 易扩展性与易维护性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总结
    7.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高速铁路ATO系统测试序列自动生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与章节安排
2 高速铁路ATO系统的测试方法
    2.1 高速铁路ATO系统
        2.1.1 高速铁路ATO系统整体架构
        2.1.2 车载设备新增功能
        2.1.3 地面设备新增功能
        2.1.4 主要运营场景
    2.2 测试方法
        2.2.1 测试案例
        2.2.2 测试序列
        2.2.3 测试平台
        2.2.4 测试流程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测试序列自动生成方法
    3.1 问题描述与解决方案
        3.1.1 问题描述
        3.1.2 解决方案
    3.2 循环神经网络简介
        3.2.1 循环神经网络
        3.2.2 长短时记忆网络
    3.3 循环神经网络生成测试序列实例
        3.3.1 模型构建
        3.3.2 模型训练及参数调整
        3.3.3 示例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专家系统的测试序列判断方法
    4.1 问题描述与解决方案
        4.1.1 问题描述
        4.1.2 解决方案
    4.2 专家系统简介
        4.2.1 专家系统
        4.2.2 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
    4.3 专家系统判断测试序列实例
        4.3.1 专家系统知识库设计
        4.3.2 专家系统推理机设计
        4.3.3 专家系统实现
    4.4 本章小结
5 测试序列辅助生成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5.1 辅助工具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5.1.1 需求分析
        5.1.2 总体设计
    5.2 主要模块详细设计
        5.2.1 测试序列生成模块
        5.2.2 测试序列判断模块
    5.3 辅助工具实现及应用
        5.3.1 辅助工具实现
        5.3.2 工具应用及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配合条件及编号
附录B 辅助工具生成的测试序列
图索引
表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基于Web应用前后端融合的测试用例集演化生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于Web应用前端模型的测试用例生成
        1.2.2 面向Web应用后端代码的测试用例生成
        1.2.3 基于搜索的Web应用测试用例生成
        1.2.4 基于Memetic演化算法的测试用例生成
    1.3 Web应用测试用例生成研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3.1 前端模型表示问题
        1.3.2 测试用例生成质量问题
        1.3.3 测试用例生成效率问题
    1.4 研究内容和主要创新之处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之处
    1.5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Web应用测试相关技术
    2.1 Web应用的模型构建及基于模型的Web应用测试
        2.1.1 Web应用的常见前端模型
        2.1.2 基于静态/动态分析的Web应用模型构建
        2.1.3 基于模型的Web应用测试用例生成
    2.2 Web应用后端代码分析技术
        2.2.1 后端代码的静态分析
        2.2.2 后端代码的动态分析
    2.3 基于搜索的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技术
        2.3.1 基于全局搜索的测试用例生成
        2.3.2 基于局部搜索的测试用例生成
        2.3.3 全局+局部的Memetic演化搜索测试用例生成
    2.4 基于全局/局部搜索的Web应用测试用例生成
    2.5 基于搜索并行化的测试用例生成技术
第三章 现代Web应用前端行为模型构建
    3.1 现代Web应用的特点
        3.1.1 现代Web应用的页面及事件构成
        3.1.2 传统用户行为轨迹表示
    3.2 现有Web应用模型表示的不足
    3.3 种现代Web应用前端行为模型定义及表示
        3.3.1 Web应用前端行为模型(CBM)定义
        3.3.2 CBM状态及迁移表示
    3.4 基于用户行为轨迹的Web应用CBM模型构建及优化框架
        3.4.1 Web应用用户行为轨迹获取及最小化
        3.4.2 基于用户行为轨迹的CBM模型构建及优化
    3.5 Web应用用户行为轨迹trace获取及最小化
        3.5.1 用户行为轨迹trace的表征
        3.5.2 trace充分性准则设计
        3.5.3 基于动态分析的trace收集
        3.5.4 基于充分性准则的trace补全及最小集生成
    3.6 基于trace的Web应用前端CBM模型构建
        3.6.1 trace的CBM状态与迁移识别
        3.6.2 Web应用CBM模型构建
    3.7 Web应用前端CBM模型的优化
        3.7.1 CBM模型等价状态与等价迁移的定义
        3.7.2 等价状态与迁移的识别及合并
        3.7.3 CBM模型优化前后的等价性证明
    3.8 CBM模型的有效性分析及验证
        3.8.1 被测程序及实验设计
        3.8.2 用户行为轨迹trace获取及最小集生成的有效性分析
        3.8.3 基于trace的CBM模型构建可行性验证
        3.8.4 CBM模型优化的有效性验证
        3.8.5 不同充分性的trace集合对CBM建模的影响分析
        3.8.6 CBM模型构建的时间开销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Web应用后端脆弱路径的前端CBM模型测试用例演化生成
    4.1 Web应用前端/后端测试用例生成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Web应用测试用例生成的质量问题
        4.1.2 Web应用测试用例生成的效率问题
    4.2 Web应用后端脆弱路径分析及路径集生成
        4.2.1 后端脆弱路径分析
        4.2.2 后端脆弱路径集生成
    4.3 前后端融合的Web应用测试用例Memetic演化生成框架
        4.3.1 面向后端脆弱路径的前端CBM模型测试用例Memetic演化生成
        4.3.2 前端CBM测试用例的脚本生成及模拟执行
        4.3.3 后端脆弱路径覆盖信息的收集
    4.4 面向后端脆弱路径的CBM测试序列全局GA搜索演化生成
        4.4.1 CBM测试序列的个体表示
        4.4.2 基于后端脆弱路径的适应度函数设计
        4.4.3 遗传算子设计
        4.4.4 个体可行性判定
        4.4.5 种群更新策略
    4.5 CBM测试序列的输入参数局部搜索SA演化生成
        4.5.1 测试序列输入参数的初始解设置
        4.5.2 扰动策略设计
        4.5.3 基于后端脆弱路径的能量函数设计
        4.5.4 更新策略设计
    4.6 前端CBM测试用例的脚本生成及后端覆盖信息的收集
        4.6.1 CBM测试用例的脚本生成
        4.6.2 基于源码插装的后端脆弱路径覆盖信息获取
    4.7 前后端融合的Web应用测试用例Memetic演化生成算法及实现
    4.8 前后端融合的Web应用测试用例Memetic演化生成实验分析
        4.8.1 实验方法及参数设计
        4.8.2 前后端融合的Web应用测试用例演化生成有效性评估
        4.8.3 前后端融合的Web应用测试用例演化生成效率分析
        4.8.4 面向CBM测试用例的脚本生成有效性分析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前后端融合的Web应用测试用例并行化演化生成
    5.1 前后端融合的Web应用测试用例串行演化生成效率分析
    5.2 前后端融合的Web应用测试用例并行化演化生成的关键问题分析
        5.2.1 种群个体执行时间及适应度值计算时间的差异性问题
        5.2.2 多浏览器并行执行的进程复用及管理问题
        5.2.3 多线程并发执行时后端覆盖信息的收集问题
    5.3 前后端融合的Web应用测试用例并行化演化生成解决方案
        5.3.1 浏览器进程协同的线程池模型及调度策略设计
        5.3.2 反向代理及URL模糊匹配设计及应用
    5.4 前后端融合的Web应用测试用例并行化演化生成实现
        5.4.1 多浏览器进程并行执行及复用
        5.4.2 多线程执行时个体适应度计算
        5.4.3 Web应用测试用例并行化演化生成及复杂度分析
    5.5 前后端融合的Web应用测试用例并行化演化生成实验及结果分析
        5.5.1 被测程序及实验设计
        5.5.2 Web应用测试用例并行化演化生成的有效性分析
        5.5.3 Web应用测试用例并行化演化生成的效率分析
        5.5.4 Web应用测试用例并行化演化生成的资源占用情况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面向后端漏洞检测的Web应用前端模型恶意数据生成
    6.1 面向后端脆弱路径覆盖的Web应用测试用例集漏洞检测能力分析
    6.2 影响Web应用后端漏洞检测的关键因素分析
        6.2.1 后端脆弱路径影响漏洞检测的因素分析
        6.2.2 恶意数据影响漏洞检测的因素分析
    6.3 面向后端漏洞检测的前端CBM模型恶意数据生成框架
        6.3.1 基于后端脆弱路径及恶意数据的漏洞预测模型构建
        6.3.2 基于漏洞预测模型的前端CBM序列恶意数据生成
    6.4 基于后端脆弱路径及恶意数据的漏洞预测模型构建
        6.4.1 预测目标及相关特征的确定
        6.4.2 选型分析及预测模型度量指标的确定
        6.4.3 漏洞预测模型的构建实现
    6.5 基于漏洞预测模型的前端CBM模型恶意数据GA演化生成
        6.5.1 攻击模式设计
        6.5.2 前端CBM序列恶意数据的个体表示
        6.5.3 基于漏洞预测模型的适应度函数设计
        6.5.4 遗传算子设计
        6.5.5 种群更新策略设计
        6.5.6 CBM模型恶意数据GA演化生成算法及实现
    6.6 面向后端漏洞的CBM模型恶意数据生成实验及结果分析
        6.6.1 被测程序及实验设计
        6.6.2 漏洞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分析
        6.6.3 基于漏洞预测模型的CBM模型恶意数据GA演化生成有效性分析
        6.6.4 基于漏洞预测模型的CBM模型恶意数据GA演化生成效率分析
        6.6.5 基于漏洞预测模型的CBM模型恶意数据GA演化生成性能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附件

(7)基于日志的回归测试用例优先级排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论文背景
    1.2 论文内容
第二章 背景知识及相关技术介绍
    2.1 ATF自动化测试平台
    2.2 多目标优化和帕累托最优解
    2.3 测试用例优先级排序
        2.3.1 单目标测试用例优先级排序
        2.3.2 多目标测试用例优先级排序
    2.4 大数据开源技术
        2.4.1 Flume
        2.4.2 HDFS
        2.4.3 ElasticSearch和Kibana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日志的回归测试用例优先级排序系统需求分析
    3.1 测试用例优先级排序系统的总体概述
        3.1.1 系统环境及角色定义
        3.1.2 系统功能概述
        3.1.3 系统用例分析
    3.2 测试用例优先级排序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3.2.1 测试日志聚合功能需求分析
        3.2.2 多目标测试用例优先级排序功能需求分析
        3.2.3 系统信息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3.3 测试用例优先级排序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3.1 系统响应速度和并发要求
        3.3.2 多目标测试用例优先级排序效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多种群粒子群算法的多目标测试用例优先级排序研究
    4.1 研究目标
    4.2 理论基础
        4.2.1 标准粒子群算法
        4.2.2 多目标的粒子群优化
        4.2.3 多种群协同粒子群算法
    4.3 模型与算法
        4.3.1 优化目标的选取
        4.3.2 数学模型
        4.3.3 多目标测试用例优先级排序算法
    4.4 算法的实验验证
        4.4.1 实验准备
        4.4.2 实验过程和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日志的回归测试用例优先级排序系统概要设计
    5.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5.1.1 系统环境
        5.1.2 总体架构设计思路
    5.2 系统静态结构设计
    5.3 系统动态结构设计
        5.3.1 总体流程
        5.3.2 测试日志聚合流程
        5.3.3 测试用例优先级排序流程
        5.3.4 系统信息管理流程
    5.4 系统关键数据结构设计
        5.4.1 数据流向分析
        5.4.2 数据存储方案设计
        5.4.3 系统关键数据表设计
        5.4.4 数据存储方式设计
    5.5 系统外部关键接口设计
        5.5.1 获取测试用例信息列表接口
        5.5.2 获取测试用例优先级排序结果接口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日志的回归测试用例优先级排序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6.1 系统的开发环境与框架结构
        6.1.1 开发语言与开发环境
        6.1.2 系统的框架结构
    6.2 测试日志聚合子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6.2.1 测试日志采集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6.2.2 测试日志汇聚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6.2.3 日志格式化处理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6.2.4 测试日志持久化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6.3 用例优先级排序子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6.3.1 测试用例信息提取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6.3.2 测试用例信息统计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6.3.3 测试用例优先级排序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6.4 系统管理子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6.4.1 测试项目管理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6.4.2 测试日志管理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6.4.3 测试用例管理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6.4.4 用户管理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日志的回归测试用例优先级排序系统测试
    7.1 测试环境
    7.2 总体测试流程
    7.3 功能测试
        7.3.1 单元测试
        7.3.2 集成测试
    7.4 系统测试
        7.4.1 系统性能测试
        7.4.2 测试用例优先级排序效果测试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本文总结
    8.2 系统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无人机分系统单元测试性分析与验证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航空装备测试性验证试验现状
        1.2.2 故障注入技术研究现状
        1.2.3 航电设备自动测试系统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2 无人机地面综合仿真测试平台架构研究
    2.1 试验对象与试验流程分析
        2.1.1 待测机载设备及分系统模拟器
        2.1.2 分系统单元测试性验证试验流程
    2.2 故障-测试理论模型研究
        2.2.1 故障注入表的设计生成
        2.2.2 故障诊断表的设计生成
    2.3 试验平台需求分析
    2.4 无人机地面综合仿真测试平台总体设计
        2.4.1 飞行仿真与地面测控子平台
        2.4.2 故障注入与故障测试子平台
    2.5 本章小结
3 故障注入与故障测试子平台设计开发
    3.1 故障注入系统总体设计
        3.1.1 故障注入系统硬件搭建
        3.1.2 故障注入系统软件功能设计
    3.2 故障注入系统软件详细设计
        3.2.1 总线故障注入功能
        3.2.2 信号线路故障注入功能
    3.3 故障测试系统总体设计
        3.3.1 故障测试系统硬件搭建
        3.3.2 故障测试系统软件功能设计
    3.4 故障测试系统软件详细设计
        3.4.1 故障测试系统对外通信模块
        3.4.2 故障测试系统故障检测隔离模块
        3.4.3 故障测试系统参数监测模块
    3.5 本章小结
4 无人机分系统单元测试性验证试验
    4.1 无人机热控模拟器故障注入试验
        4.1.1 主动热控单元故障点分析
        4.1.2 主动热控单元故障-测试矩阵求解
        4.1.3 主动热控单元故障注入静态分析
        4.1.4 主动热控单元动态故障注入试验
    4.2 无人机热控模拟器故障测试试验
        4.2.1 主动热控单元故障测试集生成
        4.2.2 主动热控单元静态故障隔离试验
        4.2.3 主动热控单元动态故障隔离试验
    4.3 无人机热控模拟器测试性试验结果分析
        4.3.1 主动热控单元测试性验证试验流程
        4.3.2 主动热控单元测试性试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试验结果总结与试验平台验证
    5.1 分系统单元测试性验证试验结果总结
    5.2 故障注入系统验证与评价
        5.2.1 故障注入系统验证
        5.2.2 故障注入系统评价
    5.3 故障测试系统验证与评价
        5.3.1 故障测试系统验证
        5.3.2 故障测试系统评价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热控模拟器主动热控单元 JA01 故障-测试表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基于单线代数规约的微服务测试预言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微服务测试
        1.2.2 蜕变测试
        1.2.3 代数规约测试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2 基于蜕变关系的测试预言生成
    2.1 代数规约语言
    2.2 蜕变关系模式
        2.2.1 原子模式
        2.2.2 组合模式
    2.3 测试预言生成
    2.4 本章小结
3 微服务测试预言执行框架
    3.1 整体架构
    3.2 单线测试序列解析
        3.1.1 测试执行规约的构造与验证
        3.1.2 待测操作序列的构造
    3.3 测试驱动执行
        3.3.1 微服务调用
        3.3.2 自适应调度策略
    3.4 复杂数据比较
        3.4.1 Json有序树
        3.4.2 有序树比较算法
    3.5 本章小结
4 微服务测试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4.1 平台设计
        4.1.1 平台架构
        4.1.2 模块设计
    4.2 模块实现
        4.2.1 规约管理服务
        4.2.2 测试执行模块
        4.2.3 平台管理模块
    4.3 本章小结
5 案例研究
    5.1 案例研究一:Array服务
        5.1.1 实验过程
        5.1.2 结果分析
    5.2 案例研究二:在线诊疗系统
        5.2.1 实验过程
        5.2.2 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数模混合电路测试策略优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2.1 数模混合电路可测试性方法
        1.2.2 测试策略优化方法
    1.3 本文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基于离散事件系统的数模混合电路建模研究
    2.1 离散事件系统理论概述
    2.2 基于FMEA的 DES模型参数分析
        2.2.1 故障模式分类及获取
        2.2.2 故障模式适用性分析
        2.2.3 数模混合电路故障建模
        2.2.4 数模混合电路故障注入方法
    2.3 DES模型建立实例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DES模型的测试策略优化问题研究
    3.1 测试策略优化问题和与或图搜索
        3.1.1 测试策略优化问题
        3.1.2 与或图搜索
    3.2 算法启发函数
        3.2.1 基于霍夫曼编码的启发函数
        3.2.2 基于测试信息熵的启发函数
    3.3 结合动态规划的启发式搜索AO*算法
        3.3.1 动态规划优化原理
        3.3.2 算法详细步骤
    3.4 实验验证
        3.4.1 仿真数据集
        3.4.2 复杂系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动态环境下的测试策略优化问题
    4.1 动态环境下的优化算法
    4.2 动态环境下的最优解变化分析
        4.2.1 事件代价改变
        4.2.2 故障概率改变
    4.3 实验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件设计与实现
    5.1 软件功能描述
    5.2 软件总体设计方案及运行界面
        5.2.1 软件总体设计方案
        5.2.2 软件运行界面
    5.3 软件功能验证及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四、基于测试序列动态选择技术的测试管理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自动化测试执行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 欧昭冬.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基于Vala语言的跨操作系统仪器驱动平台设计与实现[D]. 胡铭.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基于MBSE的机载地面测试系统模型验证研究[D]. 刘子贤.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4]基于BME框架的局点运维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琪. 东南大学, 2020(01)
  • [5]高速铁路ATO系统测试序列自动生成研究[D]. 宁鹏飞.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6]基于Web应用前后端融合的测试用例集演化生成研究[D]. 王微微. 北京化工大学, 2020(12)
  • [7]基于日志的回归测试用例优先级排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晋忠.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4)
  • [8]无人机分系统单元测试性分析与验证技术研究[D]. 王文亮.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9]基于单线代数规约的微服务测试预言技术研究[D]. 杜益宁.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10]数模混合电路测试策略优化方法研究[D]. 杜立.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基于测试序列动态选择的测试管理设计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