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陶瓷造型的角度探索包装设计的形式感

从陶瓷造型的角度探索包装设计的形式感

一、从陶瓷造型探究包装设计的形式感(论文文献综述)

刘新雨[1](2021)在《中国当代陶艺中的中国式观念性表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江源[2](2021)在《明清时期提梁形制壶具设计研究》文中认为

詹淑珍[3](2021)在《中国传统陶瓷执壶形态与功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三五规划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进入平稳化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思想源泉。蕴含传统文化内涵的产品已经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文化也将成为提高产品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的推手。深入研究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陶瓷器物,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引导国内陶瓷市场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传统陶瓷执壶的形态与功能中体现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研究中国传统陶瓷执壶形态和功能的构成,能够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我国陶瓷产业的发展。本课题通过对执壶、形态和功能等概念性问题的阐述,以及对传统陶瓷执壶的形态、功能与所蕴含的设计理论的分析,确定对传统陶瓷执壶形态和功能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研究的必要性。首先对大量的中国传统陶瓷执壶案例进行调查,以形态构成的视角对传统执壶的组成构件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探究执壶整体形态与功能构成之间的关联性。在研究角度上突破以往对传统执壶形态功能研究的单一性,从而另辟蹊径,更多的站在设计学角度进行中国传统陶瓷执壶形态构成和功能构成的分析和研究,并以此为切入点,结合形式美法则和人机关系等设计学理论对传统执壶的实用功能、象征功能、审美功能进行研究,并提出执壶形态与功能的合理性、和合性、统一性等设计原则。最后将此次研究理论运用于设计实践,以佐证传统执壶的设计原则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可行性。对传统陶瓷执壶的深入研究可丰富产品的表现形式,增强产品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现力,开拓产品设计的创新领域。从而为陶瓷执壶类产品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以推动执壶类文创行业的经济发展,提升产品附加价值,满足国民的文化娱乐需求。

崔强[4](2021)在《构成语言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构成”一词来源于20世纪前叶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构成语言是构成设计原理反映在现代设计以及现代艺术作品中的一种形式语言。一般而言,设计和艺术工作者通过审美认知以实际操作将其反映在日常设计和艺术作品中。从设计学的视角出发,现代陶艺创作可以简化为点、线、面和体的概念元素的排列组合,而现代陶艺的呈现形式则是靠形象的大小、色彩和肌理等构成语言的视觉元素来表现。构成语言的丰富性促使现代陶艺创作者在创作中利用构成设计的诸多形式法则来塑造陶艺形体和组织陶艺构架。构成语言的多样性直接反映出了现代陶艺的不同审美规律,通过这些审美规律,现代陶艺创作者所展现的意识形态往往和观者之间搭建起一架陶艺的情感共鸣之桥,从而也达到陶艺家所追求的目的。本论文共八章。第一章主要介绍本论文研究的现状、目的、意义和方法,通过概念界定,对构成语言和现代陶艺两者的概念分别进行阐述。第二章简要介绍现代陶艺的三种表现形式,即平面表现形式、立体表现形式、空间表现形式。第三章详细分析了构成语言的概念元素在现代陶艺中的具体体现。第四章将构成语言体现在现代陶艺中的形式法则做了归类整理和分析归纳。第五章至第六章重点论述了构成语言体现在现代陶艺中的特性以及审美规律。第七章论述了构成语言在现代陶艺中的应用性探索及实践研究。最后是结论。本论文通过文献研究、图像分析、田野考察、个案研究、实物对比、实践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笔者认为构成语言在现代陶艺中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材料的多元、工艺的叠加、技艺的提升、形体的再造、审美的改观。构成语言对现代陶艺创作的各方面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现代陶艺家正是借助于构成设计的语言,创作出独具构成形式感的陶艺作品。

宋哲琦[5](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提出《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钟小珍[6](2020)在《传统陶瓷碗结构与功能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随着文化产业逐渐成为许多国家的主导产业,我国文化产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我国具有得天独厚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这对于促进我国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也是发展我国文化创新产业永不枯竭的源泉。在我国陶瓷文化产业方面,通过挖掘传统陶瓷文化的价值虽使我国陶瓷文化产业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对传统陶瓷文化的研究基本局限于陶瓷装饰和器型方面,因此进一步研究传统陶瓷文化的构成,厘清传统陶瓷器物的设计因素是推进我国陶瓷文化创新产业的重要抓手。中国传统陶瓷碗作为中国人民日常所用,并历经五千年发展的典型器物,其在结构与功能的设计上是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工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具有独特的内在逻辑和魅力。传统陶瓷碗功能的完善与其结构的合理密不可分,其结构与功能是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相互制约的关系。社会生产力水平影响着陶瓷碗的制作工艺,而先进的制作工艺有利于陶瓷碗良好结构的产生,良好的结构又是陶瓷碗功能得以完善的前提。陶瓷碗在具备实用功能后,其审美功能必然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亦被赋予象征寓意的功能。因此,对传统陶瓷碗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有利于在我国当代文创产品设计中深刻地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本文通过对传统陶瓷碗结构和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论述,阐明了传统陶瓷碗的口沿、碗腹、底足结构的设计特征,并与传统陶瓷碗的实用功能、审美功能、象征功能和人机关系的设计特征相联系,阐述了传统陶瓷碗结构设计的“适宜”性,及其功能设计的“和合”性。寄望对当代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产生积极的影响,以更好的为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服务。

逄威[7](2020)在《佛教美学在当代陶瓷骨殖容器包装中的文化传承设计》文中提出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价值肯定,其随着历史演变渗透在国家与社会的各个层面,且均有不同的具体体现。在殡葬行业中,由于人们对殡葬祭祀文化认识上的不充分,多存在忌讳与回避的态度,导致殡葬器具的设计水平长期以来远远落后于市场需求。因此,借助于佛教与殡葬祭祀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将传统殡葬文化、佛教美学文化与现代骨殖容器包装设计相结合。依托佛教美学中圆融平和的感染力对骨殖容器包装进行文化传承设计,以探究国内佛教陶瓷骨殖容器包装的创新设计方式。通过设计实践加深包装给予人们的情感关怀,同时增加包装的文化附加值,对传统文化加以弘扬和传承。佛教美学与殡葬祭祀文化之间拥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关联,骨殖容器与包装的设计是为了减轻人类丧亲带来的恐惧与痛苦,而佛教教义恰好可以缓解人们的悲伤与恐惧心理,达到对生者的情感慰藉与终极关怀。通过将现代设计理念运用于骨殖容器与包装的创新探索之中,以增强其外观形式感与祭祀仪式感,使佛教陶瓷骨殖容器包装的设计既符合文化风俗,又符合现代市场需求、审美需求与心理需求。通过对陶瓷骨殖容器包装的设计创新,从整体上提高其品质、样式、功能与审美,改变骨殖容器包装压抑恐怖的形象气息,使得传统的殡葬祭祀文化与佛教美学文化在当代得到新的传承与情感表达。从而以文化影响力为依托,以容器和包装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树立文化层面的自信,并引导人们建立新的生命美学观。

刘薇[8](2019)在《星巴克马克杯对景德镇卡通风格日用瓷设计的启发》文中研究表明日用瓷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与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陶瓷类型。在众多风格的日用瓷产品中,卡通风格日用瓷的发展速度显着提高,成为景德镇日用瓷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卡通风格的日用瓷传递的天马行空的创意和单纯善意的温暖,成为治愈现代人内心创伤的良药。但目前景德镇卡通风格日用瓷的设计面临了许多困难,如何更好地设计出受欢迎的日用瓷产品,成为生产商和设计师首要思考的问题。星巴克马克杯的设计发展较为成熟,在大众审美研究、市场营销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体系,可以为景德镇卡通风格日用瓷设计提供良好的启发。

纪伟伦[9](2019)在《陶瓷装置艺术生态研究 ——以《共享单车的野蛮生长》创作为例》文中指出装置艺术是艺术中最具有实验意识和探索精神的门类之一,也是传统与前沿兼备的艺术媒介生态。而陶瓷材料作为我国传统的艺术表达媒介,也面临着当代语境下的创新发展。因此,将陶瓷材质导入装置艺术的语境当中,通过与陶瓷自身特性相契合的创作主题,以当代实验性艺术的创作手段重构其身份和定位,让陶瓷装置艺术成为具备独特话语性和叙述性的艺术媒介是具有一定意义的。论题的研究与作品创作是从陶瓷艺术与装置艺术间的关系、工艺、材质、表达、发展现状等角度进行探讨,并以《共享单车的野蛮生长》陶瓷装置艺术及其衍生影像的创作为例,进一步阐述了艺术创作所具有的,在审美价值之上的社会关注和价值传递,认为在陶瓷装置艺术的创作中,应始终以人文关怀的目光,关注当前时代的社会发展与现实景象,将创作定位为社会中富有责任感的观察者和参与者,这样才能通过独具匠心的作品视角和相得益彰的创作手段,艺术化的呈现和反映出时代和社会所关心的问题,以真正实现艺术反馈和影响社会的效能。

陈雨贤[10](2019)在《景德镇日用陶瓷工作室结构及产品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生产条件便捷,其开放包容的城市特性更是吸引了大量国内的高校毕业生来此创业,甚至吸引了很多外国艺术家和设计师来此创作,也因此形成了多样交融的设计风格。而随着景德镇日用瓷市场的日益壮大,它的发展需要政府对于市场的规范,也需要设计师们自身技术和设计的创新。本文以各在景德镇创立的独立工作室为研究对象,尝试站在人类学的视角,采用田野考察的方法,对身处景德镇进行日用陶瓷创业的高校毕业生进行调研,收集了从事日用瓷设计工作室的人员组成、产品展示、销售等详尽材料。并通过对工作室材料的深入分析研究,来形成对当代日用瓷市场的认识。此外,本文还总结了日用瓷工作室产品中蕴含的设计元素和设计风格,并针对工作室的运行和设计活动提出适当的问题,以期为日用瓷工作室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最后,本文通过对设计产品的多方位分析和总结,归纳了现代日用瓷的设计风格及其在本土生活方式影响下的一些改变,以期能对设计师的产品设计有所裨益。

二、从陶瓷造型探究包装设计的形式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陶瓷造型探究包装设计的形式感(论文提纲范文)

(3)中国传统陶瓷执壶形态与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课题研究目的
        1.2.2 课题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传统陶瓷执壶的研究现状
        1.3.2 设计形态与功能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中国传统陶瓷执壶及形态与功能概述
    2.1 传统陶瓷执壶概述
        2.1.1 传统陶瓷执壶定义与分类
        2.1.2 传统陶瓷执壶的形态演变过程
    2.2 形态与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概述
        2.2.1 形态与功能的概念
        2.2.2 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3 中国传统陶瓷执壶形态构成与功能的关系
    3.1 传统陶瓷执壶的形态构成
        3.1.1 壶身形态
        3.1.2 壶嘴形态
        3.1.3 壶把形态
        3.1.4 盖子形态
        3.1.5 底足形态
        3.1.6 注碗形态
    3.2 传统陶瓷执壶的功能构成
        3.2.1 实用功能
        3.2.2 象征功能
        3.2.3 审美功能
        3.2.4 人机关系
    3.3 传统陶瓷执壶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3.3.1 陶瓷执壶形态与实用功能的合理性
        3.3.2 陶瓷执壶形态与象征功能的和合性
        3.3.3 陶瓷执壶形态与审美功能的统一性
4 基于传统陶瓷执壶形态与功能研究的设计实践
    4.1 设计目标
    4.2 设计定位
    4.3 设计方案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构成语言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来源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创新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创新点
    1.3 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
        1.3.1 本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3.2 研究方法
    1.4 相关概念概述
        1.4.1 构成语言
        1.4.2 现代陶艺
2 构成语言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表现形式
    2.1 平面表现形式
    2.2 立体表现形式
    2.3 空间表现形式
3 构成语言的概念元素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体现
    3.1 现代陶艺的概念要素——点
        3.1.1 点的虚化
        3.1.2 点的线化
        3.1.3 点的错视
        3.1.4 点的面化
        3.1.5 点构成在现代陶艺中的体现
    3.2 现代陶艺的概念要素——线
        3.2.1 线的错视
        3.2.2 线的面化
        3.2.3 线构成在现代陶艺中的体现
    3.3 现代陶艺的概念要素——面
        3.3.1 面的组合
        3.3.2 面的错视
        3.3.3 面构成在现代陶艺中的体现
    3.4 现代陶艺的概念要素——形态
        3.4.1 自然形态
        3.4.2 人工形态
        3.4.3 几何形态
        3.4.4 偶然形态
4 构成语言体现在现代陶艺中的形式法则
    4.1 构成语言体现在现代陶艺中的规律性形式法则
        4.1.1 重复构成
        4.1.2 近似构成
        4.1.3 渐变构成
        4.1.4 发射构成
    4.2 构成语言体现在现代陶艺中的非规律性形式法则
        4.2.1 特异构成
        4.2.2 对比构成
        4.2.3 密集构成
        4.2.4 肌理构成
5 构成语言体现在现代陶艺中的特性
    5.1 构成语言体现在现代陶艺形态中的视觉特性
        5.1.1 视觉的单纯性
        5.1.2 视觉的往复性
        5.1.3 视觉的内聚性
        5.1.4 视觉的方向性
    5.2 构成语言体现在现代陶艺中的色彩特性
        5.2.1 色彩的节奏性
        5.2.2 色彩的调和性
        5.2.3 色彩的对比性
    5.3 构成语言体现在现代陶艺中的联想特性
        5.3.1 观物取象
        5.3.2 同构语义
        5.3.3 一物多义
6 构成语言体现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审美规律
    6.1 理性之美——对称与均衡
    6.2 意蕴之美——节奏与韵律
    6.3 统一之美——对比与调和
    6.4 秩序之美——比例与分割
7 构成语言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应用性探索及实践研究
    7.1 构成语言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发展与创新
        7.1.1 材料的多元——加强陶艺效果
        7.1.2 工艺的叠加——丰富陶艺形态
        7.1.3 技艺的提升——强化陶艺感官
        7.1.4 形体的再造——重塑陶艺语言
        7.1.5 审美的改观——升华陶艺符号
    7.2 实践研究——《莲心·莲语·青》
        7.2.1 灵感来源及创作构思
        7.2.2 作品草图及创作过程
        7.2.3 作品的最终展示效果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读研期间的科研成果
附录 B:图片

(5)《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期刊论文类
        1.2.2 专着类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思路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2.1 《装饰》创刊溯源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2.2.1 封面文字
        2.2.2 封面视觉图案
        2.2.3 内页版面设计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3.1 复刊时代背景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3.3.2 “装饰热”的兴起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4.1 走入“全球化”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4.2.1 和谐的整体性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5 总结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作者简介

(6)传统陶瓷碗结构与功能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2.1 课题的目的
        1.2.2 课题的意义
    1.3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1.3.1 传统陶瓷碗结构的研究现状
        1.3.2 传统陶瓷碗功能的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课题创新点
2 传统陶瓷碗的相关概念
    2.1 传统陶瓷碗的定义和范围
    2.2 碗的结构与功能概述
        2.2.1 结构的定义
        2.2.2 功能的定义
        2.2.3 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
    2.3 传统陶瓷碗的发展
        2.3.1 萌芽期:新石器时期
        2.3.2 探索期:夏、商、周时期
        2.3.3 发展期:汉、六朝时期
        2.3.4 成熟期:唐、宋、元时期
        2.3.5 稳定期:明、清时期
3 传统陶瓷碗结构与功能的设计特征
    3.1 基于结构与功能的传统陶瓷碗的类型
        3.1.1 日常使用的碗
        3.1.2 供奉祭祀的碗
        3.1.3 其他用途的碗
    3.2 传统陶瓷碗结构的设计特征
        3.2.1 碗口的设计
        3.2.2 碗腹的设计
        3.2.3 碗底的设计
    3.3 传统陶瓷碗功能的设计特征
        3.3.1 实用功能
        3.3.2 审美功能
        3.3.3 象征功能
        3.3.4 人机关系
4 传统陶瓷碗功能与结构“适宜、和合”的设计思想
    4.1 传统陶瓷碗“适宜”设计思想
    4.2 传统陶瓷碗“和合”设计思想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7)佛教美学在当代陶瓷骨殖容器包装中的文化传承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佛教骨殖容器包装设计现状
        1.2.1 国内佛教骨殖容器包装设计现状
        1.2.2 国外骨殖容器包装设计现状
        1.2.3 国外佛教骨殖容器包装设计现状
第二章 陶瓷骨殖容器包装设计中的佛教美学元素分析
    2.1 佛教美学的概念与特质
    2.2 佛教美学与骨殖容器包装设计关系分析
    2.3 骨殖容器设计中的佛教美学文化元素提炼
第三章 佛教美学下的陶瓷骨殖容器包装设计构思
    3.1 设计思路与定位
        3.1.1 设计思路
        3.1.2 设计定位
    3.2 佛教陶瓷骨殖容器包装设计工艺应用分析
        3.2.1 容器的外包装结构探索
        3.2.2 容器与包装的材料选择与分析
        3.2.3 陶瓷骨殖容器制作工艺分析
第四章 佛教美学下的陶瓷骨殖容器包装设计及草图绘制
    4.1 陶瓷骨殖容器设计
        4.1.1 陈放式骨殖容器形态设计
        4.1.2 穴葬式骨殖容器形态设计
        4.1.3 骨殖容器结构设计
        4.1.4 骨殖容器附属配件设计
    4.2 外包装结构设计
        4.2.1 陈放式容器外包装结构设计
        4.2.2 穴葬式容器外包装结构设计
    4.3 容器及外包装装潢设计
第五章 佛教美学下的陶瓷骨殖容器包装设计作品创作说明
    5.1 标志设计及相关图文信息介绍
    5.2 容器及包装设计介绍
    5.3 招贴展板设计介绍
    5.4 设计成品整体展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星巴克马克杯对景德镇卡通风格日用瓷设计的启发(论文提纲范文)

一、明确的品牌识别度
二、新奇有趣的产品造型
三、实用的产品功能
四、人性化的产品包装及产品附件
五、结语

(9)陶瓷装置艺术生态研究 ——以《共享单车的野蛮生长》创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对象及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四、本文的研究角度
第一章 陶瓷装置艺术作品的生态研究
    一. 装置艺术及其特征
    二. 陶瓷装置艺术案例研究
    三.装置艺术陶瓷语言生态性的体现形式
        (一) 陶瓷既成品资源的再利用
        (二) 陶瓷材质再循环性的工艺改良
    四. 陶艺作品的生态设计理念
第二章 《共享单车的野蛮生长》陶瓷装置艺术作品的创作
    一. 作品的选题理由与创作思路
    二. 作品的造型设计与材料选用
        (一) 作品中共享单车造型的研究
        (二) 作品泥料与色彩的创作实践
    三. 作品的创作过程及效果呈现
第三章 作品的效果展示
第四章 作品的衍生创作
    一. 单车场景影像作品的创作
    二. 生态主题作品的思维延伸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本人作品)

(10)景德镇日用陶瓷工作室结构及产品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来源及依据
    第二节 论文研究对象、时间范围的界定
    第三节 研究现状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思路
        一、文献查阅
        二、走访与调查
        三、对比与总结
第二章 多元化的工作室
    第一节 工作室的由来以及定义
        一、社会背景
        二、中外现代工作室发展
    第二节 手工设计工作室的发展
    第三节 手工艺产品的定位与转换
        一、手工艺产品的设计与生产
        二、手工艺产业中的手艺培训
    第四节 现代陶瓷工作室类型
        一、现代日用陶瓷设计类工作室
        二、地方手工艺制作类工作室
        三、个人陶瓷艺术类工作室
        四、高校陶艺工作室
        五、具有公益性质的再造手工艺的工作室
第三章 传统的景德镇日用瓷工作室
    第一节 传统作坊的背景
    第二节 作坊空间的分布特点
    第三节 作坊的生产方式及成员
    第四节 瓷厂与作坊
    第五节 作坊产品及销售
第四章 景德镇个人日用陶瓷工作室发展思考
    第一节 现代日用陶瓷工作室的背景
    第二节 景德镇日用陶瓷工作室的结构
        一、景德镇日用陶瓷工作室的分布特点
        (一)传统制瓷中心的影响
        (二)创业者自身发展的个人因素
        (三)环境的影响
        二、从事设计生产的成员
        三、工作室的硬件设置
    第三节 景德镇日用陶瓷工作室的类型
        一、以手工为主的日用陶瓷工作室
        二、以批量生产为主的日用陶瓷工作室
    第四节 景德镇日用陶瓷工作室的产品设计与市场
    第五节 个人陶瓷工作室与产业陶瓷设计的分析
        一、从设计角度
        二、生产的角度
        三、销售的角度
    第六节 日用瓷工作室结构与产品的关系
        一、位置分布对产品的影响
        二、成员教育背景对产品的影响
        三、硬件配置对产品的影响
        四、销售情况对产品的影响
第五章 景德镇日用陶瓷工作室经营及产品设计的分析
    第一节 日用瓷工作室经营问题
        一、作品雷同问题
        二、品牌形象不够突出
    第二节 景德镇日用陶瓷工作室设计风格分析和比较
        一、景德镇日用陶瓷工作室产品设计中的日本元素
        (一)日本陶瓷设计风格的背景
        (二)从景德镇市场中的“碗”看日本手工艺元素
        (三)含有日本元素的产品在景德镇市场成为主流的原因探究
        (四)日本设计风格对中国日用陶瓷设计的启示
        二、景德镇日用陶瓷工作室产品设计中的“现代设计”元素
        (一)日用瓷现代设计风格的背景
        (二)从景德镇市场中的“杯具”看现代设计元素
        (三)现代设计风格对中国机制日用陶瓷设计的启示
        三、景德镇日用陶瓷工作室产品设计中的“传统”元素
        (一)中国传统元素日用陶瓷的背景
        (二)从景德镇市场中的“茶具”看中国传统元素
        (三)中国传统元素影响对中国手工制日用陶瓷设计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四、从陶瓷造型探究包装设计的形式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当代陶艺中的中国式观念性表达[D]. 刘新雨. 南京艺术学院, 2021
  • [2]明清时期提梁形制壶具设计研究[D]. 江源. 江南大学, 2021
  • [3]中国传统陶瓷执壶形态与功能研究[D]. 詹淑珍.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1(12)
  • [4]构成语言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应用研究[D]. 崔强.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1
  • [5]《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6]传统陶瓷碗结构与功能设计研究[D]. 钟小珍.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0(01)
  • [7]佛教美学在当代陶瓷骨殖容器包装中的文化传承设计[D]. 逄威. 湖南工业大学, 2020(02)
  • [8]星巴克马克杯对景德镇卡通风格日用瓷设计的启发[J]. 刘薇. 品牌研究, 2019(16)
  • [9]陶瓷装置艺术生态研究 ——以《共享单车的野蛮生长》创作为例[D]. 纪伟伦.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10]景德镇日用陶瓷工作室结构及产品设计研究[D]. 陈雨贤. 南京艺术学院, 2019(01)

标签:;  ;  ;  ;  ;  

从陶瓷造型的角度探索包装设计的形式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