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质质量分数计算中不可忽视的几种问题

溶质质量分数计算中不可忽视的几种问题

一、溶质质量分数计算中不可忽视的几类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刘雪[1](2021)在《职前生物学教师搜题软件使用方式对SMK水平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黄绪良[2](2020)在《基于深度学习的文档褶皱矫正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档的数字化是保存现有打印文档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方便人们随时随地进行访问。随着移动摄像头的日益增多,拍摄纸质文档成为了一种最便捷的文档扫描方式。拍摄后,图像可以由文本检测和识别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实现内容的分析和信息的提取。然而,在拍摄或者扫描文档的过程中,一个常见的实际问题就是文档获取的时候可能出现弯曲、折叠、甚至褶皱的情况,这对于文档的数字化保存是一个巨大的阻碍。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的兴起,基于深度学习的文档褶皱矫正成为极具研究价值的热门课题。利用深度学习的技术与方法,快速、准确地实现文档图像的褶皱矫正,进而用于后续的视觉任务,对于节约成本与文档数字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多数文档图像褶皱矫正的方法主要是借助于对硬件设施的改造与升级,通过对平板式扫描仪等设备进行改装来保证扫描的精准度和平整度,但这种方式会极大提升设备价格、降低设备便携性。另外,在褶皱矫正完成之后,绝大多数的文献仅考虑到矫正完成之后的图像质量是否有所提升,而并未考虑到使用文本定位和识别方式对后续的内容分析和信息提取任务是否有所帮助,从而导致图像的整体褶皱程度虽有下降,但却使得图像中的文本内容出现模糊、淡化甚至消失等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的主要工作有:(1)提出了面向图像文本定位和识别任务的图像矫正评价指标,即在保证图像中文本的定位和识别准确率的前提下,尽可能提升图像的整体质量,使图像的褶皱程度降到最低。同时,根据该评价指标设计生成了一个大型的文档图像数据集。该数据集不仅包括了原始图像与褶皱图像,并且对文档图像中文本的位置坐标以及其对应的文本内容进行了标注,方便进行文本定位和识别准确率的定量比较。(2)提出了以U-Net、GAN(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为核心架构的面向文本定位和识别的图像褶皱矫正Doc GAN(Document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框架。该框架主要包括三个创新:第一,在网络训练的过程中对于生成器的解码器部分提出区域自适应(region-adaptive)的策略,将文字和背景部分分开考虑并对不同区域设计不同的损失函数以保证后续高级视觉任务的准确率;第二,在网络训练前对原始图像生成二值化Mask以保证在训练过程中文字、背景区域的损失函数权重可以自适应确定;第三,加入对抗网络使得矫正后的图像更加清晰,保证图像整体质量的提升。实验证明,所提出的Doc GAN框架在本文收集整理的数据集上,不仅保证了文本定位和识别率,并使整体的图像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升。此外,本文在后续通过进一步实验,证明了所提出策略的有效性。

雷雪[3](2020)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以内蒙古某地区普通高中为例》文中认为课堂教学评价是反映课堂教学质量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的手段之一,制定一份科学的评价标准是合理评价数学课堂教学的前提,通过对文献的大量研读和分析发现:评价主体、评价角度不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维度也不尽相同,评价标准的制定具有主观性,很难统一,因此需要根据地区甚至各学校的现状制定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本研究在调研了内蒙古J地区普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现状的基础之上,对以下三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第一,结合教育评价等理论,制定出适用于内蒙古J地区普通高中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运用Python语言构建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系统。第二,以内蒙古J地区Y高中的A,B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制定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进行实证研究。第三,使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与逐步回归模型相结合,针对影响教学质量最关键的因素提出教学建议。通过以上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内蒙古J地区普通高中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有四方面:第一,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未根据各地区或学校的现状进行制定。第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过程缺乏一线教师的参与。第三,使用统一学科评价标准对数学课堂进行评价,缺乏数学学科特色。第四,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过程太注重量化。其次,将被评价者在A,B两个班的评价结果以及A,B两个班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对比发现,被评教师在B班的得分和B班学生的测试成绩相对于A班均有提高,说明该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科学有效,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也说明了该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适用于内蒙古J地区的普通高中。最后,使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具体教学建议有:(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发挥引导和启发作用。(2)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3)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达成。(4)注重解题过程和解题思路的形成。(5)注重课堂提问环节。(6)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使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进行实证研究,运用Python语言编写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系统;使用逐步回归模型对数学教师的教学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来促进教师教学的专业发展以及学生的有效学习。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研究对象范围较小且研究对象特殊,学生的测试成绩也具有偶然性,研究结果不具有推广性,此外,使用逐步回归模型对教师的教学提建议,工作量较大,达不到简单易行的效果。

张佳[4](2020)在《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以《整理和复习》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纵观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重视点状知识而忽略知识结构和数学思想,以及平均化教学等。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高年级学生正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发展,这就需要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准确、结构化地组织信息,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数学学科图景。再加之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的教学意图与结构化教学十分契合,且相关研究较少。因此,对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研究势在必行。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研究目的有二。一是通过分析结构化教学与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调查了解当前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基于结构化教学的教学设计;二是给一线教师提供《整理和复习》的教学参考,以求数学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结构,构建数学学科图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访谈法以及实验研究法。通过研读结构化教学相关文献厘清了结构化教学的内涵、基本理念以及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特点和价值。结构化教学围绕数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过程、基本方法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学科图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新旧知识的同化,不断获得学习的方法,并且认知水平逐渐提高,思维不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断提升。通过访谈两所小学的一线教师并收集相关的教学设计,了解到当前《整理和复习》教学的实际情况,存在如下问题,分别是:教材整合意识不强,缺乏知识整体联系;教学模式固化,教学目标不明确;淡整理而重练习,知识结构整理深度不够;淡化数学思想与方法,学生主动性不强等。结合《整理和复习》版块的特点以及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对基于结构化教学的《整理和复习》版块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首先,要转变对《整理和复习》的观念,不将其视为一个固定的教学栏目,而是将“整理”和“复习”当成一种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教学进展合理安排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结构化教学更强调通过联系课时、单元、学段内容来整合教材,对学科基本原理、基本概念进行分析与处理,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发现薄弱之处并复习知识、运用知识,感受到知识间内在的逻辑关联。整个教学过程体现的是由“整”到“分”再到“整”的思维过程。此研究则对怎样整合教材、确定教学主题、创设问题情境、设计教学流程等作了详细说明。除此之外,在进行《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时要遵循结构性、主体性、系统性、发展性的原则。通过实际的教学应用,根据教师反馈和学生课后测试的形式来综合分析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结构化教学的教学效果。实验表明结构化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收效良好,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且巩固知识,强化联系;教师们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对《整理和复习》的观念,更加重视和关注《整理和复习》,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到了结构化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王卓玲[5](2020)在《尼基丁游戏对大班幼儿数学能力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尼基丁游戏作为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其设计以全面发展早期幼儿各方面能力和创造力为主要目标的原创亲子游戏。基于传统早期数学教育存在的不足,本研究引入尼基丁游戏与早期数学教育的结合,探究以尼基丁游戏化数学学习的模式对大班幼儿数学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准实验法设计的方式:实验组、对比组前后测设计,探讨尼基丁游戏对大班幼儿数学能力的影响。选取长沙县X幼儿园的两个大班的64名5-6岁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按照尼基丁游戏方案进行为期八周的干预,对照组按照幼儿园常规的游戏活动进行,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经过八周干预后,使用早期儿童数学能力测试量表第三版中文A版对两组幼儿的数学能力进行前后测,对比两组前后测得分,检验尼基丁游戏干预是否能有效促进大班幼儿数学能力。准实验设计模式:当能两组幼儿前后测分数能够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实验组后测分数>对照组后测分数;实验组后测分数-前测分数>对照组后测-前测。则说明尼基丁游戏能够有效促进幼儿数学能力。并考虑幼儿个体因素:性别、综合科学素养可能对尼基丁游戏的干预产生影响。本研究结论如下:(1)尼基丁游戏的干预能有效促进大班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2)组别和前测得分等因素对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3)性别因素对数学能力的发展无显着性影响;尼基丁游戏干预活动更能有效促进综合科学素养中等组幼儿的数学能力的发展。根据研究的结果为有效开展尼基丁游戏活动提出了四点教育建议:一是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游戏环境,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二是设计合理的游戏方案,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三是选择适宜的游戏材料、有效开展尼基丁游戏;四是提高教师良好的观察与指导能力。

雷诗雨[6](2020)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审辨性思维培养初探》文中提出审辨性思维是一种高级的思维过程,也是一种不迷信、不盲从的个性品质,它能帮助人们多思考和质疑,对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解释并做出正确判断。审辨性思维是21世纪个人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也是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要品质,已成为了国际社会未来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高中化学课程是重要的科学学科基础课程之一,它以实验为基础,经历了从化学现象到化学本质探究的发展历程。高中化学课程要求学生在习得化学知识的基础之上,也要领悟和学习化学家们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此外,高中阶段是审辨性思维培养的关键时期,化学学科的特色决定了化学课堂是审辨性思维培养的主阵地。基于此种背景,本研究以高中化学课程及课堂教学为载体,以高中生和在职化学教师为调查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访谈法调查了高中化学课程及课堂教学中审辨性思维培养的影响因素,并基于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策略,为以后在化学课程及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审辨性思维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本研究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建构主义等理论为基础,以化学学科教学活动为载体,以高中化学教学中审辨性思维培养情况的调查分析结果为依据,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初步探索了高中化学审辨性思维培养策略。本研究主要由七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阐明了此次研究的背景、现状、内容、意义、方法和思路等几方面内容。第二部分主要是对“思维”、“审辨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这几个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及辨析。第三部分主要是对本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第四部分对高中化学课程中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与审辨性思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审辨性思维培养的体现进行了具体分析。第五部分为本研究的重点,主要内容是对高中化学课程及课堂教学中审辨性思维培养的影响因素展开调查。首先对调查问卷从编制和测试以及最后的回收情况均进行了说明,然后就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再者选择了相应的化学课程内容进行了课堂观察,并挑选化学在职教师进行访谈,对课堂观察结果和教师访谈反馈内容加以分析,分析结果用以对调查问卷的结果做辅助说明。最后,选取化学主题,设计培养学生审辨性思维的教学模式。第六部分则基于第五部分中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对高中化学课程及课堂教学中培养审辨性思维提出了可操作的策略和途径。第七部分则是对本次研究进行总结,分析论文研究的不足以及对研究课题的展望。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和充分讨论,本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1)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审辨性思维,高中化学课程在课程目标、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活动中均与审辨性思维存在一定的联系。(2)质疑精神和分析评价能力是学生化学课程中审辨性思维的短板。大部分学生常选择“无条件相信权威”,在面对教师提问时,通常会选择回避或回答不知道的方式,这不利于学生审辨性思维的培养。(3)通过调查问卷发现:教材的思考性和拓展性、教师的培养意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以及学生的课堂反应与兴趣反馈、课堂提问和课堂思考的行为习惯等因素均会对学生审辨性思维的培养造成影响。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课堂反应、课堂提问的习惯又是影响学生审辨性思维培养的主要因素。(4)根据对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课堂观察和教师访谈结果,本研究主要从教师和教学层面提出了一些化学课程中审辨性思维培养的策略,包括: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丰富课堂教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重视教学评价;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化学史、探究性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审辨性思维能力。

Bayanmunkh Pagamdulam(都拉曼)[7](2019)在《蒙古国大学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编制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蒙古国经济已经逐步恢复并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各类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增多;同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计算机应用广泛化,监管设施日趋完善,使得企业对于精通电脑技术、明确国家政策法规的综合型会计专业人才急切需求。但蒙古国各大学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编制还存在诸多问题,还不能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不能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蒙古国各大学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编制的改革势在必行。本研究基于中国教育家施良方课程编制理论和英国着名哲学家、教育家A.N.怀特海的大学教育思想,根据调查研究,阐释了蒙古国大学本科会计专业在课程编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围绕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给出了问题的解决策略。本论文共七章:第一章绪论。阐述了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以及概念界定与相关说明。第二章研究综述。一是研究文献来源;相关研究综述。第三章研究的理论基础。本研究是建立在施良方的课程理论和怀特海的大学教育思想基础上的。本章阐述的施良方关于课程的定义、课程的理论基础、以及课程编制原理,重点是施良方的课程编制原理。怀特海的大学教育思想由四部分构成:大学教育的目的、大学教育的作用、大学的课程设置、大学教育评价。第四章蒙古国大学教育与会计专业的发展历史。本章对蒙古大学教育发展历史,特别是蒙古国会计专业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回忆过去是为了理解现在更好地走向未来。着重分析了蒙古国的大学教育起源和发展历史、蒙古国大学会计专业的发展历史和现代蒙古国立大学等五所大学的简介以及会计专业的课程编制情况。第五章蒙古国大学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编制情况的调查。调查主要使用了问卷法和访谈法。对蒙古国大学本科会计专业的本科生、教师和企业雇主对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方面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本文还采用了“广告收集分析法”。第六章蒙古国大学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也是本论文的核心内容,创新之处,论文的价值所在。基于中国教育家施良方课程编制理论和怀特海的大学教育思想,根据调查研究,阐释了蒙古国大学本科会计专业在课程编制方面存在的四方面的问题:1.课程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课程目标中关于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偏高;课程目标的表述过于抽象概括,不明确;课程目标未能更好地满足雇主和学生发展的需要。2.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存在不一致现象;开设的课程不能满足雇主与学生的需要;课程结构不合理。3.课程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过于重视讲授法,教学方法单一;会计实习的实效差;教学条件难以支持课程目标的实现。4.课程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蒙古国各大学对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评价重视不够;大学评估组织机构不健全;考试形式和学分制需要变化。第七章蒙古国大学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编制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这也是本论文的核心内容,论文创新之处和价值所在。在与中国5所大学会计专业课程编制情况的对比中,以及依据施良方课程理论与怀特海大学教育思想,根据蒙古国及各大学的发展状况,针对蒙古国大学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编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四条解决策略:1.要充分研究影响目标确定的各个因素,制定适宜可行的课程目标;2.加强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提升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的科学性;3.重视影响课程的实施因素改变教师角色,提高课程实施的实效性;4.重视对学生的评价设立课程评价部门,提升课程评价的质量。

严卿[8](2019)在《初中生逻辑推理和直观想象能力的发展与教学研究》文中指出核心素养体现了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任务。一直以来,逻辑推理与直观想象能力都居于数学教育目标之列,此番作为数学核心素养被提出,既是延续,也包含了新的解读。聚焦初中生逻辑推理与直观想象两种能力,开展一系列研究,包含两条研究线索。主线是对两种能力发展特点的揭示,对两者间关系的探索,以及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施的假言推理教学实验。支线是对两种能力价值的研究,探究两种能力对数学学业成绩与开放性问题解决的影响。具体来说,研究问题如下:问题一: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具有怎样的特点?问题二:初中生直观想象能力的发展具有怎样的特点?问题三:初中生逻辑推理与直观想象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如何?问题四:初中生逻辑推理与直观想象能力对数学成绩、开放性问题解决分别有怎样的影响?问题五:假言推理的直观化教学能否促进学生对其的理解与迁移?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依赖于对两种能力的测量。基于对现有研究的梳理以及理论思辨,分别构建逻辑推理与直观想象能力的评价框架,在此基础上编制《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测验》以及《初中生直观想象能力测验》,测验经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信度分析,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测量样本总计涉及来自8个省的4000多名初中生。教学实验基于测量研究的结果设计,核心在于对假言命题及推理的直观化表征。研究结论概括如下:(1)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提升贯穿整个初中阶段,假言推理提升幅度最大;重点中学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优于普通中学,差异随年龄增长呈缩小趋势;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受制于对数学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以及对推理形式的认识。(2)初中生直观想象能力在八至九年级出现快速发展,表现为综合的提升。同样也是在这一时期,不同地区间学生的能力差异开始拉大。初中生在几何直观的能力与意识上都存在欠缺。(3)初中生逻辑推理与直观想象能力间存在比较高的相关性,一方面,逻辑推理的过程存在空间因素;另一方面,空间操作蕴含了对规则的使用。(4)逻辑推理与直观想象能力同数学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显着影响数学成绩;逻辑推理与直观想象能力同开放性问题解决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显着影响学生的开放性问题解决;几何直观与演绎推理的影响最为直接。(5)直观化的教学策略并未从整体上提高实验班学生的假言推理能力,但对于直观想象能力优秀的学生,这种教学策略能够发挥一定的效果,具体而言,对假言推理的直观理解有利于迁移到不同的假言推理形式或其它问题背景中。(6)为了发展初中生的逻辑推理与直观想象能力,从两个方面提出建议。就课程与教材而言,应把握能力的快速发展期,有针对性地安排教材内容;在不同知识领域中渗透逻辑推理。就教学而言,应展开价值反思,凸显合情推理的“或然性”;尊重个体差异,从根本上抬升几何直观的地位;提升认识,发掘隐藏于知识中的能力因素;借助命题形式,在知识间建立更普遍的联系。

冯云[9](2018)在《关于七年级学生理解实数障碍的研究》文中指出七年级学生对实数理解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而实数概念引入的第一课出现在七年级阶段,因此学生对实数的理解成为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为了不重复前人的工作,本文基于数学概念的二重性理论,增添了历史的视角对学生的实数理解进行分析研究。本文整理了实数的发展历史,以及30余本西方早期教科书中实数的定义。在文献研究和教师测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实数理解编制了一套测试题,对上海市两所初中七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接下来从实数的概念、表示、分类、运算、性质、应用进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从整体上来说,七年级学生对实数知识的理解较为全面,男女生在理解问题上并无明显区别。从各个具体方面来看,学生对于每一个方面的掌握存在不同的障碍。最后,针对上述结论提出一些教学上的建议:(1)加强数轴与实数间的联系(2)加强数学分类在实数中的应用(3)加强类比;转化;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应用(4)尽量避免实数与有理数知识负迁移(5)积极引导,避免被动接受学习(6)避免学习不求甚解,流于一知半解(7)计算器的使用。以期对实数的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艳玲[10](2017)在《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表现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数学作为一门科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与“问题”有了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对“数学问题解决”的关注就成为世界数学教育的趋势之一,包括我国在内,许多国家的数学课程改革已将“问题解决”作为核心内容及课程目标。尽管学者们对数学问题解决的定义描述不同,数学教育研究者和心理学研究者对数学问题解决研究的视角不同,但都将数学问题解决视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研究的目的都在于发现学生问题解决的规律和特征、通过教学等手段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水平和思维能力。本研究中,在已有的针对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基础上,笔者界定了数学问题解决等相关的概念、术语,并确定了研究的主要思路和问题。本研究以小学六年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进行测量,评价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表现,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对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直接或间接、积极或消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混合方法的取向,以量化研究为主,具体使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纸笔测验及解题记录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通过对研究资料及获得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笔者发现,在本研究所进行的“常规问题—应用型”和“非常规问题—探索型”两类数学问题解决的测验中,学生的表现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总的来说,学生在“非常规问题—探索型”测验中得分要低于“常规问题—应用型”的测验得分,对于具体的题目类型,学生完成比较好的是“小数运算、整数运算、鸡兔同笼问题”这三类问题;两个测验中使用的高频解题策略比较相似,学生的解题错误主要集中在“不理解题意”和“计算类”的错误上;但通过将两个测验中所有样本进行水平分组,并对两个测验的每道题平均分及总分平均分进行每一个样本的逐一比较,笔者发现,学生在“常规问题—应用型”和“非常规问题—探索型”解题表现上并不是均衡和对等的,或者说学生一般思维能力与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而且,本研究中的三个样本学校来源于“常规问题—规则型”测验的同水平组,却在“常规问题—应用型”和“非常规问题—探索型”测验中均表现出了成绩上的显着差异,而且三所校在学生解题错误情况及策略使用上也明显存在差异。另外,学生样本在问题解决的结果、过程表现上也存在着显着的性别差异。这个结果使得探讨影响学生问题解决因素的现实状况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中分析了来自“学生自身、课程、教学及环境”四个方面因素的现实样态,并与学生在本研究中的测试成绩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着学生问题解决的效果。概括的说,学生问题解决的表现是其自身观念及元认知的再现,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及教学行为的复刻。基于本研究的发现,笔者提出了“要基于‘问题解决’展开数学教学,要加强对一般解题策略的课程设计与教学、要重视对实践类问题的课程设计与教学、要关注学生问题解决的观念及解题的元认知、要调整数学问题解决教与学的方式”这样几个有针对性的建议,供研究者和实践者参考,以期切实改进研究与实践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二、溶质质量分数计算中不可忽视的几类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溶质质量分数计算中不可忽视的几类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深度学习的文档褶皱矫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图像质量评价指标研究现状
        1.2.2 图像褶皱矫正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1.4 论文框架结构
2 相关工作介绍
    2.1 图像质量评价指标相关工作
        2.1.1 基于图像像素统计的图像质量评价指标
        2.1.2 基于信息论基础的图像质量评价指标
        2.1.3 基于结构信息的图像质量评价指标
    2.2 文档图像褶皱形变矫正相关工作
        2.2.1 基于硬件和先验知识的传统褶皱矫正方法
        2.2.2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褶皱矫正方法
    2.3 小结
3 面向文本定位与识别的图像质量评价指标
    3.1 面向文本定位与识别任务数据集设计与生成
    3.2 基于Pix2Pix网络模型的文档图像矫正
    3.3 客观图像质量评价指标所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3.4 小结
4 基于Doc GAN的文档图像矫正研究
    4.1 文档图像预处理
        4.1.1 图像裁切预处理
        4.1.2 图像镜像变换预处理
    4.2 Doc GAN模型框架
        4.2.1 网络结构
        4.2.2 损失函数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数据集与评价指标
        4.3.2 矫正结果评价与分析
    4.4 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以内蒙古某地区普通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1.1.2 制定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必要性
    1.2 核心名词界定
        1.2.1 教学评价
        1.2.2 课堂教学评价
        1.2.3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1.2.4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3.2.1 理论意义
        1.3.2.2 实际意义
    1.4 研究思路
        1.4.1 研究计划
        1.4.2 研究技术路线
    1.5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文献搜索途径
    2.2 国内外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2.2.1 国外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综述
        2.2.2 国内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综述
        2.2.3 国内外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评述
    2.3 国内外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
        2.3.1 国外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综述
        2.3.2 国内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综述
        2.3.3 国内外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评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调查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工具
        3.4.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4.2 访谈提纲的设计
        3.4.3 指标认可度调查表的设计
        3.4.4 测试卷的设计
        3.4.4.1 测试卷的设计依据
        3.4.4.2 测试卷的设计意图及计分方式
        3.4.4.3 测试卷的信效度分析
    3.5 数据收集与整理
        3.5.1 调查问卷的数据收集和整理
        3.5.2 访谈结果的整理和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制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理论基础
    4.1 教育评价理论与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4.1.1 教育评价理论的发展
        4.1.2 教育评价理论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启示
    4.2 多元智能理论与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4.2.1 多元智能理论的发展
        4.2.2 多元智能理论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启示
    4.3 建构主义理论与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4.3.1 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
        4.3.2 建构主义理论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启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
    5.1 制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遵循的原则
        5.1.1 重视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5.1.2 重视评价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5.1.3 重视过程评价
        5.1.4 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
    5.2 确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指标和权重
        5.2.1 确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指标
        5.2.1.1 一级指标的确定
        5.2.1.2 二级指标的确定
        5.2.1.3 三级指标的确定
        5.2.2 确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的权重
    5.3 制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5.3.1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完善
        5.3.2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信效度分析
    5.4 构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系统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具体实施
    6.1 数学教师在A班教学的课堂实录及评价结果
        6.1.1 数学教师在A班教学的课堂实录
        6.1.2 数学教师在A班教学的评价结果
    6.2 被评价者改进教学方法
    6.3 数学教师在B班教学的课堂实录及评价结果
        6.3.1 数学教师在B班教学的课堂实录
        6.3.2 数学教师在B班教学的评价结果
    6.4 对A、B班学生进行本节测验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反思
    7.1 研究的结论
    7.2 研究的创新之处
    7.3 研究的反思
    7.4 研究的展望
    7.5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B 访谈提纲
附录C 指标认可度调查表
附录D 《余弦定理》测试卷
附录E 权重代码
附录F 系统代码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以《整理和复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六)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一、结构化教学的理论分析
    (一)结构化教学的基本理念
    (二)结构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三)结构化教学的特点
    (四)结构化教学的价值
二、当前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的教学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
    (二)调查结果
三、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优化
    (一)《整理和复习》的观念重构
    (二)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的内涵
    (三)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的原则
    (四)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的步骤
四、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的实践应用
    (一)教学实施
    (二)教学设计案例对比
    (三)实施结果分析
五、实施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结构化教学的建议
    (一)整合知识,探寻联系
    (二)启发思考,一点多问
    (三)探寻原理,引导迁移
    (四)总结指导,结构可视化
    (五)立足实际,安排学材
    (六)以学定教,捕捉教学契机
    (七)联系生活,加强跨学科拓展
六、研究的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的结论
    (二)研究的不足
    (三)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尼基丁游戏对大班幼儿数学能力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2.1 游戏对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重要性
        1.2.2 尼基丁游戏在数学教育的可行性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理论意义
        1.3.3 实践意义
2.核心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1 尼基丁游戏
        2.1.2 数学能力
        2.1.3 游戏化学习
    2.2 文献综述
        2.2.1 尼基丁游戏的概述
        2.2.2 幼儿数学能力的培养研究
        2.2.3 尼基丁游戏与数学能力的关系研究
    2.3 文献述评
3.研究设计
    3.1 问题与假设
        3.1.1 问题
        3.1.2 假设
    3.2 样本及其取样
    3.3 实验设计
        3.3.1 研究设计模式
        3.3.2 变量的界定及测评工具
    3.4 实验程序
        3.4.1 预实验
        3.4.2 前测
        3.4.3 干预
        3.4.4 后测
4.干预方案
    4.1 干预方案设计依据
        4.1.1 尼基丁教育模式及其游戏手册
        4.1.2 大班幼儿的数学教育
        4.1.3 游戏理论
    4.2 干预方案结构
        4.2.1 游戏材料的介绍
        4.2.2 方案设计逻辑
    4.3 具体的干预方案及实施过程
5.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实验组与对照组各因素描述性统计
    5.2 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数学能力的组间差异检验
    5.3 干预后两组幼儿数学能力的差异比较
        5.3.1 实验组与对照组幼儿后测得分的组间差异比较
        5.3.2 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分数差异比较
        5.3.3 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分数效应差比较
    5.4 影响干预效果的因素分析
6.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1.1 尼基丁游戏促进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有效性
        6.1.2 影响干预效果的因素分析
    6.2 研究结论
7.启示、教育建议与反思
    7.1 启示
        7.1.1 重视尼基丁游戏教育价值,追溯传统民间游戏智慧
        7.1.2 重视游戏化学习的方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7.2 教育建议
        7.2.1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游戏环境,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
        7.2.2 设计合理的游戏方案,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7.2.3 选择适宜的游戏材料、有效开展尼基丁游戏
        7.2.4 提高教师良好的观察与指导能力
    7.3 反思与展望
        7.3.1 反思
        7.3.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审辨性思维培养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审辨性思维是信息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1.1.2 审辨性思维是21世纪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
        1.1.3 审辨性思维水平影响着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发展
        1.1.4 审辨性思维培养的作用
        1.1.5 审辨性思维培养的途径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审辨性思维研究现状
        1.2.2 国内审辨性思维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意义、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3.3 研究思路
        1.3.4 研究方法
    1.4 相关说明
2 核心概念界定及辨析
    2.1 思维
    2.2 审辨性思维
        2.2.1 审辨性思维的定义
        2.2.2 审辨性思维的内容
        2.2.3 化学审辨性思维
    2.3 审辨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2.4 审辨性思维与逻辑性思维
3 审辨性思维培养的理论基础
    3.1 杜威的反省思维理论
    3.2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3.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3.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 审辨性思维在高中化学课程及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4.1 课程目标与审辨性思维
        4.1.1 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审辨性思维
        4.1.2 学科核心素养与审辨性思维
    4.2 课程内容与审辨性思维
    4.3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审辨性思维
5 高中化学课程中影响审辨性思维培养的因素调查
    5.1 调查过程
        5.1.1 问卷的编制与设计
        5.1.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5.1.3 数据分析与讨论
    5.2 影响因素调查
        5.2.1 影响因素调查的相关性分析
        5.2.2 影响因素调查的回归分析
        5.2.3 影响因素调查的差异性分析
    5.3 课堂观察
        5.3.1 课堂观察表的设计
        5.3.2 课堂教学内容说明
        5.3.3 课堂观察记录
        5.3.4 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5.4 教师访谈
        5.4.1 访谈对象及内容
        5.4.2 访谈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高中化学课程中学生审辨性思维培养的策略和途径
    6.1 学校层面
    6.2 教师层面
        6.2.1 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6.2.2 丰富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
        6.2.3 鼓励学生质疑
    6.3 教学层面
        6.3.1 重视教学评价
        6.3.2 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6.3.3 培养学生审辨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活动
    6.4 审辨性思维培养教学模式
        6.4.1 审辨性思维培养模式
        6.4.2 审辨性思维培养教学案例设计
7 研究总结
    7.1 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问题和不足
    7.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蒙古国大学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编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蒙古国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呼唤大学会计专业课程编制的研究
        (二)蒙古国大学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弊端
        (三)蒙古国学者对大学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编制鲜有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创新之处
        (二)研究不足之处
    五、概念界定与相关说明
        (一)概念界定
        (二)相关说明
第二章 研究综述
    一、研究文献来源
        (一)蒙古国关于会计专业课程编制研究文献来源
        (二)中国关于会计专业课程及课程编制研究文献来源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课程理论研究综述
        (二)课程编制研究综述
        (三)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研究综述
        (四)会计专业课程设计研究综述
        (五)会计专业课程考评和评价研究综述
        (六)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研究综述
第三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施良方及其课程编制原理
        (一)施良方简介
        (二)课程的定义
        (三)课程的理论基础
        (四)课程编制的原理
    二、怀特海的大学教育思想
        (一)怀特海简介
        (二)怀特海大学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 蒙古国大学教育与会计专业课程的发展历史
    一、蒙古国大学教育的发展历史
        (一)现代教育产生之前的游牧教育阶段(1921年之前)
        (二)现代教育的发展及大学的产生阶段(1921年至1942年)
        (三)大学教育发展的初期阶段(1942年至1990年)
        (四)大学教育的繁荣发展阶段(1991年至现在)
    二、蒙古国大学会计专业发展历史
        (一)会计专业的发展阶段
        (二)蒙古国会计方面使用的法律和准则
        (三)大学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现状
    三、蒙古国立大学等五所大学及会计专业课程的现状
        (一)蒙古国立大学及会计专业课程的现状
        (二)蒙古国商业大学及会计专业课程的现状
        (三)蒙古国农业大学及会计专业课程的现状
        (四)蒙古国财政大学及会计专业课程的现状
        (五)蒙古国“曼达胡”会计大学及会计专业课程的现状
第五章 蒙古国大学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编制情况的调查问卷
    一、大学本科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专业课程编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
        (一)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二、对大学会计教师的访谈
    三、社会对会计岗位人才的要求与满意度分析
        (一)企业对会计岗位的能力要求和满意度访谈调查
        (二)蒙古国的会计岗位招聘广告的内容分析
第六章 蒙古国大学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中关于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偏高
        (二)课程目标表述过于抽象概括、不明确
        (三)课程目标未能更好地满意雇主及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存着不一致现象
        (二)开设的课程不能满足雇主与学生的需要
        (三)课程结构不合理
    三、课程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重视讲授法,教学方法单一
        (二)会计实习的实效差
        (三)教学条件难以支持课程目标的实现
    四、课程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蒙古国各大学对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评价重视不够
        (二)大学评估组织机构不健全
        (三)过于重视课程结果的评价,课程评价方法单一
第七章 蒙古国大学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编制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要充分研究影响目标确定的各个因素,制定适宜可行的课程目标
        (一)要重视对课程目标的研究
        (二)要充分研究影响课程目标确定的各种因素
        (三)课程目标的表述要明确具体
    二、加强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提升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的科学性
        (一)加强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
        (二)提升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一致性的两点建议
        (三)完善课程内容满足雇主与学生的需求
    三、重视影响课程的实施因素改变教师角色,提高课程实施的实效性
        (一)重视影响课程实施因素
        (二)提高会计实习的实效
        (三)建立教师作为决策者的课程实施
    四、重视对学生的评价设立课程评价部门,提升课程评价的质量
        (一)重视对学生能力生成和知识学习的评价
        (二)大学需要设立课程评价部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初中生逻辑推理和直观想象能力的发展与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核心素养在数学教育中的体现
        1.1.2 对传统能力的传承与发展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问题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述评
    2.1 逻辑推理研究述评
        2.1.1 逻辑推理内涵解析
        2.1.2 逻辑推理能力的评价
        2.1.3 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
        2.1.4 逻辑推理的教学
    2.2 直观想象研究述评
        2.2.1 直观想象内涵解析
        2.2.2 直观想象能力的评价
        2.2.3 直观想象能力的发展
        2.2.4 直观想象的教学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技术路线
    3.2 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研究
        3.2.1 研究目的
        3.2.2 样本选取
        3.2.3 研究工具
        3.2.4 数据收集与处理
    3.3 初中生直观想象能力的发展研究
        3.3.1 研究目的
        3.3.2 样本选取
        3.3.3 研究工具
        3.3.4 数据收集与处理
    3.4 初中生逻辑推理与直观想象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3.4.1 研究目的
        3.4.2 样本选取
        3.4.3 研究工具与数据处理
    3.5 两种能力对数学学业成绩与开放性问题解决的影响研究
        3.5.1 研究目的
        3.5.2 样本的选取
        3.5.3 研究工具
        3.5.4 数据收集与处理
    3.6 教学实验
        3.6.1 研究目的
        3.6.2 实验设计
        3.6.3 样本选取及无关变量的控制
        3.6.4 实验安排
        3.6.5 研究工具
        3.6.6 数据收集与处理
第4章 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研究
    4.1 研究结果
        4.1.1 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总体现状
        4.1.2 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分析
        4.1.3 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总体发展特点
        4.1.4 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各维度发展特点
        4.1.5 两类学校学生逻辑推理发展的比较
    4.2 分析与讨论
        4.2.1 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兼具一般性与特殊性
        4.2.2 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受制于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4.2.3 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受制于对推理形式的认识
第5章 初中生直观想象能力的发展研究
    5.1 研究结果
        5.1.1 初中生直观想象能力总体现状
        5.1.2 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分析
        5.1.3 初中生直观想象能力的总体发展特点
        5.1.4 初中生直观想象能力各维度发展特点
    5.2 分析与讨论
        5.2.1 空间想象与几何直观能力的发展动因存在区别
        5.2.2 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是一种综合的提升
        5.2.3 几何直观能力与意识都有待进一步发展
第6章 初中生逻辑推理与直观想象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6.1 研究结果
    6.2 分析与讨论
        6.2.1 逻辑推理的过程存在空间因素
        6.2.2 空间操作蕴含了对规则的使用
第7章 两种能力对数学学业成绩与开放性问题解决的影响
    7.1 研究结果
        7.1.1 逻辑推理与直观想象能力对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
        7.1.2 逻辑推理与直观想象能力对开放性问题解决的影响
    7.2 分析与讨论
        7.2.1 对开放题解答情况的分析
        7.2.2 对影响机制及意义的分析与讨论
第8章 假言推理的直观化教学研究
    8.1 教学设计
        8.1.1 理论基础
        8.1.2 教学设计思路
        8.1.3 教学活动内容
    8.2 研究结果
    8.3 分析与讨论
第9章 对课程与教学的建议
    9.1 对课程与教材的建议
    9.2 对教学的建议
    9.3 教学案例
第10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10.1 研究结论
        10.1.1 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
        10.1.2 初中生直观想象能力的发展
        10.1.3 初中生逻辑推理与直观想象能力的相关性
        10.1.4 两种能力对数学学业成绩与开放性问题解决的影响
        10.1.5 假言推理的直观化教学
        10.1.6 对课程与教学的建议
    10.2 反思与展望
        10.2.1 研究反思
        10.2.2 研究展望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附录F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9)关于七年级学生理解实数障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问题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数学理解
    2.2 关于数系的认识
    2.3 关于实数的教学
        2.3.1 教学的课程编排遵循数系扩充规律
        2.3.2 实数教学结合数学史的渗透
        2.3.3 教材编写及教学时如何引入实数概念
        2.3.4 关于实数的学习指导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2.4.1 国外研究现状
        2.4.2 国内研究现状
    2.5 相关理论介绍
        2.5.1 信息加工理论
        2.5.2 成就动机理论
        2.5.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3章 研究过程及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工具
        3.3.1 问卷的编制
        3.3.2 访谈内容的编制
    3.4 研究过程
第4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
    4.1 学生实数理解状况的总体分析
        4.1.1 整体情况分析
        4.1.2 男女差异性分析
    4.2 七年级学生实数理解的具体情况分析
        4.2.1 实数相关概念
        4.2.2 实数的表示
        4.2.3 实数的分类
        4.2.4 实数的运算
        4.2.5 实数的性质
        4.2.6 实数的应用
    4.3 访谈结果和分析
    4.4 七年级学生对实数理解障碍原因分析
        4.4.1 实数具有复杂性
        4.4.2 七年级的数学思维方式及学习心理原因
        4.4.3 七年级与六年级及小学的衔接问题
        4.4.4 现行使用教材的原因
        4.4.5 不合理的习题问题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关于学生对实数的理解现状的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表现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目标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
    第四节 论文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问题、问题解决的相关研究
        一、问题的含义
        二、问题解决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数学问题的相关研究
        一、数学问题的含义
        二、数学问题的结构
        三、数学问题的特征
        四、数学问题的分类
    第三节 数学问题解决的相关研究
        一、数学问题解决的含义
        二、数学问题解决的价值
        三、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模式
        四、数学问题解决中的表征
        五、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
        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
        七、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文献综述总结
        一、研究范围:广泛且繁杂
        二、概念内涵:丰富并多义
        三、研究重点:交叠与更替
        四、研究视域:独立兼并行
        五、研究问题:拓展和延伸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思路
        一、概念术语的阐释
        二、研究的问题
        三、研究的思路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的取向
        二、具体方法的运用
        三、研究对象的确定
    第三节 研究工具与数据收集
        一、研究工具的编制
        二、研究工具的运用
        三、数据收集的过程
    第四节 研究的信度、效度与伦理
        一、研究的信度、效度
        二、研究的伦理
第四章 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结果表现的研究
    第一节 研究过程
        一、研究工具
        二、评分框架
        三、数据的编码与整理
        四、试测
        五、正式施测
    第二节 学生常规数学问题测验(T2)结果的分析
        一、T2的信度、区分度、难度检验
        二、T2的分数及差异分析
        三、T2成绩不同分值的分布
        四、学生对T2题目及解题过程的自我评价
        五、小结
    第三节 学生非常规数学问题测验(T1)结果的分析
        一、T1的信度、区分度、难度检验
        二、T1的分数及差异分析
        三、T1成绩不同分值的分布
        四、学生对T1题目及解题过程的自我评价
        五、小结
    第四节 学生常规问题、非常规问题(T2、T1)测验结果的对比
        一、(T2、T1)相关系数、差异系数的检验
        二、(T2、T1)同类问题成绩的对比
        三、(T2、T1)同类问题水平的对比
        四、(T2、T1)结果的整体对比
        五、小结
    第五节 总结与讨论
        一、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整体表现
        二、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个体表现
        三、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学校差异
        四、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性别差异
第五章 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过程表现的研究
    第一节 研究过程
        一、对学生数学问题解决错误的研究
        二、对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
    第二节 学生数学问题解决错误情况的分析
        一、学生数学问题解决错误情况的分析
        二、学生数学问题解决错误情况的比较
        三、小结
    第三节 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策略使用情况的分析
        一、学生视角:对策略使用的自我判断
        二、研究者视角:对可识别策略的判断
        三、整合视角:对策略使用的整理
        四、小结
    第四节 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策略使用的比较
        一、策略使用的(T2、T1)题目比较
        二、策略使用的学校比较
        三、策略使用的性别比较
        四、策略使用的水平比较
        五、小结
    第五节 总结与讨论
        一、学生数学问题解决错误的表现
        二、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策略使用的表现
        三、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策略使用的对比分析
第六章 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影响因素的研究
    第一节 研究过程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工具
        三、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第二节 对学生因素的分析
        一、学生的数学观念
        二、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观念
        三、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元认知
        四、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元认知
        五、小结
    第三节 对课程因素的分析
        一、《数学课程标准》及数学教材中的数学问题解决
        二、学生对数学教材中问题解决内容的看法
        三、教师对数学教材问题解决内容的看法
        四、小结
    第四节 对教学因素的分析
        一、学生对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评价
        二、教师对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评价
        三、小结
    第五节 对环境因素的分析
        一、家庭环境
        二、其他环境
        三、小结
    第六节 总结与讨论
        一、学生因素与数学问题解决
        二、课程因素与数学问题解决
        三、教师教学与数学问题解决
        四、环境因素与数学问题解决
第七章 结论、建议与反思
    第一节 结论
        一、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表现多样,共性与差异并存
        二、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表现:受到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
    第二节 建议
        一、转变观念,基于“问题解决”开展数学教学
        二、加强对问题解决一般策略的课程设计与教学
        三、重视对实践类问题的课程设计与教学
        四、关注学生问题解决的观念及问题解决的元认知
        五、调整数学问题解决教与学的方式
    第三节 反思
        一、本研究的局限
        二、后续研究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学生测试 1
    附录二:学生测试 2
    附录三:学生自评表 1
    附录四:学生自评表 2
    附录五:学生调查问卷 1
    附录六:学生调查问卷 2
    附录七:学生调查问卷 3
    附录八:学生调查问卷 4
    附录九:学生调查问卷 5
    附录十: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十一:任课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十二:家长调查问卷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四、溶质质量分数计算中不可忽视的几类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职前生物学教师搜题软件使用方式对SMK水平的影响研究[D]. 刘雪.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基于深度学习的文档褶皱矫正研究[D]. 黄绪良.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以内蒙古某地区普通高中为例[D]. 雷雪.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以《整理和复习》为例[D]. 张佳. 西南大学, 2020(01)
  • [5]尼基丁游戏对大班幼儿数学能力影响的研究[D]. 王卓玲.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审辨性思维培养初探[D]. 雷诗雨. 西南大学, 2020(01)
  • [7]蒙古国大学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编制研究[D]. Bayanmunkh Pagamdulam(都拉曼).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02)
  • [8]初中生逻辑推理和直观想象能力的发展与教学研究[D]. 严卿.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9]关于七年级学生理解实数障碍的研究[D]. 冯云.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9)
  • [10]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表现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 王艳玲. 东北师范大学, 2017(12)

标签:;  ;  ;  ;  ;  

溶质质量分数计算中不可忽视的几种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