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医院管理者素质培训

当代医院管理者素质培训

一、当代医院管理人员素质训练(论文文献综述)

张雷[1](2020)在《知识管理导向下如何构建医院档案管理体系》文中指出医院是知识密集型的场所之一,而且知识对于医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有效推动医院的发展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医生的治疗技术,这样就可以让医院在日后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该论文主要对现阶段我国医疗机构的档案管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阐述知识管理导向下构建医院档案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

马永慧[2](2020)在《内部审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卫生系统的改革在新会计制度颁布后逐渐进入关键阶段,为推动医疗卫生行业的健康发展,发挥应有的社会服务职能,医院财务管理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具备规范性、合理性的内部审计措施,针对医院在不同的经营周转周期中的具体收支情况进行审计与核算,找出财务管理机制中的潜在问题,进一步压缩医院运营成本开支,提高医疗行业对社会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与经济收益率,医院管理者可根据财务管理中的专业性数据进行准确、细致的财务分析,对内部审计在未来的发展做出详尽规划,有利于评估医院不同科室、不同部门的经营运作状况,改善医院员工的工作态度,使之树立牢固的成本意识,提高内部工作绩效考查的全面性与准确性。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新医改会计制度下医院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指出了目前部分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模式的缺陷,总结了完善新医改会计制度下内部审计机制的可行策略。

刘坤[3](2020)在《S公司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如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得到了显着提高,不仅促进了社会相关产业的调整与转型,而且也为我国星级酒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但是星级酒店也遭受到了激烈的市场竞争。酒店行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之一,聚集了大量的劳动力,因此酒店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现有绩效管理体系的影响,因此只有良好的绩效管理,才能促进酒店发展水平的提升,为酒店竞争力的有效提升提供新的动力。所以该行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加强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本文的研究基于分析国内酒店行业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选取了S公司为研究对象,结合目前流行的BSC和KPI绩效考核方法,对公司现有的考核体系进行了优化设计,不仅能够促进该公司的长效发展,而且也能够为社会同类型企业的发展提供积极地指导。目前,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大,虽然该公司的发展规模比较大,发展水平也比较高,但是在绩效管理方面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同样面临了发展压力。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该公司现有的绩效管理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的理论对该公司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新型的绩效考核方法,对该公司的考核体系进行了优化,能够为该公司终极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借鉴价值。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首先全面分析了S公司现有的绩效管理现状,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该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十分缺乏,一方面没有设置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另一方面全体员工综合素质水平较低,不能够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对该公司的员工进行了进一步询问,通过总结该公司绩效考核的发展现状有了更深的了解。(2)其次通过归纳与分析,找出了该公司在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具体来看:第一,该公司的绩效管理目标没有内化为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因此导致了绩效考核体系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第二,该公司的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不能够通过及时地反馈提升员工现有的工作状态,与此同时,相关部门没有有效利用考核的结果,使得考核流于形式化。第三,公司管理者对绩效考核的认识不足,因此一方面没有设置专门的考核机构,另一方面也使得员工的参与意识不足,不能够为公司的长效发展提供保障。(3)再次通过分析该公司现有的绩效考核问题,并结合相关的绩效考核理论,对该公司的绩效考核指标进行了优化,为该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生命力。(4)最后通过进一步优化该公司绩效管理的保障措施,能够使该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的运行更加顺利,进一步促进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层的共同参与,在此基础上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的良好运行保驾护航。

韦竞[4](2019)在《医院建筑综合体的设计研究》文中提出在当代的建设思想的影响下,无论是城市规划建设,还是单体建设都必须明确使用功效,但因此会忽视城市整体的有机复合性。当前大部分建筑物都过分明确自身独特性,相应的功能较为单一,不同单体之间没有必要的联系。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建筑的功能性难以满足城市发展,必须进行相应的整合。充分利用医院的土地空间来满足多样化的就医需求。当前城市土地日益紧缺,医院的发展逐步向综合化的方向进行,门诊、急诊、住院、科研、教学等功能逐渐的复合化,城市中医院综合体这类具备多种复合功效的建筑形态逐渐显现。当前医院综合体的建设理念主要是从传统的功能简单叠加到功能复合化,建筑样式也渐渐的趋向于综合化的方向进行转变。可以满足各种不同功能的互相交叉发展,避免了传统功能分工繁琐的这种不足,极大程度的方便了人们进行就医。医院综合体这种建筑样式的空间已经形成为多角度、多种功能复合的一种动态的体系,建筑空间功能符合城市发展需求,相互之间作为依托,逐步变成城市功能的关键要素。医院综合体逐步成为城市中心区或CBD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医院综合体,在整个我们国家医院的形成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同时对医院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能够充分体现当前城市建设发展的历程。这种功能性的建筑非常关注和城市发展相协调。作为当前城市建设,非常注重综合发展的理念,这对于医院综合体的建设和发展都是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这种综合性的医院建筑一定要按照当前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以及城市发展的需求来进行规划建设,科学合理的进行建设,能够和周边环境、城市设计相匹配,互相作用,获得相应的整体综合性效益。论文基于行业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对医院发展的熟悉,采用SWOT战略分析工具,对医院综合体的设计评价进行了研究分析,同时采用德尔菲法、模糊分析法等建立起医院综合体设计评价体系,过程中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研究。论文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医院综合体设计目前尚没有系统的研究成果,本论文研究成果将一定意义上填补这一研究空白。

刘浩[5](2018)在《我国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协同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偕老爱幼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水平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我国开始重视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妇女、儿童、少数民族、残疾人)的关怀。其中包括把残疾人发展事业纳入国家“五年发展计划”,充分保障残疾人的各项权利,提升残疾人的生活幸福度,而对特殊儿童的关怀更是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核心内容。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建筑是承载了儿童康复工作的主要建筑类型,其机构涵盖了医疗、教育、职业、社会康复的主要职能,是为特殊儿童提供生理和心理康复治疗,指导教育特殊儿童掌握必要的学习生活技巧,并帮助其重返社会的医疗康复服务机构。由于我国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类建筑发展起步较晚,相关理论研究和优秀建成案例较少,加上专门针对康复中心建筑的规范标准匮乏,使得我国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类建筑设计水准与其他公共建筑设计相比差距较大,发展呈现强烈不均衡状态。有赖于近年我国残疾人事业的不断发展,特殊儿童的康复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吸收国外先进理念的基础上,总结出一整套适合我国特殊儿童发展的康复理论,包括医教结合、去医疗特征化等康复思想。在此前提下,一方面是传统的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建设标准已经不适应新的康复理念和康复思想的发展;另一方面是随着我国群众普遍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设施已经不能满足患者日益提高的对优质康复空间和康复服务的需求。鉴于以上情况,寻求适合当代特殊儿童康复需求的,符合特殊儿童这一特殊康复对象的康复中心建筑的设计方法论便成为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本论文研究从建筑学的角度出发,以“协同论”为理论研究基础,并参考与特殊儿童康复相关的辅助学科理论,聚焦特殊儿童所包含的“儿童”与“残疾人”两大特殊属性,针对其特殊属性进行专项设计。以我国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标准为基本指导基础,结合与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相关联的儿童建筑、医疗建筑、教育建筑的最新设计理念和优秀案例,对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建筑的设计原理进行系统的阐述和解读,旨在全面提升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建筑的适用范围、使用效率和空间体验。本研究从建筑模式协同、建筑系统协同、细节设计协同三个方面综合对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建筑设计进行研究分析。研究核心紧扣协同论,研究的重点从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设计的建筑模式入手——集中探讨对于特殊儿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关行业支持、“大健康”全民医疗康复环境的构建等,着眼于探索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模式的多种可能性;进而,聚焦于建筑设计本质——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建筑系统的协同组织,从建筑学的角度总结归纳出适合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标准建筑系统,综合提升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建筑的使用效率;最后,在明确建筑标准的前提下,具体落实到建筑的微观细节层面,通过对建筑的细节设计钻研,以调研访谈所收集的数据为设计依据,全面提升建筑的微观空间体验。以上三块研究板块共同构成了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建筑协同设计的理论研究框架基础。本论文对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研究内容系统全面,涵盖了从宏观的康复中心模式、到中观的康复中心建筑系统组织,再至微观的康复中心细节设计。包含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设计的各个层面和重点环节,完整阐述了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建筑协同设计的具体措施。研究方法采用理论结合实践——以协同论理论指为导基础,跨学科研究、对比分析研究、案例归纳研究为研究方法;以研究团队具体项目为实践支撑,结合设计中的经验亮点对现有设计理论和建设规范标准进行创造性补充。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以整体提升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建筑设计水平为目标——力求实现建筑模式的灵活多样,建筑系统的便捷高效,以及建筑细节的精致细腻。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协同设计发展,综合提升建筑的运营效率和使用体验,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协同设计策略。

裴立东[6](2018)在《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转化医学中心功能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医疗建筑作为医学行为和医疗活动的载体,其发展和演进最为直接的驱动因素是医学模式的转变。转化医学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建筑分支类型,萌芽于2000年代末,其出现也是受到了近年兴起的转化医学模式的影响。建筑作为行为载体,其发展会滞后于所承载的职能活动,因此从转化医学模式的内在需求入手,揭示转化医学活动所适应的载体功能空间体系,成为了建筑学领域所应承担的课题。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中关于转化医学中心建筑设计研究、转化医学中心承载内容的现行模式研究,以及与转化医学中心相关建筑设计研究的内容,明确了转化医学中心建筑设计理论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并据此确定了本研究的基本方向和着眼点,即转化医学中心的功能要素组成、功能关系判定和功能体系构建。上述三项内容既是独立的研究点,又存在由点及面的层层递进关系。同时,根据转化医学中心建筑本体的解析,挖掘出功能研究自身所具有的特征,并以此引入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出核心研究内容的理论模型,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转化医学专家与转化医疗建筑设计专家的访谈与问卷,是本研究论据支撑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相关专家的行为体验、实践经验和设计感悟,寻求对转化医学中心建筑功能要素的有效把控,以及对要素之间衔接关系的总体判断。这在转化医学中心建筑兴建初期,设计理论尚无明确标准的情况下,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这些信息和数据,一方面能够对转化医学中心功能要素的采集和推导进行必要的修正和优化,另一方面可以生成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所需的原始数据序列,参与功能要素关联度的计算,为最终的转化医学中心功能体系构建提供量化参考。转化医学中心功能要素采集、功能关系判定和功能体系构建,是依次递进、环环相扣的研究过程,功能要素采集为功能关系判定提供基本因子,功能关系又成为功能体系构建的基础。首先,通过对转化医学中心建筑案例、转化医学模式的分析,采集、推导功能要素项,并以相关专家的评判对其进行修正和优化;同时根据后续功能关系研究的需求,确定影响功能要素关系的各项因素,形成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所需的因子序列。其次,将调研数据对应带入因子序列,生成原始数据序列集合,并选取适当的无量纲处理方法将数据序列无量纲化;进而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模型公式计算出功能要素间的影响因素关联度,并带入初始的评分数值,得出功能要素在影响因素作用下的关联数值。最后,参考功能关系判定的综合关联值及其优先级划分,构建各类职能组团(相同职能组团、相近职能组团、不同职能组团以及特殊功能要素)的分项功能结构关系,并根据转化医学中心的建设理念,以及转化医学流程所包含的环节,具体划分出必需型功能要素、联合型功能要素和外延拓展型功能要素,构建出转化医学中心功能体系的简单模式、复合模式与全面模式,完善转化医学中心建筑设计理论,指导实际项目建设。

孙冰[7](2018)在《广东省医院建筑发展研究(1835年至今)》文中指出医院建筑作为提供医疗和护理服务的场所,是十分重要的公共建筑。广东省作为中国的第一经济大省,其卫生医疗水平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自近代中国第一家西式医院在广州建立起,广东省的医院建筑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引领着全国医院建筑的发展。广东省的医院建筑类型丰富,风格多样,地方特色鲜明,值得深入研究。以史为鉴是了解并学习事物的好方法之一,通过研究历史上医院建筑的发展状况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医院建筑的本质、内涵和发展趋势,进而为未来的设计理念和策略提供基础。目前对于广东省医院建筑的历史发展研究十分有限,且不成体系。因此,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梳理广东省医院建筑自近代以来的发展历程,填补广东省医院建筑发展历史中该时期的研究空白。本文搭建了广东省医院建筑发展的框架,充实和完善了近现代岭南建筑研究,可为后续学者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石。同时,深入剖析影响广东省医院建筑历史的因素及其对未来医院建筑发展的影响,探寻未来广东省医院建筑发展的趋势和应对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首先是背景部分,包括绪论及医院建筑的发展概况。主要阐述了课题的研究缘起、意义,对西方和中国的医院建筑发展脉络进行了大致梳理,为后文的展开做好铺垫。其次是广东省医院建筑各时期的发展历程。本文将近代至今广东医院建筑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通过社会、经济、医疗、政策等的研究,逐一分析每个时期的医院建筑发展情况;通过医院建筑实例的研究,从布局、风格、气候适应性等几个方面来深入分析医院建筑的特征。最后是广东省医院建筑的发展分析及未来建筑设计的策略研究。该部分主要叙述了广东医院发展受到的影响因素,医院建筑的发展演变分析,以及今后广东医院建筑发展面临的挑战;并结合当代具体情况,辅以世界发达国家医院经验,给出了广东省医院的未来发展策略,达到“总结历史,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梳理了广东省医院建筑各个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总结了影响广东省医院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阐述了其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的关系,通过对当代广东省医院建筑可持续性、人性化、地域性的分析,从选址规划、建筑设计、后期运营等方面,探索了当今广东省医院建筑设计的思想和策略,并展望了未来医院建筑的发展趋势。

王婉璐[8](2018)在《医学社会学视野下的医院建筑改造研究 ——以北京市属医院门急诊部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自建国以来建设了大量医院,同时医院建设也产生了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90年代以来,我国医院进入改造高潮。通过对北京市属医院门急诊部的调研发现,许多医院在发展过程中都发生过重大改造。医院建筑作为一种与医学发展和社会多重因素有广泛联系的建筑类型,医学社会变革会引发医院建筑发生相应转变,而国内对医院建筑的医学社会属性研究非常少。在如此大背景前提下,本文选择北京市属医院门急诊部为研究对象做现状调研,针对医学社会学视角的医院建筑改造进行研究,研究医学社会要素对医院建筑改造的影响,以填补医院建筑社会研究视角的缺失,更全面地理解医院建筑。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介绍本文研究的现实背景与理论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对象为北京市属医院门急诊部,研究范围为与医学社会相关的医院建筑改造,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和框架。第二章介绍医学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本文的引介原则,通过分析医院外部社会环境、内部社会生活与医学社会实践对医院建筑的影响,总结医学社会学在医院建筑设计研究中的应用,为后面的部分作理论基础。第三章结合对北京22家市属医院的现状调研,介绍北京市属医院门急诊部的发展变化,总结归纳北京市门急诊部的改造特点,发现不同时期医院建筑改造的规律和产生的问题,为第四章提供资料支持。第四章结合第三章调研内容分析影响北京市门急诊部改造背后的医学社会驱动因素,究其根源,把握本质,改善现有医院建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大量改造问题,为第五章的设计策略作参考依据。第五章结合之前的调研现状和社会思考,借鉴国外医院建筑研究经验,总结提出门急诊部设计的优化策略,寻找减少二次改造的设计方法,改善现有医疗环境,建设更合理、更面向社会需求的医院建筑。本研究从新视角研究医院建筑的改造,尝试拓展医院建筑设计思路,对原有的设计方法给予启发,希望可以为之后医院建筑的研究提供借鉴。

张明[9](2018)在《新医疗环境下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是每一家医院的核心工作,是医院管理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对医院的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在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深化,分级诊疗的逐步深入,为三级公立医院带来了更多的危急重症患者。加之全面二孩的开放,民办医疗机构进一步扩张,也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公立医院想要保持自身的行业的竞争力,必须对医疗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从而提升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因此,在不断推进和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新局势之下,如何进一步提升公立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便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以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红十字会医院现有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门诊、急诊及住院等救治环节,进行调查并全面分析,发现看出红十字会医院在医疗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医务人员质量管理意识薄弱,医疗质量管理信息化程度低,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落实不到位,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等。所以,要想客观、全面的进行医疗质量评价,进一步提升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质量,急需制订出一套科学的质量管理模式,其中主要是指基础工作质量、医疗重点环节质量的管理方法,以及最终的评价标准等。为此,笔者通过查阅相关参考文献和大量资料,对国内外医疗结构在医疗质量管理方面的改进措施进行学习和借鉴,提出了一些列的改进措施对现有医疗质量管理架构进行改进,包括: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水平;搭建综合医疗质量管理平台,动态医疗质量管理;设立环节中质量指标,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目前,笔者所提出的相关建议已经得到了医院的认同并付诸实施,笔者将会在以后对实施的效果进行有效地跟踪,并继续改进。

李晓丹,吴晓英,张静华,孔祥燕,詹燕春,孟春英[10](2018)在《在职护士职业素养培训管理体系的构建及临床应用效果》文中认为目的构建在职护士职业素养培训管理体系并评价其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0月某三甲医院1 233名护士,通过建立健全在职护士职业素养管理组织架构,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培训内容,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及情景训练等多种培训形式和途径,落实在职护士职业素养培训。结果培训前护理职业素养总平均分为(91.78±3.82)分,培训后总平均分为(94.53±4.33)分,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6,P=0.006);培训前患者的满意度为90.57%,培训后患者的满意度为97.42%,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16,P=0.006)。培训前医生的满意度为90.57%,培训后医生的满意度为94.88%,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33,P<0.01)。结论护士职业素养培训模式的构建强化了护士的职业素质的重要性,完善了职业素养的评价,对在职护士职业素养的培训有指导性意义。

二、当代医院管理人员素质训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当代医院管理人员素质训练(论文提纲范文)

(1)知识管理导向下如何构建医院档案管理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1 现阶段我国医疗机构的档案管理问题
    1.1 我国医疗机构的档案管理机制混乱
    1.2 我国医疗机构的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足
    1.3 我国医疗机构的档案管理的人员专业水准不够
2 知识管理导向下构建医院档案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
    2.1 医院档案管理人员改变传统管理理念,宣传医院文化
    2.2 医院档案管理部门注重档案管理人才的引进
    2.3 医院需要定期对新老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3 结束语

(2)内部审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新会计制度下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内容分析
    1.1 审计收支费用
    1.2 审计资金使用
    1.3 审计资产负债数额
2 我国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模式的主要缺陷分析
    2.1 财会工作队伍专业素质较低
    2.2 财务管理工作效果较差
3 完善内部审计机制、提高财务管理效能的可行策略研究
    3.1 组建专业化内部审计团队
    3.2 制定严谨、规范的内部审计管理机制
    3.3 选用较为适宜的审计方法与标准
结论

(3)S公司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绩效管理
        2.1.2 绩效管理体系
    2.2 BSC和 KPI的简介以及优劣势比较
        2.2.1 KPI和 BSC的简介
        2.2.2 BSC 和 KPI 优劣势比较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3.2 期望理论
        2.3.3 公平理论
3 S公司概况与员工绩效管理体系变革
    3.1 公司组织结构及人力资源概况
        3.1.1 S公司组织结构
        3.1.2 S公司人力资源情况
    3.2 S公司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的变革
    3.3 S公司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现状及员工满意度分析
        3.3.1 公司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的现状
        3.3.2 S公司员工绩效管理满意度
4 S公司员工绩效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S公司员工绩效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4.1.1 绩效管理目标不明确
        4.1.2 绩效计划不科学
        4.1.3 绩效实施缺少必要的绩效辅导
        4.1.4 绩绩效考核不规范
        4.1.5 绩效管理没有有效的沟通机制
    4.2 S公司员工绩效管理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高层管理者对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的认知不足
        4.2.2 缺乏专业的绩效考核组织机构及考核人员
        4.2.3 员工的参与意识较低
        4.2.4 相关配套措施不健全
        4.2.5 绩效考核结果运用不充分
5 S公司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设计
    5.1 S公司优化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的目标和原则
        5.1.1 优化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的目标
        5.1.2 优化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的原则
    5.2 优化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的准备工作
        5.2.1 优化绩效管理制度
        5.2.2 组织结构的调整
        5.2.3 工作分析
    5.3 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设计
        5.3.1 绩效计划制定
        5.3.2 绩效实施
        5.3.3 员工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重构
        5.3.4 绩效反馈与面谈
        5.3.5 考核结果的运用
6 优化S公司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的保障措施
    6.1 绩效保障体系优化
        6.1.1 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6.1.2 完善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组织体系
        6.1.3 重视对绩效管理制度的宣传与培训
    6.2 沟通机制保障
    6.3 组织保障及人员保障
        6.3.1 组织保障
        6.3.2 人员保障
    6.4 文化保障
    6.5 制度保障
        6.5.1 保证绩效管理流程的制度化
        6.5.2 建立对绩效考核的约束体系
        6.5.3 完善绩效考核的修正体系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S 公司绩效管理机制调查问卷

(4)医院建筑综合体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医院研究发展
        1.2.2 医院综合体理念研究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医院建筑综合体现状分析
    2.1 国内外医院建设发展情况
        2.1.1 国外医院建设发展历程
        2.1.2 国内医院建设发展历程
        2.1.3 医学模式划分的变迁
    2.2 医院建筑综合体的概念
        2.2.1 建筑综合体的定义
        2.2.2 医院综合体的定义
        2.2.3 医院综合体的特征和分类
    2.3 医院建筑综合体的发展
        2.3.1 医院综合体的发展历史及存在问题
        2.3.2 医院综合体的发展趋势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医院建筑综合体的设计分析
    3.1 医院建筑综合体设计宗旨
        3.1.1 医院建筑综合体设计原则
        3.1.2 医院建筑综合体设计思路
    3.2 医院建筑综合体设计步骤
        3.2.1 医院建筑综合体设计任务
        3.2.2 医院建筑综合体设计任务分解
        3.2.3 医院建筑综合体设计任务总结
    3.3 医院建筑综合体子功能的组合策略
        3.3.1 功能组织集约化和复合化
        3.3.2 功能的延续化、全时化和网络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医院建筑综合体设计优化
    4.1 医院建筑综合体设计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4.1.1 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4.1.2 采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
        4.1.3 指标体系确立
    4.2 医院综合体设计模式评价与选择模型的构建方法
        4.2.1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4.2.2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指标标准
        4.2.3 医院综合体评价结果的确定
    4.3 医院综合体设计优化方案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医院建筑综合体设计的实证研究
    5.1 某三级甲等口腔医院设计分析
        5.1.1 某三级甲等口腔医院项目概况
        5.1.2 某三级甲等口腔医院设计思路及原则
    5.2 某三级甲等口腔医院设计评价
        5.2.1 AHP确定指标权重
        5.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5.2.3 某三级甲等口腔医院设计不足之处
    5.3 某三级甲等口腔医院设计优化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我国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协同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研究缘起
    1.1 研究背景
        1.1.1 关于康复学相关科学的研究
        1.1.2 当代残疾人康复机构现状(康复行业)
    1.2 研究对象
        1.2.1 残疾人
        1.2.2 康复
        1.2.3 康复中心
    1.3 研究范围的界定
        1.3.1 关于时间范畴的界定
        1.3.2 特殊儿童的界定
        1.3.3 关于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研究范畴的界定
    1.4 论文研究目的
    1.5 论文研究意义
    1.6 研究现状
        1.6.1 团队研究成果
        1.6.2 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建筑设计研究
        1.6.3 国外相关研究
        1.6.4 与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相关联研究
        1.6.5 有关儿童康复学的理论
        1.6.6 研究概况总结
    1.7 研究方法
        1.7.1 理论研究基础
        1.7.2 跨学科研究
        1.7.3 对比分析研究
        1.7.4 案例归纳研究
    1.8 研究创新点
        1.8.1 国内首次针对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设计所做的研究
        1.8.2 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对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协同设计进行全面阐述
        1.8.3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协同发展框架
    1.9 研究框架
第2章 当代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发展研究概况
    2.1 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2.1.1 听觉障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2.1.2 视觉障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2.1.3 智力障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2.1.4 脑性瘫痪障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2.1.5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2.2 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创建目的
        2.2.1 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创建任务
        2.2.2 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服务对象
    2.3 国内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历史发展变迁与现状
        2.3.1 传统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解读
        2.3.2 传统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单一的建设模式
        2.3.3 传统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单纯的服务关系
        2.3.4 国内机构的历史发展变迁与现状
    2.4 国外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机构的历史发展变迁与现状
        2.4.1 欧美地区机构的历史发展变迁与现状
        2.4.2 日本机构的历史发展变迁与现状
    2.5 传统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分类、规模和工作服务内容
        2.5.1 我国康复机构组织类型
        2.5.2 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发展趋势
        2.5.3 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服务范畴
    2.6 我国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协同设计策划框架
        2.6.1 中心模式协同应对策略
        2.6.2 建筑系统协同应对策略
        2.6.3 细节设计协同应对策略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模式协同应对策略
    3.1 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模式
        3.1.1 现象
        3.1.2 分析
        3.1.3 观点
    3.2 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建设标准
        3.2.1 建设级别与项目构成条件
        3.2.2 规划与选址布局条件
        3.2.3 建设规模与建筑面积指标
    3.3 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模式协同
        3.3.1 分类协同
        3.3.2 多样性协同
        3.3.3 资源协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建筑系统协同应对策略
    4.1 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建筑系统
        4.1.1 现象
        4.1.2 分析
        4.1.3 观点
    4.2 建筑系统的特征
    4.3 建筑功能系统协同
        4.3.1 功能系统建立
        4.3.2 功能系统整合
        4.3.3 功能系统组织
        4.3.4 功能系统标准模块
    4.4 建筑流线系统协同
        4.4.1 流线系统的分级分类方法
        4.4.2 流线系统的层级分类内容
        4.4.3 流线系统的分化组织原则
    4.5 建筑系统综合协同
        4.5.1 总体规划协同
        4.5.2 空间建构协同
        4.5.3 系统转换协同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细节设计协同应对策略
    5.1 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建筑细节设计
        5.1.1 现象
        5.1.2 分析
        5.1.3 观点
    5.2 系统评估体系的建立
        5.2.1 使用后评估体系
        5.2.2 特殊儿童康复中心使用后评估指标
        5.2.3 结论
    5.3 通用性设计协同
        5.3.1 无障碍设计隐形处理
        5.3.2 公共空间多维度设计
    5.4 针对性设计协同
        5.4.1 针对儿童群体的设计原则
        5.4.2 针对不同残障患者群体的设计原则
        5.4.3 针对其他使用人群的设计原则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协同发展策略
    6.1 “互联网+康复”模式协同拓展策略
        6.1.1 相关概念解读
        6.1.2 “互联网+康复”观念的引入
        6.1.3 “互联网+康复”模式协同拓展
    6.2 “产业+康复”运营协同拓展策略
        6.2.1 相关概念解读
        6.2.2 “康复产业化”观念的引入
        6.2.3 康复产业协同拓展
    6.3 “体验+康复”服务协同拓展策略
        6.3.1 相关概念解读
        6.3.2 “用户体验设计”观念的引入
        6.3.3 康复服务协同拓展策略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转化医学中心功能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社会需求与转化医学兴起
        1.1.2 政府导向与建筑平台启建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转化医学中心
        1.2.2 转化医学模式
        1.2.3 相关医疗建筑
        1.2.4 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概念界定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论文框架
第2章 研究基础解析与理论框架建构
    2.1 转化医学中心解析
        2.1.1 现状分析
        2.1.2 组织特征
        2.1.3 现存问题
        2.1.4 桎梏反思
    2.2 转化医学模式解读
        2.2.1 医学研究模式
        2.2.2 职能构成模式
        2.2.3 人员构成模式
    2.3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2.3.1 上层理论
        2.3.2 自身特性
        2.3.3 计算步骤
        2.3.4 模型公式
    2.4 理论模型建构
        2.4.1 研究内容的特征解析
        2.4.2 理论方法适用性分析
        2.4.3 理论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专家访谈与调查问卷框架设计
    3.1 价值定位
        3.1.1 访谈的价值与意义
        3.1.2 问卷的价值与意义
    3.2 对象选择
        3.2.1 调研对象类型
        3.2.2 调研对象素质
        3.2.3 调研对象数量
    3.3 调研内容
        3.3.1 访谈提纲预设
        3.3.2 问卷内容设计
    3.4 结果处理
        3.4.1 访谈结果的整理归类
        3.4.2 问卷数据的信效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功能要素采集及影响因素确定
    4.1 功能要素特性与灰色原理
        4.1.1 功能要素差异明显
        4.1.2 功能要素数量众多
        4.1.3 功能要素关系复杂
    4.2 功能要素采集与验证整合
        4.2.1 功能要素的灰白定位
        4.2.2 从典型建筑案例采集
        4.2.3 由转化医学模式推导
        4.2.4 据专家访谈结果修正
    4.3 理想模式与单项影响因素
        4.3.1 参考序列与目标序列的映射
        4.3.2 理想模式的定位
        4.3.3 影响因素的提取
        4.3.4 影响因素的筛选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关联数值计算及结果层级处理
    5.1 因子序列集合的生成
        5.1.1 功能要素与影响因素代号指定
        5.1.2 无关联要素的判定与数据剔除
        5.1.3 示例要素选取与因子序列生成
    5.2 功能要素关联值计算
        5.2.1 数据无量纲处理
        5.2.2 灰色关联度计算
        5.2.3 综合关联值计算
    5.3 综合关联值层级处理
        5.3.1 关联数值整理归类
        5.3.2 小占比数据段合并
        5.3.3 各段数据分析定位
        5.3.4 关联数值层级划分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功能分项结构及完整体系构建
    6.1 相同职能功能结构构建
        6.1.1 转化治疗与护理功能要素组群
        6.1.2 基础研究与试验功能要素组群
        6.1.3 其它少要素项的功能要素组群
    6.2 相近职能功能结构构建
        6.2.1 转化医疗功能要素组群
        6.2.2 传统医疗功能要素组群
        6.2.3 转化与传统医疗交叉功能要素组群
    6.3 不同职能功能结构构建
        6.3.1 医疗与非医疗交叉功能要素组群
        6.3.2 各类型非医疗交叉功能要素组群
    6.4 特殊要素功能结构构建
        6.4.1 医疗服务向特殊功能要素组群
        6.4.2 综合服务向特殊功能要素组群
    6.5 功能体系整体模式构建
        6.5.1 职能性质划分定位
        6.5.2 功能体系简单模式
        6.5.3 功能体系复合模式
        6.5.4 功能体系全面模式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广东省医院建筑发展研究(1835年至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
        1.1.1 广东省医院建筑发展处于全国前列
        1.1.2 广东省医院建筑特点突出
        1.1.3 广东省医院建筑历史研究的缺失
        1.1.4 探寻适合广东省医院建筑的设计策略
    1.2 研究对象与范围概念界定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范围的界定
    1.3 研究意义
        1.3.1 广东省医院建筑发展历史的梳理
        1.3.2 广东省医院建筑设计策略的总结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医院建筑的相关研究现状
        1.4.2 医院建筑历史的相关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实地调研法
        1.5.3 分析推演法
    1.6 论文框架结构
第二章 医院建筑发展概述
    2.1 古代宗教医学的医院建筑
        2.1.1 古代西方医院建筑
        2.1.2 古代中国医院建筑
    2.2 近代实验医学、机械医学的医院建筑
        2.2.1 近代西方医院建筑
        2.2.2 近代中国医院建筑
    2.3 现代生物医学、整体医学下的人性化医院建筑
        2.3.1 现代西方医院建筑
        2.3.2 现代中国医院建筑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近代广东省医院建筑发展历程
    3.1 晚清医院建筑(1835-1911)
        3.1.1 背景研究
        3.1.2 西式医院的兴起
        3.1.3 传教医生与晚清西式医院建筑
        3.1.4 晚清医院建筑设计特征分析
    3.2 民国时期医院建筑(1912-1949)
        3.2.1 背景研究
        3.2.2 西式医疗机构的发展
        3.2.3 专业建筑师主导下的西式医院建筑
        3.2.4 民国医院建筑设计特征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建国至今广东省医院建筑发展历程
    4.1 建国至改革开放前医院建筑(1949-1978)
        4.1.1 背景研究
        4.1.2 全民普及医疗思想下的医院建筑发展
        4.1.3 影响医院建筑发展的人物
        4.1.4 建国至改革开放前医院建筑设计特征分析
    4.2 改革开放后医院建筑(1979-1999)
        4.2.1 背景研究
        4.2.2 从计划医疗向市场化医疗发展思想下的医院建筑
        4.2.3 影响医院建筑发展的建筑师
        4.2.4 改革开放后医院建筑设计特征分析
    4.3 二十一世纪医院建筑(2000-今)
        4.3.1 背景研究
        4.3.2 新医改政策下的医院建筑发展
        4.3.3 境内外设计团队深入合作对医院建筑的影响
        4.3.4 二十一世纪医院建筑设计特征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东省医院建筑发展分析
    5.1 近代至今广东省医院建筑发展演进分析
        5.1.1 总体布局演进分析
        5.1.2 平面布局演进分析
        5.1.3 气候适应性分析
        5.1.4 医院建筑建设标准分析
    5.2 影响广东省医院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
        5.2.1 自然气候环境对广东省医院建筑的影响
        5.2.2 社会经济发展对广东省医院建筑的影响
        5.2.3 医学、技术发展对广东省医院建筑的影响
        5.2.4 医疗政策变迁对广东省医院建筑的影响
        5.2.5 地域文化对广东省医院建筑的影响
        5.2.6 多种因素影响下的未来广东省医院建筑分析
    5.3 当代广东省医院建筑发展面临的挑战
        5.3.1 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
        5.3.2 广东省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5.3.3 设计理念应与时俱进
        5.3.4 加强绿色技术创新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广东省医院建筑设计策略和发展趋势
    6.1 当代发达国家医院建筑设计的启示
        6.1.1 便捷宜人的规划设计
        6.1.2 弹性的建筑布局
        6.1.3 注重医院建筑的未来可变性
        6.1.4 便捷的流线设计和清晰的指引系统设计
        6.1.5 人性化的空间营造
    6.2 广东省医院建筑设计策略
        6.2.1 选址、规划理念
        6.2.2 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
        6.2.3 灵活发展性设计策略
        6.2.4 高效便捷性设计策略
        6.2.5 人性化设计策略
    6.3 医院建筑设计的新拓展
        6.3.1 医院建筑的适老化设计
        6.3.2 分级医疗下的基层医院建筑设计
        6.3.3 信息化医院设计
        6.3.4 健康中心医疗建筑
        6.3.5 与城市界面友好相融的医院建筑
结论和创新点
参考文献
    一、着作图书文献
    二、学术期刊文献
    三、学位论文参考文献
    四、技术标准
    五、网络资源
附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词
答辩委员签名的答辩决议

(8)医学社会学视野下的医院建筑改造研究 ——以北京市属医院门急诊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
        1.3.1 概念界定
        1.3.2 研究对象
        1.3.3 研究范围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医学社会学视角的医院建筑设计研究
        1.4.2 医院建筑改造设计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
        1.5.1 社会学方法
        1.5.2 文献查阅法
        1.5.3 实地调研法
        1.5.4 问卷调查法
        1.5.5 动态与静态结合的方法
    1.6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1.6.1 研究难点
        1.6.2 研究创新点
    1.7 研究框架
第2章 医学社会学在医院建筑设计研究中的影响因素
    2.1 医学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引介原则
        2.1.1 医学社会学的概念与发展
        2.1.2 医学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2.1.3 本文医学社会学的引介原则
    2.2 医院外部社会环境改变建筑设计重心
        2.2.1 医疗体制改革指引医院建设方向
        2.2.2 医院组织结构转变建筑关注重点
        2.2.3 医学模式发展重视社会心理需求
        2.2.4 健康观念转变扩大医院服务群体
    2.3 医院内部社会生活衍生相应建筑空间
        2.3.1 角色行为主导建筑空间功能
        2.3.2 角色关系影响建筑空间特征
    2.4 医学社会实践催化医院建设需求
        2.4.1 传染病对各类型医院提出同步挑战
        2.4.2 社会老龄化刺激老年医疗机构发展
        2.4.3 疾病谱变化导致医院科室规模涨缩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医学社会发展中的北京市属医院门急诊部改造问题分类
    3.1 不同时期门急诊部改造的发展变化
        3.1.1 经济滞后时期的建筑严重落后
        3.1.2 市场经济时期建筑“上天入地”
        3.1.3 城市化时期要求建筑积极应对
        3.1.4 深化医改推动周边城区医院建设
    3.2 当代医院门急诊部的改造特点
        3.2.1 门急诊部规模扩大
        3.2.2 科室间的涨缩变化
        3.2.3 公共环境需求提升
        3.2.4 人性化的关怀增加
        3.2.5 关注医护人员需求
        3.2.6 信息化应用增加
    3.3 门急诊部改造带来的新问题
        3.3.1 改造难度大效果差
        3.3.2 流线设计非理想化
        3.3.3 空间使用体验不佳
        3.3.4 频繁改造标识不清
        3.3.5 影响医院日常运营
    3.4 改造关联医学社会发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北京市门急诊部改造的医学社会驱动因素分析
    4.1 医学社会发展影响门急诊部组织规模
        4.1.1 标准的演进反映建设规模变化
        4.1.2 传统组织结构增长就诊流线
    4.2 观念转变导致门急诊部建筑需求更新
        4.2.1 医学模式转变重视空间环境
        4.2.2 健康观念转变重视康复预防
    4.3 门急诊部中缺乏医患角色的反馈诉求
        4.3.1 患者角色的社会反馈
        4.3.2 医护角色的社会反馈
    4.4 疾病结构变化影响医院定位发展
        4.4.1 应对突发性传染病的考验
        4.4.2 重视老年患者的医疗需求
    4.5 非建筑设计可以改善的因素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面向医院社会发展需求的门急诊部建筑设计策略
    5.1 国外医院建筑设计研究启示
        5.1.1 医院新组织结构探索
        5.1.2 大型医院规模缩减
        5.1.3 提高建筑设计弹性
        5.1.4 医院康复环境塑造
        5.1.5 重视社会反馈与用户体验
    5.2 门急诊部总体设计策略
        5.2.1 增强建筑应变能力
        5.2.2 应用智能信息系统
        5.2.3 医患流线有效分离
        5.2.4 急慢分诊避免交叉
    5.3 门急诊部功能空间设计策略
        5.3.1 学科中心的单元空间
        5.3.2 集中布置日间手术区
        5.3.3 按组设置医护用房
        5.3.4 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5.4 门急诊部公共空间设计策略
        5.4.1 重视患者空间心理感受
        5.4.2 从需求出发优化垂直交通
        5.4.3 人文关怀与细部设计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引用文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新医疗环境下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概念界定、基础理论及评价体系
    2.1 医疗质量概念界定
    2.2 基础理论
    2.3 医疗质量管理工具
    2.4 医疗质量管理的评价体系及实施架构
第3章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现状及调查分析
    3.1 医院概况
    3.2 医院质量管理现状
    3.3 医院医疗质量状况调查及分析
第4章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医疗质量管理意识薄弱
    4.2 医疗质量管理流程及方法缺乏信息系统支持
    4.3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
    4.4 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落实不到位
第5章 国内外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借鉴
    5.1 国内先进医疗管理体系的借鉴
    5.2 国外现行医疗体系
第6章 加强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对策
    6.1 提升医院软实力,夯实医疗质量基础
    6.2 扩大和完善质量监控团队,有效持续改进落实
    6.3 搭建综合医疗质量管理平台,动态医疗质量管理
    6.4 设立环节中质量指标,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问题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历

四、当代医院管理人员素质训练(论文参考文献)

  • [1]知识管理导向下如何构建医院档案管理体系[J]. 张雷. 兰台内外, 2020(36)
  • [2]内部审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马永慧. 经济管理文摘, 2020(24)
  • [3]S公司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 刘坤.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5)
  • [4]医院建筑综合体的设计研究[D]. 韦竞. 东南大学, 2019(01)
  • [5]我国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协同设计研究[D]. 刘浩.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5)
  • [6]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转化医学中心功能体系构建研究[D]. 裴立东.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1)
  • [7]广东省医院建筑发展研究(1835年至今)[D]. 孙冰. 华南理工大学, 2018(12)
  • [8]医学社会学视野下的医院建筑改造研究 ——以北京市属医院门急诊部为例[D]. 王婉璐. 北京建筑大学, 2018(01)
  • [9]新医疗环境下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研究[D]. 张明.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6)
  • [10]在职护士职业素养培训管理体系的构建及临床应用效果[J]. 李晓丹,吴晓英,张静华,孔祥燕,詹燕春,孟春英.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01)

标签:;  ;  ;  ;  ;  

当代医院管理者素质培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