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制合成油成投资热点

天然气制合成油成投资热点

一、天然气制合成油成为投资热点(论文文献综述)

吴鹏斌[1](2019)在《煤/天然气互补联产油-电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石油作为最主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关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战略安全,我国的石油消耗量大,对外依存度高,发展以煤炭和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油转化技术是缓解石油短缺的途径之一,同时有利于我国能源结构的整体调整。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传统的煤基费托合成油技术和火力发电存在能源利用率低和环境污染严重等不足。因此,寻求煤炭的高效清洁转化一直以来是科技工作者努力的目标。基于此,煤炭分级转化利用、多能互补和多联产等技术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其在解决煤炭单一热转化过程中的壁垒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经济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煤炭和天然气在转化过程中各自的特性,采用ASPEN PLUS软件对煤/天然气互补联产油-电工艺(CN-T-OP)进行流程模拟,从热力学和经济技术性层面分析其可行性。采用低温深冷法空分、煤炭部分气化、双燃料甲烷蒸汽重整、低温甲醇洗、低温浆态床费托合成、燃气-蒸汽轮机联合循环发电等流程单元基于ASPEN PLUS软件构建煤/天然气互补联产油-电工艺,实现煤炭和天然气在同一系统内的互补利用,化工和动力两大类不同特性系统的集成。针对榆林烟煤部分气化特性和油-电联产能流优化分配,分别研究气化单元氧碳比(O/C、水碳比(S/C)、煤进料量和费托(F-T)合成单元F-T气相循环比(R)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O/C=0.2、S/C=0.1、煤进料量为5kg/s时,气化温度和气化碳转化率分别为959℃和53.8%,通过残煤燃烧的供热,重整温度和甲烷转化率分别为950 ℃和92.6%,气化单元和重整单元所得合成气的总氢碳比为2.2,即通过煤炭部分气化耦合天然气重整,所生产的合成气可直接用于F-T合成,而无需对其氢碳比进一步地调整;F-T气相物的循环加大了合成油产量,但R高于0.9后,F-T合成单元(?)损急剧增大,导致系统总能量效率降低,因此将10%的F-T气相物匹配燃气轮机发电;在最优的工艺操作条件下,系统的合成油生产效率和总能量效率分别为34.4%和52.4%,合成油产量为1.87 kg/s,净电产量为38.35 MW。以煤炭制合成油系统(CTL)作为参比系统,该系统的总能量效率为33.3%,表明了煤/天然气互补联产油-电工艺提出的煤炭分级转化与天然气互补联产技术的能量利用更为高效。在现有市场情况下,经济性能分析表明:CN-T-OP项目的总投资为232.13 M$,较CTL项目高出14.11 M$,CN-T-OP项目的总运营成本为16.74 M$/a,较CTL项目降低了 59.64%,从经济技术的角度看,CN-T-OP项目具有市场应用前景。

陈子瞻[2](2016)在《煤制油气产业竞争力分析》文中提出煤炭是中国最主要的能源矿产资源,在中国能源矿产资源储量中的占比超过95%,这样的能源禀赋决定了中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导地位。但是近年来中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北方地区因煤炭燃烧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致使“去煤化运动”的提案呼之欲出,旨在通过将煤炭等量代换成等热值的石油或者天然气资源,通过降低煤炭消费的比例,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减少燃煤导致的空气污染。煤制油气是一门将煤炭在特定的条件和容器内直接气化,生成天然气的工艺技术。本文基于调研得到的煤制油气、煤化工企业的生产数据、财务数据和环境数据,对煤制油气产业的成本、环境影响、市场条件和产业集群进行了深入分析,探索煤制油气在中国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大力加强煤制油气产业的相关建议。本研究通过多个实际案例分析煤制油气企业的总成本,包括生产成本、管理成本、税费成本和财务成本。当国际油价达到50美元/桶的时候,煤制油气便可以实现盈亏平衡,高于这个价格便可以实现盈利。煤制天然气的全成本约为2.32元/立方米,在目前的天然气市场价格下,只有微弱的利润。根据规模经济理论,只有当一个产业达到一定规模以后,才能降低成本,才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根据迈克尔·波特的产业集群理论,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聚集了相关的企业,企业间共享区域公共设施、市场环境和外部经济,降低信息交流和物流成本,形成区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区域竞争力。煤制油气本质上是煤化工产业的一个分支,应与煤制甲醇、煤制烯烃和火电等传统煤化工产业集聚在一起,形成煤炭产业集群,共享煤炭资源,共用如公路、共用管道等基础设施,并形成上下游产业。笔者认为大力发展煤制油气是中国能源安全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此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原油市场对国外的依赖。同时,研究表明煤制成品油气相对于石油提取的成品油和常规天然气,具有更好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清洁度,是一种相对更清洁更高效的能源。发展煤制油气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间接煤制油工艺对原料煤品质要求较低,中国煤类结构复杂,褐煤、低阶煤含量多,应优先发展间煤制油,尤其是接煤制油产业。

程序[3](2015)在《国内外生物合成燃油和生物乙醇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文中研究表明交通运输用液态和气态生物燃料一直是国内外期望用以替代化石燃料的研发热点,作为"第二代生物燃料"的纤维素乙醇曾被寄予厚望,然而对其的研发热虽已持续近10年,但迄今未能正式商业化。在这一背景下,一方面是某些纤维素乙醇企业探索"多产品联产"以求生存;另一方面,国际上研发的重点正在向基于热化学转化途径的新型液体生物燃料转变。包括生物质气化-合成油、生物裂解-提质油、生物MTG油、CBGTL油等在内的"先进生物燃料"正在走上历史舞台,它们不但符合关于碳减排和洁净燃料的标准,而且还是可"直接使用"(drop-in)的燃料,即能以任何比例与常规汽柴油掺混,或单独用于现有的发动机,比生物乙醇具有更广阔的市场。更重要的是,适合制生物合成油的原料范畴比生物乙醇大幅拓宽,木质类废弃物乃至有机垃圾等均可用作原料,同时还能充分利用现有石油炼制设备。当前生物合成油的开发已经处于商业化的前夜。在激烈的竞争中,中国个别民企虽已占有一席之地,但在国家层面应尽快将生物质热化学转化置于生物能源研发的真正战略制高点。

李涛[4](2014)在《基于低温费托技术天然气制合成油工艺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基于低温费托技术天然气制合成油工艺逐渐应用于工业化生产,对该工艺安全性研究的需求逐渐增加,特别是对可能导致较大伤亡事故后果的物理爆炸和火灾事故的研究。针对基于低温费托技术天然气制合成油工艺中物理爆炸和火灾事故的研究主要包括查找引起事故发生的原因事件和确定事故影响范围。本文在介绍了国内自主开发的基于低温费托技术天然气制合成油工艺的基础上,对该工艺中涉及的物质和工艺危险性进了简要分析,为后续故障树分析做准备。为查找基于低温费托技术天然气制合成油工艺中物理爆炸事故和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采用故障树分析法进行分析,得到能够引起该工艺中天然气转化炉和费托反应器发生物理爆炸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反应器安全阀失效、反应器放空管线堵塞和反应器未按规定检测等几种,能够引起该工艺中主要反应器发生火灾事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反应器未按规定检测、反应器泄压放空装置失效和没有对点火源进行有效控制等几种。盛装高温压缩可燃气体的压力容器发生物理爆炸后有靠自身热量引发火灾的可能性。基于低温费托技术天然气制合成油工艺中天然气制合成气转化炉内可燃混合气体的温度高于混合气体中H2的引燃温度,为研究该工艺中天然气制合成气转化炉物理爆炸后的后续事故后果,本文根据天然气制合成气转化炉形状建立圆筒形传质传热模型,应用传质传热基本公式计算物理爆炸后高温可燃气体的传质传热情况,为研究确定盛装高温可燃气体的压力容器物理爆炸引发的后续事故后果类型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可燃气体泄漏后,有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可能性。本文在对经验气体泄漏率计算公式改进的基础上,计算基于低温费托技术天然气制合成油工艺中天然气制合成气转化炉和费托反应器发生泄漏时的气体泄漏率;在计算得到气体泄漏率后,将质量传递和受力分析相结合,建立模型计算气体泄漏后的非稳态运动轨迹,有效填补了目前针对气体泄漏后非稳态运动轨迹研究的空白;并选择喷射火、火球火焰热辐射伤害计算模型和蒸气云爆炸冲击波伤害计算模型计算基于低温费托技术天然气制合成油工艺中天然气制合成气转化炉和费托反应器发生泄漏后的后续事故影响范围,同时计算该工艺中天然气制合成气转化炉物理爆炸后的火球火灾的影响范围。

郭文元[5](2012)在《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过程转化炉大型化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天然气制合成油(GTL)核心技术之一的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制备合成气转化炉技术的大型化为目标,以天然气非催化转化技术的工业应用实践为基础,研究了转化炉大型化工艺操作条件的优化选择、转化烧嘴与炉体合理匹配等关键技术的理论依据和放大方法,提出了适于百万吨/年GTL合成油装置用大型化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转化炉系统集成的可实施技术方案。概要如下:1.通过对已有的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转化过程研究结果及其关键技术的分析和热力学平衡计算,探讨了转化炉工艺操作条件对转化结果的影响,提出了优化的大型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转化炉工艺操作条件。2.采用大型冷模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转化炉冷态流场。在(?)1000mm大型冷模实验装置上重点研究了转化炉内的轴向速度和炉内气体停留时间分布,通过冷态流场数值模拟计算,验证了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结果的符合性。3.采用概率密度函数模型(PDF)模型,研究了现有工业运行装置和未来大型转化炉内流动和反应的状况,考察了工艺条件对大型转化炉内流动与反应过程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大型转化炉与已工业运行转化炉两者的炉内流动与混合基本相似;降低氧气入口温度对降低转化炉拱顶附近的温度作用不明显;提高氧气入口温度可以降低拱顶温度;增加水蒸汽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拱顶的气体温度,但火焰位置并没有显着的下移。4.采用稳态传热理论和灵敏度分析方法,从理论上印证了影响转化炉拱顶外壁温度的关键因素为耐火隔热衬里层各物性参数中的莫来石隔热砖导热系数;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多孔隔热材料的微观结构模型、微观传热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进行了微观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了莫来石隔热砖材料表观(实际)导热系数与转化炉内操作温度、含氢气氛及微观结构尺度(粒径大小及开口气孔率)之间的变化规律和量化关系,提出了转化炉内环境45-70%含氢量气氛下多孔隔热材料的表观(实际)导热系数的预测方法,工业运行转化炉的应用验证表明与实测数据具有较好的偏离度(小于6%),可以指导转化炉拱顶隔热衬里层设置的工程设计;建立了转化炉拱顶耐火隔热衬里衬里层传热过程的整体物理模型,进行了全尺寸、变物性多物理场的整体传热模拟。结果表明:大型天然气转化炉拱顶隔热衬里的温度分布特点与工业运行装置转化炉拱顶基本相似,验证了该拱顶隔热衬里层设计的正确性。5.在总结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的工业化成功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了适于百万吨/年规模GTL合成油装置的大型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工艺集成系统,提出了可实施的大型天然气非催化转化关键设备设计和单系列工艺流程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表明:大型转化炉生产有效合成气(CO+H2)147,100Nm3/h,大然气转化系列数和转化炉数量为5个系列5台,单台转化炉对应的合成油产量为20万吨/年;烧嘴采用与工业成功运行烧嘴相同的物料流道设置技术,为氧气(少量)-氧气(大量)天然气—保护蒸汽四通道;工艺流程可划分为天然气转化工序、合成气热量回收工序和合成气洗涤工序;工艺系统的物料热量模拟计算结果与工业运行装置的实际操作数据基本相同,冷煤气效率为84%,总能量利用效率为99%。

刘敬尧,何畅,李璟,李秀喜,钱宇[6](2010)在《以合成气为核心的多联供多联产集成能源化工系统》文中提出在分析煤和天然气洁净发电技术的基础上,考察了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及其在CO2减排方面的优势,并提出了新型的以合成气为核心的多联供多联产系统(SMFMP)。结果表明:甲醇和电的联产系统效率较单产系统提高8.9%左右;煤基氢电联产减排CO2系统的能量代价大大低于常规的煤电系统;联产费托(FT)合成油和电力的SMFMP较普通的联产系统效率提高了5.7%,而联产二甲醚和电力的SMFMP较普通的联产系统效率提高了3.9%,说明SMFMP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煤和天然气洁净发电技术及其多联产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程惠明[7](2009)在《基于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开发》文中提出概述了国内外天然气化工的现状和化工技术的开发情况。着重探讨了天然气制合成气、甲醇、二甲醚、烯烃以及合成油的生产工艺。

吕印达[8](2009)在《天然气催化部分氧化制取合成气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世界新探明的石油储量急剧下降,而天然气的探明储量则呈逐年上升。预计到2020年,天然气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占到45%,而石油的比例则将从目前的41%下降为20%。因此,21世纪将迎来天然气的能源时代。我国天然气资源较为丰富,据1995年有关部门估计,我国陆地及海洋中天然气的远景储量为51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0%。过去由于“重油轻气”方针的影响,我国天然气的探明储量和实际产量均只占世界的1%,天然气和石油的产量比只有1:10,而发达国家则通常为1:1,因此,两者差距甚大。最近几年来,政府对天然气利用日益重视,提出“油气并重”的战略方针。在新的指导方针下,国内产业界和学术界开始重视天然气勘探和综合利用研究工作。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制定了天然气综合利用目标,计划到2008年将我国的天然气产量增加到250~300亿立方米/年。可以预料,开展天然气综合利用的新技术研究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作用,同时还将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天然气(甲烷)催化部分氧化(POM)高选择性制备合成气技术在1990年开始兴起。POM反应在热力学上是一个温和的放热反应,反应速率比水蒸气重整快几个数量级;另外,POM过程与传统的水蒸气重整相比,前者在大空速(1.05.0×105 h-1)条件下仍能获得很高的转化率和选择性,使合成气的生产能力提高上百倍,具有反应器体积小、效率高、能耗低等特点;且产物中H2/CO的比值恰为2,可直接用于合成甲醇、F-T合成烃类、合成二甲醚等后续工业过程。本文制备了两种类型由于天然气催化部分氧化制备合成气的催化剂,在常压条件下考察了CH4/O2比、空速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通过分析表征手段考察了催化剂使用的积碳情况。结果表明,所研制的两类催化剂都具有较高的抗积碳性能。

姚小莉,刘瑾,李自强[9](2008)在《天然气制合成油工艺现状及发展前景》文中研究表明天然气制合成油(GTL)正成为天然气高效利用的途径脱颖而出,近几年来一直是业内广泛关注的热点。GTL技术已经发展到第二代,与第一代技术相比,第二代GTL工艺在装置投资与生产成本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重点评述了国外多家公司已工业化和在开发中的第二代GTL工艺特点,分析了GTL的发展前景并对其在国内的发展提出两点建议。

蔺华林,韩生,吴锡慧,高峰[10](2008)在《天然气制合成油的发展前景》文中指出天然气制合成油(Gas to Liquid)是最近几年广泛关注的热点,主要介绍了GTL生产工艺及其发展促进因素,并预测了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二、天然气制合成油成为投资热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然气制合成油成为投资热点(论文提纲范文)

(1)煤/天然气互补联产油-电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多能互补系统现状
    1.3 合成油制备关键技术现状
        1.3.1 合成气制备
        1.3.2 费托合成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第2章 工艺方案确定与流程模拟
    2.1 工艺方案确定
        2.1.1 空分单元
        2.1.2 煤炭气化单元
        2.1.3 天然气重整单元
        2.1.4 合成气净化单元
        2.1.5 费托合成单元
        2.1.6 电力生产单元
    2.2 工艺流程模拟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工艺参数分析与优化
    3.1 系统评价指标
    3.2 参数分析与优化
        3.2.1 气化剂进料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2.2 煤进料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2.3 费托气相循环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经济技术分析
    4.1 经济技术指标
        4.1.1 总投资估算
        4.1.2 总运营成本估算
    4.2 煤炭制合成油系统
    4.3 估算结果
    4.4 灵敏度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2)煤制油气产业竞争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项目支撑
        1.1.1. 选题依据
        1.1.2. 项目依托
    1.2. 研究目的任务和主要创新点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相关文献综述
2. 煤制油气的发展历程
    2.1. 煤制油发展历史
        2.1.1. 直接煤制油发展历史
        2.1.2. 间接煤制油发展历史
    2.2. 煤制气发展历史
    2.3. 两种液化工艺和煤制气工艺特征
    2.4. 煤制油气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3. 煤制油气成本分析
    3.1. 煤制油成本及构成分析
        3.1.1. 煤制油的总成本构成
        3.1.2. 项目投资及折旧成本
        3.1.3. 营业收入
    3.2. 煤制油成本与成品油价格对比
    3.3. 影响煤制油企业成本及收益的因素
    3.4. 煤制气成本及构成分析
        3.4.1. 煤制气的成本构成
        3.4.2. 项目投资及折旧成本
        3.4.3. 营业收入
    3.5. 天然气市场与价格
    3.6. 目前煤制天然气产业存在的问题
4. 煤制油气环境影响力分析
    4.1. 煤制油气对环境的影响因素
    4.2. 煤制油气及煤化工产业主要污染物分析
    4.3. 煤制油气的环保投资分析
    4.4. 煤制油气产业布局与当地生态容量
5. 煤制油气与水资源利用
    5.1. 内蒙古的水资源分布和用水量配给
    5.2. 新疆的水资源分布和用水量配给
    5.3. 煤制油气的水资源消耗与布局
6. 煤制油气产业集群
    6.1. 资源型产业集群理论
    6.2. 煤炭资源分布
    6.3. 煤制油气、煤化工产业煤炭消耗量
    6.4. 煤制油气产业布局分析
        6.4.1. 中国煤制油气及煤化工政策与规划概况
        6.4.2. 中国煤制油气及煤化工发展现状
        6.4.3. 中国煤制油气产业空间布局
    6.5. 产品消费市场与需求
7. 煤制油气产业的竞争优势研究
    7.1. 波特竞争理论
        7.1.1. 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
        7.1.2. 生产要素和技术可行性
        7.1.3. 市场需求条件
        7.1.4. 相关支持产业
        7.1.5. 机会与政府
    7.2. 煤制油与石化产业投资强度对比
    7.3. 煤制油气与煤炭其他用途对比
        7.3.1. 煤制油气与煤化工的关键参数对比
        7.3.2. 煤制油气与火力发电的转换效率对比
    7.4. 煤制油气的比较优势
        7.4.1. 煤制油气的产品性能
        7.4.2. 煤制油气产业发展前景
    7.5. 煤制油气SWOT分析
8.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国内外生物合成燃油和生物乙醇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前言
2生物质热化学转化途径在欧美兴起的背景
    2.1纤维素生物乙醇“亮起红灯”
    2.2反应灵活的纤维素乙醇企业走通多联产之路
    2.3纤维素乙醇在我国也是“久攻不克”
    2.4烃类生物燃料的优势
3国际上研发热点从“煤制油”转为“天然气制油”进而“生物质制油”
    3.1煤制油和天然气制油
    3.2生物质制油
    3.3生物质制油研发概况
        3.3.1美国/加拿大的研发进展
        3.3.2欧盟国家热化学转化(间接BTL)的研发进展
        3.3.3生物质气化合成汽油(MTG)的研发
4同为热化学转化途径的煤制油
5生物质和煤混合原料制油
6中国在生物质热化学转化途径研发上的进展
    6.1生物质快速热解(裂解)产物的初级利用形式
        6.1.1分散/就地生物质热裂解+生物粗油集中提质精炼
        6.1.2生物粗油直接替代重油
7结语

(4)基于低温费托技术天然气制合成油工艺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国内外基于费托合成技术天然气制合成油工艺发展概况
        1.2.2 国内基于费托技术制天气合成油项目建设情况
        1.2.3 国内外对天然气化工工艺安全性研究的进展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论文主体内容概述
        1.3.2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低温费托技术天然气制合成油工艺介绍及主要危险识别
    2.1 基于费托技术天然气制合成油技术介绍
        2.1.1 天然气制合成气技术概况
        2.1.2 费托合成技术概况
    2.2 国内基于低温费托技术天然气制合成油工艺介绍
        2.2.1 工艺流程介绍
        2.2.2 主要设备参数
    2.3 基于低温费托技术天然气制合成油工艺主要危险识别
        2.3.1 涉及物料危险性
        2.3.2 工艺过程危险性
第三章 基于低温费托技术天然气制合成油工艺物理爆炸事故和火灾事故故障树分析
    3.1 故障树分析法
        3.1.1 故障树分析法简介
        3.1.2 故障树结构及符号意义
        3.1.3 故障树分析法操作步骤
        3.1.4 故障树分析法的优缺点
        3.1.5 故障树分析法对基于低温费托技术天然气制合成油工艺中主要反应器物理爆炸事故和火灾事故的适用性
    3.2 基于低温费托技术天然气制合成油工艺中主要反应器物理爆炸事故故障树分析
        3.2.1 物理爆炸故障树分析模型
        3.2.2 物理爆炸故障树分析定性计算
    3.3 基于低温费托技术天然气制合成油工艺中主要反应器火灾事故故障树分析
        3.3.1 火灾事故故障树分析模型
        3.3.2 火灾事故故障树分析定性计算
第四章 基于低温费托技术天然气制合成油工艺中主要反应器物理爆炸事故后果模拟
    4.1 物理爆炸模型的研究现状
    4.2 物理爆炸能量及冲击波计算
        4.2.1 物理爆炸能量计算
        4.2.2 冲击波超压计算
    4.3 物理爆炸后的气体扩散
        4.3.1 压缩气体扩散
        4.3.2 对流传热计算
    4.4 典型基于低温费托技术天然气制合成油工艺中主要反应器物理爆炸后果模拟计算
        4.4.1 主要反应器物理爆炸能量及冲击波超压计算
        4.4.2 主要反应器物理爆炸后气体扩散计算
        4.4.3 主要反应器物理爆炸后对流传热计算
第五章 基于低温费托技术天然气制合成油工艺中主要反应器泄漏事故后果模拟
    5.1 主要反应器泄漏时泄漏率计算
        5.1.1 压力容器泄漏率计算研究现状
        5.1.2 气体泄漏率经验计算公式
        5.1.3 气体泄漏率改进计算公式
        5.1.4 实例计算
    5.2 气体泄漏后果分析研究
        5.2.1 气体泄漏后运动轨迹
        5.2.2 高温可燃气体泄漏后的传质传热
        5.2.3 主要反应器泄漏后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
    5.3 喷射火灾
        5.3.1 喷射火计算模型
        5.3.2 实例计算
    5.4 火球火灾计算
        5.4.1 火球火灾计算模型
        5.4.2 实例计算
    5.5 蒸气云爆炸计算
        5.5.1 蒸气云爆炸计算模型
        5.5.2 实例计算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5)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过程转化炉大型化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1.3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天然气转化制合成气(CO+H2)工艺进展
        2.1.1 天然气水蒸汽转化
        2.1.2 天然气二氧化碳转化
        2.1.3 天然气催化部分氧化
        2.1.4 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
    2.2 天然气转化过程模拟研究进展
        2.2.1 甲烷燃烧反应动力学机理模拟
        2.2.2 甲烷部分氧化反应动力学机理模拟
        2.2.3 一维模型
        2.2.4 多维模型与CFD
    2.3 GTL天然气制合成气工艺研究与工业化应用
        2.3.1 GTL天然气制合成油技术与应用
        2.3.2 GTL天然气制合成气工艺技术与应用
    2.4 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技术应用与实践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转化炉内非催化氧化过程分析与热力学平衡计算
    3.1 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过程分析
        3.1.1 反应过程
        3.1.2 非催化转化炉区域模型
        3.1.2.1 区域模型
        3.1.2.2 宏观混合与微观混合时间的估算
        3.1.2.3 区域模型区中各反应区的特征
        3.1.3 停留时间分布对转化过程的影响
    3.2 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转化关键技术分析
        3.2.1 转化烧嘴
        3.2.2 转化烧嘴与转化炉炉体的匹配
    3.3 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过程的热力学平衡计算
        3.3.1 温度和压力对天然气转化过程的影响
        3.3.2 氧气/天然气比和蒸汽/天然气比对转化结果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炉内冷态流场实验研究与模拟
    4.1 冷态流场实验研究
        4.1.1 实验流程
        4.1.2 测试原理
        4.1.3 实验结果
        4.1.3.1 轴向速度分布
        4.1.3.2 中心最大速度衰减
    4.2 冷态流场模拟计算
        4.2.1 计算模型与网格
        4.2.2 计算条件
        4.2.3 计算结果
    4.3 气体停留时间分布研究
        4.3.1 实验方案
        4.3.2 气体停留时间的模拟
        4.3.3 炉内停留时间分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型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炉反应过程模拟计算
    5.1 模拟计算目的
    5.2 模拟计算采用的数学模型
        5.2.1 输运方程
        5.2.2 气相湍流模型
        5.2.3 湍流反应相互作用模型
        5.2.4 天然气氧化反应机理模型
        5.2.5 辐射传热模型
    5.3 数值计算方法和收敛条件
    5.4 转化炉几何形状、计算网格和边界条件
    5.5 模拟结果分析与讨论
        5.5.1 PDF与EDC模拟结果的比较
        5.5.2 B炉设计工况模拟结果
        5.5.3 水蒸汽投入量对炉内温度的影响
        5.5.4 氧气入口温度对拱顶温度的影响
        5.5.5 氧气入口温度对炉内流动和反应过程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转化炉拱顶耐火隔热衬里层传热研究
    6.1 工程问题
    6.2 拱顶耐火隔热衬里层传热关键因素分析
        6.2.1 计算模型
        6.2.2 拱顶外壁综合表面换热系数灵敏度分析
        6.2.3 炉壁钢壳导热系数灵敏度分析
        6.2.4 见火面刚玉砖导热系数灵敏度分析
        6.2.5 莫来石隔热砖导热系数灵敏度分析
    6.3 莫来石轻质砖微观传热过程模拟研究
        6.3.1 莫来石隔热砖微观传热模拟计算模型
        6.3.1.1 微观结构模型
        6.3.1.2 微观传热物理模型
        6.3.1.3 微观传热数学模型
        6.3.2 莫来石轻质砖微观模型传热模拟
        6.3.2.1 CFD计算方法
        6.3.2.2 计算工况
        6.3.2.3 结果讨论
    6.4 莫来石隔热砖导热系数预测方法研究
        6.4.1 图表法预测方法
        6.4.2 函数表达式法预测方法
        6.4.3 导热系数预测值的工程应用验证
    6.5 转化炉拱顶隔热衬里层整体传热模拟研究
        6.5.1 转化炉拱顶隔热衬里层物理模型
        6.5.2 工业运行装置转化炉拱顶隔热衬里整体传热模拟
        6.5.2.1 采用不同的莫来石隔热砖导热系数
        6.5.2.2 采用平均温度对应的莫来石隔热砖导热系数
        6.5.2.3 转化炉内壁热面温度对外壁温度的影响分析
        6.5.3 大型天然气转化炉拱顶隔热衬里整体传热模拟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大型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工艺系统模拟优化
    7.1 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过程关键技术的工程应用
        7.1.1 烧嘴结构
        7.1.2 转化炉拱顶耐火隔热衬里设置结构
        7.1.3 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转化系统工业运行结果
    7.2 大型天然气非催化转化关键设备设计及工艺系统集成
        7.2.1 关键设备设计
        7.2.2 大型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工艺过程集成及系统模拟计算
        7.2.2.1 工艺流程
        7.2.2.2 数学模型和物性方法
        7.2.2.3 工艺系统模拟计算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学习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及成果

(6)以合成气为核心的多联供多联产集成能源化工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 洁净发电技术
2 能源化工多联产集成系统
    2.1 动力化工多联产典型方案:电力、甲醇联产系统
    2.2 多联产系统结合CO2减排
3 以合成气为核心的多联供多联产集成系统
    3.1 SMFMP的原理
    3.2 SMFMP天然气辅助煤的方式
        3.2.1 天然气作为燃料辅助煤的SMFMP
        3.2.2 天然气作为原料辅助煤的SMFMP
    3.3 案例
        (1) 天然气作为燃料辅助煤联产电力和FT合成油的SMFMP。
        (2) 天然气作为原料以联供合成气方式辅助煤联产二甲醚和电力的SMFMP。
4 结论

(8)天然气催化部分氧化制取合成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关于POM 反应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1.1 Ni 催化剂的助剂研究
        1.1.2 POM 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
        1.1.3 催化剂失活与再生
        1.1.4 POM 所存在的问题及应用研究的发展趋势
    1.2 任务目标
    1.3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工作
第二章 甲烷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催化剂研究
    2.1 实验方法
        2.1.1 催化剂制备
        2.1.2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2.2 催化剂的研制和试制
        2.2.1 载体的选择
        2.2.2 Ni 负载量的选择
        2.2.3 助剂的选择
        2.2.4 担体表面改性的影响
    2.3 计算结果
        2.3.1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热力学计算结果
    2.4 反应工艺参数和催化剂稳定性考察
        2.4.1 反应工艺参数的考察
        2.4.2 催化剂稳定性考察
第三章 天然气空气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研究
    3.1 床层高径比的影响
    3.2 原料气空速的影响
    3.3 CH_4/O_2 比的影响
    3.4 温度的影响
    3.5 N_2 的稀释效应
    3.6 催化剂的稀释效应
第四章 CH_4-O_2-H_2O 反应体系的研究
    4.1 添加H_2O 对CH_4 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的影响
    4.2 空速对CH_4-O_2-H_2O 反应性能的影响
    4.3 加H_2O 对体系积碳的影响
    4.4 压力对CH_4-O_2-H_2O 反应体系性能的影响
第五章 天然气空气催化部分氧化的应用
    5.1 天然气、空气和水蒸气转化制二甲醚、甲醇、合成油原料气
    5.2 流化床条件下甲烷部分氧化制备合成气
    5.3 甲烷部分氧化反应引发过程的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9)天然气制合成油工艺现状及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GTL技术概述
2第二代开发的GTL工艺
    2.1 膜分离技术的GTL工艺
    2.2 萨索尔 (Sasol) 公司的SSPD工艺
    2.3 壳牌 (Shell) 公司的SMDS工艺
    2.4 埃克森 (Exxon) 公司的AGC-21工艺
    2.5 Syntroleum工艺
    2.6 GasCat F-T工艺
    2.7 Rentech 公司工艺
    2.8 Conoco公司工艺
    2.9 Catalytica公司的DMO工艺
    2.10 日本新开发的JGTL工艺
3天然气合成油的发展前景
    3.1 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促使GTL技术的发展
    3.2 天然气价格优势利于GTL技术的发展
    3.3 环境法规日益严格刺激GTL技术的发展
    3.4 市场需求增长推动GTL技术的发展
    3.5 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助推GTL技术的发展
4对天然气合成油在国内发展的建议

(10)天然气制合成油的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GTL生产工艺
    1.1 合成气生产
    1.2 FT合成工艺
        1.2.1 埃克森 (Exxon) 的AGC-21工艺
        1.2.2 壳牌 (Shell) 的SMDS工艺
        1.2.3 萨索尔 (Sasol) 的SSPD工艺
        1.2.4 Syntroleum工艺
        1.2.5 Rentech
        1.2.6 Intevep
    1.3 产品分离与加氢
    1.4 反应水处理
2 促进天然气合成油的发展因素
    2.1 资源优势
    2.2 生产技术不断取得进步
    2.3 石油价格的上涨
    2.4 产品的升级换代
    2.5 对能源贸易灵活性的要求
3 天然气合成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四、天然气制合成油成为投资热点(论文参考文献)

  • [1]煤/天然气互补联产油-电工艺研究[D]. 吴鹏斌.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2]煤制油气产业竞争力分析[D]. 陈子瞻.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08)
  • [3]国内外生物合成燃油和生物乙醇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 程序. 中外能源, 2015(09)
  • [4]基于低温费托技术天然气制合成油工艺安全性研究[D]. 李涛. 西南石油大学, 2014(08)
  • [5]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过程转化炉大型化关键技术研究[D]. 郭文元. 华东理工大学, 2012(07)
  • [6]以合成气为核心的多联供多联产集成能源化工系统[J]. 刘敬尧,何畅,李璟,李秀喜,钱宇. 煤炭学报, 2010(02)
  • [7]基于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开发[J]. 程惠明.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2009(06)
  • [8]天然气催化部分氧化制取合成气的研究[D]. 吕印达. 大庆石油学院, 2009(03)
  • [9]天然气制合成油工艺现状及发展前景[J]. 姚小莉,刘瑾,李自强. 化工时刊, 2008(12)
  • [10]天然气制合成油的发展前景[J]. 蔺华林,韩生,吴锡慧,高峰. 上海化工, 2008(07)

标签:;  ;  ;  ;  ;  

天然气制合成油成投资热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