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指挥官的职责和责任

飞行指挥官的职责和责任

一、飞行指挥员的任务和职责(论文文献综述)

鞠宏[1](2020)在《释意理论视角下科技英语汉译中的隐化策略研究 ——以《2005版空降条令》(第九章-附录Ⅰ)为例》文中提出在翻译研究和实践中,“忠实”和“准确”通常被视为科技英语笔译实践中的首要准则。研究者和译者往往通过保留原文语言形式、增加注释、解释说明等方式保障译文的“忠实”和“准确”。但是,对于源语的过度模仿,可能会造成原文信息重复强调,使得译文过于冗长复杂,进而影响意义在翻译过程中的传递。由此,可通过删词、替代、省译、合并和降级等隐化手段提高译文延续性、显着性、可读性、衔接性。因此,本文以《2005版空降条令》第九章至附录I为翻译材料,从释意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了释意模式下科技英语汉译中的隐化策略。结合语言系统特征差异、文化差异、读者默认值差异等因素,本文概括了隐化现象的界定、分类、成因和研究现状,并在韩礼德(Halliday)的理论基础上,对科技英语汉译中的三种隐化策略进行研究:概念意义隐化——将原文中具体的概念意义改译为意义笼统的词汇或隐含在上下文中;人际关系隐化——将原文中明确指代人际关系的词汇笼统化处理,或省略掉原文所传达的情态意义和评价意义;语篇意义隐化——通过调整语句之间内在的语义关系或事件发生的内在顺序,再现源语文本通过词汇手段或其他形态手段来明示的语句关系。采取上述隐化策略可使译文更加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和读者的阅读期待,进而更具信息传递性。

孙宇涵[2](2020)在《通用航空公司运行安全监管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在我国通用航空飞速发展的同时,通用航空公司的运行安全问题逐渐凸现出来,事故频发。我国目前采用与公共航空运输相同的监管方式对通用航空公司的运行安全进行监管,然而在当前的环境下,现行的通用航空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存在很多不适应。因此,如何在放宽政策、降低标准的情况下,预防和减少事故,既有效监管又不抑制发展成为了民航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将通过分析通用航空安全监管现状,探究当前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提出基于风险的通用航空公司运行安全监管,明确民航监管部门需对通用航空公司运行过程中的风险进行监管,建立基于隐患数量和危害程度的分级监管的通用航空公司运行安全监管机制,对危害程度高的隐患进行重点监管。提出基于风险的通用航空公司运行安全监管原则和实施细则,包括监管内容、监管频次、监管强度、监管方式以及民航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流程,建立基于隐患数量的通用航空公司运行安全分级监管标准,指出民航政府监管部门需对不同级别的通用航空公司分别进行不同周期的监管,周期内由通用航空公司自律,对隐患多的公司进行高强度监管,对隐患少的公司减少监管频率和监管力度,公司自律期间使用信用手段实施管理。提出通用航空公司实际存在的隐患的风险程度可能和按分级监管标准实施的监管强度不匹配,存在“合理”、“不合理”、“可接受”、“不可接受”四种状态,提出对不匹配的情况调整监管措施,按照风险等级进行监管,对不同风险等级的隐患都实施合理可接受的监管强度。提出基于风险建设通用航空法规体系,完善相应的规范性文件等提升对通用航空运行安全监管的对策。

薛继颖[3](2020)在《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视角下的科技文本客观性实现的翻译策略 ——以《2005版空降条令》(第1~4章)为例》文中指出目前,我国越来越重视特种部队空降行动的发展。因此,对空降领域内英语研究资料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也对相关资料的汉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本翻译实践报告以《2005版空降条令》前四章的翻译为例,研究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视角下的科技文本客观性实现的翻译策略。在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的视角下,本文从时态、语态、情态和语气四个方面探究科技文本客观性实现的翻译策略。首先,科技英语文体一般采用多种时态,汉译时通过增译与时间相关的助词、副词等表明时间关系。其次,科技文体大量使用被动语态,翻译时可译成汉语被动句、主动句、无主句和判断句。另外,英汉科技文本的情态都是通过情态动词(英语)和能愿动词(汉语)来体现的。翻译时要对它们有清楚的认识。祈使语气也多用于科技英语,可以采用直译法。两种语言选择时态、语态、情态和语气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体现科技文本陈述的客观性。使用合理的翻译策略,充分体现科技文本的客观性,能够保证译文准确传递原文信息,契合原文的科技文体风格。

张聪聪[4](2020)在《航空器机坪运行管理移交综合评价与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民航运输业的发展导致航空需求与机场运行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全面推进大型民用运输机场机坪运行管理移交工作,提升民航业整体安全水平和运行效率已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大型民用运输机场航空器机坪运行管理移交工作进行综合评价与优化研究,对于全面掌握机坪运行管理移交运行状态、实现机场精细化管理,提升地面运行效率具有重要实际指导意义。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通过研究国内机坪运行管理移交的案例,明确机坪运行管理移交的概念、工作职责,分析了我国机坪运行管理移交工作现状,阐述了机坪运行管理移交区的规划准则和移交范围划设依据与方法,探讨机坪塔台设置和设施设备配置,通过分析机坪运行管理移交的运行过程,详细介绍了进离港航空器机坪运行管理移交程序及责任单位,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面对机坪运行管理移交工作的复杂性,首先分析机坪运行管理移交安全和运行效率影响因素,根据相关影响因素得到初步的机坪运行管理移交安全和运行效率两大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DEMATEL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根据评价指标对系统的重要度进行筛选,得到最终的机坪运行管理移交安全和运行效率评价指标体系。(3)提出基于变权物元可拓模型的机坪运行管理移交安全评价方法,引入变权理论为指标赋权,削弱安全评价时主观因素影响,体现了待评对象的主动参与性,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采用基于相似云的多维云模型综合评价方法来评估机坪运行管理移交运行效率,通过对评价指标建立评价属性集得出相应的标准云模型,通过一维逆向云发生器建立属性云模型,引入相似度度量方法,通过比较两类云模型的相似结果得到评价结果。(4)以安全为前提,以提高场面运行效率为目标,运用Anylogic仿真软件,将南昌昌北国际机场的场面运行规则和运行参数作为仿真的基础参数,取机场实际的航班计划作为航班流,通过多目标优化方法,将安全与效率进行综合考虑,设定进离港滑行冲突最少(安全指标)、跑道外等待点排队次数最少以及进离港滑行时间最短(效率指标)为最优化目标,提出适用于该机场的实施机坪运行管理移交下的航空器地面滑行路径。

熊然[5](2020)在《民航飞行事故应对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0年后,在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民航业也取得了安全平稳的发展,支线航空、通用航空的扩张一方面展现了民航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随着客货运量的不断提高,航班密度逼近空域容量上限,飞行事故征候发生率由降转升,一些严重飞行事故征候已经接近了发生事故的边缘。针对民航飞行事故的突发性和危害性,民航系统如何做好应对工作,形成有效机制,在事故初期及时有效处置,在事故后期尽可能减小损失,从而提高系统整体安全情况是目前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是以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以及预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包括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民航管理部门、民航机场集团、航空公司等相关单位的应急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综合运用各类方法评估和横向比较了系统和各部门应对飞行事故的能力,分析并总结了当前的存在问题和克服方法,构建了一套适应民航实际需求的飞行事故应对机制。该机制由预警决策、应急处置、搜索救援、善后恢复、原因调查和信息反馈、前馈控制六个子机制组成,在子机制的运行和交接上突破了以往研究以时间划分,有始有终、互不重叠的局限性,更能适应事故应对的实际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推动民航安全整体建设有积极作用。

梁毅[6](2019)在《首都机场航空器机坪管制移交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首都机场作为我国的门户机场,在我国航空运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统计数据显示,首都机场的航班正常放行率较低。为改善这种局面,首都机场积极响应民航局提出的机坪管制移交工作,开展航空器机坪管制移交,目的在于提升其航空器机坪运行安全与效率。本文的研究目标为通过分析首都机场机坪管制移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航空器机坪管制移交解决对策,为首都机场开展机坪管制移交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与建议。同时,为其它大型机场机坪管制移交工作的推进提供参考。本文以首都机场航空器机坪管制移交工作为研究对象,对航空器机坪管制业务移交给机场管理机构后存在的问题和优化方案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从法规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运行人才储备、运行效率评价等方面,对比了航空器机坪管制业务归空管管理和机场管理的区别,并查找得出首都机场航空器机坪管制移交过程中出现的安全责任压力大、塔台选址难且投入高、专业人才不足且培养周期长、运行筹备经验不足四项问题;其次,研究选用调查问卷法及访谈法分析首都机场机坪管制移交过程涉及问题的具体原因,并针对各项问题的具体原因提出首都机场航空器机坪管制移交业务优化方案;最后,研究借鉴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构建思想,提出了包含安全移交阶段、效能提升阶段、智能指挥阶段、品质发展阶段四个层级的优化方案,四个层级为逐级提升的关系,随着优化方案实施阶段的深入,机坪管制移交工作逐渐完善,同时,研究根据能力成熟度模型中关键实践的内涵,确定了各层级的实施要点,即各层级应完成的工作内容,并通过已开展机坪管制移交工作机场的应用效果对各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制定的优化方案对改善机坪管制移交工作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及实践意义。

薛宇敬阳[7](2019)在《我国通用航空飞行事故原因研究》文中提出通用航空是民用航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独特作用。然而,现阶段我国通用航空安全生产形式严峻,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通用航空飞行事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或其组合的结果,从事故中学习是事故预防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缺少对通用航空飞行事故原因的全面分析,不利于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实现对通用航空飞行事故原因的有效控制。基于此,为了全面分析通用航空飞行事故原因,实现对通用航空飞行事故的有效预防,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比较研究、统计分析、案例分析、Bootstrap自抽样、卡方检验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所能获取的1995-2015年我国发生的69起通用航空飞行事故样本的宏观规律。对比分析了 6种事故致因模型,确定选用24Model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在24Model现有分类基础上,结合通用航空飞行实践,提出了基于24Model的通用航空飞行事故原因分类分析方法(24Model for general aviation,24Model-GA)。运用所构建的24Model-GA,全面分析了上述69起事故中的不安全动作,不安全物态,间接原因,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安全文化缺欠,外部因素缺欠,初步形成了通用航空飞行事故原因数据库。基于69起通用航空飞行事故原因分析结果,以有效控制通用航空飞行事故原因为目的,运用四格表卡方检验,分析了 24Model-GA中相邻原因子类之间的关联关系,明确了事故预防的控制重点,尝试提出了适用于通用航空运营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从时间特征、事故等级、事故飞行阶段、事故发生地域及其所属民航地区管理局、驾驶员年龄、事故机型、作业类型及其内在发展和演变规律的角度得到了通用航空飞行事故的宏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事故发生月份主要集中在6月和7月,1天内事故主要集中在9:00-10:00和15:00-16:00时段;明确了现阶段,通航重大飞行事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一般等级的飞行事故却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的规律;明确了巡航/作业阶段是事故高发的飞行阶段;明确了四川省和黑龙江省是我国通航事故高发省份;明确了西南地区管理局辖区内发生的事故总数最高,占事故起数的20%;得到了事故驾驶员的平均年龄为43.7岁,其中45-65岁的驾驶员占总人数的50%的结果;明确了排名前三的事故机型分别是运5,米-8,罗宾逊R44Π;得到了航空喷洒(撒)和商用驾驶员执照培训是事故发生频次最高的两种作业类型,进一步得到了这两类事故发生起数随时间的演变规律。上述研究结论为从宏观角度预防通用航空飞行事故提供了参考。(2)改进了 24Model,构建了基于24Model的通用航空飞行事故原因分类分析方法(24Model for general aviation,24Model-GA),给出 了基于 24Model-GA 的事故原因分析过程和步骤。构建的24Model-GA包含6类原因模块,46个原因子类,并给出了 46个原因子类的定义。确定的事故原因分析过程包括:以通用航空运营单位为事故分析的组织范围;确定了以组织内的不安全动作、不安全物态、间接原因、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安全文化缺欠,以及组织外部因素缺欠为事故原因的分析范围;确定了以航空器失事的那一刻为事故分析的终点,向前回溯的事故原因分析路径,明确了对于事故原因的分析不包括应急救援过程。提出了事故原因分析的3个步骤,分别是:直接提取事故报告中的显着信息;运用Why-Because法和因果充分性标准(Causal sufficiency criterion)合理推断不显着信息,并形成事故原因详细目录;将详细目录按照24Model-GA归类。(3)利用24Model-GA及其给出的不安全动作,不安全物态,间接原因,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安全文化缺欠,外部因素缺欠的定义,得到了 69起通用航空飞行事故的不安全动作,不安全物态,间接原因,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安全文化缺欠,外部因素缺欠共计1431个,统计得到了按照24Model-GA归类的各原因子类的规律性结果。详细结果如下所示:①识别出250个不安全动作及34种表现形式。明确了需要通用航空运营单位重点控制的11种高频不安全动作及其定义,分别是:飞行前准备不佳(24次)、操作技术不佳(20次)、机组资源管理不佳(15次)、注意力分配不当(15次)、未有效监督飞行前准备情况(14次)、未及时采取措施(13次)、违规和违法组织和实施作业(12次)、不合理的人员安排(11次)、违反飞行计划(10次)、未组织培训(10次)、未对作业过程实施有效监控(10次)。对不安全动作作用路径研究,得到了飞行人员的不安全动作主要导致产生事故和其他不安全动作,机务人员的不安全动作主要导致产生不安全物态,培训负责人的不安全动作主要导致产生间接原因,作业负责人的不安全动作主要导致产生安全管理体系缺欠,高层管理人员的不安全动作主要导致产生安全文化缺欠。强调了上述人员应实现对不安全动作的自我控制。得到了按照24Model-GA归类的不安全动作统计结果,其中53.6%的不安全动作属于违章操作,进一步得到控制飞行前准备不佳,注意力分配不当,违规和违法组织和实施作业,违反飞行计划,可以避免43.3%的违章操作。将不安全动作按照作业类型归类,明确了航空喷洒(撒)作业,商用驾驶员执照培训作业,航空护林作业,航空探矿作业,飞行试验作业中需要重点控制的高频不安全动作数量及其表现形式,分别是:6种,4种,4种,2种,4种。②识别出52个不安全物态及其20种表现形式。明确了通用航空运营单位需要重点控制的2种高频不安全物态,分别是:发动机故障(8次)和与风有关的原因(8次)。将不安全物态按照24Model-GA归类,得到了 55.8%的不安全物态属于物理环境,44.2%的不安全物态属于技术环境。进一步明确了物理环境的7种表现形式,技术环境的13种表现形式。明确了通用航空运营单位在飞行前做好飞行计划,如了解作业区气象特点,地形走向,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等,可以有效控制55.8%的不安全物态。③识别出282个间接原因,得到了 89.7%的间接原因由安全意识不高,安全心理不利和安全知识不足组成。进一步分析得到了 13条安全意识,16条安全心理状态,13条安全知识能够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此外,还总结得到了与事故相关的安全生理不利5条,安全习惯不佳4条。④识别出202个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得到了 74.3%的安全管理体系缺欠是“安全管理程序缺欠”,进一步分析得到了安全管理程序缺欠中52.0%是“系统程序缺欠”,32.7%是“操作程序缺欠”,15.3%是“培训项目缺欠”,分析得到了 7条高频系统程序缺欠内容,7条高频操作程序缺欠内容,和1条高频培训项目缺欠内容。明确了通用航空运营单位有效贯彻和实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可以减少11.9%的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得到了 86.7%的“安全管理组织结构缺欠”源于运营单位人员“职责分配缺欠”,进一步分析得到了 2条高频职责分配缺欠内容。得到了 76.9%的“资源管理缺欠”源于运营单位未能提供确保安全生产的设备设施,进一步明确了 2条高频设备设施缺欠内容。⑤识别出597个安全文化缺欠。进一步按照24Model-GA中的21个安全文化原因子类归类,得到了通用航空运营单位需要重点建设的10个安全文化内容,如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安全培训需求,安全的重要度,安全主要决定于安全意识等。⑥识别出48个外部因素缺欠,进一步按照24Model-GA中的4类原因子类归类,得到了“局方监管缺欠”和“通航活动相关单位缺欠”导致64.6%的外部因素缺欠,分析掌握了 14条局方监管缺欠和其中的1条高频缺欠,14条通航活动相关单位缺欠和其中的1条高频缺欠。分析得到了存在“设计制造缺欠”的8种机型及其缺欠部位,如Y12机型螺旋桨易发生自动顺桨的设计缺欠等。分析掌握了 7条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缺欠”内容。(4)运用Bootstrap自抽样法,估计了稳定存在于更大事故样本(N>69)中的27个原因子类及其发生概率,如违章操作等。运用四格表卡方检验方法,得到了24Model-GA中存在的21对两两显着关联的相邻原因子类,及对其相邻原因子类的发生具有较强预测效果的4个原因子类。明确了 6条完整的事故原因作用路径,及路径上的7个原因子类。综合卡方检验结果,得到了通用航空运营单位需要重点和优先解决的9个关键原因子类,如安全心理不利等。建立了供局方和通用航空运营单位日常事故预防工作参考使用的关键要素自查表。

毛亿[8](2018)在《战术空域管理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当今高技术条件下的空中对抗,要求各军兵种使用多种先进的武器系统,在空域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进行协同作战,战术空域内一个作战单元时间,可能出现固定翼、旋转翼、无翼、无人、炮弹、导弹、电子对抗等七类装备上万个飞行物体,如何根据任务计划、敌方部署和空域态势,保证空域用户能够高效、安全、灵活地使用有限空域,避免冲突和误伤,是未来联合作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面向联合作战对空域的使用需求,探讨战术空域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重点提出了战术空域管理技术的实现模型和算法。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一、提出了战术空域管理系统总体架构。本文的战术空域管理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由部署在联合作战指挥中心的主系统和其他空域用户的子系统或远程终端组成,通过空域管控接口互联,实现信息交换和空域使用需求的协调。这里战术空域管理系统的核心是联合空域规划、冲突检测与排解以及空域临机规划。其中联合空域规划要求根据联合作战任务,收集空域使用需求,结合空域基础数据,建立空域总计划和空域控制程序;冲突检测与排解功能会综合作战、军民航、气象等各方面的空域使用需求,发现并排解空域在时-空-频上的冲突,生成解突后的空中任务计划(ATO)和空域控制计划(ACO);设计空域临机规划功能是为了对空域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视,对计划变化和临时出现的潜在冲突进行检测、预警、调配与协调。再通过态势共享支持,使空域管控系统拥有最全面的空域计划数据,收集空域所有预知的飞行物体情报,为空域用户提供一种新的敌我识别方法,提供更加完善的空域态势图。二、构建了战术空域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模型和算法。空域运行建模主要描述各类空域要素的空域使用行为,表示各类空域运行过程,包括空域结构要素建模和空域活动要素建模。通过对各类空域要素、属性和运动特性的分析,构建了航空器的活动模型,进而建立多种要素运行环境下的空域系统模型。空域冲突检测主要研究了基于间隔标准的冲突检测模型和算法,包括,(1)空域结构冲突检测,建立了时间、高度、几何边界模板冲突模型,提出了“由粗到精、逐步排除”的空域冲突检测方法,达到快速判定空域与地形、空域与空域之间的冲突情况,(2)空域活动冲突检测,从时-空-频三个维度,深入分析了航空器轨迹与空域之间、航空器与航空器之间、空域活动用频之间的冲突情况,建立了统一的空域活动冲突检测方法流程。空域冲突解脱主要研究了基于空域活动规则的空域冲突解脱策略。作战平台空域规划主要解决协同平台执行不同任务而进行作战空间分配问题,以协同侦察定位为例进行数学推导,求取在空域无冲突目标下,满足平台执行协同任务和机动性需要的作战空间。这种方法可以用于设计其他任务平台的空域,为生成空域总计划和空域控制程序奠定基础。三、研究了空域态势监视关键算法。联合作战过程受计划调整、天气状况、战损、战场态势变化等多种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为确保战术空域运行有序高效,战术空域管理系统需要实时处理空域监视信息,监视空域计划的执行情况,发现潜在冲突和违规现象,结合任务调整以及新增需求,进行空域临机规划和动态调整。为此,本文将可能的空域要素(113种)按点、线、区分类,在所有空域使用者、空域参与者、空域规划及监视者之间建立空域信息分发处理模型,并建立基于航迹预测的空域冲突预警和告警方法,达到以“优于实时”的速度发现潜在冲突。针对雷达、侦察等传感器在极坐标系下三维测量具有非相关性的特点,从统计判决理论入手,导出了多元航迹融合相关波门的定量算法,提高航迹质量和空域态势监视的精确性,研究了目标航迹融合算法,为空域执行情况精准监视、目标识别以及临机冲突检测和空域动态规划提供了算法和信息支持。四、进行了空域规划评估技术和模型算法仿真验证。空域规划方案的评估是战术空域管理技术之一,本文从研究空域规划方案的仿真方法入手,对空域规划方案的实时性、空域利用率、空域安全性、机动性限制等,提出了快速测试与评估方法,以判断联合战术空域规划方案的有效性。仿真验证是对所提出的模型算法在系统仿真运行环境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的有效手段。本文应用本单位的仿真验证环境,设计典型的联合作战样式,通过空域管控全过程运行仿真,对空域规划方法、空域模型算法、空域态势监视算法、空域规划评估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检验。验证结果表明系统关键问题解决方法具有合理性、准确性和可行性。

黄莺,金玲[9](2016)在《珠海“军事飞行训练国际交流会议·2016”综述》文中研究表明2016年10月30日-31日,"军事飞行训练国际交流会议·2016"在珠海举行,来自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意大利、波兰、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德国、英国等25个国家的158名空军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本届会议是第四届军事飞行训练国际交流学术盛会,由中国空军主办,中国空军参谋部办公室、中国空军参谋部训练局、中航工业中航技和中航工业洪都联合承办,会议以"人才、创新、协作、发展"为主题,重点围绕军事飞行教育训练体系改革、模式机制创新和航空训练

高金业[10](2016)在《北方之鹰——记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引子人类自有私欲以来,便有了战争,或同宗或异族,刀枪相向,杀戮成山。于是富饶的迦太基在罗马大军洗劫下满目疮痍,滑铁卢小镇上6万多具尸体永远留在了大雨后的沼泽里,莫斯科城飘舞的雪花见证了上百万人的惨死。正义与邪恶,顽强与懦弱,尽在刀光剑影下显现。唯有历史老人用他那睿智且一丝不苟的头脑,记下了许多的坚贞、许多的英勇、许多的同情、许多的丑陋与不平。以及,那一件件或许不为许多人所知的往事

二、飞行指挥员的任务和职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飞行指挥员的任务和职责(论文提纲范文)

(1)释意理论视角下科技英语汉译中的隐化策略研究 ——以《2005版空降条令》(第九章-附录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MENTS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2.翻译任务概述
    2.1 背景介绍
    2.2 文本分析
    2.3 翻译材料选择标准
    2.4 翻译工具、参考文献的准备和选择
    2.5 翻译计划
3.释意理论概述
    3.1 概述
        3.1.1 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3.1.2 理论内容和发展
    3.2 科技英语笔译中的释意理论应用:价值与现状
        3.2.1 意义和价值
        3.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隐化现象概述
    4.1 隐化现象界定
    4.2 隐化现象分类
    4.3 隐化现象成因
    4.4 国内外研究现状
5.科技英语汉译中的隐化策略
    5.1 概念意义隐化
        5.1.1 文化要素隐化
        5.1.2 句子或语法成分隐化
        5.1.3 修辞隐化
    5.2 人际关系隐化
        5.2.1 人称代词隐化
        5.2.2 从属关系隐化
    5.3 语篇意义隐化
6.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1 原文
附录2 译文

(2)通用航空公司运行安全监管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际通用航空安全监管研究现状
        1.2.2 国内通用航空安全监管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通用航空公司运行安全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监管对象界定
        2.1.1 通用航空的定义
        2.1.2 我国通用航空分类
    2.2 通用航空运行特点
    2.3 目前国内通航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2.3.1 通航安全监管法规不健全
        2.3.2 目前监管模式不适应通航发展需求
    2.4 国内通航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4.1 我国民航行政管理失衡
        2.4.2 监管内容和重点缺乏针对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通用航空公司运行安全监管机制研究
    3.1 通用航空公司运行安全监管机制研究方法的选择和研究思路的确定
        3.1.1 通用航空公司运行安全监管机制研究方法的选择
        3.1.2 通用航空公司运行安全监管机制研究思路的确定
    3.2 通用航空公司运行安全监管机制
        3.2.1 通用航空公司运行安全风险评估
        3.2.2 基于风险分级的通用航空公司运行安全监管机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通用航空公司运行安全监管对策
    4.1 基于风险的通用航空公司运行安全监管
    4.2 基于风险的通用航空安全监管法规建设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展望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3)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视角下的科技文本客观性实现的翻译策略 ——以《2005版空降条令》(第1~4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2.翻译任务描述
    2.1 翻译任务背景介绍
    2.2 翻译任务文本分析
    2.3 翻译工具、参考文献的准备
    2.4 翻译计划
3.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与科技文本翻译
    3.1 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综述
    3.2 文本类型理论框架中的科技文本
        3.2.1 科技文本的文体特征
        3.2.2 科技文本的客观性要求
    3.3 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对科技文本翻译的指导性
4.实现科技文本客观性的翻译策略
    4.1 时态的翻译
        4.1.1 词序调整
        4.1.2 添加虚词
    4.2 被动语态的翻译
        4.2.1 译成被动句
        4.2.2 译成主动句
        4.2.3 译成无主句
        4.2.4 译成判断句
    4.3 情态的翻译
        4.3.1 情态可能性的差异
        4.3.2 情态可能性的对应
    4.4 语气的翻译
5.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1 原文
附录2 译文

(4)航空器机坪运行管理移交综合评价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1.4 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机坪运行管理移交工作理论分析
    2.1 我国机坪运行管理移交工作现状
    2.2 机坪运行管理移交区和移交范围
    2.3 机坪塔台设置及设施设备配备
    2.4 机坪运行管理移交运行过程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机坪运行管理移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流程
        3.1.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1.2 指标体系的构建流程
    3.2 机坪运行管理移交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1 机坪运行管理移交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3.2.2 基于DEMATEL方法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3 机坪运行管理移交运行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3.1 机坪运行管理移交运行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3.3.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运行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机坪运行管理移交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4.1 基于变权物元可拓模型的机坪运行管理移交安全评价
        4.1.1 传统物元可拓模型的局限性
        4.1.2 改进变权物元可拓模型的构建
    4.2 基于多维云模型的机坪运行管理移交运行效率评估
        4.2.1 云模型理论
        4.2.2 逆向云发生器
        4.2.3 运行效率评价方法步骤
    4.3 实例分析—以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为例
        4.3.1 南昌昌北国际机场简介
        4.3.2 基于变权物元可拓模型的安全评价实证研究
        4.3.3 基于多维云模型的运行效率评价实证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航空器机坪运行管理移交优化方案研究
    5.1 仿真平台介绍
    5.2 南昌昌北国际机场运行规则
        5.2.1 跑道、滑行道和停机位布局
        5.2.2 03号跑道的进离场滑行程序
    5.3 仿真参数设置
        5.3.1 建立场面运行仿真模型
        5.3.2 航班流的生成
        5.3.3 滑行道冲突检测
        5.3.4 航空器滑行速度
    5.4 航空器滑行路径的仿真优化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1 研究总结
    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民航飞行事故应对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1.3 论文写作的思路和方法
        1.3.1 论文的写作思路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飞行事故应急管理的理论概述
    2.1 飞行事故的定义及相关安全指标
        2.1.1 飞行事故的定义和分级
        2.1.2 相关安全指标
    2.2 飞行事故应急管理的概念
        2.2.1 飞行事故应急管理的目标
        2.2.2 飞行事故应急管理的组织机构
        2.2.3 飞行事故应急管理的法规制度
    2.3 现行应急管理的运行模式
        2.3.1 应急预案
        2.3.2 应急响应
        2.3.3 应急演练
        2.3.4 应急管理实施和评述
    2.4 应急保障资源的概念
        2.4.1 应急保障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4.2 应急保障资源的建设和管理
        2.4.3 应急保障资源的供需矛盾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民航飞行事故应对能力调查及评价研究
    3.1 飞行安全状况分析
        3.1.1 事故征候万时率的月度数据分析
        3.1.2 事故征候万时率的年度数据分析
        3.1.3 中美民航飞行安全形势对比
        3.1.4 飞行安全状况总结
    3.2 近期飞行事故调查分析
        3.2.1 近30年发生的重大飞行事故客观记录
        3.2.2 事故现场位置和人员伤亡情况对比
        3.2.3 事故应对所需的应急保障资源分析
    3.3 飞行事故应对能力调查和评价
        3.3.1 评估方法
        3.3.2 指标选取和权重确定
        3.3.3 样本机场的选取
        3.3.4 调查结果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民航飞行事故应对机制构建
    4.1 飞行事故应对机制的构建目标
        4.1.1 飞行事故应对机制的适用范围
        4.1.2 飞行事故应对机制的运行主体
        4.1.3 飞行事故应对机制的预期作用
    4.2 飞行事故应对机制的运作流程
        4.2.1 机制运行时间范围
        4.2.2 机制运行的阶段划分
    4.4 飞行事故应对机制的架构
        4.4.1 预警决策机制
        4.4.2 应急处置机制
        4.4.3 搜索救援机制
        4.4.4 善后恢复机制
        4.4.5 事故调查和信息反馈机制
        4.4.6 前馈控制机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民航飞行事故应对机制运行的保障措施
    5.1 应对前期的运行保障措施
        5.1.1 预警决策机制的运行保障措施
        5.1.2 应急处置机制的运行保障措施
    5.2 应对中期的运行保障措施
        5.2.1 搜索救援机制的运行保障措施
        5.2.2 善后恢复机制的运行保障措施
    5.3 应对后期的运行保障措施
        5.3.1 事故调查和信息反馈机制的运行保障措施
        5.3.2 前馈控制机制的运行保障措施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首都机场航空器机坪管制移交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机坪管制研究现状
        1.2.2 理论模型
    1.3 论文思路与结构安排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首都机场航空器机坪管制移交问题概述
    2.1 首都机场管理机构简介
    2.2 航空器机坪管制业务概述
        2.2.1 机坪管制工作内容
        2.2.2 民航局规章要求
        2.2.3 移交前运作模式
        2.2.4 移交后运作模式及进展
    2.3 机坪管制移交主要问题
        2.3.1 安全责任
        2.3.2 塔台选址
        2.3.3 人才引进
        2.3.4 筹备经验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首都机场机坪管制移交问题解决对策研究
    3.1 问题原因分析
        3.1.1 问卷调查与结果汇总
        3.1.2 具体原因
    3.2 优化方案
        3.2.1 深入开展运行业务研究
        3.2.2 大力推动高新技术应用
        3.2.3 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3.2.4 积极促进运作模式创新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首都机场机坪管制移交问题对策实施
    4.1 实施方案
    4.2 实施要点
        4.2.1 安全移交阶段
        4.2.2 效能提升阶段
        4.2.3 智能指挥阶段
        4.2.4 品质发展阶段
    4.3 应用效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首都机场机坪管制移交问题调查问卷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我国通用航空飞行事故原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航空事故原因研究综述
        1.2.2 研究现状评述及问题提出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事故样本来源及其宏观规律研究
    2.1 事故样本来源
    2.2 事故样本宏观规律研究结果
        2.2.1 基于时间规律的统计结果
        2.2.2 基于事故等级的统计结果
        2.2.3 基于事故飞行阶段的统计结果
        2.2.4 基于事故发生地域的统计结果
        2.2.5 基于事故发生地所属民航地区管理局的统计结果
        2.2.6 基于事故驾驶员年龄的统计结果
        2.2.7 基于事故机型的统计结果
        2.2.8 基于事故作业类型的统计结果
        2.2.9 航空喷洒(撒)作业事故演变规律的统计结果
        2.2.10 商用驾驶员执照培训作业事故演变规律的统计结果
    2.3 本章小结
3 事故致因模型的确定
    3.1 事故致因模型综述
        3.1.1 多米诺骨牌模型
        3.1.2 SHEL模型
        3.1.3 Reason模型和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
        3.1.4 基元事件分析方法
        3.1.5 Rasmussen的风险管理模型和AcciMap
        3.1.6 事故致因“2-4”模型
    3.2 事故致因模型的比较研究
        3.2.1 事故致因模型的组成成分比较
        3.2.2 事故致因模型的系统性比较
        3.2.3 讨论
    3.3 本章小结
4 通用航空飞行事故原因分类分析方法的构建
    4.1 基于24Model的通用航空飞行事故原因分类分析方法的构建
        4.1.1 不安全动作定义及其分类
        4.1.2 不安全物态定义及其分类
        4.1.3 间接原因定义及其分类
        4.1.4 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定义及其分类
        4.1.5 安全文化缺欠定义及其分类
        4.1.6 外部因素缺欠定义及其分类
        4.1.7 通用航空飞行事故原因分类分析方法的确定
    4.2 事故原因分析过程
        4.2.1 事故原因分析的相关要素的确定
        4.2.2 事故原因分析路径的确定
        4.2.3 事故原因分析步骤的确定
    4.3 案例分析
        4.3.1 事故发生过程概述
        4.3.2 事故原因分析过程及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不安全动作统计研究
    5.1 不安全动作的统计分析结果
        5.1.1 不安全动作统计列表
        5.1.2 不安全动作作用路径的统计结果
        5.1.3 基于24Model-GA分类的不安全动作统计结果
    5.2 基于事故作业类型的不安全动作统计结果
        5.2.1 航空喷洒(撒)作业的不安全动作及其控制措施
        5.2.2 商用驾驶员执照培训作业的不安全动作及其控制措施
        5.2.3 航空护林作业的不安全动作及其控制措施
        5.2.4 航空探矿作业的不安全动作及其控制措施
        5.2.5 飞行试验作业的不安全动作及其控制措施
    5.3 本章小结
6. 不安全动作之外的五类原因统计研究
    6.1 不安全物态的统计分析结果
        6.1.1 与发动机故障相关的统计结果及其预防措施
        6.1.2 与风有关的统计结果及其预防措施
        6.1.3 与气象能见条件相关的统计结果及其预防措施
        6.1.4 光线原因的统计结果及其预防措施
        6.1.5 与风和地形相关的综合统计结果及其预防措施
        6.1.6 与地形相关的综合统计结果及其预防措施
        6.1.7 与GPS故障相关的统计结果及其预防措施
        6.1.8 操作性能降低的统计结果及其预防措施
        6.1.9 自动驾驶仪故障的统计结果及其预防措施
    6.2 间接原测的统计分析结果
        6.2.1 安全意识不高统计结果及其预防措施
        6.2.2 安全心理不利统计结果及其预防措施
        6.2.3 安全知识不足统计结果及其预防措施
        6.2.4 安全生理不利统计结果及其预防措施
        6.2.5 安全习惯不佳统计结果及其预防措施
    6.3 安全管理体系缺欠的统计分析结果
        6.3.1 安全管理程序缺欠统计结果
        6.3.2 安全方针缺欠统计结果
        6.3.3 安全管理组织结构缺欠统计结果
        6.3.4 资源管理缺欠统计结果
    6.4 安全文化缺欠的统计分析结果
    6.5 外部因素缺欠的统计分析结果
        6.5.1 局方监管缺欠统计结果
        6.5.2 通航活动相关单位缺欠统计结果
        6.5.3 设计制造缺欠统计结果
        6.5.4 法律法规缺欠统计结果
    6.6 通用航空飞行事故高频原因汇总结果
    6.7 本章小结
7 通用航空飞行事故原因关联性研究及预防措施建议
    7.1 基本分析原理概述
    7.2 基于卡方检验的数据分析结果
        7.2.1 数据处理
        7.2.2 基于Bootstrap自抽样的稳定事故原因分析结果
        7.2.3 24Model-GA中相邻原因子类关联强度分析结果
        7.2.4 讨论
    7.3 对策建议措施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8)战术空域管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顶层设计
        1.2.2 空域冲突探测与解脱技术
        1.2.3 空域态势监视技术
        1.2.4 战术空域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战术空域管理运行概念
    2.1 概念定义
    2.2 战术空域管理需求分析
    2.3 运行活动关系研究
        2.3.1 系统总体运行活动关系
        2.3.2 空域协同规划
        2.3.3 空域计划管理
        2.3.4 空域运行一致性监视
        2.3.5 空域临机规划
    2.4 战术空域规划设计方法
        2.4.1 协同定位区域模型算法
        2.4.2 协同定位区域作图法
        2.4.3 协同平台最优布局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战术空域冲突探测与解脱模型研究
    3.1 空域运行数学建模
        3.1.1 空域结构要素建模
        3.1.2 空域活动模型
    3.2 战术空域冲突检测技术
        3.2.1 间隔标准分析
        3.2.2 空域结构冲突检测
        3.2.3 空域活动冲突检测
    3.3 战术空域冲突解脱技术
        3.3.1 空域活动规则
        3.3.2 空域冲突解脱模型
    3.4 空域计划生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战术空域态势监视技术研究
    4.1 空域状态监视与动态调整技术
    4.2 空域冲突预警与告警技术
        4.2.1 航迹冲突预警和告警
        4.2.2 最低安全高度预警和告警
        4.2.3 空域侵入预警和告警
    4.3 目标监视数据处理技术
        4.3.1 传感器坐标系与系统坐标系转换
        4.3.2 多元监视数据处理模型构建
        4.3.3 多元监视数据处理算法
        4.3.4 监视数据误差消除算法
    4.4 空域态势综合显示技术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战术空域仿真评估技术研究
    5.1 战术空域规划仿真方法
        5.1.1 空域系统仿真建模
        5.1.2 航空器仿真建模
        5.1.3 空域运行仿真
        5.1.4 仿真数据生成
    5.2 战术空域系统评估
    5.3 评估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战术空域管理系统总体架构研究
    6.1 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6.2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6.2.1 战术空域计划建立
        6.2.2 空域协同规划与设计
        6.2.3 空域计划生成
        6.2.4 空域动态调整
        6.2.5 态势共享支持
    6.3 仿真验证系统组成
        6.3.1 系统基本组成
        6.3.2 系统结构及配置
        6.3.3 战术空域管理软件结构
        6.3.4 系统接口关系
    6.4 仿真验证
        6.4.1 系统输入设定
        6.4.2 空域协同规划
        6.4.3 空域冲突检测与告警
        6.4.4 空域冲突解脱方案
        6.4.5 空中计划生成
        6.4.6 空域态势监视与目标识别
        6.4.7 临机冲突检测与动态调整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的创新点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飞行指挥员的任务和职责(论文参考文献)

  • [1]释意理论视角下科技英语汉译中的隐化策略研究 ——以《2005版空降条令》(第九章-附录Ⅰ)为例[D]. 鞠宏.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2]通用航空公司运行安全监管及对策研究[D]. 孙宇涵. 中国民航大学, 2020(01)
  • [3]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视角下的科技文本客观性实现的翻译策略 ——以《2005版空降条令》(第1~4章)为例[D]. 薛继颖.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4]航空器机坪运行管理移交综合评价与优化研究[D]. 张聪聪.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20(11)
  • [5]民航飞行事故应对机制研究[D]. 熊然.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6]首都机场航空器机坪管制移交问题研究[D]. 梁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9(01)
  • [7]我国通用航空飞行事故原因研究[D]. 薛宇敬阳.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09)
  • [8]战术空域管理技术研究[D]. 毛亿.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1)
  • [9]珠海“军事飞行训练国际交流会议·2016”综述[J]. 黄莺,金玲. 教练机, 2016(04)
  • [10]北方之鹰——记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J]. 高金业. 时代文学, 2016(02)

标签:;  ;  ;  ;  ;  

飞行指挥官的职责和责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