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网小水电网关计量点设置及上网电量计算方法

联网小水电网关计量点设置及上网电量计算方法

一、联网小水电关口计量点设置及上网电量计算方式(论文文献综述)

彭向荣[1](2020)在《高海拔环境下110kV八宿北变电站电气系统设计》文中指出随着藏中,青藏和川藏电网工程的顺利完成和运行,西藏基本形成了 500kV的骨干网。与此同时,完善各级电压电网与主干网协调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镇及农牧民的用电问题,才能为后续藏电外送打下坚实基础。西藏的地势东南低,西北高,平均的海拔有4000m以上。海拔如超过1000m就称为高原区域。一般来说在电气设计中使用海拔高度为1000m或以下的典型环境,而很少设计海拔高度超过4000m的电气系统。伴随着地区海拔升高,气压和空气密度降低,这对电气设备的散热、绝缘和安全距离有很多影响。因此,有必要针对高原地区的特殊环境进行适宜的设计。针对高海拔地区复杂的环境特性,对变电站的建设有着不同的要求。高海拔地区的电气设计要依据高海拔地区对于电气设备的影响,设备的绝缘试验要求,导体的载流量,设定值和设备容量等进行校正。论文以地处海拔4200m八宿北110kV变电站为研究对象,遵循国家有关电力工程设计的法规、规章和规范以及国家电网公司的标准化设计,通过对该地区电力负荷计算、需求预测,以及该地区未来几年的负荷发展情况,确定了变电站主变的数量和容量。在采取灵活性、经济性和可靠性原则的前提下,重点对电气一次系统电力设备外绝缘水平和空气间隙在高海拔地区的修正方法进行了设计研究设计。最后,对变电站的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控制、站内通信等电气二次系统的主要部分进行了设计和说明。八宿北110kV变电站是八宿县北部的八宿北、拥巴、夏里等乡镇范围内的第一个110kV变电站,作为与国家电网连接的枢纽,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必要性:是八宿县电网重要的110kV变电站,可以为以上的乡镇供电,结束了供电无保障、乡镇电网独立.运行的局面。

温惠婷[2](2020)在《广东兴宁某200MW光伏接入系统项目设计》文中认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愈发严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减少能源生产中对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和依赖,以缓解因石油煤炭使用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和大气污染问题。因此,能源转型成为全球发展趋势,发展分布式光伏太阳能等可持续的低碳清洁能源供应系统是全球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2014年华能集团兴达电厂拆除后,处于电网末端的兴宁电网再无主干电源,随着兴宁地区负荷的高速发展,电力缺口越来越大,但兴宁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因此亟需利用当地充足的太阳能资源进行电源补充,本论文的200MW光伏发电项目应运而生了。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分析了光伏新能源发展的背景和意义,并介绍了国内外分布式光伏发电及其产业链的发展情况。其次,开展项目的需求分析及总体方案设计。基于兴宁电网现状及负荷情况,开展电力平衡计算及站区太阳能资源分析,发现兴宁地区的光伏能源可以满足未来的负荷缺口。因此,进行了光伏电站、110k V升压站及并网接入线路的总体方案设计。第三,进行200MW光伏接入系统的设计。从200MW光伏接入系统方案展开设计,通过进行兴宁电网潮流计算及分析、短路电流水平计算、光伏发电项目的发电量预测获得基础数据;并依据以上基础数据,进行电气一次、电气二次、通信及集电线路设计。文章主要开展了光伏电站并网的光伏组件选型、光伏阵列运行方式设计、逆变器选型与设计、光伏发电单元计算、电气主接线、调度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通信自动化、35k V架空集电线路等方面设计。第四,200MW光伏项目的仿真与效益分析。本论文采用PVsyst软件进行仿真,通过光伏矩阵不同倾斜角的仿真,确定最佳倾斜角为15°;仿真得出本项目的年均发电量为236426MWh;最后进行项目的效益分析发现,该项目5年即可收回成本,且利润丰厚。通过本200MW光伏接入系统项目的设计,确定了光伏电站的主要组成部分(如光伏组件型号、矩阵运行方式、逆变器组合、升压站主变等)及接入系统的方式,能作为项目建设的支撑性技术文件;200MW光伏项目接入兴宁电网后既能解决电网的未来负荷缺口,又给业主方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还有助于节能减排,实现了能源、经济与环保等多重效益。

叶友金[3](2020)在《电力互联互通项目全过程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响应“一带一路”建设倡议的国家越来越多,加强全球能源优化配置的需求日益迫切,全球能源互联网概念应运而生,区域之间、国家之间乃至洲际、全球电网互联将成为未来电力领域势不可挡的趋势,电力互联互通项目作为电网互联的载体也将蓬勃发展。为更好地实现电力能源的优化配置,更快地推动电力互联互通项目的建设,有必要从项目全过程管理、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角度开展电力互联互通项目管理的研究。本文回顾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电力合作的历史,结合全球能源互联网概念,对电力互联互通项目进行了定义,在项目管理基础理论之上,从电力互联互通项目的特点入手,将项目全过程管理划分为前期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验收投运阶段、运营退役阶段五个阶段。在五个阶段的基础上,本文对某涉缅互联互通项目的全过程管理进行了梳理回顾,分析了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准备阶段协议签订、实施阶段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关改进建议,针对项目推进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提出了项目的开发模式、管理模式以及项目合同体系。最后,结合电力互联互通项目的实际,从项目前期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验收投运阶段、运营退役阶段,提出了电力互联互通项目全过程管理中主要工作、主要过程资料以及注意事项,为项目的实施指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宋滕飞[4](2019)在《10kV电网线路损耗特性及降损措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当今全球环境持续恶化、能源危机日趋严重的背景下,节能降损已成为国家电网公司响应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电网线损率是电网运营企业经济技术指标中的重要一项,其中10kV配电网线路损耗是电网全网线损的主要组成部分。电网运营企业从电网的规划设计,到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上的各个环节,都应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电网线损率,以保障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在合理规划设计、加快建设和优化网架的同时,正逐步推进科学管理模式,创新降损新技术新设施,持续提升线损精益化管理水平,全力将电网损耗降到最低。同时,这也是国家电网公司维护经营成果,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本文论述了 10kV配网线损相关基本理论,包括概念、分类、影响因素等,并对目前线损计算常用方法进行全面的研究与比较,总结不同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利弊。针对传统计算方法精确度差、数据获取难、计算周期长等问题,通过借助智能节点监测设备,运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大数据平台,准确收集10kV电网各类结构数据和电量信息,以此开展10kV配电网线损分段计算,并建立有效模型,科学、快速地进行线损计算与分析。同时,对分段计算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基于线损计算数据对10kV配电线路损耗和下级台区线损的起因和组成进行归纳汇总。然后对实际工作中烟台城区某10kV配电网进行举例验证,通过相关大数据平台中电量等信息的汇总分析,将10kV配电网分为:10kV线路部分和低压台区两个部分。在10kV线路方面采用新式高压电能表实现线损分段计算,在低压台区方面采用低压节点线损监测单元(NMU)实现线损分段计算,快速定位电量损失点和异常故障点,准确得到线损计算结果。再经过不同节点的电量比较和现场检查,明确10kV配网线损问题根源,据此找到可靠的解决举措,同时将整改前后线损率进行比对,得出所述方法和整改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总结出降低10kV配网线损的可靠措施。在采取技术措施降损同时,还提出了通过加强绩效考核、技能培训、管理创新等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10kV配电网线损精益水平。展望未来配网线损智能的管理发展方向,电网经营企业在营销、生产等各环节各专业领域,应不断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在1OkV配电网线损管控实际工作中,积极推广应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一体化线损系统等大数据信息平台,并借助高压电能表、低压节点线损监测单元等智能节点监测设备,实现线损的分段计算,以适应新形势下配电网的快速发展,科学高效地开展节能降损工作。

谢川[5](2019)在《鳌头分布式能源站接入系统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分布式发电技术(distributed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简称DGT)通常指的是小型的、分散在用户附近的高效率发电方式,主要包括风力发电、小型光伏发电、小型燃气轮机发电等发电方式。由于大型电网具有经济性较低,发生故障时范围较大等缺点,小型高效的分布式能源站得到广泛的发展及应用。在欧美发达国家,燃气分布式能源站已有四十年发展历史。我国起步较晚,但也有广阔发展前景。广州鳌头燃气分布式能源站是由广州电力企业集团投资建设的清洁能源项目,选址位于从化市鳌头工业基地内,采用热电联产模式,装机规模2×15MW燃气机组,二期规划增加二台机组。本文对广州发展鳌头分布式能源站二期接入系统进行设计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根据从化电力系统及鳌头工业基地的电力现状和广州鳌头分布式能源站二期的工程概况,首先研究了从化电网的发展规划、电力需求预测。对从化电网进行电力平衡分析,论证鳌头能源站二期的建设必要性及其在系统中的地位;根据鳌头能源站二期近区电网情况,提出能源站接入系统的三种方案,并从供电可靠性、线路可实施性、潮流合理性和计量监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最佳接入系统方案。其次对接入系统方案进行电气计算,对接入系统最佳方案的出线电压等级、回路数和导线截面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方案可实施性,提出系统对能源站有关电气设备参数的要求,研究能源站电气主接线方案。最后对升压站的系统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系统通信进行了研究。

曾崇立[6](2019)在《变电站电能计量监测与电量退补的工程研究》文中提出电能计量是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经营管理重要环节。电能计量装置的正常工作、准确计量直接关系到购售电双方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越来越大以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对电能计量的准确性要求进一步提高,电能计量装置异常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原有的电能计量监测方式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变电站电能计量关系到电量结算、线损分析、用电考核等工作。变电站电能计量主要承担着关口计量、专线用户计量及考核计量,具有供用电量大的特点,传统的变电站电能计量监测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近年来计量自动化系统得到大力发展和应用为在线监测电能计量装置提供了可能。当前计量自动化系统还处于建设阶段,还不具备变电站电能计量自动监测能力,监测完全依靠人工进行。监测结果完全取决于个人监测分析能力,并且监测人员大多不了解计量现场实际情况,在监测过程中存在错漏,同时也难以为计量故障或差错的现场处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论文讨论基于计量自动化系统变电站电能计量监测分析方法,退补电量计算方法及退补电量准确性评估方法。计量自动化系统以一定的时间间隔采集电子式电能表数据,电能计量装置发生计量故障或差错大都会引起数据异常。数据分析是基于计量自动化系统变电站电能计量监测的基础,本论文将针对常见故障或差错类型总结出相应的数据特点,并将数据特点与计量现场相结合,做到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计量故障或差错。计量故障或差错发生后需对差错电量进行退补,退补电量的准确性及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供用电双方的切身利益。本论文讨论了电量退补的相关规定、退补电量计算方法合理性及退补电量准确性评估。

边琳[7](2019)在《金家生物质发电并网方案选择及稳定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渐渐耗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如何进一步开发可再生能源,即在能源问题上如何开源节流成立当务之急。当前,世界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主要为水能、太阳能、风能,这些能源的开发已经能够有效补充当前能源发展的缺口。但是,可再生能源的多样化同样值得重视。生物质发电就是以各种生物质废料、林业工业垃圾等作为燃烧物,这种发电形式能够带动城市环保的发展,因此在发电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首先,本文对金家生物质发电项目所在地区地理位置和周边工业情况做介绍,以说明选址是合适的。通过分析铁岭电网发展概况及周围电网现状,从地区电网电源装机容量、电力平衡分析、负荷预测、电压特征和电网结构综合考虑,根据金家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提出两个接入系统方案,并针对两个方案进行各种方式下的潮流计算、短路容量计算以及经济性分析。在潮流和短路计算满足电网运行要求后,综合进行方案技术与经济比较,选取最优的接入方案作为铁岭昌图金家生物质发电项目接入地区电网。其次,本文依据所选最优的接入系统方案,展开对金家生物质发电项目升压站电气一次、电气二次、继电保护、调度自动化、系统通信及远动等设计,对相关的电气设备进行合理的选型和配置。最后,本文考虑到生物质电站接入电网后,会对地区电网系统同步稳定性带来严重影响,因此采用《中国版BPA暂态稳定程序》(5.0版)对系统同步稳定性情况进行仿真计算,查看在当前网架结构模式下的各种可能故障设想,会不会引起系统机组失稳,从而进一步证明所选择接入系统方案满足电网暂态稳定的要求,验证所选择接入系统方案的合理性。该论文有图30幅,表9个,参考文献60篇。

黄华吉[8](2019)在《惠来风电场项目接入电网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城市经济飞速发展,揭阳市也不断通过产业改造,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其中惠来县沿海超大型石化、能源项目为核心,打造重化产业集群,将揭阳建设成为世界级的石化、能源基地。依托特色产业基础,发展机械设备制造业。目前,几个重大项目陆续坐落于揭阳市,将给揭阳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其中入住惠来县的项目包括中海油粤东LNG一体化项目,中石油的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也位于揭阳市惠来县,目前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随着这些重大项目的落户,惠来县经济与电力需求将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用电负荷的稳步上升。从揭阳全市电网电力平衡情况看,揭阳电网仍存在较大的电力缺口,仍需发电接入系统,补充电力供应缺口,满足揭阳电力需求。本文对揭阳惠来电网现状、电力需求等进行了调查及分析,结合电网网架结构、揭阳电网规划、电源接入系统要求等对惠来风电场项目接入电网系统研究,提出规划方案及安全、可靠、经济、灵活和不削弱现有电网正常供电的接入系统方案,并对方案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宁璐[9](2018)在《清远地区110kV及以上无人变电站电能计量装置运维应用的研究》文中提出电能计量贯穿电能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电网的每一次技术革新也都与电能计量的进步密不可分。智能电网的一步步发展,也对电能计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电网计量自动化在智能用电领域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并且也是智能用电技术领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现阶段国内对于电能计量运维的应用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模式,本文从对清远地区110kV及以上无人变电站情况和电网计量现状展开调研出发,挖掘电能计量运维存在的问题,对变电站电能计量装置现场运维的关键工作进行了研究,对非线性负荷和小水电的计量方式进行仿真分析和小波变换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对市场化交易用户计量点的单终端运维方式提出改造并试点应用验证效果。最后对变电站电能计量运维的下一步应用提出具体构思和合理化展望。

曾金福[10](2015)在《陆丰配电网综合线损分析模型和降损策略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综合线损率是电力企业的一项重要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同时也是评价电力企业技术先进性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它综合反映和体现了一个电网的规划设计、生产技术和运行管理水平。随着我国新一轮电改《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文》的进一步深化,绿色、环保、节能、经济已成为电网企业发展的共识,而配电网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对配电网节能降耗的深入研究成为热点,全面深挖配电网损耗的来源和相关成因分析,提出高效、节能、环保的降损方案,建立常态发展的节能降耗长效机制显得非常必要。随着电力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作为能够综合反映和体现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水平的线损率越来越引起电网经营企业的重视。供电企业要发展,必须依靠科技手段,加强线损管理,实施节能环保降损举措。结合当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努力构筑“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县级供电企业,是真正实现节能降耗,建立节约、规范、高效企业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工作实际出发,通过调查分析陆丰市配电网现状、存在的问题,收集了陆丰市历年(2011-2014)的线损资料及存在的问题。从线损计算的数据收集、理论线损的计算方法以及降损措施等各个方面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在介绍线损理论计算方法基础上,对各种线损理论计算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比较,结合陆丰地区配电网实际情况,利用陆丰2014年线损理论计算结果数据和历年线损运行数据开展综合线损分析体系模型和线损成因的研究,在线损四分管理的基础上构建了陆丰配电网线损分析体系模型;在线损分析体系模型的研究基础上还进一步对综合线损预测方法做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提出了一种工程实用性较强的运用层级区间法划分不同梯队的综合预测方法;最后从技术和管理降损策略上提出了针对性强的可行性降损方案,尤其创新性提出绩效激励降损策略,阐述了四种主要做法的激励理念,通过另辟蹊径的迂回降损策略来推进降损工作,破解高损所降损难题,努力扭转线损管理被动局面,实现降损管理目标,对于供电企业内部基础管理薄弱、窃电现象严重的典型区域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二、联网小水电关口计量点设置及上网电量计算方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联网小水电关口计量点设置及上网电量计算方式(论文提纲范文)

(1)高海拔环境下110kV八宿北变电站电气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八宿北变电站电力系统分析
    2.1 八宿北变电站地理情况
    2.2 八宿北变电站电网概况
        2.2.1 八宿北110kV变供区负荷预测
        2.2.2 八宿北变电站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2.3 停电过渡方案
    2.3 八宿北变电站工程规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海拔环境下电气一次设计及电气参数修正
    3.1 八宿北变电站短路电流计算
        3.1.1 系统短路电流计算
        3.1.3 工频过电压计算
    3.2 一次电气接线设计
    3.3 高海拔电气设备选择及电气参数修正
        3.3.1 高海拔电气设备选择和修正的原则
        3.3.2 高海拔电气设备选择的条件和依据
        3.3.3 110kV设备选择及高海拔修正
        3.3.4 主变压器选择及高海拔修正
        3.3.5 35kV设备选择与高海拔修正
        3.3.6 10kV设备选择与高海拔修正
        3.3.7 电气导体的选择与高海拔修正
        3.3.8 空气间隙的高海拔修正
        3.3.9 悬式绝缘子串片数的选择
    3.4 高海拔地区电气总平面及配电装置的布置
        3.4.1 电气总平面的布置
        3.4.2 配电装置的布置
    3.5 防雷接地设计
        3.5.1 防直击雷保护的设计
        3.5.2 接地系统的设计
    3.6 高海拔环境下站用电及照明设计
        3.6.1 站用电源的设计
        3.6.2 动力及照明的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八宿北变电站电气二次设计及分析
    4.1 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稳定控制装置设计
        4.1.1 系统配置原则及现状
        4.1.2 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配置
        4.1.3 对其他专业的技术配合
    4.2 八宿北变电站调度自动化设计
        4.2.1 电网调度自动化现状
        4.2.2 远动系统
        4.2.3 电能计量系统
        4.2.4 调度数据网接入设备
    4.3 八宿北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
        4.3.1 自动化系统设计原则和范围
        4.3.2 自动化系统具体配置
    4.4 八宿北变电站其他二次系统设计
        4.4.1 元件的保护配置
        4.4.2 站用交直流电源的设计
        4.4.3 全站时间同步系统的设计
        4.4.4 智能辅助控制系统的设计
        4.4.5 站内通信方案的设计
        4.4.6 二次设备的屏柜布置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附录B

(2)广东兴宁某200MW光伏接入系统项目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情况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项目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2.1 项目需求分析
        2.1.1 兴宁电网现状及发展
        2.1.2 兴宁电网电力平衡
        2.1.3 太阳能站区资源分析
        2.1.4 项目设计的必要性分析
    2.2 兴宁200MW光伏接入系统项目概况及总体设计方案
        2.2.1 项目概况
        2.2.2 总体设计方案
第三章 兴宁某200MW光伏接入系统设计
    3.1 接入系统设计与发电量预测
        3.1.1 接入系统设计
        3.1.2 电气计算
        3.1.3 200MW光伏发电项目年上网电量计算
    3.2 200MW光伏接入项目电气一次设计
        3.2.1 光伏组件设计与选型
        3.2.2 光伏阵列运行方式设计
        3.2.3 逆变器设计与选型
        3.2.4 光伏发电单元设计
        3.2.5 光伏电站主接线设计
        3.2.6 站用电接线设计
        3.2.7 主要电气设备设计与选型
        3.2.8 防雷接地及过电压设计
    3.3 200MW光伏项目电气二次设计
        3.3.1 电站的设计原则与运行方式
        3.3.2 电站监控系统设计
        3.3.3 调度自动化设计
        3.3.4 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设计
        3.3.5 电气测量信号二次接线设计
    3.4 通信设计
        3.4.1 系统通信方案设计
        3.4.2 站内通信方案设计
    3.5 35kV架空集电线路设计
        3.5.1 35kV集电线路规划
        3.5.2 导地线、绝缘子金具设计与选型
        3.5.3 架空线路防雷设计
第四章 200MW光伏发电项目仿真及效益评价
    4.1 PVsyst及仿真流程
    4.2 项目设计仿真
        4.2.1 太阳轨迹仿真
        4.2.2 光伏组件方阵倾斜角设计仿真
        4.2.3 光伏组件及逆变器模拟
        4.2.4 仿真结果分析
    4.3 效益分析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电力互联互通项目全过程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电力互联互通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研究方法及思路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案例研究法
        1.4.3 论文研究思路
    1.5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电力互联互通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基础知识
    2.1 项目全过程管理概述
        2.1.1 项目管理组织结构模式
        2.1.2 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概述
        2.1.3 项目各阶段的主要工作
    2.2 电力互联互通项目回顾
        2.2.1 电力互联互通项目定义
        2.2.2 中国电力互联互通项目回顾
    2.3 电力互联互通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基础知识
        2.3.1 电力互联互通项目的特点
        2.3.2 电力互联互通项目的常规开发模式
        2.3.3 电力互联互通项目阶段划分
第三章 某电力互联互通项目案例分析
    3.1 项目概况
        3.1.1 项目概述
        3.1.2 国内段变电工程
        3.1.3 国内段线路工程
        3.1.4 缅甸侧变电工程
        3.1.5 缅甸侧线路工程
    3.2 项目建设过程
        3.2.1 项目前期
        3.2.2 项目准备阶段
        3.2.3 项目实施阶段
        3.2.4 项目验收投运阶段
    3.3 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3.3.1 项目前期遗留问题
        3.3.2 技术协议签订滞后引发的问题
        3.3.3 项目境内段与境外段进度不同步
        3.3.4 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建议
第四章 电力互联互通项目全过程管理中相关问题研究
    4.1 项目开发模式
        4.1.1 按国境线分别投资开发
        4.1.2 成立合资公司投资开发
    4.2 项目实施模式
        4.2.1 职能式组织结构
        4.2.2 矩阵式组织结构
    4.3 项目合同体系
        4.3.1 框架协议
        4.3.2 购售电合同
        4.3.3 技术协议
        4.3.4 调度协议
第五章 电力互联互通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实现
    5.1 项目前期阶段
        5.1.1 项目前期阶段主要工作
        5.1.2 项目前期阶段过程资料
        5.1.3 项目前期注意事项
    5.2 项目准备阶段
        5.2.1 项目准备阶段主要工作
        5.2.2 项目准备阶段过程资料
        5.2.3 项目准备阶段注意事项
    5.3 项目实施阶段
        5.3.1 项目实施阶段主要工作
        5.3.2 项目实施阶段主要过程资料
        5.3.3 项目实施阶段注意事项
    5.4 项目验收投运阶段
        5.4.1 项目验收投运阶段主要工作
        5.4.2 项目验收投运阶段主要过程资料
        5.4.3 项目验收投运阶段注意事项
    5.5 项目运营退役阶段
        5.5.1 项目运营退役阶段主要工作
        5.5.1.1 开展投资评价工作
        5.5.1.2 建立全生命周期设备台账
        5.5.1.3 开展抄表结算工作
        5.5.1.4 开展运行维护工作
        5.5.1.5 开展生产项目管理工作
        5.5.1.6 设备退役工作
        5.5.2 项目运营退役阶段主要过程资料
        5.5.3 项目运营退役阶段注意事项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10kV电网线路损耗特性及降损措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线损研究现状
        1.2.2 理论线损计算研究现状
        1.2.3 降损措施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10kV电网线损基本理论和传统计算方法
    2.1 10kV电网线损基本理论
        2.1.1 线损基本概念及组成
        2.1.2 线损影响因素
        2.1.3 线损理论计算和节能降损的实际意义
    2.2 10kV电网元件的数学模型
        2.2.1 10kV配电线路数学模型
        2.2.2 0.4kV低压线路数学模型
        2.2.3 配电变压器数学模型
        2.2.4 用电负荷数学模型
    2.3 传统10kV电网线损计算常用方法
        2.3.1 均方根电流法
        2.3.2 平均电流法
        2.3.3 最大电流法
        2.3.4 等值电阻法
        2.3.5 电压损失法
        2.3.6 潮流计算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大数据平台与节点监测设备的线损分段分析法
    3.1 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线损分析方式
        3.1.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线损管理上的主要功能
        3.1.2 线损模型维护与分析
        3.1.3 线损数据的计算与分析
    3.2 基于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的线损分析方式
        3.2.1 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简介
        3.2.2 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数据来源
        3.2.3 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的功能优势
    3.3 智能节点线损监测设备
        3.3.1 新式高压电能表
        3.3.2 低压节点线损监测单元(NMU)
    3.4 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线损异常处理流程
    3.5 10kV配电网线损分段计算分析方法
        3.5.1 10 kV线路线损分段分析
        3.5.2 台区线损分段分析
    3.6 线损分段分析法的优势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烟台市10kV暖山一线配网线损实例分析
    4.1 10kV暖山一线配网基本情况
    4.2 利用大数据平台开展10kV配电网线损分析
        4.2.1 10kV配网线路线损输入电量分析
        4.2.2 10kV配网线路线损输出电量(售电量)分析
        4.2.3 10kV配网线损智能看板分析功能
    4.3 10kV线路线损分段计算与分析
        4.3.1 合理布置安装新式高压电能表
        4.3.2 一级分支线损电量分析
        4.3.3 二级分支线损电量分析
        4.3.4 二级节点至变压器段线损电量分析
        4.3.5 变压器损耗电量分析
    4.4 低压台区线损分段计算与分析
        4.4.1 合理布置安装低压节点线损监测单元
        4.4.2 台区一级分支、二级分支分段线损分析
        4.4.3 台区表箱单元分段线损分析
    4.5 10kV暖山一线配电网高损原因分析
        4.5.1 10kV线路高损原因分析
        4.5.2 低压台区高损原因分析
    4.6 10kV暖山一线降损措施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10kV配电网降损措施分析
    5.1 10kV配电网技术降损措施
        5.1.1 优化升级配网架构
        5.1.2 配置变压器经济运行
        5.1.3 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装置提高功率因数
        5.1.4 合理平衡变压器三相负载
    5.2 10kV配电网管理降损措施
        5.2.1 建立完善的线损管理体系
        5.2.2 加强多专业协同配合能力
        5.2.3 加强反窃电查处力度
        5.2.4 推广运用大数据分析平台开展线损管理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鳌头分布式能源站接入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分布式发电技术及发展意义
    1.2 分布式能源站国内外发展情况
    1.3 分布式能源站接入系统的技术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电力系统现况及能源站概况
    2.1 从化电力系统现状
    2.2 鳌头工业基地供电现状
    2.3 广州发展鳌头分布式能源站工程概况
    2.4 气源供应情况和发电燃料耗量介绍
        2.4.1 燃料来源
        2.4.2 燃料输送
        2.4.3 燃料品质
        2.4.4 电厂燃料耗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力系统发展规划及电力平衡
    3.1 机组规模及参数
        3.1.1 机组规模
        3.1.2 机组出力
    3.2 电力系统发展规划
        3.2.1 从化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3.2.2 从化区电力需求预测
        3.2.3 电源、电网发展规划
        3.2.4 电力平衡分析
    3.3 工程建设必要性及其在系统中的地位
        3.3.1 工程建设必要性
        3.3.2 电厂在系统中的作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鳌头能源站接入系统总体方案
    4.1 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设计理论
        4.1.1 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设计原则
        4.1.2 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设计内容
    4.2 接入系统方案论证
        4.2.1 电厂投运前电厂近区电网情况
        4.2.2 电厂接入系统电压等级
        4.2.3 接入系统方案设想
    4.3 电气主接线
        4.3.1 主接线方案
        4.3.2 备用电源的引接方式
        4.3.3 厂用电电压等级选择
    4.4 接入系统方案比较
        4.4.1 总体比较
        4.4.2 潮流分析比较
        4.4.3 电能质量比较
        4.4.4 经济比较
        4.4.5 电厂接入系统推荐方案
    4.5 接入系统方案短路计算分析
        4.5.1 主要电气设备参数选择
        4.5.2 接入系统方案电气计算分析
    4.6 继电保护
    4.7 调度自动化
        4.7.1 自动化现状
        4.7.2 远动系统
        4.7.3 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4.7.4 自动化设备
        4.7.5 通道的要求
        4.7.6 视频及环境监控系统
        4.7.7 电能质量监测系统
    4.8 系统通信
        4.8.1 需求分析
        4.8.2 光缆通信线路
    4.9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变电站电能计量监测与电量退补的工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2 变电站电能计量可靠性分析
    1.3 变电站电能计量监测现状及差错电量退补现状
    1.4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计量自动化系统及变电站电能计量概况
    2.1 计量自动化系统
    2.2 电能计量监测主要使用的计量自动化系统功能模块
        2.2.1 抄表数据功能模块
        2.2.2 基础资料功能模块
        2.2.3 报文查询功能模块
        2.2.4 数据召测功能模块
        2.2.5 电表电量查询功能模块
        2.2.6 线损分析功能模块
    2.3 变电站电能计量装置
        2.3.1 电子式电能表
        2.3.2 互感器
    2.4 变电站电能计量二次回路
        2.4.1 二次电压回路
        2.4.2 二次电流回路
        2.4.3 计量二次回路接入非计量设备
第三章 基于计量自动化系统电能计量监测方法
    3.1 线损监测分析
        3.1.1 非计量故障或差错引起的线损异常
        3.1.2 电能计量故障或差错引起的线损异常
        3.1.3 线损监测过程及分析方法
    3.2 负荷数据监测分析
        3.2.1 电压数据监测
        3.2.2 电流数据监测
        3.2.3 功率及功率因数监测
    3.3 变电站电能计量故障及差错分析
    3.4 提高变电站电能计量监测效率的途径
第四章 退补电量计算方法
    4.1 电量退补的相关管理规定介绍
    4.2 电量退补相关管理规定在退补中存在的问题
    4.3 退补电量计算方法
        4.3.1 功率计算法
        4.3.2 电量平衡法
        4.3.3 更正系数法
    4.4 退补电量计算方法合理性及退补电量准确性评估
        4.4.1 退补电量计算方法合理性评估
        4.4.2 退补电量准确性评估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金家生物质发电并网方案选择及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所做工作
2 生物质发电项目接入系统方案选择
    2.1 项目概况
    2.2 负荷预测
    2.3 电源装机规划及电力平衡
    2.4 接入系统方案及相关电气计算
    2.5 潮流计算
    2.6 确定接入系统方案
    2.7 本章小结
3 生物质发电项目接入系统设计
    3.1 电力系统一次部分设计
    3.2 电力系统二次设计
    3.3 调度自动化
    3.4 本章小结
4 并网生物质发电项目对地区电网稳定性的分析
    4.1 新能源并网后地区电网稳定性分析的意义
    4.2 暂态稳定分析的模型与方法
    4.3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主要设备模型的建立
    4.4 生物质发电项目并入地区电网安全稳定计算与分析
    4.5 本章小节
5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所做工作
    5.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惠来风电场项目接入电网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揭阳电网与风电场现状
    2.1 揭阳电网现状
        2.1.1 揭阳市电网现况概述
        2.1.2 惠来县电网现况概述
    2.2 风电场建设的意义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揭阳电网电力需求与电力平衡分析
    3.1 揭阳市电力需求预测
    3.2 惠来县电力需求预测
    3.3 电源规划
    3.4 电场近区电网发展规划
    3.5 电力平衡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风电场接入系统方案研究
    4.1 风电场投产前电网概况
    4.2 风电场送电方向分析
    4.3 接入系统电压等级及出线回路数
    4.4 电场接入点分析
    4.5 接入系统方案
        4.5.1 接入系统方案拟定
        4.5.2 各方案初步可行性分析
        4.5.3 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分析
        4.5.4 方案建设难度比较
    4.6 接入系统推荐方案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气设备选择与保护配置研究
    5.1 电气计算
    5.2 电气设备参数的要求
    5.3 保护配置
    5.4 调度自动化
    5.5 系统通信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9)清远地区110kV及以上无人变电站电能计量装置运维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电能计量现状
        1.1.1 我国电能计量现状
        1.1.2 国外电能计量现状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电能计量装置综述
    2.1 电能计量装置的组成
        2.1.1 计量用电压互感器及误差特性
        2.1.2 计量用电流互感器及误差特性
        2.1.3 电能表
        2.1.3.1 电能表的分类
        2.1.3.2 感应式电能表及其工作原理
        2.1.3.3 电子式电能表及其工作原理
    2.2 电能计量装置的分类及技术要求
    2.3 电能计量装置的接线方式
第3章 清远电网计量现状调研
    3.1 电网概况
        3.1.1 综合概况
        3.1.2 无人变电站情况
    3.2 电能计量技术标准
    3.3 电能计量装置概况
        3.3.1 电压互感器
        3.3.2 电流互感器
        3.3.3 电能表
    3.4 清远电网计量存在的问题
第4章 无人变电站电能计量装置运维应用研究
    4.1 现场运维
        4.1.1 电能计量装置验收
        4.1.1.1 电能表验收
        4.1.1.2 互感器现场验收
        4.1.1.3 计量二次回路验收
        4.1.2 电能表现场实负荷校验
        4.1.3 电能表更换
        4.1.4 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现场检验
        4.1.5 厂站自动化终端维护
    4.2 运维应用的改进
        4.2.1 非线性负荷计量方式改进
        4.2.2 市场化交易用户计量点双终端改造
        4.2.3 小水电计量方式的研究
        4.2.4 变电站电能计量装置改造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10)陆丰配电网综合线损分析模型和降损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陆丰配电网现状及存在问题
        1.3.1 陆丰配电网现状
        1.3.2 陆丰配电网存在问题
    1.4 陆丰配电网综合线损现状及存在问题
        1.4.1 陆丰配电网综合线损现状
        1.4.2 陆丰配电网综合线损存在问题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
第二章 线损理论计算方法介绍
    2.1 引言
    2.2 线损理论计算方法要求
        2.2.1 线损理论计算基础
        2.2.2 线损理论计算的要求
    2.3 线损理论计算方法
        2.3.1 均方根电流法计算模型
        2.3.2 平均电流法计算模型
        2.3.3 最大电流法计算模型
        2.3.4 等值电阻法计算模型
        2.3.5 电压损失法计算模型
        2.3.6 电量法计算模型
        2.3.7 基于潮流算法计算模型
    2.4 常用线损理论计算方法优缺点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陆丰配电网综合线损分析
    3.1 引言
    3.2 陆丰供电局历年线损情况
    3.3 陆丰配电网综合线损分析
        3.3.1 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线损分析
        3.3.2 供电所(区域)线损分析
        3.3.3 10kV馈线线损分析
        3.3.4 台区电力损耗分析
        3.3.5 线损类型分析
        3.3.6 各分类售电结构线损分析
    3.4 综合线损成因分析
        3.4.1 企业内部管理成因分析
        3.4.2 外部环境影响成因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综合线损预测方法的研究
    4.1 类电力弹性系数法
    4.2 经验公式法
    4.3 线损二项式法
    4.4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法
    4.5 综合预测法
        4.5.1 供电量平均增长率及预测
        4.5.2 线损指标测算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配电网技术线损降损策略
    5.1 引言
    5.2 降低配电网线损的技术措施
    5.3 配电网的无功补偿措施
    5.4 农网升级改造“应改未改”降损政策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配电网管理线损降损策略
    6.1 线损指标管理
    6.2 降低配电网线损的管理措施
    6.3 陆丰降损增效管理措施
    6.4 绩效激励降损策略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联网小水电关口计量点设置及上网电量计算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海拔环境下110kV八宿北变电站电气系统设计[D]. 彭向荣.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2]广东兴宁某200MW光伏接入系统项目设计[D]. 温惠婷.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3]电力互联互通项目全过程管理研究[D]. 叶友金.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4]10kV电网线路损耗特性及降损措施的研究[D]. 宋滕飞. 山东大学, 2019(03)
  • [5]鳌头分布式能源站接入系统设计研究[D]. 谢川.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6]变电站电能计量监测与电量退补的工程研究[D]. 曾崇立.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7]金家生物质发电并网方案选择及稳定性分析[D]. 边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9(07)
  • [8]惠来风电场项目接入电网系统研究[D]. 黄华吉.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9]清远地区110kV及以上无人变电站电能计量装置运维应用的研究[D]. 宁璐. 吉林大学, 2018(04)
  • [10]陆丰配电网综合线损分析模型和降损策略的研究[D]. 曾金福. 华南理工大学, 2015(04)

标签:;  ;  ;  ;  ;  

联网小水电网关计量点设置及上网电量计算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