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海岛剧场大面积烧伤早期治疗与康复研究

热带海岛剧场大面积烧伤早期治疗与康复研究

一、热带海岛战区大面积烧伤早期救治及康复治疗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郑林洋[1](2021)在《热带海岛地区慢性难愈性创面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热带海岛地区慢性难愈性创面流行病学特征,了解该地区特殊生态环境(高温、高湿、高盐、富氧)下细菌结构谱变化和不同治疗方式对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预后的影响,为热带海岛地区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救治提供客观参考数据,以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缓解国家医保资金压力的目的。方法:收集热带海岛地区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三所教学医院2016年1月1日零时至2019年12月31日零时期间住院患者慢性难愈性创面流行病学特征资料。然后分析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职业、致病原因、创面发生的部位、分泌物培养结果、患者的居住地(城市或郊区包括农村)、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治疗方式及转归等特征。结果:(1)共收集热带海岛地区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病例2904份数据资料,男性1836人,占63.22%,女性1068人,占36.78%,男女比例为1.8:1;其中41-60岁占30.75%、61-80岁占38.74%、81-100岁占14.39%。(2)城市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867例,占29.86%,郊区(农村)患者1761例,占60.64%,海岛内患者2628例,占90.50%,海岛外占9.50%。农民有2057例,占70.83%,退休干部有368例,占12.67%。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主要来源是农民,其次是退休干部。(3)该地区糖尿病足占46.01%,褥疮占18.22%、创伤/手术后手术切口感染占16.18%。(4)发生部位在四肢的患者占80.82%,其中又以发生在下肢和足部最常见,腰背骶尾部患者占13.12%,是该地区慢性难愈性创面第二好发部位。(5)约90%的患者行分泌物细菌培养,共培养获得微生物菌株1740株,67种微生物。其中,G+菌661株,约占培养微生物菌落数37.99%,G-菌981株,约占培养微生物菌落数56.38%。G+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93株,约占16.84%,G-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株有198株,约占11.38%,真菌中白色念珠菌有42株,占2.41%。(6)该地区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经保守治疗1549例,愈合率72.18%;经手术治疗1355例,愈合率85.68%。该类创面行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患者预后有统计学意义(χ2=78.07,P<0.01)。(7)褥疮患者平均住院费用约32297.84元,软组织感染性创面住院费用约24401.46元,糖尿病足平均住院费用约21460.78元。(8)褥疮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约27.06±26.71天,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约21.27±17.17天;糖尿病足患者约20.04±14.42天。烧伤和烫伤形成的创面平均住院时间最短。不同病因导致的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住院时间行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37.97,P<0.01)。结论:(1)该地区慢性难愈性创面以农民为主,其次是离退休干部患者。(2)主要发病群体在郊区(农村),发病年龄大多在61-80岁,男性比女性多,主要是海南籍患者,且近两年逐渐增加。(3)该类创面的主要病因是糖尿病足,其次是压疮和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恶性溃疡是罕见原因。以褥疮患者治疗费用最高,其次是软组织感染、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和糖尿病足患者。(4)该类创面好发部位在四肢,是以下肢和足部为主的单发创面,多发创面少见;(5)该类创面主要致病菌是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数量最多,其次是枸橼酸杆菌属类、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是链球菌属。真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6)该类创面患者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患者数量相当,但手术治疗总体效果比保守治疗效果好,行简单的清创、VSD手术能促进创面愈合,其中又以植皮效果最佳。

胥洪宇,苏倚剑,李庆舜,周利,蒋小正,潘耀[2](2020)在《空军航空兵部队南海方向战场救护体系构建分析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海岛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给该地区遂行作战任务的航空兵部队带来了极大挑战。该文通过分析航空兵部队南海方向卫勤保障特点,指出目前战场救护体系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空军航空兵部队南海方向战场卫勤保障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徐莎[3](2018)在《洪涝灾害救援护理人员胜任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在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洪涝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特点及救护需求,结合洪涝灾害救援胜任力内涵,构建洪涝灾害救援护理人员胜任力指标体系。为洪涝灾害救援护理人员选拔、培训、考核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提高洪涝灾害救援护理人员对于洪灾的应对和处置能力,提高洪灾护理响应能力,为灾害护理体系的整体建设形成有益的模块化补充。方法1、本研究前期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咨询等分析了我国目前洪涝灾害医学救援现状及洪涝灾害伤病救护需求。2、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半结构式访谈法初步拟定洪涝灾害救援护理人员胜任力指标体系,运用Delphi专家咨询法进行两轮咨询,对各级指标的条目、等级进行咨询。3、采用Excel、SPSS17.0、Yaahp10.5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一、二、三级指标的权重。最终形成了洪涝灾害救援护理人员胜任力指标体系。结果1、专家的代表性和咨询结果的可靠性:32名专家分别来自北京、天津、山西、湖北的三甲医院及院校,两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群体权威系数为0.84,两轮专家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9-0.22和0.00-0.19,协调系数为0.200-0.317和0.221-0.361。2、构建的洪涝灾害护理人员胜任力指标体系:对同时满足重要性赋值均数>4.0、变异系数(CV)<0.20的条目进行保留,并且结合课题研究小组的意见,对专家咨询表的条目进行修改、合并、删减。最终得到的胜任力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和77项三级指标。3、指标的权重设置:构建重要程度判断矩阵,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一、二、三级指标的权重值,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评价该指标体系是否符合逻辑一致性。一般认为一致性检验CR值<0.1时,符合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构造合理。本研究一级指标CR值为0.0516,二级指标CR值为0.0077-0.0176,三级指标CR值为0.0000-0.0516,说明本研究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符合逻辑一致性要求。结论1、研究显示,专家咨询代表性和可信度高,专家对研究较积极,意见比较一致。2、指标的筛选方法及权重设置合理,构建的洪涝灾害救援护理人员胜任力指标体系紧贴洪涝灾害救援特点,针对性强,有利于在实践中应用。3、本研究的学术意义:本研究结合多种研究方法,以洪涝灾害救援为特点,着眼于灾害护理长远发展,构建了洪涝灾害救援护理人员胜任力指标体系,弥补了不同灾害环境下护理救援胜任力研究的不足。本研究的应用意义:一是有针对性地对任务预备人员提供培训、考核和选拔依据。洪涝灾害季节规律明显,分布区域明确,可在重点范围内据此指标体系开展护理技能培训。二是提高洪涝灾害的护理响应能力。科学合理的队伍培训是提高应急救援响应能力的关键,依照此指标体系,培训参加洪涝灾害救援任务的预备人员,巩固和提高洪涝灾害救援行动所需的各项能力,从而为护理人员在行动准备和响应中提供行动依据,也为灾害护理培训体系的整体建设形成有益的模块化补充。

王洪涛[4](2013)在《师以下部队军医任职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职业生涯发展视角》文中研究表明师以下部队军医是基层卫生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战伤救治、疾病诊治、预防保健、心理服务和健康教育等最广泛的医疗和卫勤保障任务,对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提出了要进一步健全以任职教育为主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专业技术干部任职教育制度,完善任职教育培训教学体系,全面提高任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效益。基于此背景,本研究针对师以下部队军医这一特定群体构建任职教育培养模式,力图建立起军医任职教育培训规范,解决当前基层部队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高与基层军医能力素质相对低下、基层部队卫生机构职能不断拓展与基层军医队伍职业热情相对低迷、军医任职教育的无序性与基层军医个人发展的迫切性等矛盾问题。本研究将师以下部队军医任职教育纳入到军队院校教育整体,从当前军队建设与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和要求入手,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问卷和现场调研法、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专家深度访谈法和系统分析法,厘清职业生涯发展和任职教育的相关理论基础,界定军医职业生涯发展、军医职业生涯管理和军医任职教育等相关概念;总结归纳中美军官职业管理模式特点及中美军医任职教育培养模式特点,摸清师以下部队军医职业发展现状、任职教育现状、能力素质现状及主观需求期望;借鉴职业生涯发展相关理论,基于师以下部队军医职业发展视角,探索出师以下部队军医职业发展路径;遵循分层次、分模块、分阶段和顺次渐进的设计原则,着眼师以下部队军医职业发展构建了任职教育培养模式,将任职教育贯穿于师以下部队军医职业生涯的全过程,建立从军医任职初期到成长为高级军医整个历程的各级任职教育的培训体系,形成一条完整的军医职业发展链。本研究构建的师以下部队军医任职教育培养模式,突出着眼职业发展、注重无缝衔接、强化医学特点、突出弹性模式和强调全程培训的构建理念,按照医疗专业技术职称发展路径将师以下部队军医职业生涯划分为初级军医阶段、中级军医阶段和高级军医阶段,对每一阶段应接受的任职教育培训专业进行了初步规范,并对每一阶段每一专业的承训单位、学制、培养目标、入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和师资力量等要素内容逐一明确。在此基础上,结合军队卫生系统实际情况,针对师以下部队军医任职教育新培养模式的内涵要求,提出了一套操作性较强的实施策略。本研究成果能为有效解决基层部队军医知识技术更新问题提供有益方案,也能为总部进一步优化军医管理模式提供有益参考。研究成果将促进军医任职教育的规范化发展,增强基层部队军医的职业热情,减少其职业高原现象,有利于基层部队卫生机构吸引并留住优秀军医人才,为提高基层部队卫生服务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梁尊鸿,潘云川,徐家钦,王君[5](2011)在《烧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变迁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烧伤病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变迁特点。方法回顾海南省人民医院2002-2009年住院烧伤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并对比前、后4年病原菌构成比及耐药情况。结果检出63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389株(61.4%),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196株(30.9%)、鲍曼不动杆菌89株(14.0%)和大肠埃希菌56株(8.8%);革兰阳性(G+)球菌220株(34.7%),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9株(17.2%)和表皮葡萄球菌79株(12.5%);真菌25株(3.9%)。前、后4年里,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构成比有下降趋势(P<0.05),而条件致病菌如鲍曼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构成比呈明显上升趋势(P<0.01);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P<0.05)。10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2株(47.8%),对万古霉素100%敏感。结论近8年来烧伤病房患者感染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条件致病菌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常见病原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对此应予以重视。

梁尊鸿,潘云川,徐家钦,王君[6](2011)在《烧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变迁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烧伤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变迁特点。方法回顾我院2002-2009年住院烧伤感染病人病原菌的分布,并对比前后4年病原菌构成比及耐药情况。结果检出63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389株(61.4%),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196株(30.9%)、鲍氏不动杆菌89株(14.0%)和大肠埃希菌56株(8.8%);革兰阳性(G+)球菌220株(34.7%),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9株(17.2%)和表皮葡萄球菌79株(12.5%);真菌25株(3.9%)。前后4年里,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构成比有下降趋势(P<0.05),而条件致病菌如鲍氏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构成比呈明显上升趋势(P<0.01);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P<0.05)。109株金黄色葡萄球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MRSA)52株(47.8%),对万古霉素100%敏感。结论近8年来烧伤病房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条件致病菌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常见病原菌对第三代头孢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对此应予以重视。

张书松,肖双剑,刘建新,王晓春[7](2011)在《咬定“服务”不放松》文中认为6年光阴,海南省军区187医院院长刘来生坚持把“服务”两个字作为医院建设发展之本,将一个负债2000多万元的军队中心医院发展成为年医疗收入2个多亿,平均年增长率达63%;患者满意度连续4年达到95%以上,取得了显着的军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质医院。他先后荣立二等?

刘锋[8](2008)在《战伤休克标准化救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战伤休克是战伤主要并发症之一。休克的救治是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研究课题。人们对战伤休克的研究可以追溯到3个世纪以前。随着现代战争作战样式的变革,致伤武器杀伤能力的大大提高,战伤呈现出“三多三高”的特点,即重伤多、烧冲复合伤多、多发伤多;减员率高、休克率高和手术率高。据分析,一般战伤休克的发生率为10%~15%,而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战伤休克的发生率为25%~30%,甚至高达40%以上,死于失血性休克的伤员达32.6%~59.5%,死于脓毒性休克者也达30%~50%,需手术者更高达60%。随着战伤救治的研究进一步发展,人们对战伤休克的认识逐渐深入,现代复苏策略也逐渐形成并得到了普遍的认可。战伤休克发生规律的改变,以及救治策略的现代,必然导致救治模式的改变。通过对既往战争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发现战伤休克以创伤失血性休克为主,特别是在战术区各级救治机构(团、师救护所等),是伤员伤死的第一位因素。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存在分类时机不当、标准不一;救治措施实施的时效性不强、重复性救治较多;救治流程不规范、救治资源分配及利用不合理等问题。此外,我军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研究,较多停留在救治技术的更新及单个伤员救治层面,较少涉及救治措施的组织流程,以及群伤员救治的模式等领域,难以满足现代化战争中战伤休克伤员的救治需求。本课题即是在时效救治理论和标准化理论的指导下,应用文献调研和系统分析方法,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标准化救治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对救治措施进行了规范,对群伤员救治流程进行的探讨,为提高战伤休克的救治效率提供了保障。

朱役[9](2006)在《联合国维和医疗分队(中国)待命安排和卫勤保障工作方案实证研究》文中指出一、研究背景 根据《联合国宪章》(UN charter),联合国的四大宗旨为: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家间友好关系;合作解决国际问题,增进对人权的尊重;成为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联合国宪章》第一章第一条明确指出联合国之宗旨为: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履行其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责任的重要手段之一。自1948年联合国首次在中东部署维和行动,联合国已进行了60多项维和行动,已有约120多个国家提供了近80多万军事人员和民警参加了维和行动。头戴联合国蓝盔(blue helmets)或蓝色贝雷帽执行维和任务的“蓝盔部队”就成为联合国的重要象征,为缓和地区矛盾、防止或减少流血冲突、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联合国的威望,加强了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普遍赞誉。 自1971年联合国恢复了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来,我国政府为致力于世界和平事业,为贯彻《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与维护世界的和平行动。我军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是我国整体外交的一部分,我军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历程是与我国参加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事务紧密相连的。我军自1990年4月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5名军事观察员,1992年至1993年向联合国柬埔寨临时权力机构首次成建制派遣2批共800人的维和保障部队以来,共有3500多人,先后参加了联合国14项维和行动。特别是2004年3月,应联合国秘书长要求,我军向联合国利比里亚维和行动任务区派遣了我军迄今为止历史上规模最大一支维和的保障部队(共558人,包括医疗、运输、工兵三支分队)。目前,我军分别在刚果(金)、利比里亚和黎巴嫩维和任务区成建制的派遣了8批维和保障部队,赴苏丹维和分队正处于待命安排状态。我部于2004年9月奉命抽组我军第二批赴利比里亚维和医疗分队。 二、研究目的 鉴于我国(军)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是执行维和医疗任务时间比较短(2003年开始),对联合国维和医疗分队的人员抽组、待命培训、维和卫勤保障工作方案等没有多少成功的经验,国内相关研究

徐凯[10](2004)在《南方湿热环境下师以下部队伤员医疗后送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根据南方湿热环境下战伤感染与休克的实验研究成果和历次战争以及外军湿热环境下作战的经验教训,探讨我军南方湿热环境下师以下部队伤员医疗后送体制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资料与方法:通过文献查阅与部队调研,运用逻辑学和运筹学方法,根据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骨科及高温研究室对湿热环境下模拟战伤动物实验的结果,结合1979年和1984年西南边境自卫反击战和美侵越战争中师以下部队伤员医疗后送的经验教训,分析了我军现有医疗后送体制中的战伤分类、分级救治、后送工具、救治技术、系统环境的缺陷和不足。 结果与分析:根据湿热环境下战伤感染和休克的特点,战伤伤员需要在3~4小时进行早期清创,休克伤员60分钟内必须补液。因此我军现行的6~8小时内在师救护所实行早期清创和3~4小时内在团救护所补液的体制不适合南方湿热环境下战伤感染与休克的救治要求。 对策和建议:1.在连抢救组即进行分类,以便分出需及时进行清创和抗休克治疗的重伤员;2.取消营救护所,减少后送阶梯,提高后送速度;3.提高后送工具的质量和数量;4.优化救护场所的舒适性,减少微小湿热环境对伤员的影响;5.改进抗感染与抗休克技术,及时有效地对伤员进行救治。

二、热带海岛战区大面积烧伤早期救治及康复治疗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热带海岛战区大面积烧伤早期救治及康复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热带海岛地区慢性难愈性创面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临床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对象入选及排除标准
    1.3 研究内容
    1.4 分组方法
2、研究方法
3、结果
    3.1 慢性难愈性创面性别构成与近4年来趋势变化
    3.2 热带海岛地区慢性难愈性创面年龄分布
    3.3 民族分布与性别构成比情况
    3.4 患者居住地分布特点
    3.5 患者的病因、性别及年龄分布特点
    3.6 部位及数量分布特点
    3.7 病原微生物学特点
    3.8 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方式及转归
    3.9 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
4、讨论
    4.1 热带海岛地区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一般资料特征分析
    4.2 热带海岛地区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病因分布特征分析
    4.3 热带海岛地区慢性难愈性创面微生物特点分析
    4.4 热带海岛地区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效果分析
    4.5 热带海岛地区慢性难愈性创面平均住院日及治疗费用情况
5、总结
6、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方法新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2)空军航空兵部队南海方向战场救护体系构建分析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航空兵部队海区卫勤保障特点
2 海区医疗救护搜救体系的确立
    2.1 现场急救
    2.2 紧急救治
    2.3 早期治疗
    2.4 专科治疗
    2.5 康复治疗
3 海区战场救护存在的重难点问题
    3.1 遇险飞行人员救护
    3.2 战时飞行航空卫生保障
    3.3 一线伤病员医疗后送
    3.4 联勤及卫勤支援
4 强化海区医疗救护体系建设的对策
    4.1 提高遇险飞行人员的救护能力
    4.2 加强作战飞行航空卫生工作
    4.3 加快医疗后送的发展
    4.4 完善卫勤组织指挥体系建设

(3)洪涝灾害救援护理人员胜任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前言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 研究背景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4 研究目的意义
    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洪涝灾害伤病救护需求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洪涝灾害救援护理人员胜任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二、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三、致谢
    四、个人简介
    附件一
    附件二

(4)师以下部队军医任职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职业生涯发展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概述
    2.1 选题依据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3 研究内容与方法
    2.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职业生涯
    3.2 任职教育
    3.3 人才培养模式
第四章 比较研究
    4.1 中美军官职业生涯发展及管理的比较研究
    4.2 中美军医任职教育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4.3 启示
第五章 现状及需求调研
    5.1 师以下部队军医基本情况分析
    5.2 基层部队官兵卫生服务需求调查
    5.3 师以下部队军医现状和需求调查
    5.4 对师以下部队用人单位关于军医需求的调查
第六章 模式初建及论证
    6.1 现代卫勤保障特点与部队卫生工作建设规划
    6.2 师以下部队军医的职业发展与教育路径
    6.3 师以下部队军医任职教育培训模式的初步构建
    6.4 初建模式的专家深度访谈
    6.5 初建模式的专家咨询
第七章 模式确定与策略构想
    7.1 师以下部队军医任职教育培养模式总体架构
    7.2 师以下部队军医任职教育培养模式具体内容诠释
    7.3 师以下部队军医任职教育培养模式实施策略构想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学习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烧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变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1. 菌株来源:
        2. 病原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
        3. 诊断标准:
    二、统计学处理
结 果
    一、病原菌总体分布
    二、前4年 (2002-2005年) 与后4年 (2006-2009年) 常见病原菌变化
        1. 前、后4年常见病原菌数量变化:
        2. 前、后4年常见的3种G-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3. 前、后4年2种常见G+球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三、多重耐药菌
讨 论

(8)战伤休克标准化救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战伤休克标准化救治研究
    前言
    资料来源
        (一) 文献资料
        (二) 我军内部发行的有关卫勤期刊
        (三) 专着
        (四) 硕士研究生论文
        (五) 数据检索
    第一部分 战伤休克标准化救治研究的系统分析
        一、战伤休克的概念
        二、战伤休克的分类
        三、现代战伤休克发生的特点
        四、战伤休克致伤因素分析
        五、战伤休克发生与伤部的关系
        六、我军战伤休克救治的系统回顾
    第二部分 创伤失血性休克时效救治研究
        一、确立救治措施时效研究的依据
        二、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的时效特点
        三、创伤失血性休克时效救治研究内容
    第三部分 创伤失血性休克标准化救治研究
        一、标准化理论概述
        二、战伤救治标准化研究现状
        三、创伤失血性休克标准化救治体系构建
    讨论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战伤休克标准化救治研究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联合国维和医疗分队(中国)待命安排和卫勤保障工作方案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简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联合国维和行动概述
        二、中国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现状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步骤
第二章 维和医疗分队(中国)待命安排
    第一节 维和行动待命安排和行动计划
        一、维和待命机制目的和作用
        二、维和待命行动计划和方案的内容
    第二节 维和待命医疗分队抽组方案
        一、维和待命医疗分队人员选拔的组织
        二、维和待命医疗队人员选拔条件
        三、维和待命医疗分队人员的抽组
    第三节 传染病与流行病的预防接种
        一、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免疫政策
        二、接种程序和方法
        三、接种反应的观察和处理
    第四节 维和待命医疗分队训练方案
        一、训练组织
        二、训练内容
        三、训练教学保障
        四、训练实施
    第五节 实证分析与讨论
        一、实证分析
        二、讨论
第三章 维和医疗分队(中国)卫勤保障方案
    第一节 联合国维和行动卫勤组织与保障体系
        一、联合国维和行动卫勤组织体系
        二、联合国维和行动卫勤保障体系
    第二节 卫勤保障(中国二级医院)计划
        一、卫勤保障(中国二级医院)原则
        二、卫勤保障对象
        三、卫勤保障(中国二级医院)计划
    第三节 实证分析与讨论
        一、实证分析
        二、讨论
第四章 维和医疗分队医疗工作程序
    第一节 门诊工作程序
        一、门诊病人就诊工作程序
        二、门诊医师工作职责
        三、门诊护士工作职责序
        四、门诊病案记录规范程序
        五、门诊工作各项制度
    第二节 急诊工作程序
        一、急诊患者就诊工作程序
        二、急诊接诊医师岗位职责
        三、急诊接诊护士岗位职责
        四、急诊抢救工作各项制度
    第三节 医政工作程序
        一、医疗早交班制度
        二、医疗查房制度
        三、医生值班制度
        四、医疗文书规定
        五、战备医疗执行办法
    第三节 实证分析与讨论
        一、实证分析
        二、讨论
第五章 维和医疗分队(中国)卫生防病
    第一节 食品卫生
        一、给养保障程序
        二、厨房、饮食、烹饪质量控制
        三、卫生制度
        四、食物中毒的预防
    第二节 个人卫生监督与质量控制
        一、成立人卫生监督与质量控制领导小组
        二、建立个人卫生监督与质量控制三级组织
        三、个人卫生监督质量与控制标准内容
    第三节 给水保障
        一、生活饮用水基本要求
        二、选择水源与水质检验
        三、用水安全
    第四节 虫媒控制
        一、杀虫的概念与防治原则
        二、杀虫方法分类
    第五节 主要常见疾病预防
        一、疟疾的预防
        二、艾滋病的预防
        三、传染病诊疗过程中的防护
    第六节 实证分析与讨论
        一、实证分析
        二、讨论
第六章 战时应激与医学心理
    第一节 战时应激预防与处理
        一、战时应激的种类
        二、战斗应激的诱发与处理
        三、战时应激反应预防
    第二节 医学心理
        一、维和医疗队员的心里学选拔
        二、维和医疗队员心理训练
        三、维和医疗队心理训练特点
    第三节 战时应激的心理护理
        一、战前应激反应心理护理
        二、战时应激反应心理护理
        三、战后应激反应心理护理
    第四节 实证分析与讨论
        一、实证分析
        二、讨论
第七章 安全防护与意外伤害预防
    第一节 安全防护
        一、营区安全警戒
        二、防卫计划
        三、紧急撤离预案
        四、突发事件应急防备预案
    第二节 意外事故与伤害
        一、伤害的分类及特征
        二、意外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
        三、意外伤害的预防
    第三节 常见意外伤害及防治
        一、毒虫侵袭
        二、烧(烫)伤
        三、触电及雷击伤
    第四节 实证分析与讨论
        一、实证分析
        二、讨论
第八章 维和医疗分队(中国)后勤(装备)保障
    第一节 医疗及常用电器装备保障
        一、医疗仪器及家电设备管理
        二、医疗仪器及设备的管理规定
        三、家用电器设备使用管理规定
    第二节 通信设备保障
        一、维和医疗分队的通信手段
        二、通信保障人员管理规定
        三、网络使用与管理规定
    第三节 车辆使用与维修保养
        一、车辆的使用与管理
        二、车辆的车况及保养
    第四节 实证分析与讨论
        一、实证分析
        二、讨论
第九章 轮换(撤离)程序
    第一节 概述
        一、轮换(撤离)时机及方式
        二、轮换(撤离)组织
    第二节 轮换前的准备
        一、轮换准备工作
        二、轮换出发前所需要完成的各种手续
        三、轮换医疗分队联络官的任务
    第三节 轮换(撤离)步骤
    第四节 轮换部队禁带、受限和危险物品清单
        一、禁带物品
        二、受限物品
        三、危险货物(需要照顾的物品)
        四、托运行李(不需要报关的物品)
    第五节 轮换部队携带行李规定
    第六节 实证分析与讨论
        一、关于轮换(撤离)计划
        二、关于思想教育
        三、关于携带行李
        四、关于轮换期间的自我保障
        五、关于轮换期间的疾病预防
第十章 存在问题与建议
    第一节 维和待命部队训练
        一、训练基地
        二、训练教材
    第二节 组织指挥与协调
        一、政策把握
        二、组织指导
        三、物资装备
        四、组织计划
        五、轮换督导
        六、补偿规定
        七、配套政策
    第三节 分队管理
        一、分队日常管理张驰有度
        二、充分利用维和分队的各种资源
        三、创造机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研究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研究成果
致谢

(10)南方湿热环境下师以下部队伤员医疗后送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分析与讨论
对策与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附表一
附表二
附表三
致谢

四、热带海岛战区大面积烧伤早期救治及康复治疗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热带海岛地区慢性难愈性创面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分析[D]. 郑林洋. 海南医学院, 2021
  • [2]空军航空兵部队南海方向战场救护体系构建分析与思考[J]. 胥洪宇,苏倚剑,李庆舜,周利,蒋小正,潘耀. 中国卫生产业, 2020(14)
  • [3]洪涝灾害救援护理人员胜任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 徐莎. 锦州医科大学, 2018(09)
  • [4]师以下部队军医任职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职业生涯发展视角[D]. 王洪涛. 第三军医大学, 2013(05)
  • [5]烧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变迁分析[J]. 梁尊鸿,潘云川,徐家钦,王君.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1(06)
  • [6]烧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变迁分析[A]. 梁尊鸿,潘云川,徐家钦,王君. 急慢性创面治疗新技术专题系列研讨会之感染创面综合治疗论坛论文汇编, 2011
  • [7]咬定“服务”不放松[N]. 张书松,肖双剑,刘建新,王晓春. 战士报, 2011
  • [8]战伤休克标准化救治研究[D]. 刘锋. 第三军医大学, 2008(04)
  • [9]联合国维和医疗分队(中国)待命安排和卫勤保障工作方案实证研究[D]. 朱役. 第二军医大学, 2006(09)
  • [10]南方湿热环境下师以下部队伤员医疗后送对策研究[D]. 徐凯. 第一军医大学, 2004(04)

标签:;  ;  ;  ;  

热带海岛剧场大面积烧伤早期治疗与康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