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会计教育的特点及对策

新形势下我国会计教育的特点及对策

一、试论新形势下我国会计教育呈现的特点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张强,葛佳鑫[1](2021)在《跨国并购的行业政策风险控制分析——以汤臣倍健并购LSG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跨国并购是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将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推向了高潮。然而跨国并购过程复杂、风险丛生,往往无法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文章以汤臣倍健跨国并购LSG为例,追溯了汤臣倍健从2018年高溢价收购LSG到2019年受到电商法冲击,公司业绩因计提巨额商誉减值惨遭"滑铁卢"的全过程。分析汤臣倍健首次海外并购所遭遇的行业政策风险以及控制措施,旨在为其他有意跨国并购的企业提出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建议。

赵一[2](2021)在《新形势下J区建筑行业税源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收体系”,根据国家战略部署,税务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革,步入税务新时代。一是税收制度发生明显变化。2016年,“营改增”税制改革全面完成,所有行业加入增值税管理链条,是我国税收的里程性节点;二是征管体制改革不断深入。2018年国、地税合并,结束了24年分税制历史,使包括建筑行业在内的很多行业在税务管理上发生深刻变化,税务系统面临新机构、新职能、新班子、新同事、新制度、新要求的六个新挑战,税制变化、体制改革和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为建筑行业税源管理带来了难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通过梳理和研究大量相关文献,整理税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探究新形势下建筑行业税源管理的问题。结合J区实例,剖析税务机关面临的新形势,建筑行业税源的大体情况以及基层税务机关建筑行业税源管理的现状,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的分析模式。在此基础上,收集、抽取国家统计网及金税三期中现实数据,统计数据并分析,总结归纳J区建筑行业现状。选取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具体分析,通过整体与个体情况分析比较,发现J区建筑行业税源管理存在问题有:一是建筑行业税源事前追踪及分析难度大,二是事中涉税信息获取有难度,三是事中监控环节缺乏针对建筑行业的税源监控指标,四是事后检查薄弱,建筑行业发票虚开风险增大。在此基础上,分析产生问题的深层原因,大致可以概括为:建筑行业税源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事前管理缺乏抓手、事中监控综合性差、事后监管松散。根据以上分析,结合税源管理实际工作,提出完善建筑行业税源管理的对策:理顺征管岗责体系;搭建建筑行业税源事前管理平台;强化建筑行业税源管理事中监控措施;形成建筑行业税源管理事后检查合力。

管淑慧[3](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认为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刘福红[4](2020)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以Z办事处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农村集体资产是农村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全体村民的共同财富,涉及到村集体和每一名村民的切身利益,加强集体资产管理是保证农村根本利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和关键。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征地、拆迁已成为常态,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土地制度、社会保障体系发生了诸多变化,农村集体资产也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一方面防止出现被侵占、闲置、挪用、损坏等问题,另一方面要通过合理经营的方式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和升值。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新形势下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管理主体不明确、产权不清晰、底数摸排不清、经营模式单一、收益分配不公平等等。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不完善,导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全体村民的利益受到损失,甚至由于存在侵占、贪污等问题抹黑了党和政府在广大农村群众心中的形象。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迫切需要对以往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模式进行完善和创新,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效益。鉴于以上原因,本文以Z办事处为例,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以Z办事处为例,对农村地区集体资产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提供现实依据;其次,对Z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以及MF村、YS村的村干部、党员群众等代表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对Z办事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和归纳;最后,结合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针对目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从明确管理权责、健全管理方式、加强民主监督、加强产权管理、强化队伍建设、探索经营新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

刘奕[5](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杜俊奇[6](2020)在《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外公职人员中一直存在着腐败现象,而且党外公职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其腐败问题也开始空前凸显,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中,腐败问题还表现的相当严重。党外公职人员分布在各领域、各层级,在各级政府、各个岗位充当重要角色,有职有权,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因此,如何加强对行使公权力的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回避而必须直面和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相关部门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由于监督机制与现实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监督问题仍然处于薄弱状态。学术界对此也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但总体上说,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全面系统的研究尚不充分,对这一群体的腐败程度、形式、原因等实证研究非常不足,具有建设性和应用性的对策建议更是不多。从我国反腐败和廉政建设这一时代的宏伟大业来看,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问题的研究,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共产党(即执政党)和各民主党派(即参政党)互相监督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更是将全面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的迫切需要。本文主体内容分为逻辑紧密关联的五章。逻辑起点首先在理论层面阐发了关于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必须厘清的几个基础性问题,介绍了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体内容、制度基础、法理依据和监督的必要性;然后运用历史和比较的方法追溯了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发展历程,分析目前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继而用实证研究、尤其是案例分析的方法,剖析了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的现状、成因和特征;论证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强化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特殊意义和显着成效;最后,就如何强化、细化、实化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特别是政治敏感度和政策性比较强的宗教界、工商联、村委会三个特殊群体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从理论性和应用性两个维度提出的若干对策建议。本文的意义在于: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这一事关我国反腐败成效而迄今很少受到关注的问题做了初步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内调外研获得了翔实的一手数据;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尤其是对特殊群体的监督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从而对国家监察机制改革和推进反腐败事业整体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梁娟[7](2019)在《村干部犯罪治理体系研究》文中指出在国家高压反腐的态势下,农村“蝇贪”之害仍然突出,甚至呈高发态势,基层群众对此反映强烈。村干部是村级治理的核心力量,也是职务犯罪的高发人群,如何有效治理这类人员实施的职务犯罪,是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收集大量数据,对村干部犯罪进行实证研究,提出预测这类犯罪趋势的相关指标,梳理出刑事风险防控点,凸显应用法学领域研究方向;针对当前村干部犯罪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新时代下我国农村的实际,运用系统论和现代治理理论,构建村干部犯罪治理体系,提出治理的目标、原则、结构、方法等,弥补当前对基层职务犯罪治理体系研究的不足;将程序主义法律观引入村民自治,融合自治、法治、德治,通过完善制度从根本上预防村干部犯罪;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探索村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有效控制村干部犯罪,对防范化解重大矛盾和风险、推进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董凡[8](2019)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内学者研究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及司法实践,历来注重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构成、责任方式等问题的定性探究,而较少重视对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功能、原则、数额的确定等核心内容进行充分的论证与实证分析。以致于我国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实施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一直饱受诟病,并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要求不相适应。现阶段,学理界与实务界认为知识产权保护情势严峻的主要原因在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尚未充分发挥保护权利人、遏制侵权行为、持续激励创新的制度效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现有的研究成果多数仅简单借用传统民事损害赔偿制度内容,十分缺乏在传承继受基础上形成创新发展性质的研究成果。因此,国内多数研究结论与建议亦无法有效解决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恶意侵权、重复侵权、赔偿低、举证难等突出问题。本文在基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特殊性以及我国司法审判实践的现实情势,围绕“制度本体内容构成与适用现状”、“制度功能与基本原则”、“具体赔偿方式及其适用路径”与“制度完善对策”四大主轴,设计研究框架,展开深入研究,提出对策建议。在“制度本体内容构成与适用现状”部分,旨在探求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的核心组成内容及其内涵。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在损害意涵、制度功能、基本原则、多元赔偿方式方面明显有别于传统的民事损害赔偿制度。同时,通过对1769件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裁判案件的实证分析,可以清晰地发现我国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在司法适用过程中存在缺失基础理论指引、具体赔偿方式适用空间有限、法定赔偿裁量空间较大以及缺乏专门证据制度等显现问题。在“制度功能与基本原则”部分,深入剖析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制度功能与基本原则两大方面。基于现有侵权情势严峻、赔偿额补偿效果遏制社会创新潜力以及传统民事损害赔偿理念难以解释突破法定赔偿上限等现实状况,进而强调“预防功能”的重要性;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应将预防功能与救济功能置放于同一功能价值位阶,以发挥其遏制侵权、促进创新的制度效果。传统民事损害赔偿以填平救济原则作为最主要的计赔原则,而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在坚持填平救济原则的同时,还应当明确引入和确立市场价值原则和比例原则,构建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三原则”内容体系。在适用填平救济原则作为确定赔偿实现目标的基础上,具体适用市场价值原则来确定初步的损害赔偿数额,再适用比例原则确定最终的合理损害赔偿额。在“赔偿方式及其适用规则”部分,实际损失应当厘清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另外,法官在适用实际损失和侵权获益赔偿方式以确定损害赔偿数额时,应当持“分摊原则为原则,以整体市场价值原则为例外”的裁判逻辑;适用“许可使用费赔偿”方式时,应当扩大合理许可费基准范围,适当援引域外计算合理许可费基数的司法经验;同时,应当确立“法定赔偿”的量化裁判标准。同时,我国应当全面引入“惩罚性赔偿”,并在适用规则方面设计精细化赔偿倍数的考量因素。基于上述研究,本文认为我国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需从实体法、程序法和相关配套制度三方面进行完善。在实体法维度,应当修正知识产权损害赔偿方法的法定位序及适用关系,即构建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的赔偿基准、取消适用损害赔偿方法的法定位序限定等;删除许可使用费合理倍数中“倍数”的立法措辞,而以“合理许可使用费”的赔偿方式代替;适当修正法定赔偿的最低判赔限制与至高判赔上限,以及统一“法定赔偿”的立法措辞;提出以“故意侵权”和“实施两次以上的侵权行为或者侵权情节严重”作为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并且统一判赔倍数的幅度。在程序法维度,提出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诉讼证据收集阶段确立诉讼证据披露规则与证据保全规则;在诉讼庭审过程中确立举证妨碍规则以及降低证明标准的完善建议。在相关配套措施方面,应当强调通过发挥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司法政策的指引作用;强化知识产权案例指导制度的司法示范作用,以及在确定损害赔偿数额时引入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评估机制及司法会计制度。通过上述完善对策的实施,促进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发挥出最优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杨文妤[9](2019)在《中等职业学校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T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正在由上而下地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中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黄金期。中等职业学校要在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得到长足的发展,就要抓住黄金发展期,顺应形势,加强内部管理。而在各项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是学校内部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期、新形势对中等职业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财务管理工作需要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实现由传统的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目前单纯的核算型财务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中职学校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新形势的需求与旧管理模式的碰撞下,中职财务管理曝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如财务管理观念陈旧、制度不完善、内控制度不完善、财务人员专业素养与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不匹配等。本论文研究深入中等职业学校财务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以笔者曾经工作过的浙江省T学校为例,通过个案法、文献法和访谈法,深入分析T校财务管理各个环节,包括资金筹集、配置和控制过程,分析T学校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目前新形势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探索建立适应新形势的规范化、科学化及精细化中等职业学校财务管理体制,以丰富中等职业学校财务管理研究的内容。第一部分绪论。对本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及方法思路等进行阐述,并对中等职业学校财务管理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综述等。第二部分对财务管理的概念予以界定,并阐述理论基础。主要是中等职业学校的财务管理理念、内容、特点与相关理论。第三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财务管理发展及现状——以浙江省T校财务管理为例。主要对T校财务管理简单介绍,并分析T学校财务管理环境和财务管理制度的变化背景,以及T学校财务管理的现状。第四部分T学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通过对相关人员的访谈,找出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中等职业学校财务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五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策略。本部分针对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中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转变财务管理理念、拓宽筹资渠道、完善资金配置过程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机制。第六部分结束语

李彤彤[10](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历史演进与现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高校本科会计教育是会计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长期为我国经济发展输送许多优秀的会计行业精英,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取得的光辉成就做出了重大贡献。而本科会计专业培养计划在本科会计教育中的作用是基础性、核心性的,它对高校会计本科会计教育具有纲领性的指导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时代的新要求。本论文选题因此具有了较为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分为导论、正文、结论三个部分。导论部分概述了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正文部分,首先,界定了会计本科教育以及培养计划等基本概念,阐述了基础理论。其次回顾了改革开放后我国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的变化历程,划分为三大历史时期,即改革开放探索发展时期、市场深化发展时期以及大众化国际化发展时期,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在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方面的不同特征。从经济政治、科学技术、会计理论、全球化浪潮及社会供求等五个角度总结了我国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的规律。再次论文详细分析了我国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两个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培养目标方面存在定位高且同质化明显、强调技术忽略职业导向及职业道德、培养“现成的”而非“未来的”会计人才以及培养目标与社会脱节等问题;课程体系建设存在通识教育课程结构的不合理,任意选修课的设置比例过低,“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化课程的滞后,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课程设置缺陷,以及会计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矛盾、实践课程与职业道德培养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与职业需要等问题。最后为我国高校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的改革提供政策指导性参考建议。针对我国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优化,提出五大原则:突出自身特点与层次性的差异化目标定位、强化社会主义职业导向与道德观念、塑造“互联网+”时代“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全球化时代国际视野与“本位主义”结合以及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前瞻性原则。针对我国高校会计本科课程体系的优化,提出了重塑通识教育课程结构,整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课程内容,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构建信息化课程体系,结合高校特色融入国际化课程,基于社会需求与职业导向性开展实践教学等建议。最后一个部分是论文的总结,阐述研究创新,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本文采用以历史研究、比较研究以及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研究文献中本科会计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稀缺、系统性不突出的这一不足。

二、试论新形势下我国会计教育呈现的特点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新形势下我国会计教育呈现的特点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跨国并购的行业政策风险控制分析——以汤臣倍健并购LSG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案例介绍
    1.1 并购双方简介
    1.2 并购动因
    1.3 并购过程
    1.4 并购后业绩变脸
2 政策风险控制分析
    2.1 电商法的颁布对汤臣倍健跨国并购所带来的行业政策风险
    2.2 汤臣倍健未能成功防范行业政策风险的原因
    2.3 汤臣倍健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
3 在跨国并购过程中应如何应对行业政策风险
    3.1 跨国并购前密切关注与标的企业相关行业政策
    3.2 签订对赌协议
    3.3 加强并购整合
4 结束语

(2)新形势下J区建筑行业税源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对建筑行业增值税及税制改革的研究
        1.2.2 对建筑行业税源管理风险的研究
        1.2.3 对建筑行业税源管理优化对策的研究
        1.2.4 总体评价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及本文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税源的概念
        2.1.2 税源管理的概念
        2.1.3 建筑行业税源管理
    2.2 相关理论
        2.2.1 经济决定税收原理
        2.2.2 税收遵从理论
        2.2.3 专业化分工理论
        2.2.4 风险管理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形势下J区建筑行业税源管理现状分析
    3.1 税务新形势的具体表现
        3.1.1 机构变化
        3.1.2 工作目标转变
        3.1.3 工作方式变化
        3.1.4 税务机关角色变化
    3.2 J区建筑行业税源情况分析
        3.2.1 J区建筑行业税源基本管理方式
        3.2.2 J区建筑行业概况分析
        3.2.3 涉及主要税种情况分析
    3.3 J区建筑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3.3.1 重点企业概况分析
        3.3.2 重点企业分税种情况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形势下J区建筑行业税源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J区建筑行业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4.1.1 建筑行业税源事前追踪及分析难度大
        4.1.2 建筑行业事中涉税信息获取有难度
        4.1.3 事中监控环节缺乏针对建筑行业的税源监控指标
        4.1.4 事后检查薄弱,建筑行业发票虚开风险增大
    4.2 J区建筑行业税源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建筑行业税源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
        4.2.2 建筑行业税源预测偏差
        4.2.3 建筑行业税源管理事中监控漏洞
        4.2.4 后台支持与外部支撑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完善建筑行业税源管理的对策
    5.1 理顺征管岗责体系
        5.1.1 坚持转变理念,夯实管理基础
        5.1.2 优化机构设置,明确岗责划分
        5.1.3 优化人员配置,强化人才培养
    5.2 搭建建筑行业税源事前管理平台
        5.2.1 建立健全协作机制
        5.2.2 建立科学的建筑行业税源预测分析体系
    5.3 强化建筑行业税源管理事中监控措施
        5.3.1 加强建筑行业发票管理
        5.3.2 加强建筑行业全税种征管
        5.3.3 优化大数据应用
    5.4 形成建筑行业税源管理事后检查合力
        5.4.1 加强风险提醒及纳税评估
        5.4.2 强化建筑行业稽查检查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存在的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3 结束语

(4)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以Z办事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1、农村集体资产
        2、农村集体资产管理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相关研究
        2、国内相关研究
        3、相关研究评述
    (四)研究理论工具与方法
        1、研究理论工具
        2、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内容与创新之处
        1、研究思路
        2、研究内容
        3、创新之处
二、Z办事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基本情况
    (一)Z办事处简介
    (二)Z办事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主要做法
        1、实施“村账代管”制度
        2、全面清产核资
        3、探索多元经营模式
        4、完善监督体系
三、Z办事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Z办事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现状调查
        1、针对办事处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针对村民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针对村干部的访谈分析
    (二)Z办事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相关制度不完善,落实要求不严格
        2、产权不清晰,管理主体不明确
        3、经营方式单一,经济效益不高
        4、基层公权力比较大,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
        5、底数摸排不清,资产流失现象时有发生
        6、管理人员力量薄弱,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不到位
        7、“小产权房”存在流通障碍,市场价值得不到体现
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
        1、维护集体的所有权
        2、转变经营方式
        3、建立全面监督体系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
        1、明确集体资产管理权责
        2、健全集体资产管理方式
        3、健全民主监督体系
        4、加强集体资产产权管理
        5、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6、探索集体资产管理新模式
五、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针对办事处的调查问卷表
    针对村民的调查问卷表
    针对村干部的访谈提纲
个人简历
致谢

(5)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6)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一)实践意义
        (二)理论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国内学界研究状况
        (二)国外研究状况
        (三)对决策层关于统一战线相关文献的解读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实证研究法
        (三)比较研究法
    五、内容与框架
    六、创新与不足
        (一)本文创新之处
        (二)研究难点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若干基本问题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的概念与构成
        一、党外公职人员的概念阐释
        (一)“公职人员”的概念
        (二)“党外”的概念
        二、党外公职人员来源与构成
        (一)我国政治体制中“党外公职人员”的来源
        (二)党外公职人员的分类构成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的培养选拔、任用与管理
        一、党外公职人员培养选拔政策
        二、党外公职人员任用政策的历史沿革
        (一)建国初期的任用政策
        (二)改革开放后的任用政策
        (三)进入21世纪后的任用政策
        (四)新时代选拔任用的政策
        三、中国共产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管理
        (一)对党外公职人员政治引导
        (二)优化党外干部管理结构。
        (三)选好配强民主党派领导班子
        (四)选好选准主委。
        四、党外公职人员从政优势
        (一)政治优势
        (二)智力资源优势
        (三)利益表达优势
        (四)社会活动优势
        五、党外公职人员不同时期在体制内的作用
        (一)建国初期
        (二)改革开放初期
        (三)新时期
        六、党外公职人员使用现状
        (一)中央越来越重视,阵营越来越壮大
        (二)实职正职比例增大,切实保障有职有权
        七、制约党外公职人员培养使用的因素
    第三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二、社会公众与媒体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三、民主党派对担任公职的党内成员内部监督
        四、各级监察委员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第四节 民主党派党内监督概述与成效分析
        一、内部监督内容
        二、内部监督实践
        三、内部监督成效
        四、在内部监督中对腐败问题的处置
        五、内部监督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制度基础和法理依据
        一、制度基础
        (一)人民代表大会政体制度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政党制度
        二、法理依据
        (一)根本法依据
        (二)专门法依据
        (三)行业法依据
        (四)有关法规依据
    第六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重要意义
        一、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必然要求
        二、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我国民主监督的重要补充
        三、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要求
        四、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执政要求
        五、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国家监察法的内在要求
第二章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演变与主要问题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演变
        一、民主革命时期,监督雏形显现
        二、建国初期,监督方针确立
        三、整风反右时期,监督出现挫折
        四、“文革”时期,监督遭受破坏
        五、改革开放时期,监督恢复完善
        六、“十八大”后,监督成熟定型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成效
        一、思想认识不断深化
        二、监督机制逐步完善
        三、监督效果初步显现
    第三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一、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要问题
        (一)监督意识不够清晰,监督观念亟待提高
        (二)监督机制存在缺陷,监督体系亟待完善
        二、党外公职人员的特殊性给监督带来的难点
        (一)党外公职人员界别分布具有特殊性
        (二)党外公职人员管理体制具有特殊性
        (三)党外公职人员任职情况具有特殊性
        (四)党外公职人员廉政意识具有特殊性
        (五)党外公职人员政治倾向具有特殊性
        (六)政治参与呈现多元化、差异性
        三、特殊领域党外公职人员监督难点
        (一)宗教界
        (二)工商联
        (三)村委会
第三章 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现状分析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腐败案例与特点分析
        一、不同层级党外公职人员腐败案例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特点的异同分析
        (一)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的共同点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的不同点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的异同分析
        一、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共同点
        (一)个人私欲恶性膨胀
        (二)公共权力发生异化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的不同点
        (一)内外监督不力
        (二)外部环境影响
第四章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意义与成效
    第一节 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意义
        一、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反腐败斗争的现实意义
        (一)为反腐彻底性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证
        (二)为反腐高效性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机制保证
        (三)为反腐持续性提供了有力的法理机制保证
        二、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对于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特殊意义
        (一)强化了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领导
        (二)实现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全面覆盖
        (三)法定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权力来源
        (四)创新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方法路径
        三、国家监察委员会尚需进一步强化和细化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
        (一)提升政治站位,以大作为彰显监督的权威性
        (二)遵循五条原则,以科学性增强监督的实效性
    第二节 监察法对党外公职人员腐败预防和惩治的效用
        一、监察法对全面深入开展反腐败的积极意义
        (一)保证了监察机关的独立性
        (二)实现了监察范围的全覆盖
        (三)界定了监察职能和监察权限
        (四)创新了以“留置”措施取代“两规”、“两指”措施
        (五)强化了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
        二、监察法对于预防和惩治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的特殊作用
        (一)统领推进作用
        (二)警示威慑作用
        (三)法治保障作用
        三、监察法尚需进一步细化对党外公职人员腐败预防与惩处的操作性
第五章 加强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性思考
    第一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二、坚持问题导向
        三、坚持立体监督
        四、坚持务实管用
        五、坚持理论创新
        六、坚持用权公开
    第二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要路径
        一、加强民主党派队伍建设
        二、加强廉政宣传教育
        三、加强制度机制建设
        四、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五、加强党派本体内部监督
        六、加强反腐统筹协调
        七、加强社会舆论制约
    第三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工作机制
        一、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机制
        二、专项巡察监督机制
        三、谈心谈话机制
        四、失察责任追究机制
        五、廉政诫勉机制
        六、重要情况报告与通报机制
        七、法治制约权力机制
        八、自律约束权力机制
    第四节 对特殊群体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对村委会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学习宣传监察法力度,形成“不敢腐”的强大法律震慑
        (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关紧“不能腐”的权力制约制度笼子
        (三)注重思想政治建设,营造“不想腐”的廉政勤政氛围
        二、对宗教界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依法进行政治监督,精准贯彻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
        (二)依法进行财务监督,对宗教界财务实行规范化管理
        (三)依法进行组织监督,确保各宗教团体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高素质宗教界代表人士手中
        (四)依法进行思想监督,增进宗教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三、对工商联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私企腐败监督,填补党和国家反腐综治体系空白点
        (二)精准做好考察评价,把好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安排入口关节点
        (三)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聚焦严控政商交往活动廉政风险点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正文数据表格
附录二 关于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情况的访谈提纲
附录三 关于对民主党派内部监督专题调研提纲
附录四 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后记

(7)村干部犯罪治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与述评
        1.2.1 研究综述
        1.2.2 研究述评
    1.3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基本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基本框架与内容
        1.4.1 基本框架
        1.4.2 研究内容
        1.4.3 创新之处
第2章 村干部犯罪的现状与成因
    2.1 村干部的概念与特征
        2.1.1 村干部的概念
        2.1.2 村干部的特征
    2.2 村干部犯罪的概念、特征与分类
        2.2.1 村干部犯罪的概念
        2.2.2 村干部犯罪的特征
        2.2.3 村干部犯罪的分类
    2.3 村干部犯罪的现状
        2.3.1 村干部犯罪的总体情况
        2.3.2 村干部犯罪的特点
    2.4 村干部犯罪的成因
        2.4.1 村干部犯罪的主观原因
        2.4.2 村干部犯罪的客观原因
第3章 村干部犯罪治理的现状
    3.1 村干部犯罪治理的理念
        3.1.1 村干部犯罪治理的概念
        3.1.2 村干部犯罪治理理念的形成
    3.2 村干部犯罪治理中的国家与社会
        3.2.1 村干部犯罪治理方式的演变
        3.2.2 村干部犯罪惩治主体的演变
        3.2.3 村干部犯罪治理中的社会参与
    3.3 村干部犯罪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3.3.1 村干部犯罪治理缺乏系统性
        3.3.2 村级监督机制不健全
        3.3.3 相关法律规定不完善
        3.3.4 教育和保障制度不完备
        3.3.5 信息技术利用不充分
        3.3.6 国家惩治力度不够大
        3.3.7 社会力量参与不充足
    3.4 村干部犯罪治理的环境
        3.4.1 政治环境
        3.4.2 经济环境
        3.4.3 文化环境
        3.4.4 科技环境
第4章 村干部犯罪治理的经验
    4.1 我国古代职务犯罪治理的主要举措
        4.1.1 严刑峻法
        4.1.2 道德教化
        4.1.3 注重管理
        4.1.4 强化监督
    4.2 我国古代职务犯罪治理的有益经验
        4.2.1 注重惩防结合
        4.2.2 加强对官员的管理
        4.2.3 发挥监察机构的作用
    4.3 国际社会职务犯罪治理的主要举措
        4.3.1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的主要治理措施
        4.3.2 境外职务犯罪治理的主要举措
    4.4 国际社会职务犯罪治理的有益经验
        4.4.1 完善反腐败立法
        4.4.2 执行信息公开制度
        4.4.3 完善其他配套制度
第5章 村干部犯罪治理的总体设计
    5.1 村干部犯罪治理的目标与原则
        5.1.1 村干部犯罪治理的目标
        5.1.2 村干部犯罪治理的原则
    5.2 村干部犯罪治理的结构
        5.2.1 预测体系
        5.2.2 预防体系
        5.2.3 惩治体系
    5.3 村干部犯罪治理的方法
        5.3.1 一体推进
        5.3.2 明确重点
        5.3.3 保持开放
第6章 村干部犯罪的预测体系
    6.1 村干部犯罪的预测方法
        6.1.1 经验预测方法
        6.1.2 科学预测方法
    6.2 村干部犯罪的预测内容
        6.2.1 村干部犯罪发展趋势
        6.2.2 村干部犯罪主体预测
        6.2.3 村干部犯罪类型预测
        6.2.4 村干部犯罪领域预测
    6.3 村干部犯罪的预测指标
        6.3.1 首要指标
        6.3.2 主要指标
        6.3.3 参考指标
    6.4 村干部犯罪的预警机制
        6.4.1 廉情预警机制
        6.4.2 资金异动预警机制
第7章 村干部犯罪的预防体系
    7.1 村干部犯罪的制度预防
        7.1.1 协商民主制度
        7.1.2 非正式制度
        7.1.3 村务公开制度
        7.1.4 村级财务制度
    7.2 村干部犯罪的监督预防
        7.2.1 基层政府监管
        7.2.2 纪检监察监督
        7.2.3 村级内部监督
        7.2.4 社会组织监督
    7.3 村干部犯罪的教育预防
        7.3.1 廉洁教育
        7.3.2 法治教育
    7.4 村干部犯罪的保障预防
        7.4.1 选任机制
        7.4.2 待遇保障
第8章 村干部犯罪的惩治体系
    8.1 村干部犯罪的查办
        8.1.1 线索来源渠道
        8.1.2 查办案件重点
        8.1.3 快查快结机制
        8.1.4 协作配合机制
    8.2 村干部违纪违法的惩治
        8.2.1 四种形态的运用
        8.2.2 罪与非罪的界限
    8.3 村干部犯罪的刑事惩治
        8.3.1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落实
        8.3.2 此罪与彼罪的区分
        8.3.3 量刑指导意见的细化
        8.3.4 刑罚执行的社会化
    8.4 村干部犯罪惩治的立法完善
        8.4.1 严密法网
        8.4.2 完善刑罚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评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思路与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三、学术创新点
第二章 我国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内容构成与立法依据
        一、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内容构成
        二、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依据
    第二节 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适用的现实考察
        一、法定赔偿方式的适用呈泛化态势
        二、判赔金额与诉请金额间差距较大
        三、部分赔偿额超过法定赔偿的上限
        四、缘于“举证难”致使审理周期较长
        五、判赔额与地区经济水平呈正比关系
        六、损害赔偿诉讼案件地区分布不均匀
    第三节 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适用的存在问题
        一、缺失制度特有的基础理论指引
        二、赔偿方式未能彰示其工具价值
        三、法定赔偿适用的裁量空间过大
        四、缺乏专门的知识产权证据规则
        五、赔偿方式的规则设计不尽合理
第三章 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价值基础与功能
    第一节 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价值基础
        一、矫正正义理论:基石价值
        二、功利主义理论:补充价值
        三、创新激励理论:专有价值
    第二节 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多元功能
        一、救济功能
        二、预防功能
        三、惩罚功能
        四、确认功能
    第三节 预防功能应当定位为核心功能
        一、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功能定位调整的必要性
        二、预防功能定位为核心功能的多维度诠释
        三、预防功能发挥与实现的必要限定
第四章 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填平救济原则:确定损害赔偿范围的基点
        一、填平救济原则是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基石原则
        二、适用填平救济原则确定损害赔偿范围的路径
    第二节 市场价值原则:确定赔偿数额的价值原点
        一、知识产权市场价值原则的基本内涵与理论支撑
        二、引入知识产权市场价值原则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三、确定知识产权市场价值的量定工具与方法选择
    第三节 比例原则:探寻诉讼当事人利益的衡平点
        一、比例原则的基础内涵与本质属性
        二、比例原则适用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正当性诠释
        三、比例原则适用于损害赔偿的阶层化操作及其适用
        四、比例原则适用于损害赔偿的局限表征与完善径路
第五章 知识产权损害的一般赔偿方式与适用路径
    第一节 实际损失赔偿方式与适用路径
        一、实际损失的所属类型与赔偿范围
        二、实际损失赔偿方式的适用困境
        三、实际损失赔偿方式的适用路径
    第二节 侵权获益赔偿方式与适用路径
        一、侵权获益赔偿的请求权基础择定
        二、侵权获益赔偿方式的适用困境
        三、侵权获益赔偿方式的适用路径
    第三节 许可费赔偿方式与适用路径
        一、许可使用费赔偿方式的理论基础
        二、许可使用费赔偿方式的适用困境
        三、适当扩大许可费赔偿的基准范围
        四、丰富我国合理许可费的计算方法
    第四节 法定赔偿方式与适用路径
        一、法定赔偿方式的理论内涵
        二、法定赔偿方式的适用困境
        三、法定赔偿方式的适用路径
第六章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引入与适用规则
    第一节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理论基础
        一、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基本内涵
        二、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法律性质
    第二节 全面引入知识产权惩罚赔偿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全面引入知识产权惩罚赔偿制度的必要性
        二、全面引入知识产权惩罚赔偿制度的可行性
    第三节 域外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考察与镜鉴
        一、英美法系国家的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二、大陆法系地区的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三、域外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经验镜鉴
    第四节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规则与考量因素
        一、厘清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规则
        二、释明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数额的考量因素
        三、预防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滥用的适当限制
第七章 我国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对策
    第一节 实体法维度的完善对策
        一、修正知识产权损害赔偿方式的法定位阶及适用关系
        二、优化我国知识产权许可使用费赔偿规则的立法规范
        三、调整我国知识产权法定赔偿的赔偿幅度与规范内容
        四、构建我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的基本要件
    第二节 程序法维度的完善对策
        一、完善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诉讼证据规则的必要性
        二、优化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证据收集与保全规则
        三、调整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
    第三节 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对策
        一、发挥我国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司法政策的指引作用
        二、强化我国知识产权案例指导制度的司法示范作用
        三、引入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评估机制及司法会计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中等职业学校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T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的内容
    1.5 文献综述
        1.5.1 外文文献综述
        1.5.2 国内文献综述
    1.6 创新之处
2 财务管理内涵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财务管理
        2.1.2 中等职业学校财务管理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内部控制理论
3 中等职业学校财务管理发展及现状—以浙江省T校为例
    3.1 T学校财务管理基本背景
    3.2 T学校财务管理现状
        3.2.1 T学校资金筹集现状
        3.2.2 资金配置过程的管理现状
4 T学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4.1 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4.2 存在的问题
        4.2.1 财务管理观念传统
        4.2.2 资金筹集渠道单一
        4.2.3 资金配置过程制度不完善
        4.2.4 学校财务管理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4.2.5 学校财务管理缺少信息系统的支持
        4.2.6 缺少具有专业背景知识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
    4.3 原因分析
        4.3.1 对财务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
        4.3.2 统筹分配制度限制筹资积极性
        4.3.3 财务管理制度陈旧
        4.3.4 风险意识薄弱,对内控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4.3.5 不重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4.3.6 缺少财务人员的专业系统培训机制
5 中等职业学校财务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5.1 顺应新形势,转变财务管理观念
    5.2 树立创收意识,拓宽筹资渠道
    5.3 完善资金配置过程的财务管理制度
        5.3.1 建立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
        5.3.2 建立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
    5.4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5.4.1 树立风险意识,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5.4.2 制定细化的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措施
        5.4.3 建立内部评价与监督机制
    5.5 建设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5.6 建立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机制
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历史演进与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分析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本科会计教育
        二、培养计划
    第二节 基础理论分析
        一、马克思恩格斯唯物主义历史观
        二、教育学基本理论
第二章 我国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改革开放探索发展时期(1978—1991 年)
        一、改革开放探索发展时期相关背景
        二、改革开放探索发展时期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
        三、本阶段培养计划的特点
    第二节 市场深化发展时期(1992—1999 年)
        一、市场深化发展时期相关背景
        二、市场深化发展时期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
        三、本阶段培养计划的特点
    第三节 大众化国际化发展时期(2000-2018 年)
        一、大众化国际化发展时期相关背景
        二、大众化国际化发展时期的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
        三、本阶段培养计划的特点
    第四节 三个历史时期会计本科培养计划的特点
        一、三个阶段的培养目标特点归纳
        二、三个阶段的课程体系特点归纳
第三章 高校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历史演进规律
    第一节 国家经济政治的环境变化的总体影响
        一、经济环境对培养计划的总体影响
        二、政治环境对培养计划的总体影响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进步强化培养计划演变中的技术特性
        一、科学技术对培养目标演变的影响
        二、科学技术对课程体系演变的影响
    第三节 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化提升培养计划演变中的专业属性
        一、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化对培养目标演变的影响
        二、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化对课程体系演变的影响
    第四节 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浪潮扩展培养计划演变中的国际性
        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浪潮对培养目标演变的影响
        二、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浪潮对课程体系演变的影响
    第五节 社会认知与职业需求改变培养计划的实务属性
        一、社会认知与职业需求对培养目标的影响
        二、社会认知与职业需求对课程体系的影响
第四章 我国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的现实问题
    第一节 我国本科会计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现实问题分析
        一、定位过高且同质化明显
        二、过于强调技术忽略职业导向与职业道德
        三、培养“现成的”而非“未来的”会计人才
        四、全球化的国际视野不足
        五、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
    第二节 我国本科会计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实问题分析
        一、通识教育课程结构及任意选修课设置问题
        二、“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化课程教学内容不足且滞后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课程设置缺陷日渐突出
        四、会计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矛盾
        五、实践课程及职业道德培养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与职业需要
第五章 我国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的未来展望
    第一节 国外高校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分析
        一、国外高校的本科会计教育培养目标分析
        二、国外高校的本科会计教育课程体系分析
    第二节 我国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的优化建议
        一、我国高校本科会计教育培养目标优化建议
        二、我国本科会计教育课程体系优化建议
结论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主要创新
    三、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四、试论新形势下我国会计教育呈现的特点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跨国并购的行业政策风险控制分析——以汤臣倍健并购LSG为例[J]. 张强,葛佳鑫. 当代会计, 2021
  • [2]新形势下J区建筑行业税源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 赵一.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4]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以Z办事处为例[D]. 刘福红. 郑州大学, 2020(03)
  • [5]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6]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D]. 杜俊奇.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8)
  • [7]村干部犯罪治理体系研究[D]. 梁娟. 南昌大学, 2019(01)
  • [8]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 董凡.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9]中等职业学校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T校为例[D]. 杨文妤. 宁波大学, 2019(06)
  •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历史演进与现状研究[D]. 李彤彤.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标签:;  ;  ;  ;  ;  

新形势下我国会计教育的特点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