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roE的超剪切设备关键结构有限元分析

基于ProE的超剪切设备关键结构有限元分析

一、基于ProE的超剪切设备关键结构的有限元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泽明[1](2021)在《裙式沉垫基础沉放挤泥及抗滑移承载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沉垫基础是常用的海洋基础。海床表面存在一层软黏土,沉垫基础为抵抗水平荷载,常采用加裙板这种方式,使裙板插入下层硬土。但由于软黏土被包含在裙板内部无法排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裙板安装深度,不利于发挥裙板的作用。本文针对裙式沉垫基础开孔排泥方案的预压过程和滑移过程进行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不同的基础开孔形式的排泥效果及其对上述不利影响的削弱程度。优化基础开孔形式,为沉垫自升式平台整个安装过程和作业过程的安全性提供保障。本文的第一部分开发制作了一种新型适用于室内模型试验的小型电测式十字板剪切仪。与实验室现有的电测式十字板剪切仪进行试验对比具有安装简便、数据信号测量稳定、适用范围广、系统误差低、对模型土样扰动小等优点。并且详细介绍本篇文章数值模拟所采用的ABAQUS有限元软件与CEL数值模拟方法,并建立矩形沉垫基础的预压贯入过程的有限元模型与已有文献中的算例和地基承载力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本文的第二部分采用小比尺模型试验方法对裙式沉垫基础在预压贯入过程中的开孔方案进行试验分析,并采用CEL方法建立模型试验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对比验证,说明裙式沉垫基础开孔排泥的必要性并进一步证实数值模型的可靠性。本文的第三部分对裙式沉垫基础贯入过程及滑移过程采用CEL方法建立1:1有限元模型,探究了裙式沉垫基础的不同开孔率、上下土层不同的强度比、不同的加深预压深度等因素对地基表层软黏土排出效果、一定预压力下的贯入深度以及水平抗滑移承载力的不同程度的促进效果。

徐从昌[2](2020)在《热处理和焊接对车用6系铝合金组织性能及服役失效行为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铝合金是汽车轻量化的理想材料,同时车用铝合金有刚度、强度、碰撞吸能和连接强度等关键性能要求。铝合金相比传统钢板材料延展性差,在碰撞大变形工况下材料本体和焊接接头易发生开裂失效,影响零部件的变形模式和吸能性。因此,系统研究热处理和焊接工艺对车用6系铝合金组织性能及服役失效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以典型车用6系铝合金为对象,采用硬度、拉伸、数字图像相关法、电阻率监测、电子背散射衍射和透射成像等技术研究了6061铝合金在热处理和焊接成形过程中的组织遗传、性能演变和断裂失效机理。设计了一种等效焊接热冲击试样,采用分层制备热冲击拉伸试样的方法,获得了焊接热冲击各微区材料的应力应变响应,建立了6061铝合金本体和焊接热影响区材料的本构方程和失效预测模型。制备了铝合金典型碰撞安全结构件,研究了其在三点弯曲、轴向压溃和正面碰撞三个工况下的耐撞性能和开裂失效行为,验证了本构方程和失效模型的准确性。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淬火温度和时效时间对6061铝合金力学性能和强化相析出行为影响显着。当淬火温度从490℃提高到570℃,时效硬度达到峰值的时间从2h延长至10h,峰值硬度由94.47HV1升高到127.39HV1,但当淬火温度超过550℃时,淬火温度对时效硬度的影响并不明显。淬火温度越高,过饱和度越高,淬火空位越多,析出形核质点增多,扩散距离缩短,更多的固溶原子参与其后的时效过程,形成的β″相的尺寸更加细小,总量更多,析出强化效果更好。随着人工时效时间的延长,6061铝合金硬度增加,电阻率降低。在峰值时效状态下,主要析出相为针状β″,横截面尺寸为2~6nm,长度为10~20nm。(2)析出相的转变是影响6061铝合金焊接热影响区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当焊接热冲击温度低于236.2℃时,热冲击对析出相的数量和大小无影响。当在236.2~411.7℃范围内时,基体的主要强化相β″相数量逐渐减少,无序的QP1和QP2相产生,且随着温度的升高,析出相的尺寸逐渐增大。当在411.7~466.3°C范围内时,析出相以粗大的Q′相为主,热冲击引起的性能损失最为显着。当温度高于466.3℃时,析出相逐渐回溶到基体中形成固溶淬火区,随着焊后自然时效的进行,基体中形成高密度球形GP区,力学性能再次回升,具有较高的延伸率。(3)焊接热冲击对焊缝周边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显着。焊接热影响区由过时效区(236.2~411.7℃)、严重过时效区(411.7~466.3℃)和淬火区(466.3~593.4℃)三部分组成。随着热冲击温度的升高,过时效区和严重过时效区的强度逐渐降低,与母材相比,严重过时效区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降低了38.6%和57.4%。从严重过时效区进入到淬火区后,材料的延伸率是逐渐增加的,延伸率最高可达25.06%。(4)采用Swift-Hockett-Sherby加权硬化准则描述了6061铝合金本体和焊接热影响区材料的应变硬化特性,运用修正后的Mohr-Coulomb失效准则模型和Gurson-Tvergaard-Needlemen细观损伤模型对6061铝合金本体和热影响区材料的失稳和断裂失效行为进行了表征。通过焊接热模拟和结构力学的联合仿真,建立了对接、角接和搭接三种焊接接头的精细化仿真模型,焊接接头最大承载力和断裂位移的仿真预测误差均小于5%,验证了材料本构和热-力联合仿真的可靠性。(5)前横梁三点弯曲过程中由于横梁内侧为平面拉应力,因此在较低的塑性应变水平下横梁发生开裂失效,最大位移121.2mm,弯曲峰值力29.74KN。目字型截面的吸能盒轴向压缩变形为手风琴模式,中间三角筋区域由于剪应力的作用形成了8~10mm长的裂纹,压缩变形波长λ=43.2~52.5mm,平均截面力为200KN。前端安全结构件总成在正碰过程中经历了前横梁压平、高强钢连接件变形失稳、热熔自攻丝(FDS)连接点失效、吸能盒和纵梁顺序压溃四个阶段,最高加速度峰值为37g。采用已建立的材料本构方程和失效准则成功预测了零部件及总成的耐撞性和开裂失效行为。

张毛宁[3](2020)在《辊式魔芋磨粉机基础件的结构优化》文中认为魔芋作为一种多功能性的蔬菜,富含了魔芋糖、神经酰胺、生物碱等多种功能性成分,具有清热消肿、活血化瘀、降糖降脂、防癌通便等功效。魔芋精粉是富含了魔芋主要营养的浓缩品,拥有极大的营养成分和独特性能,在食品、药用、保健以及工业等领域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国内魔芋精粉的制造设备较少,本文在借鉴国外同类制粉技术基础上,结合国内粮食农作物加工的常用设备-辊式磨粉机,进行研究分析。(1)机架作为磨粉机最主要的承重部件,往往因为工作安全,机架结构尺寸与重量偏大。为降低生产成本,本文以FMFQK1100/25型磨粉机机架为研究对象,对其以减重为目的进行优化设计,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对机架进行了受力分析与载荷计算,同时应用Creo3.0建立机架三维模型,为机架有限元分析奠定了基础;然后,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机架进行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以及谐响应分析,根据机架的整体变形、应力变化和模态振型,结合磨粉机的实际工作情况,得出可对机架减重优化的结论;最后,应用拓扑优化设计方法,对其减重优化设计,优化后机架减重12%。通过对优化后机架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机架结构合理且符合设计要求。(2)为了提高磨粉机生产效率和输料系统使用寿命,对磨粉机吸料管进行了优化设计,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对磨粉机吸料过程中相关参数进行采集和计算,为了对比分析物料对不同吸料管的结构影响,应用Creo3.0建立四种弯管角度的吸料管模型,为吸料管数值模拟奠定了基础;然后,利用流体分析软件对其进行流体模拟仿真分析;最后,对比分析管内流体区域压力云图和速度矢量图,结果表明,夹角为30°的吸料管结构最为合理。(3)模拟分析磨粉机腔体内物料流动过程,优化腔体模型,具体内容如下:建立流体域腔体组合模型,在对吸料管进行数值模拟基础上,利用Fluent对磨粉机腔体内物料流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物料会在腔体内形成涡流,影响了磨粉机的出粉效率。讨论分析了减少磨粉机腔体内部涡流区的具体方法,可以把刚性壁面改为柔性壁面,还有扩大磨粉机腔体内部容积,通过这两种具体措施来实现减少涡流区的目的。利用Creo3.0建立优化的腔体模型,通过物料运动轨迹图可知:优化后的磨粉机腔体内部涡流明显减少,为优化磨粉机机架结构提供了参考。

刘洋[4](2020)在《TA7钛合金双层结构件扩散连接/气胀成形技术研究》文中指出TA7钛合金是一种应用广泛的α型钛合金,可制造导弹的燃料罐、超音速飞机的涡轮机匣等零件。由于针对TA7钛合金在近净成形等新型工艺上的研究比较少,因此本课题在TA7钛合金的扩散连接/气胀成形工艺上做了探索。本课题对TA7钛合金的高温变形行为和扩散温度对TA7钛合金的扩散连接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进行气胀模拟得到双层结构件气胀成形的理想压力-时间曲线。根据试验和模拟结果,制定TA7钛合金双层结构件的扩散连接/气胀成形工艺参数。另外,使用有限元分析方法验证了扩散连接/气胀成形工艺的可行性,并给出了扩散连接/气胀成形工艺方案及模具设计。根据TA7钛合金高温拉伸试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TA7钛合金材料在930°C时取得最大m值,870°C次之;但在应变速率为0.001s-1、拉伸温度为870°C时,TA7钛合金成形的综合性能最好。过长的保温时间会通过影响再结晶及晶粒长大的程度来影响材料延伸率和降低材料抗拉强度。高温预拉伸试验结果表明高温拉伸会影响材料的室温性能,预拉伸温度越高,材料的延伸率越低,塑性越差;总体来看,各预拉伸温度下的室温抗拉强度相差无几。因此选择气胀成形温度时,选择课题研究的温度范围之内的较低成形温度较好。根据对TA7钛合金扩散连接试验的剪切测试的结果发现,880~900°C下剪切强度连接效果比较好,均值在570MPa左右。从880°C到920°C,随着温度升高,剪切强度逐渐降低。这一点在同温度的TA7钛合金高温拉伸延伸率结果数据中也有所体现。在扩散连接温度为880°C时连接接头剪切强度最大,为619.38MPa,综合考虑TA7钛合金高温变形行为研究结果,将880°C作为扩散连接温度参数最好。将TA7钛合金高温拉伸试验结果代入有限元模拟中,发现最佳气胀成形温度870°C,应力集中情况最小。870°C成形时,在1563s时工件基本贴模,在3000s时工件完全贴模。最大成形压力为3.805MPa。减薄可以控制在10%以下。使用ABAQUS软件模拟并对比分析了不同工艺和不同加强筋参数的TA7钛合金双层结构件的结构强度并给出工艺及模具设计。模拟发现使用扩散连接/气胀成形得到的零件强度不低于原热分瓣成形工艺得到的零件强度。另外,加强筋与型面的接触圆角半径取1mm、筋厚度采用与型面一致的板材厚度(1.5mm)最为合适。加工TA7钛合金双层结构件需要先进行预成形,然后进行扩散连接/气胀成形。

贾晓辉[5](2019)在《城市地下燃气管道抗震分析及地震灾害情景构建》文中研究表明地震灾害情景构建是通过建立地震灾害场景,构建地震灾害应对任务模型,依据应对模型计算应急需求并对灾害预防、应急准备不断优化的防灾减灾手段,是一种情景式的应急准备模式,为相关决策部门所采用。本文围绕城市地下燃气管道抗震分析及地震灾害情景构建的研究目标,完成埋地燃气管道抗震的理论分析、经验分析和动力有限元分析,燃气管道功能失效研究等内容,在建立河北地区随机地震动预测模型作为示范区地震动场输入基础上,实现研究区城市地下燃气管道地震灾害情景构建。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系统地研究了地下管道在地震动作用下变形反应的理论法和经验法。考虑面波的影响,推导了瑞利波作用下地下管道地震反应的计算公式;统计分析了基于PGV的埋地管道震害率经验公式;综合考虑影响管道地震破坏的各种因素,引入突变级数法,提出了埋地燃气管道地震破坏等级综合评价分析方法。结果表明:(1)在沉积平原或盆地等面波发育地区,面波对管道所产生的轴向应变要高于剪切波,面波破坏作用建议给予重视;(2)突变级数法可减少埋地燃气管道地震破坏等级计算中的不确定性,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2、开展地震动作用下埋地连续管道和分段管道的动力有限元分析。采用接触单元模拟管土相互作用,建立埋地管道动力有限元分析模型,在有限元模型中采用了粘弹性人工边界,以消除从无限场地土中切取有限尺寸场地进行分析引起的人为误差。同时建立了埋地分段管道动力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地震动输入方向、管土相互作用、管材类型、接口结构对埋地管道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地震动作用下埋地管道的地震反应受到周围土体应变的传导和约束,管道的应变要小于场地土,且埋地管道的地震反应和土体应变受到地震动输入方向的影响;(2)管土摩擦系数越大、管材越柔,地震动作用下管体反应越大;(3)承插式接口结构会造成应力、应变在接口两侧分布的不连续变化,从而形成应力、应变的间断面,接口强度越弱,不连续现象越明显。论文同时开展了近断层地震动输入下埋地管道地震反应分析。选取具有向前方向性效应速度脉冲、滑冲效应速度脉冲、近断层无脉冲地震动、近断层区外速度脉冲和远场面波的10条地震动记录,开展地震反应数值计算,分析不同类型地震动对埋地管道地震反应的影响,并重点讨论不同类型地震动对埋地管道地震反应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1)速度脉冲型地震动因具有较大的速度和位移峰值,会增大埋地管道反应;(2)速度脉冲会使埋地管道地震反应较大,与PGA相关性比较,管道的变形反应与地震动的PGV、PGD相关性更强;(3)在集集地震中,滑冲效应的速度和位移峰值比向前方向性效应的速度和位移峰值大,造成埋地管道的反应变形也更大;(4)发育在沉积平原或盆地地区的大振幅、长周期面波会增大埋地管道的地震反应。3、基于动力学拐角频率的随机有限断层法,开展了适合河北地区地震地质区域特点的地震动场模拟研究,为示范区提供比地震烈度输入更精细的地震动场输入,并以张家口市为例,进一步开展了城市地下燃气管道地震灾害情景构建。基于32个场地钻孔数据,建立河北地区II类和III类场地的土层场地模型,并计算得到平均场地放大系数;分区计算河北地区的场地κ0高频衰减模型,并探讨κ0的分布规律;确定了近年来河北地区中小地震拐角频率和应力降;在震源滑动分布方面,采用凹凸体滑动分布模型的建立方法。基于本文建立的河北地区地震动预测模型参数,分别以邢台平原地区和张家口山区为例,完成考虑震源凹凸体分布和随机分布对比分析的邢台地震近场强地面运动模拟;选用不同的局部场地放大系数和高频衰减κ0模型组成的联合效应,完成张家口山区近场地震动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局部场地放大系数具有很强的区域特点;(2)场地κ0高频衰减模型受到高程、场地条件、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场地越硬、高程越高、地形起伏越剧烈,κ0越小;平原地区使用本文κ0模型计算结果与真实记录具有很好一致性;(3)与震源随机滑动分布比较,使用本文方法建立的震源凹凸体分布能有效改善近断层区的地震动强度分布;(4)场地效应为局部场地放大和地震动高频衰减的联合效应,其中高频衰减模型κ0控制着场地反应的峰值和拐点;随机有限断层法在山地地区使用中,应考虑山地地区场地放大系数模型和κ0模型受地形起伏影响的特殊性。本节建立的地震动预测模型可适用于河北地区的相关地震灾害情景构建,符合河北地区地震地质环境的区域特点。基于河北地区随机有限断层法地震动场预测模型,结合研究区本地地震地质特征,计算近断层地震动场,为网格化的示范区地下燃气管网地震反应分析提供加速度、速度等地震动输入,对埋地管道地震作用分析的经验法、突变级数法做比较;对于燃气管道功能失效分析,采用两态破坏准则,提出基于结构破坏的燃气管道功能失效分析方法,并完成示范区燃气管道功能失效分析。结果表明:(1)与以往基于地震烈度所给出的埋地燃气管道震害结果相比,采用本文提出的基于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的经验法和突变级数法给出的结果更加细化;(2)环状管道拓扑结构设计、两条以上输气干线设置等措施,能有效提升管道供气功能可靠度,可以为城市燃气管道规划设计和抗震优化改造提供参考。

李敏[6](2019)在《近、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超高层结构抗震性能研究》文中提出超高层结构体型复杂,具有较长的自振周期,受长周期地震动影响较大。墨西哥大地震、汶川地震和日本东太平洋地震中超高层结构的震害表明,超高层结构在长周期成分丰富的地震动作用下会发生严重损坏甚至倒塌。我国地震带分布广泛,地震频繁发生,随着超高层结构数量的不断增加,长周期地震动对超高层结构的影响引起学者们广泛关注。研究超高层结构在不同类型地震动作用下的抗震性能,以便于采取合理的抗震措施,将有利于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害。本文以某超高层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在不同类型地震动作用下的抗震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ABAQUS通用有限元平台的用户子程序,介绍了如何将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程序数值实现,以便于利用此程序准确地反映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力学行为。(2)建立两类典型的长周期地震动(远场类谐和地震动和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数据库,并选取近断层无脉冲型地震动和常用普通地震动作对比,对这四类地震动进行基本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断层地震动的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和峰值位移较大;远场类谐和地震动的强震持时明显大于其他三类地震动的强震持时;两类长周期地震动的低频成分丰富,相对于普通地震动,长周期地震动卓越周期更大;两类长周期地震动的振动频率与结构的振动频率较为接近,易使结构产生类共振现象。(3)以基本周期超过6s的实际工程结构为本文研究对象,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超限高层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首先对该模型进行基本特性分析,然后选用两类长周期地震动各7条,同时选用7条近断层无脉冲型地震动和3条普通地震动对结构进行弹性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对结构的内力、位移响应特征、损伤发展过程和损伤破坏程度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地震动作用下结构响应差别很大,远场类谐和地震动作用下超限高层结构响应突变最为明显;随楼层的增高,远场类谐和地震动作用下结构层间位移角变化比较剧烈,随着地震动长周期成分的丰富,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出现的位置有向楼层下部移动趋势;两类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超限高层结构顶部出现局部倒塌现象。

祁瑁富[7](2019)在《850吨冷剪机剪刃寿命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剪切机作为冶金行业轧钢生产工艺中重要的辅助设备之一,在棒材生产线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冷剪机作为剪切机其中一种,具有剪切力不会传给地基、剪切结构简单、维护方便、能耗低、效率高等特点,成为我国中小型轧钢企业的主流剪切设备。某小型轧钢厂850吨冷剪机在剪切高强度螺纹钢筋时剪刃频繁出现崩刃、断刃及磨钝过快现象,降低了剪刃寿命,严重影响生产效率。针对冷剪机剪切时出现的问题,本文以850吨冷剪机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剪切理论,进行力能参数的计算;其次应用Solidworks软件对实际剪切参数下冷剪机剪切螺纹钢筋进行三维建模;利用ANSYS/LS-DYNA对剪刃剪切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上下剪刃在剪切处所受应力应变及剪切力最大,造成剪刃频繁出现崩刃断刃及磨钝过快现象。剪切参数作为影响剪刃寿命的主要因素,基于加权平均法确定五个影响最大的剪切参数即:剪切间隙、剪刃倾角、剪刃刀面宽度、剪切速度、剪刃重叠量;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五个剪切参数对剪刃剪切时所受最大应力应变及剪切力的影响,通过优化冷剪机的剪切参数,降低剪刃剪切时所受最大应力应变及剪切力,延长剪刃寿命;最后对优化冷剪机剪切参数后的剪刃进行疲劳寿命分析可知,上剪刃寿命提高了31.6%,下剪刃寿命提高了29.1%。本文的研究成果已经得到现场应用,有效的延长了剪刃的使用寿命,大幅度减少了剪刃的更换次数,提高了生产效率,对现场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冷剪机的设计制造提供理论参考。

崔佳[8](2018)在《DR分散设备结构优化及动力学特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高速混合分散设备作为动力锂离子电池浆料制备工艺过程中的核心设备,在整个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国内有关混合分散设备的研究较少,相关技术较为薄弱,现有设备的分散效果较差,单次分散时间长,与国外的高速混合分散设备尚存在一定差距。针对上述情况,论文从分散效果与设备稳定性这两个影响混合分散设备性能的关键性因素着手,对高速混合分散设备进行优化设计,旨在研发出一种分散效果好、快速、稳定的混合分散设备。1.提出了一种串联式的高速混合分散设备,T-DR分散设备。以已研制的DR混合分散设备为基础,应用TRIZ理论中的技术冲突理论,对DR分散设备在实际工况下所呈现出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一种串联式的两级分散方案,配以合理的浆料运输方式,显着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减少了设备操作过程的复杂性。2.基于转子动力学理论,对T-DR分散设备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利用转子动力学知识对T-DR分散设备转子系统的临界转速、不平衡响应、激励载荷响应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得出了T-DR分散设备的关键设计参数。同时应用SAMCEF软件对T-DR分散设备的转子模型进行数值仿真模拟,验证了其在工作状态下的稳定性。3.以TRIZ理论的改进方案和T-DR分散设备的关键技术参数为基础,对T-DR分散设备的转子系统、分散腔体等部分进行具体的结构设计。对T-DR分散设备的核心结构——分散盘在高速旋转状态下的应力与变形进行了分析计算。分析计算了T-DR分散设备在临界转速下的驱动力与最小加速度,为T-DR分散设备的驱动选择提供依据。4.建立T-DR分散设备的分散样机,在工厂现有的浆料制备工艺系统的基础上,对T-DR分散设备的样机效果进行验证,并将其与DR分散设备的分散数据进行对比,数据显示,T-DR分散设备的分散效率更高,效果较好。

徐运祥[9](2018)在《基于ANSYS的液压闸式剪板机机架的优化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的许多剪板机都存在体积庞大、质量过重等问题,给运输、安装带来了很多困难。由于剪板机结构复杂,很难对其刚度和强度进行直接计算,因此有必要对剪板机进行仿真模拟,寻找符合实际的优化方案,以减轻重量,方便运输、安装、节约成本。本文以QC11Y-8×3100型液压闸式剪板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结构参数设计计算,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从剪板机参数化模型的建立、剪板机静力学性能分析、剪板机机架模态分析、剪板机机架优化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本文首先介绍剪板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计算剪板机的力学参数,对机架和上刀架的受力状况进行了分析,为剪板机有限元分析提供数据;再进行液压系统的设计与计算,确定相应的液压元器件;运用SolidWorks建模软件对剪板机进行参数化建模,并运用简化原则将简化后的模型导入到有限元软件中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对剪板机模型进行静力学性能分析,了解了剪板机各部件之间的应力分布及位移关系。通过对机架和上刀架添加移动分布载荷模拟剪切过程,分析各剪切位置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并验证剪板机的刚度和强度,通过与实际情况的对比,发现剪板机的机架部分有很大的优化空间。为检验模型的稳定性与可行性,还需要对模型进行模态分析,本文主要对剪板机机架进行模态分析,验证剪板机机架的振动特性,提取剪板机的前十阶固有频率及振型,分析各振型对剪板机工作性能的影响,找出容易产生疲劳的区域,为下一步的优化设计奠定基础。根据剪板机静力学分析以及模态分析的结果,对剪板机机架进行结构优化,以轻量化为优化目标,分别采用了两种优化方案:一种是尺寸优化设计;一种是拓扑优化设计。通过对两种优化方案进行对比,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拓扑优化为更适合的优化方案。在保证剪板机结构刚度、强度的情况下对剪板机的结构进行合理优化,可以减小剪板机得重量,为今后剪板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方便可行的方案。

田朝阳[10](2017)在《侧限桩在既有建筑纠倾加固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层建筑的纠倾加固是一项技术难度高、风险大、综合性强的复杂性工作,一旦纠倾的措施失控或者加固措施不当,很难阻止其继续倾斜,并且倾斜是加速度进行的,后果不堪设想。为防止建筑物在纠倾过程中沉降发生突变以及纠倾后再次发生倾斜,保证纠倾成果和建筑物长期稳定,需要采取防复倾加固措施来保证纠倾过程的可控性,基础四周设置侧限桩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地基在纠倾后会产生扰动,建筑物回倾后的防复倾加固是保证建筑能否安全使用的关键,它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因此,研究侧限桩在既有建筑纠倾加固中的应用显得十分必要。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相应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结合某高层建筑迫降纠倾工程设计了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基础四周设置侧限桩前后的地基承载力、土中附加应力的大小及其分布、侧限桩的受力性状。此外,还研究了地基土不同加载方式下的反应情况;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室内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验证了侧限桩对地基土受力性状的影响。考虑桩土的相互作用,分析了桩长、距基础边缘的远近、桩土模量比等因素对基础沉降和桩身侧移的影响;对侧限桩的具体工程实例作了简单介绍,数值模拟分析了地基土和侧限桩的实际受力特点,优化分析原有设计方案。(2)在相同竖向荷载下,有侧限桩加固的基础沉降量明显低于未加固的基础沉降量,地基承载力比无侧限桩的地基承载力高出40%左右;以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界限,不同埋深处的桩身弯矩,随着荷载的增大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局部会发生反向增长现象;偏心一侧的桩周土压力会提前向桩体集中,土体中的塑性变形及其影响区域随荷载等级的提高而增大;在偏心荷载作用下,各桩身弯矩均出现较大增加并且有下移趋势;分析发现,桩长、距基础边缘远近、桩土模量比均对基础沉降与桩身侧移有影响,当大于某一临界值时,改变侧限桩的设计参数,影响不大;采用基底掏垫层法对倾斜建筑物进行纠倾迫降时,土中的水平位移主要集中在侧限桩内侧区域,随着掏土量的增加,其位移量也在增加;侧限桩的应力分布主要集中在上下两个部分,而且上部的应力要明显大于底部的应力,东南侧的应力值要大于其他部分的应力。

二、基于ProE的超剪切设备关键结构的有限元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ProE的超剪切设备关键结构的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裙式沉垫基础沉放挤泥及抗滑移承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自升式钻井船简介
        1.1.2 沉垫基础简介
        1.1.3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裙式沉垫基础等相关研究现状
        1.2.2 国外裙式沉垫基础等相关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概要
2 适用于室内模型试验的小型电测式十字板剪切仪的研发
    2.1 电测式十字板剪切仪简介
        2.1.1 十字板剪切测试技术发展现状
        2.1.2 浅谈现阶段电测式十字板的局限性
        2.1.3 适用于室内模型试验的小型电测式十字板剪切仪的简介
    2.2 扭矩传感器的设计与研究
        2.2.1 传感器方案的选用
        2.2.2 弹性母材受力理论分析
        2.2.3 应变片选用及测量电路分析
        2.2.4 驱动部分的设计选用
    2.3 与实验室现有电测式十字板对黏土测试的对比验证
    2.4 本章小结
3 CEL方法模拟矩形沉垫基础贯入过程的验证
    3.1 理论方法简介
        3.1.1 ABAQUS软件介绍
        3.1.2 CEL有限元方法简介
        3.1.3 地基承载力理论计算方法介绍
    3.2 矩形基础贯入软土地基的算例验证
        3.2.1 模型概述
        3.2.2 ABAQUS软件模拟计算
        3.2.3 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裙式沉垫基础开孔的模型试验
    4.1 试验目的和意义
    4.2 试验装置简介
    4.3 试验方案
    4.4 试验结果
    4.5 CEL方法对模型试验的数值模拟
    4.6 数值模拟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4.6.1 数值模拟与模型实验的结果对比
        4.6.2 结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裙式沉垫基础开孔排泥与抗滑移承载力的CEL数值分析
    5.1 基本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1.1 裙式沉垫基础贯入模型介绍
        5.1.2 裙式沉垫基础滑移模型介绍
    5.2 模型工况设定说明与可靠性验证
        5.2.1 模型计算工况
        5.2.2 模型可靠性验证
        5.2.3 裙板方案与开孔方案的必要性说明
    5.3 基础贯入过程数值分析
        5.3.1 工况说明
        5.3.2 开孔基础排泥流动机制分析
        5.3.3 开孔尺寸对预压贯入过程的影响
        5.3.4 表层土强度对预压贯入过程的影响
    5.4 基础水平抗滑移承载力数值分析
        5.4.1 工况说明
        5.4.2 不同预压安装深度的水平抗滑移承载力
        5.4.3 表层土硬度对水平抗滑移承载力的影响说明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热处理和焊接对车用6系铝合金组织性能及服役失效行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汽车轻量化的研究背景
    1.2 车身用铝合金结构件热处理工艺
        1.2.1 固溶淬火
        1.2.2 时效工艺
    1.3 车身用铝合金连接工艺
        1.3.1 铝合金焊接工艺
        1.3.2 铝合金焊接模拟研究进展
        1.3.3 铝合金焊接接头力学性能不均匀性
    1.4 铝合金损伤力学的发展及应用
        1.4.1 连续介质损伤力学
        1.4.2 细观损伤力学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热处理和焊接瞬时热冲击对6061 铝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热处理工艺
        2.2.3 电阻率测试
        2.2.4 硬度测试
        2.2.5 透射电镜分析
        2.2.6 焊接实验
    2.3 热处理工艺对6 系铝合金力学性能和电阻率的影响
        2.3.1 力学性能
        2.3.2 电阻率
    2.4 热处理工艺对6061 铝合金析出相的影响
        2.4.1 热处理工艺对析出过程的影响
        2.4.2 析出相对电阻率的影响
        2.4.3 热处理工艺对硬度的影响
    2.5 铝合金焊接数值模拟
        2.5.1 焊接热传导分析
        2.5.2 热源模型
        2.5.3 焊接温度场分析
    2.6 焊接接头力学性能不均匀性研究
        2.6.1 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研究
        2.6.2 等效焊接热冲击试样的设计
        2.6.3 等效焊接热冲击试样的温度分布
        2.6.4 焊接热冲击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2.6.5 焊接热冲击对材料微观组织的影响
    2.7 自然时效与涂装工艺对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2.7.1 自然时效对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2.7.2 涂装工艺对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铝合金本体及焊接热影响区力学性能表征及断裂失效行为研究
    3.1 引言
    3.2 6061 铝合金材料试验
        3.2.1 单向拉伸
        3.2.2 剪切试验
        3.2.3 中心开孔试验
        3.2.4 缺口试验
        3.2.5 穿孔试验
        3.2.6 不同应力状态下的断裂失效模式
    3.3 6061 铝合金本体材料失效行为研究
        3.3.1 材料硬化行为表征
        3.3.2 断裂应变和平均应力三轴度的确定
        3.3.3 本体材料的失效行为研究
    3.4 6061 铝合金焊接热影响区和接头失效行为研究
        3.4.1 焊接热影响区材料本构建立
        3.4.2 热影响区失效行为研究
        3.4.3 焊接接头精细化建模及失效预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铝合金典型安全结构件服役失效行为研究
    4.1 引言
    4.2 典型碰撞安全结构件优化设计
        4.2.1 前横梁结构设计
        4.2.2 吸能盒及纵梁断面优化设计
    4.3 典型安全结构件制备流程及同步工程分析
        4.3.1 典型安全结构件制备
        4.3.2 焊接同步工程分析
    4.4 典型安全结构件实验及仿真分析
        4.4.1 结构件实验
        4.4.2 前横梁三点弯曲变形及失效行为研究
        4.4.3 吸能盒压溃变形及失效行为研究
        4.4.4 总成耐撞性及失效行为研究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论文主要创新点
    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学术活动

(3)辊式魔芋磨粉机基础件的结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辊式磨粉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2 国外辊式磨粉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解决的关键问题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第2章 辊式磨粉机结构参数计算及模型建立
    2.1 辊式磨粉机的组成
    2.2 辊式磨粉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2.3 辊式磨粉机机架模型的建立
        2.3.1 Creo3.0 Parametric软件介绍
        2.3.2 建立机架三维模型
    2.4 辊式磨粉机机架受力分析
        2.4.1 磨辊之间的压力
        2.4.2 V带预紧力
        2.4.3 上机架及磨辊自重
    2.5 确定辊式磨粉机中物料流动的相关参数
        2.5.1 物料质量流量
        2.5.2 计算物料进口速度和空气进口速度
        2.5.3 进料时物料与空气体积比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机架有限元分析
    3.1 有限元法理论基础
        3.1.1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3.1.2 有限元法原理
        3.1.3 有限元法特点
        3.1.4 有限元法的基本计算步骤
        3.1.5 有限元分析过程
    3.2 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介绍
    3.3 机架静力学分析
        3.3.1 静力学分析定义
        3.3.2 静力学分析理论基础
        3.3.3 建立辊式磨粉机机架有限元模型及网格划分
        3.3.4 施加边界条件和载荷
        3.3.5 计算结果与分析
    3.4 机架模态分析
        3.4.1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
        3.4.2 施加载荷与约束
        3.4.3 模态计算结果与分析
    3.5 机架谐响应分析
        3.5.1 谐响应分析概述
        3.5.2 谐响应分析原理
        3.5.3 谐响应分析求解与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机架结构的拓扑优化设计
    4.1 机械优化设计概述
    4.2 拓扑优化介绍
    4.3 机架拓扑优化
        4.3.1 拓扑优化位置的选择
        4.3.2 下机架墙板拓扑优化
        4.3.3 机架的优化设计
    4.4 优化后机架有限元分析
        4.4.1 优化后机架静力学分析
        4.4.2 优化后机架模态分析
        4.4.3 优化后机架谐响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吸料管内流体分析以及结构优化
    5.1 计算流体动力学介绍
        5.1.1 计算流体力学概述
        5.1.2 CFD基本方程
    5.2 Fluent软件介绍
    5.3 吸料管有限元模型建立和网格划分
        5.3.1 模型建立
        5.3.2 网格划分
    5.4 Fluent求解器设置
        5.4.1 设置求解器及运行环境
        5.4.2 设置多相流计算模型与湍流模型
        5.4.3 定义流体材料属性以及设置边界条件
    5.5 管道内流场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磨粉机腔体内流体分析及其结构优化
    6.1 模型建立以及网格划分
        6.1.1 模型建立
        6.1.2 网格划分
    6.2 Fluent求解器设置
        6.2.1 设置求解器及运行环境
        6.2.2 设置计算模型和湍流模型
        6.2.3 定义物料特性
        6.2.4 求解控制参数的设置
    6.3 腔体内流体运动数值仿真分析
    6.4 磨粉机腔体结构优化
        6.4.1 磨粉机腔体优化模型
        6.4.2 优化后腔体内流体运动数值仿真分析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4)TA7钛合金双层结构件扩散连接/气胀成形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钛合金及TA7发展概述
        1.1.1 钛合金发展历程
        1.1.2 TA7钛合金研究进展
    1.2 钛合金SPF/DB技术研究
    1.3 钛合金超塑成形有限元研究
    1.4 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选题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备
        2.2.1 材料性能测试设备
        2.2.2 高温气胀成形及扩散连接设备
        2.2.3 有限元分析软件
    2.3 试验方案
        2.3.1 TA7钛合金高温变形行为和扩散连接性能研究
        2.3.2 双层结构件高温气胀成形有限元模拟与优化研究
        2.3.3 工艺结构强度对比模拟与优化及工艺方案和模具设计
第3章 TA7钛合金高温变形行为及扩散连接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TA7钛合金高温变形行为研究
        3.2.1 高温拉伸试验结果分析
        3.2.2 TA7钛合金的m值和K值
        3.2.3 保温时间对TA7钛合金高温拉伸性能的影响
        3.2.4 高温预变形拉伸-室温拉伸结果分析
    3.3 TA7钛合金扩散连接性能研究
        3.3.1 TA7钛合金扩散连接试验
        3.3.2 扩散连接性试验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TA7钛合金双层结构件高温气胀成形有限元模拟及优化研究
    4.1 引言
    4.2 气胀成形过程分析及前处理
        4.2.1 气胀成形过程分析
        4.2.2 有限元前处理
    4.3 气胀模拟结果分析
        4.3.1 8 40°C气胀成形模拟结果
        4.3.2 8 70°C气胀成形模拟结果
        4.3.3 9 00°C气胀成形模拟结果
        4.3.4 9 30°C气胀成形模拟结果
        4.3.5 模拟结果分析及结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艺结构强度对比模拟及工艺方案和模具设计
    5.1 引言
    5.2 工艺改变前后结构对比分析
    5.3 加强筋的接触圆角半径对结构强度的模拟结果及分析
    5.4 加强筋的厚度对结构强度的模拟结果及分析
    5.5 工艺方案和模具结构设计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城市地下燃气管道抗震分析及地震灾害情景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埋地燃气管道抗震分析研究现状
        1.2.1 经验分析
        1.2.2 理论分析
        1.2.3 试验分析
        1.2.4 动力有限元分析
    1.3 近断层地震动模拟研究现状
    1.4 研究问题的提出
    1.5 本文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埋地燃气管道的震害等级评估
    2.1 引言
    2.2 理论分析法
        2.2.1 公式对比
        2.2.2 瑞利波作用下管道应变反应分析
    2.3 经验分析法
        2.3.1 燃气管道地震破坏等级评定标准
        2.3.2 燃气管道震害率分析
        2.3.3 经验公式对比分析
        2.3.4 基于PGV的地下管道震害率经验模型
    2.4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燃气管道震害等级评估
        2.4.1 方法原理
        2.4.2 实例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埋地管道动力有限元分析
    3.1 引言
    3.2 埋地管道动力有限元模型
    3.3 埋地连续钢质管道动力有限元分析
        3.3.1 选取地震动时程
        3.3.2 地震动输入方向影响
        3.3.3 管土相互作用影响
        3.3.4 管材影响
    3.4 埋地承插式铸铁管动力有限元分析
        3.4.1 计算模型简介
        3.4.2 计算结果及分析
    3.5 基于动力有限元分析模型的认识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特殊地震动作用下埋地管道反应分析
    4.1 引言
    4.2 埋地钢管动力有限元模型
    4.3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埋地钢管地震反应分析
        4.3.1 近断层地震动输入选取
        4.3.2 近断层有无速度脉冲地震动输入对比分析
        4.3.3 向前方向性效应与滑冲效应作用下对比分析
        4.3.4 近断层区外速度脉冲作用分析
    4.4 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埋地钢管地震反应分析
        4.4.1 远场长周期地震动输入选取
        4.4.2 计算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市地下燃气管道地震灾害情景构建
    5.1 引言
    5.2 河北地区随机地震动预测模型
        5.2.1 随机有限断层法
        5.2.2 河北地区地震动随机预测模型参数分析
        5.2.3 邢台平原地区的近场强地面运动模拟
        5.2.4 张家口山区的近场强地面运动模拟
    5.3 示范区地下燃气管道结构破坏分析
        5.3.1 经验分析
        5.3.2 突变级数法分析
    5.4 示范区地下燃气管道功能失效分析
        5.4.1 基于结构破坏的燃气管道功能失效分析
        5.4.2 案例分析
    5.5 燃气管道地震应急对策分析与震后修复
        5.5.1 地震应急对策分析
        5.5.2 燃气管道震后修复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在学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文章

(6)近、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超高层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高层建筑的发展及震害分析
        1.2.1 高层建筑发展概述
        1.2.2 高层结构的震害
    1.3 长周期地震动对高层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1.3.1 长周期地震动研究
        1.3.2 高层结构在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研究
    1.4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1.5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5.1 研究思路
        1.5.2 主要研究工作内容
第二章 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
    2.1 引言
    2.2 结构非线性有限元
        2.2.1 有限元理论的发展及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2.2.2 有限元法的求解步骤
        2.2.3 非线性问题分类
        2.2.4 非线性问题的求解方法
    2.3 非线性动力分析的数值积分方法
        2.3.1 隐式数值积分方法
        2.3.2 显式数值积分方法
    2.4 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2.4.1 有效应力张量分解
        2.4.2 Helmholtz自由能
        2.4.3 不可逆热力学框架
        2.4.4 损伤演化法则
        2.4.5 塑性演化法则
        2.4.6 混凝土受拉刚化效应
        2.4.7 混凝土受压强化效应
    2.5 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数值实现
        2.5.1 隐式积分算法
        2.5.2 用户材料子程序接口UMAT
        2.5.3 显式积分算法
        2.5.4 用户材料子程序接口VUMAT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近、远场长周期地震动基本特性
    3.1 引言
    3.2 不同类型地震动的选取
    3.3 不同类型地震动基本特性分析
        3.3.1 地震动峰值与峰值比
        3.3.2 地震动的持时比较
        3.3.3 地震动能量随持时的变化
    3.4 不同类型地震动频谱特性分析
        3.4.1 傅里叶幅值谱
        3.4.2 功率谱计算分析
        3.4.3 反应谱计算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超高层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4.1 引言
    4.2 工程概况
    4.3 有限元模型的简介
        4.3.1 单元类型
        4.3.2 材料模型
    4.4 结构基本动力特性
    4.5 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4.5.1 楼层位移及层间位移角
        4.5.2 结构内力分析
    4.6 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4.6.1 楼层位移及层间位移角
        4.6.2 结构内力分析
    4.7 不同类型地震动作用下超高层结构地震损伤演化规律
        4.7.1 普通地震动作用下超高层结构损伤演化过程
        4.7.2 近断层无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超高层结构损伤演化过程
        4.7.3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超高层结构损伤演化过程
        4.7.4 远场类谐和地震动作用下超高层结构损伤演化过程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850吨冷剪机剪刃寿命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剪切机国内外发展现状
        1.1.1 剪切机国内发展现状
        1.1.2 剪切机国外发展现状
    1.2 上切式平行刃剪切机剪切原理
    1.3 剪切技术现阶段研究进展
        1.3.1 剪切技术国外研究进展
        1.3.2 剪切技术国内研究进展
    1.4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2.力能参数的计算及有限元分析基础
    2.1 最大剪切力的计算
        2.1.1 切入阶段剪切力分析
        2.1.2 滑移阶段剪切力分析
        2.1.3 最大剪切力计算
    2.2 ANSYS/LS-DYNA的简介
        2.2.1 LS-DYNA发展历程
        2.2.2 LS-DYNA功能介绍
        2.2.3 LS-DYNA分析流程
    2.3 应力应变分析的理论基础
        2.3.1 应力分析基础
        2.3.2 应变分析基础
    2.4 断裂准则的选取
    2.5 本章小结
3.剪刃剪切过程的有限元分析
    3.1 剪切模型的创建
        3.1.1 剪切模型的简化
        3.1.2 单元类型及材料的选择
        3.1.3 剪切模型的网格划分
        3.1.4 part定义与施加约束
        3.1.5 载荷施加及沙漏控制
    3.2 仿真过程的求解控制
    3.3 剪刃仿真结果分析
        3.3.1 上剪刃的应力应变分析
        3.3.2 下剪刃的应力应变分析
        3.3.3 剪切力变化曲线
    3.4 本章小结
4.影响剪刃寿命的剪切参数优化
    4.1 影响剪刃寿命的剪切参数选取
    4.2 剪切间隙的优化
    4.3 剪刃倾角的优化
    4.4 剪刃刀面宽度的优化
    4.5 剪切速度的优化
    4.6 剪刃重叠量的优化
    4.7 剪切参数优化前后剪刃分析对比
    4.8 本章小结
5.剪切参数优化前后剪刃寿命分析
    5.1 疲劳分析理论
    5.2 名义应力分析法
    5.3 剪刃的S-N曲线
    5.4 剪刃的疲劳寿命分析
    5.5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DR分散设备结构优化及动力学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锂离子电池浆料混合分散设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DR分散设备方案优化设计
    2.1 引言
    2.2 DR分散设备的工作原理
    2.3 DR分散设备的问题分析
        2.3.1 构建DR分散设备的功能模型
        2.3.2 问题根原因确定
    2.4 基于冲突解决理论的方案设计
        2.4.1 冲突解决理论概述
        2.4.2 冲突确定
        2.4.3 发明原理选择及方案确定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DR分散设备转子系统研究与分析
    3.1 转子动力学基本原理
        3.1.1 转子系统临界转速
        3.1.2 转子系统不平衡响应
        3.1.3 陀螺力矩
    3.2 T-DR分散设备转子系统的设计流程及内容
    3.3 T-DR分散设备转子系统的初步模型建立
        3.3.1 DR分散设备转子临界转速计算
        3.3.2 T-DR分散设备转子系统支撑方案设计
    3.4 T-DR分散设备转子系统临界转速计算
    3.5 T-DR分散设备外部激励响应分析
    3.6 T-DR分散设备转子系统不平衡响应分析
        3.6.1 折合弯曲刚性法综述
        3.6.2 折合刚性法计算转子不平衡响应
    3.7 T-DR分散设备转子系统瞬态动力学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DR分散设备结构设计与分析
    4.1 T-DR分散设备结构设计
        4.1.1 T-DR分散设备转子结构设计
        4.1.2 分散腔与进出料口的结构设计
        4.1.3 DR分散设备总体结构
    4.2 分散盘工作转速下的力学分析
        4.2.1 转盘的力学分析
        4.2.2 转盘的力学仿真
    4.3 临界转速下转子驱动力分析与计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T-DR分散设备分散效果验证
    5.1 对比实验与结果分析
        5.1.1 实验目的
        5.1.2 实验内容
        5.1.3 实验步骤与数据
        5.1.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2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9)基于ANSYS的液压闸式剪板机机架的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剪板机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
2 液压闸式剪板机结构参数计算及模型的建立
    2.1 液压闸式剪板机的剪切原理和特点
    2.2 液压闸式剪板机的组成
    2.3 液压闸式剪板机结构分析
    2.4 液压闸式剪板机技术参数
    2.5 液压闸式剪板机主要参数的计算与选择
    2.6 液压系统部分的计算与校核
    2.7 剪板机三维模型的建立
    2.8 本章小结
3 液压闸式剪板机的静力学性能分析
    3.1 有限元法的基本理论
    3.2 有限元方法及步骤
    3.3 ANSYS Workbench软件简介
    3.4 液压闸式剪板机有限元分析
    3.5 剪板机关键部位刚度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液压闸式剪板机机架的模态分析
    4.1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
    4.2 模态的提取方法
    4.3 模态分析的步骤
    4.4 剪板机机架的模态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液压闸式剪板机机架的优化设计
    5.1 优化设计的理论基础
    5.2 剪板机机架的拓扑优化设计
    5.3 剪板机机架的尺寸优化设计
    5.4 优化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科学研究及发表论文情况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侧限桩在既有建筑纠倾加固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工程背景与研究意义
        1.2.1 工程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侧限桩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侧限桩内力分析计算方法
        1.4.1 土压力法
        1.4.2 土体位移法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侧限桩的工作机理研究
    2.1 引言
    2.2 防复倾加固设计的一般规定
    2.3 侧限桩的受力机理
        2.3.1 荷载传递机制
        2.3.2 加固原理
    2.4 侧限桩的设计
        2.4.1 设计原则
        2.4.2 确定桩长
        2.4.3 桩径、桩间距的确定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侧限桩围箍作用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研究目的
    3.3 模型试验设备介绍
    3.4 模型试验方案设计
        3.4.1 试验工况设计
        3.4.2 测点的布置与量测
        3.4.3 模型材料的选用
        3.4.4 试验加载制度
    3.5 室内土工试验
        3.5.1击实实验
        3.5.2 密度与含水率
        3.5.3 剪切强度指标
    3.6 试验前准备工作
        3.6.1 模型桩的制作与测试
        3.6.2 传感器的标定
        3.6.3 地基土的填筑
        3.6.4 土压力盒与模型桩的埋置
        3.6.5 千斤顶与数据采集系统调试
        3.6.6 数据处理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4.1 引言
    4.2 侧限桩设置前后试验结果分析
        4.2.1 荷载沉降曲线
        4.2.2 土压力变化及分布情况
        4.2.3 荷载大小对侧限桩受力变形的影响
    4.3 地基土偏心荷载下试验结果分析
        4.3.1 荷载沉降曲线
        4.3.2 土压力变化及分布情况
        4.3.3 荷载大小对桩身弯矩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侧限桩约束地基土的有限元分析
    5.1 引言
    5.2 有限元分析理论
        5.2.1 有限单元法的分析过程
        5.2.2 本构模型
    5.3 ABAQUS软件介绍
    5.4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4.1 基本假定
        5.4.2 模型参数的确定
        5.4.3 接触面单元的选择
        5.4.4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5.5 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分析
        5.5.1 设置侧限桩前后土应力对比
        5.5.2 设置侧限桩前后土体侧移对比
        5.5.3 不同加载位置下土体沉降量对比
    5.6 模型验证
    5.7 各参数对基础沉降和桩身侧移的影响分析
        5.7.1 桩长的影响
        5.7.2 距基础边缘远近的影响
        5.7.3 桩土模量比的影响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侧限桩的工程应用及其优化分析
    6.1 引言
    6.2 工程实例介绍
        6.2.1 工程概况
        6.2.2 纠倾方案设计
    6.3 有限元模型
        6.3.1 计算模型的建立
        6.3.2 有限元结果分析
        6.3.3 方案优化与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四、基于ProE的超剪切设备关键结构的有限元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裙式沉垫基础沉放挤泥及抗滑移承载力研究[D]. 王泽明.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热处理和焊接对车用6系铝合金组织性能及服役失效行为的影响[D]. 徐从昌. 湖南大学, 2020(09)
  • [3]辊式魔芋磨粉机基础件的结构优化[D]. 张毛宁. 陕西理工大学, 2020(10)
  • [4]TA7钛合金双层结构件扩散连接/气胀成形技术研究[D]. 刘洋.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5]城市地下燃气管道抗震分析及地震灾害情景构建[D]. 贾晓辉.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9(02)
  • [6]近、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超高层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 李敏. 广州大学, 2019(01)
  • [7]850吨冷剪机剪刃寿命影响因素的研究[D]. 祁瑁富. 辽宁科技大学, 2019(01)
  • [8]DR分散设备结构优化及动力学特性分析[D]. 崔佳.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7)
  • [9]基于ANSYS的液压闸式剪板机机架的优化设计[D]. 徐运祥. 山东科技大学, 2018(03)
  • [10]侧限桩在既有建筑纠倾加固中的应用研究[D]. 田朝阳. 河北工业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基于ProE的超剪切设备关键结构有限元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