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稀贵金属矿带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武夷山稀贵金属矿带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一、武夷山稀有、贵金属矿带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论文文献综述)

龚飞[1](2020)在《高精度磁法在赣南银坑地区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赣南银坑地区经历多期构造和岩浆活动,是赣南重要的钨多金属找矿远景区,也是赣南最重要的金银铅锌铜锰矿找矿靶区,通过前人研究发现赣南银坑地区的矿床大多与燕山期花岗岩类在空间分布和成因上具有密切联系。通过对花岗岩类空间展布特征的了解,有助于揭示矿化分布情况。通过物性研究表明,地面高精度磁法可以较好地对银坑地区不同岩石情况,尤其对花岗岩类的判定,具有较为清晰的表达。本文借助深部探测项目在该地区开展的1:20000(前期)及1:10000(后期加密测线)地面高精度磁法勘探工作,对取得的磁法数据开展磁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和解释等,以期为判定成矿花岗岩的空间关系提供依据和思路。本文概要介绍了银坑地区地质情况,本次磁法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工作方法、磁法工作前的仪器试验,磁法工作中的注意事项,数据采集及保管。对获得的磁法数据进行一系列改正得到磁异常,根据磁异常等值线图初步分析磁异常特征,圈出4个重点磁异常区域然后对磁异常进行滤波、解析延拓、求导处理。分析引起磁异常的地质原因,推测地下断裂构造。圈出4个找矿靶区。为后续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靳鑫,黄美俊[2](2020)在《黎川县水口山金矿成矿地质特征》文中认为水口山金矿位于武夷山稀有、贵金属成矿带的中部,闽西北隆起铌钽、金(银)贵金属成矿区西缘,定位于武夷山隆断束与邵武——建宁坳陷块体的拼接部西缘,为构造—岩浆活动交汇区,成矿地质背景交优越。区内主要出露为震旦系地层。发育有北东东向断裂和近南北向断裂。区内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很好的找矿潜力。

常斯敏[3](2017)在《江西怀玉山—北武夷山地区萤石矿矿床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文中指出江西怀玉山-北武夷山地区位于欧亚大陆板块东缘,地处北东向钦杭构造结合带与北北东向武夷山构造带的复合部位,是江西省乃至中国东南部重要的萤石成矿区。有关该区萤石矿成矿规律的研究等基础工作还相对较弱,成为制约本区萤石资源勘查增储工作的制约瓶颈。本论文研究以萤石矿成矿理论为依据,对怀玉山-北武夷山地区萤石成矿情况综合分析,结合野外萤石矿床(点)实地调研,开展江西怀玉山-北武夷山地区萤石矿成矿规律研究,为该区找矿工作的部署提供基础依据。研究区内萤石矿的形成多与燕山后期至喜马拉雅伸展期的构造运动有关。矿床明显地受中生代火山盆地和花岗岩隆起区的断裂构造控制,燕山期复式花岗岩是萤石成矿的重要基础,岩浆期后热液为成矿提供了成矿物质。萤石矿中萤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与我国东南部中生代火成岩区和燕山期花岗岩区的萤石矿床的稀土分布型式极其相似。据La/Ho-Y/Ho关系图,显示上述萤石矿床的成矿流体是同源的。成矿物质中钙元素来源主要是由岩浆期后成矿热液对围岩的淋滤;F元素来源除了岩浆期后热液以外,富含F的岩层也可能是主要来源之一。研究区内萤石矿床类型为岩浆期后热液成因-断裂带充填交代型脉状萤石矿床。将区内萤石矿床划分为灵山-大茅山萤石成矿远景区和天柱山-铜钹山萤石成矿远景区,并进一步划分出怀玉山地区的里松洋-程汪、磨盘山-葛源和北武夷山地区的太源-篁碧及葛山坞-曹坑等四个萤石矿集区。

龚雪婧[4](2017)在《大陆环境斑岩铅锌矿床成因研究 ——以西藏纳如松多矿床与江西冷水坑矿床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斑岩型铜(钼、金)矿床广泛分布于与俯冲有关的岛弧、陆缘弧和与俯冲无关的大陆环境。斑岩型铜(钼、金)矿床的形成与岩浆性质和来源密切相关,但斑岩-岩浆-热液系统能否形成大型铅锌矿床,尚未见系统研究。本次工作选择西藏纳如松多铅锌矿床与江西冷水坑铅锌矿床,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和室内的实验分析研究,对斑岩型铅锌矿床的成岩成矿演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解剖和探讨。综合归纳发现,西藏纳如松多矿床与江西冷水坑矿床在含矿岩浆起源演化、成矿物质来源与富集机制、深部过程与动力学背景诸方面存在一致性。纳如松多及冷水坑矿区内均发育有两期岩浆活动,挤压环境及后期应力松弛,是纳如松多与冷水坑矿区两期岩浆活动的主导动力学机制。两矿床成矿斑岩不具有埃达克岩的亲和性,但具有高硅、贫钠、富钾的特征,岩浆分异程度高,成矿斑岩岩浆起源于中上地壳。纳如松多和冷水坑矿床均包含有多种矿化样式,纳如松多矿床产出有隐爆角砾岩型、矽卡岩型、脉状、层状矿体,冷水坑矿床产出有斑岩型矿体与层状矿体。对两矿床不同类型矿体中闪锌矿LA-ICP-MS微区成分分析显示,两矿床中闪锌矿成矿物质的沉淀均具有岩浆热液作用的特征。两矿床成矿流体特征相似,均形成于中低温、低盐度环境,成矿热液来自岩浆热液,后期大气水不断加入。矿床形成深度相似,约2.02.8km,断裂或隐爆作用为成矿提供了诱因和成矿空间。纳如松多矿区石英闪长岩形成时代早于矿区内成矿斑岩,锆石Ce(Ⅳ)/Ce(Ⅲ)比值大多低于100,δEu>0.4,推断石英闪长岩还原性的岩浆岩特征可能是其未能具有与花岗岩斑岩相似的成矿能力的原因之一。纳如松多铅锌矿床与冷水坑铅锌矿床虽然分属于不同的构造成矿带,但它们的总体特征既有诸多相似之处,也有其独特性。对这两个大型铅锌矿床进行矿床成因研究,有助于揭示出大陆环境斑岩型铅锌矿床成矿过程,并完善大陆环境铅锌成矿系统普适性模型。

杨帆[5](2017)在《大兴安岭中南段铅锌多金属矿地球化学建模及定量预测》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建立典型矿床模型进行资源量预测,可避免和减少勘查风险、提高勘查效率,因而成为政府部门和相关学者日益关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现实意义。大兴安岭成矿带是我国19个重要的成矿区带之一,中南段发现了拜仁达坝、白音诺尔、花敖包特等大型—超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且近年不断有新的矿点被发现,愈来愈受到相关学者的关注,并被中国地质调查局列为铅锌多金属矿重点找矿区域。区内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工作程度均较高,便于建立准确性较高的找矿和预测模型,而地球化学资料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亟待开发和利用,因此,本文在大兴安岭中南段针对铅锌多金属矿开展以地质、地球化学资料为主的地质—地球化学建模与定量预测研究,旨在解决一些现存的问题,并能为该地区实现找矿突破提供参考资料。本文以成岩、成矿、成晕的地质—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针对矿产资源勘查的地球化学建模和预测方法中存在的部分主要问题,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从6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1、综合利用1∶20万水系沉积物、1∶5万水系沉积物(或土壤)和1∶1万土壤(或岩石)以及钻孔原生晕资料进行地质—地球化学建模,提高了模型的科学性,弥补了以往研究利用1∶20万水系沉积物数据或更小比例尺数据建模在精确性和科学性上的缺陷。2、在建立典型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成矿亚带(区域)的地质—地球化学模型,提高了预测区的圈定精度和资源量估算的可信度。3、开发了一套能进行原生晕三维可视化处理、能利用地表的区域化探数据预测矿产资源量的“地球化学三维分析预测系统(GKAP V1.0)”软件,实现了成果转化,可提高工作效率。4、总结了大兴安岭成矿带中南段铅锌富集成矿的机制综合分析大兴安岭成矿带中南段铅锌多金属矿带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岩浆热液作用及后期叠加是大兴安岭成矿带中南段铅锌多金属矿成矿的主导因素,二叠纪地层是主要的物质来源,各级次断裂构造为导矿、容矿提供了有利空间。5、提取了不同比例尺的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的信息,特别是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的多种地球化学信息:(1)(W+Sn)/(As+Sb)的比值等值线图可以用来判断剥蚀程度;(2)(Pb+Zn),(W+Sn)/(Pb+Zn)衬值比值图可以判别Pb、Zn矿化信息和Sn矿化信息;(3)元素的衬度异常量可以判别矿床的主成矿元素;(4)因子组合将研究区分为西坡、主峰、东坡等3个地球化学区;(5)典型矿床的相似度图可以判别未知矿化信息。6、筛选出地球化学A级预测区3个,B级预测区33个,总资源量分别为5.25万吨、302.48万吨;预测区查证效果良好。

赵正,陈毓川,曾载淋,郭娜欣,陈郑辉,王登红,刘翠辉,刘宗翊,王平安,李江东[6](2017)在《江西银坑W-Ag-Au多金属矿田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兼论华南两个成矿系列叠加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江西银坑矿田位于南岭—武夷山—赣东北三大成矿带交汇斜接部位,以同时发育钨多金属矿床和银金铅锌锰矿床组合为特色,是南岭地区最重要的贵金属找矿远景区之一。近年来,在成矿系列理论指导下,银坑矿田在破碎带热液脉型贵金属找矿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在陆内成矿理论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系统总结了银坑矿田两类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成矿期次与控矿要素,结合南岭科学钻探两类矿化的垂向分带特征,阐明了两类矿化组合在三维空间内的分带性,在成矿时间上的集中性(150160 Ma),是华南中生代两类矿床成矿系列(南岭与花岗岩有关钨锡矿床成矿系列和赣东北与花岗闪长岩有关贵金属成矿系列)在银坑地区时空四维尺度的叠加。按成矿系列之"全位成矿与缺位找矿"理论,进一步指明了银坑地区的找矿方向,即应围绕江背复式岩体在内带寻找张家地式、在接触带寻找岩前式和狮吼山式、在外带寻找画眉坳式钨多金属矿床;在银坑—青塘盆地内围绕推覆构造上下盘开展贵金属找矿,重点部署推覆构造界面内和脉体收敛方向深部的厚大矿体勘查,在高山角和井笔山外围探索斑岩型-爆破角砾岩型矿化规模。

肖晓林,曹圣华,冯晔,刘高峰,邹亮[7](2016)在《江西天窗岩银(金)多金属矿床特征及找矿前景》文中指出江西上饶县天窗岩银(金)多金属矿床位于北武夷成矿带中段,处于扬子、华南两大构造单元交接叠加地段,构造变形复杂,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具有十分优越的成矿条件,矿产资源潜力巨大。文章以江西永平地区矿产远景调查工作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基础,将北武夷山成矿带上的天窗岩银多金属矿点划分为3条矿(化)带,并对银多金属矿产资源潜力进行了初步评价。

罗先明[8](2016)在《赣南地区酒篓岽银(金)多金属矿床成因及找矿勘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酒篓岽银(金)多金属矿床位于“钨都”赣南地区于都银坑-宁都青塘贵多金属成矿带上,该成矿带是赣南钨矿矿集区最为重要的贵多金属成矿带,分布于宁都—安远深大断裂西部。于都银坑地区取得了较大的找矿进展,并且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取得一系列较为重要的进展,但是同处于都银坑-宁都青塘贵多金属成矿带的青塘地区研究相对薄弱。青塘地区酒篓岽矿床虽有多年的地质勘查历史,但迄今为止对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的研究均十分薄弱,因此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物化探工作基础上,结合室内矿相学、岩相学观察和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及激光拉曼探针分析,对矿床成因类型做出讨论,并对矿床成矿潜力作进一步分析。酒篓岽银(金)多金属矿床赋存于南华系下坊组和石炭系水心组地层中,构造控矿极为明显,主要为北东东向的层间破碎带及北东向的断裂破碎带。矿体为似层状、透镜状,走向北东-南西。矿石成分和矿石组构镜下研究表明金属矿物主要为自然银、辉银矿、黄铁矿、方铅矿,其次是少量的闪锌矿、黄铜矿,脉石矿物以石英、方解石、透辉石、绿泥石、红柱石、叶腊石等为主:矿石构造以脉状、细脉状和网脉状构造为主,次为浸染状和团斑状;矿石结构以他形粒状结构为主,次为半自形粒状结构。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揭示出矿区元素组合异常面积较大,元素组合以Au、Ag、Pb、Cu、Zn、As、Sb等为主,均属于中低温成矿元素组合;1:2万地面磁测圈出了两处磁异常,分别由英云闪长岩和闪长玢岩引起,7线与11线两条EH-4连续电导率测量剖面发现了两条断裂,与地质上发现的含矿断裂处在大致相同的部位。对与成矿关系紧密的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及激光拉曼探针分析结果表明:本矿床存在NaCl-H20与CO2-NaCl-H2O两种流体体系,流体性质表现为中低温、低盐度特征,流体成分主要为H20与CO2。流体包裹体可分为三种类型:富液相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I型)、含液相CO2的三相流体包裹体(II型)和纯液相包裹体(III型)。含矿石英脉中常见到I型、II型和III型包裹体共生于同一流体包裹体组合,显示了其同时捕获的特征。结合本矿床地质特征与流体包裹体数据,并与国内外典型的中低温热液矿床和属于同一成矿带中的银坑矿床做对比,认为酒篓岽矿床为中低温热液矿床。本区的物化探数据均指示该区的地质条件与中低温热液矿床有利的形成条件相符,同时也指示本区成矿潜力较大。

黄燃[9](2015)在《华夏地块武夷成矿带深部电性结构与成矿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武夷成矿带横跨江西和福建两省,以政和-大埔深大断裂为界,南至广东省省界,北至铁路上饶-清江段,东至三明-龙岩一带,西至江西宁都-定南一带,与扬子板块东南端相连。富产钨、锡、铁、铅、锌、铜、金、银、铀、瓷土以及煤矿等金属、非金属矿,矿产资源丰富。武夷成矿带的成矿作用受到中外众多学者的研究,但对其成矿机制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上地壳等浅部范围。而从深部,特别是深入到上地幔、软流圈中去研究其深部构造及动力构造运动特征,获得该地区深部成矿动力学机制,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从宏观上去研究武夷成矿带的深部构造运动,从而把握成矿带的整个成矿作用过程,为进一步找矿工作的部署提供理论依据和指明准确的方向。论文对横跨福建中-西北部、江西东南部以及浙江南部的7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共264个测深点数据,采用TM反演模式进行了MT二维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获得二维电性结构模型,分析了武夷成矿带主要构造单元的电性特征,发现武夷隆起带横向电性差异明显,纵向表现为表层高阻特征明显,推断为花岗岩、火成岩分布区的反映,深部分布大范围低阻,推断为软流圈上涌的深部高温物质。武夷成矿带深部地壳厚度明显减薄,薄于东西两边的地壳厚度,各大断裂反映的电性低阻延伸至上地幔,推断为深部软流圈上涌,上地幔物质通过深大断裂底部上侵至地壳表层。通过分析武夷成矿带金属矿床分布情况以及主要大型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构造作用,推断燕山期是武夷成矿带的重要成矿期,该时期构造活动强烈,北东、北北东向断裂带、推覆构造以及韧性剪切带得到进一步发展,板块间的碰撞挤压以及来自太平洋板块的俯冲,致使深部软流圈物质平衡系统遭到破坏,软流圈物质发生对流,对流扰动造成深部软流圈上涌,华夏地块进入岩石圈伸展减薄阶段,地幔物质沿着深大断裂带不断上侵至地壳内,不断为地壳表层输送深部地幔物质并提供大量热能,其动力驱动作用促使壳/幔有用矿物质被提取和运移,随着深部对流扰动的趋于平稳,在各种构造应力挤压以及岩浆接触交代作用等因素的促使下,成矿物质在特定的构造部位得到聚集和储存,从而形成矿床。

张旗[10](2014)在《论金铜钨锡成矿与花岗岩的关系》文中提出金铜钨锡成矿与花岗岩的关系是学术界关心的话题。按照流行的岩浆热液成矿理论,钨锡是高温热液矿床,金铜是中温热液矿床,铅锌是低温热液矿床,它们与花岗岩时空和成因有关,可以围绕岩体分布,近岩体处为钨锡,向外为金铜,远处为铅锌。在一个成矿带中,钨锡金铜铅锌可以共存,且有众多矿床实例为佐证。我们的研究表明,金铜与埃达克型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有关,形成于加厚地壳;钨锡与南岭型花岗岩有关,形成于减薄的地壳。在一个地区同时不可能地壳又加厚又减薄,因此,埃达克型花岗岩与南岭型花岗岩不可能同时同地共存,所以,在一个地区不可能同时既有金铜又有钨锡成矿,大量矿床实例也证明金铜与钨锡是相悖的。至于在许多地方出现的金铜钨锡铅锌等在一起的现象,可能有两种解释:要么它们是不同时代成矿互相叠加在一起的;要么它们正好处于地壳厚度急剧变化的地方。为了查明金铜钨锡成矿究竟是相伴还是相悖的,至少需要掌握3个方面的资料:(1)不同矿床成矿的时代;(2)不同矿床与花岗岩的关系及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同位素年龄;(3)不同矿床的成因及矿床类型。

二、武夷山稀有、贵金属矿带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武夷山稀有、贵金属矿带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高精度磁法在赣南银坑地区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银坑地区研究现状
        1.2.2 磁法勘探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完成工作量和主要成果
2 研究区的地质背景
    2.1 研究区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2.2 区域地质概况
    2.3 地层
    2.4 构造
        2.4.1 褶皱构造
        2.4.2 断裂构造
    2.5 岩浆岩
        2.5.1 加里东期
        2.5.2 燕山期
    2.6 研究区的矿产及成矿作用
    2.7 研究区岩矿石地球物理特征
3 高精度磁测数据采集及质量评述
    3.1 磁测工作情况介绍
    3.2 仪器性能试验
        3.2.1 噪声试验
        3.2.2 一致性试验
        3.2.3 探头高度试验
    3.3 高精度磁测数据采集
        3.3.1 基点选择
        3.3.2 T0 值测定
        3.3.3 数据采集
    3.4 磁测各项改正
        3.4.1 日变改正
        3.4.2 高度改正
        3.4.3 正常梯度改正
    3.5 质量评述
        3.5.1 质量检查
        3.5.2 数据干扰分析
4 高精度磁法数据处理
    4.1 △T剖面图及等值线图特征
    4.2 化极处理
    4.3 延拓处理
    4.4 磁异常的求导
5 磁异常综合解释
    5.1 构造的划分
    5.2 岩体的圈定
    5.3 地质解释及找矿靶区圈定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黎川县水口山金矿成矿地质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特征
2 矿床地质特征
    (1)地层。
    (2)构造。
    (3)岩浆岩。
    (4)围岩蚀变。
3 矿体特征
4 矿石特征
5 控矿因素分析
    (1)矿床类型及受控作用。
    (2)成矿规律。
6 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
    (1)找矿标志。
    (2)找矿方向。

(3)江西怀玉山—北武夷山地区萤石矿矿床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1 前言
    1.1 研究现状
    1.2 选题依据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工作量
2 大地构造及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质背景
3 萤石矿矿床地质特征
    3.1 怀玉山-北武夷山地区萤石矿化类型
    3.2 萤石矿的矿石结构构造
    3.3 萤石矿围岩蚀变特征
    3.4 萤石矿体分带与侧伏规律
    3.5 典型萤石矿床地质特征
4 成矿规律研究
    4.1 时空规律研究
    4.2 地层、岩石与成矿的规律
    4.3 岩浆岩的控矿规律
    4.4 构造控矿规律
    4.5 萤石矿成矿热液与演化分析
    4.6 萤石矿成矿物质来源
    4.7 成矿模式
5 怀玉山-北武夷山地区萤石成矿远景与找矿标志
    5.1 区域萤石矿成矿远景区的圈定
    5.2 萤石矿成矿—找矿信息与标志
6 结论与认识
    6.1 主要结论与认识
    6.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4)大陆环境斑岩铅锌矿床成因研究 ——以西藏纳如松多矿床与江西冷水坑矿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现状
        1.1.1 斑岩型铅锌矿床
        1.1.2 大陆环境斑岩相关铅锌矿床
    1.2 选题意义和项目依托
    1.3 研究内容和科学问题
    1.4 技术路线
    1.5 分析测试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1.5.1 分析测试方法
        1.5.2 完成工作量
    1.6 主要研究成果
2 区域及矿区地质背景
    2.1 冈底斯成矿带及纳如松多矿区地质背景
        2.1.1 区域地层
        2.1.2 区域构造
        2.1.3 区域侵入岩
        2.1.6 区域矿产分布和成矿规律
    2.2 北武夷地区及冷水坑矿区地质背景
        2.1.1 区域地层
        2.1.2 区域构造
        2.1.3 区域岩浆活动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纳如松多铅锌矿床
        3.1.1 矿区地层
        3.1.2 矿区构造
        3.1.3 矿区岩浆岩
        3.1.4 矿区围岩蚀变
        3.1.5 矿化特征
    3.2 冷水坑铅锌矿床
        3.2.1 矿区地层
        3.2.2 矿区构造
        3.2.3 矿区岩浆岩
        3.2.4 矿区围岩蚀变
        3.2.5 矿化特征
    3.3 小结
4 岩浆岩
    4.1 纳如松多矿区火山岩与侵入岩
        4.1.1 年代学
        4.1.2 岩石地球化学
        4.1.3 同位素地球化学
        4.1.4 岩石成因
        4.1.5 晚白垩世侵入岩成矿潜力分析
    4.2 冷水坑矿区火山岩与侵入岩
        4.2.1 年代学
        4.2.2 岩石地球化学
        4.2.3 同位素地球化学
        4.2.4 岩石成因
    4.3 小结
5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5.1 纳如松多矿床
        5.1.1 成矿时代
        5.1.2 成矿物质来源
        5.1.3 成矿流体特征
    5.2 冷水坑矿床
        5.2.1 成矿时代
        5.2.2 成矿物质来源
        5.2.3 成矿流体特征
    5.3 闪锌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5.3.1 成矿温度指示
        5.3.2 成矿类型指示
    5.4 小结
6 成矿作用与动力学背景分析
    6.1 纳如松多矿床
    6.2 冷水坑矿床
    6.3 大陆环境斑岩型铅锌矿床成矿作用初探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大兴安岭中南段铅锌多金属矿地球化学建模及定量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矿产资源预测研究
        1.2.2 地球化学定量预测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特色与创新
    1.6 完成工作量及研究进展
        1.6.1 完成工作量
        1.6.2 研究进展
2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地理景观概况
    2.2 区域地质概况
        2.2.1 区域地层
        2.2.2 区域构造
        2.2.3 区域岩浆岩
        2.2.4 区域变质作用
        2.2.5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2.6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2.7 区域矿产特征
    2.3 区域控矿因素与成矿规律
        2.3.1 区域控矿因素
        2.3.2 区域成矿规律
    本章小结
3 矿床及区域地质-地球化学模型
    3.1 典型矿床地球化学预测模型
        3.1.1 拜仁达坝热液型银铅锌矿床
        3.1.2 花敖包特铅锌银矿
        3.1.3 白音诺尔矽卡岩型铅锌矿床
        3.1.4 大井子锡铅锌银多金属矿床
        3.1.5 龙头山铅锌银矿床
    3.2 成矿亚带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本章小结
4 地球化学信息提取
    4.1 数据准备
        4.1.1 数据收集情况
        4.1.2 数据质量评述
        4.1.3 数据建库
    4.2 数据处理
        4.2.1 数据校正
        4.2.2 数据网格化
        4.2.3 地球化学参数统计
        4.2.4 多元统计分析
    4.3 信息提取
        4.3.1 剥蚀程度信息提取
        4.3.2 弱异常、低缓异常识别
        4.3.3 衬度异常量
        4.3.4 地球化学分区划分
        4.3.5 典型矿床标准样本信息提取
    本章小结
5 成矿预测区圈定、资源量估算与异常查证
    5.1 预测区圈定
        5.1.1 预测区圈定准则
        5.1.2 预测区圈定结果
    5.2 资源量预测的地球化学方法
        5.2.1 类比法
        5.2.2 面金属量法
        5.2.3 预测区资源量估算结果
    5.3 预测区异常验证及查证
        5.3.1 A-YC-3 预测区查证
        5.3.2 B-YC-2 预测区检查
        5.3.3 B-YC-24 预测区检查
        5.3.4 预测资源量可信度分析
    本章小结
6 软件开发与应用
    6.1 主要功能及应用
    6.2 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不足
    7.1 主要成果
    7.2 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6)江西银坑W-Ag-Au多金属矿田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兼论华南两个成矿系列叠加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矿田地质
2 矿床类型
3 成矿期次
4 讨论:成矿系列叠加与找矿方向
    4.1 两类矿床 (化) 的时空分布规律
    4.2 华南燕山期两个成矿系列在银坑地区叠加
    4.3 找矿方向
5 结论

(7)江西天窗岩银(金)多金属矿床特征及找矿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成矿地质背景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2.2 岩浆岩
    2.3 构造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化)带特征
    3.2 矿石特征
    3.3 蚀变特征
4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4.1 矿床成因浅析
    4.2 找矿标志
5 找矿潜力分析

(8)赣南地区酒篓岽银(金)多金属矿床成因及找矿勘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脉状铅锌(金、银)多金属热液矿床研究现状
        1.1.1 浅成热液矿床
        1.1.2 与斑岩体具有明显时空关系的脉状铅锌(银、金)矿床
    1.2 论文选题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成果及意义
    1.5 论文工作量统计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岩浆岩
    2.5 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2.5.1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5.2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6 区域矿产
    2.7 区域地质小结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地层
    3.2 构造
    3.3 岩浆岩
    3.4 矿体特征
    3.5 矿石特征
    3.6 围岩蚀变
    3.7 矿床地质小结
第四章 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探测研究
    4.1 地球化学探测研究
        4.1.1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
        4.1.2 1:1万土壤探测研究
    4.2 地球物理探测研究
        4.2.1 1:2万地面磁测
        4.2.2 EH-4连续电导率测量
    4.3 化探和物探研究小结
第五章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
    5.1 样品挑选与分析方法
        5.1.1 显微测温
        5.1.2 激光拉曼探针分析
    5.2 流体包裹体类型
    5.3 显微测温结果
    5.4 激光拉曼探针分析结果
    5.5 成矿流体性质分析
    5.6 流体包裹体小结
第六章 矿床成因讨论
    6.1 矿床地质与矿体特征证据
    6.2 物化探证据
    6.3 流体包裹体证据
    6.4 与典型中低温热液矿床的对比
    6.5 矿床成因小结
第七章 矿床成矿潜力分析
    7.1 区域成矿条件
    7.2 地层成矿条件
    7.3 成矿构造条件
    7.4 成矿岩浆岩条件
    7.5 成矿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条件
    7.6 成矿远景
    7.7 找矿方向
    7.8 矿床成矿潜力小结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未公开出版的文献
致谢
附录

(9)华夏地块武夷成矿带深部电性结构与成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第2章 大地电磁测深法基本理论
    2.1 大地电磁测深法简介
    2.2 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处理
        2.2.1 时频变换
        2.2.2 测量噪声消除方法
        2.2.3 电性主轴分析原理
        2.2.4 模型维数判别
    2.3 大地电磁反演理论
第3章 大地电磁数据采集与处理
    3.1 大地电磁测深数据采集布设情况
    3.2 大地电磁测深数据野外采集
        3.2.1 数据采集所使用的仪器
        3.2.2 测点的选择及布设方法
    3.3 电性主轴分析
    3.4 研究区维性特征
    3.5 二维反演模式及参数选择
    3.6 MT二维反演结果可靠性分析
第4章 武夷成矿带电性结构与地质解释
    4.1 研究区MT二维反演电性结构模型分析
    4.2 研究区主要构造特征
    4.3 武夷成矿带深部电性结构
    4.4 武夷成矿带花岗岩分布及与矿床分布的关系
    4.5 武夷成矿带主要矿床及分布
    4.6 武夷成矿带主要矿床地质特征及构造成矿作用
        4.6.1 冷水坑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构造成矿作用
        4.6.2 行洛坑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构造成矿作用
        4.6.3 永平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构造成矿作用
        4.6.4 小结
    4.7 武夷成矿带成矿机制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成果及认识
    5.2 论文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武夷山稀有、贵金属矿带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精度磁法在赣南银坑地区的应用[D]. 龚飞.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
  • [2]黎川县水口山金矿成矿地质特征[J]. 靳鑫,黄美俊. 世界有色金属, 2020(04)
  • [3]江西怀玉山—北武夷山地区萤石矿矿床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D]. 常斯敏. 南京大学, 2017(01)
  • [4]大陆环境斑岩铅锌矿床成因研究 ——以西藏纳如松多矿床与江西冷水坑矿床为例[D]. 龚雪婧.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05)
  • [5]大兴安岭中南段铅锌多金属矿地球化学建模及定量预测[D]. 杨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09)
  • [6]江西银坑W-Ag-Au多金属矿田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兼论华南两个成矿系列叠加问题[J]. 赵正,陈毓川,曾载淋,郭娜欣,陈郑辉,王登红,刘翠辉,刘宗翊,王平安,李江东. 地学前缘, 2017(05)
  • [7]江西天窗岩银(金)多金属矿床特征及找矿前景[J]. 肖晓林,曹圣华,冯晔,刘高峰,邹亮. 矿产勘查, 2016(05)
  • [8]赣南地区酒篓岽银(金)多金属矿床成因及找矿勘查研究[D]. 罗先明. 南京大学, 2016(05)
  • [9]华夏地块武夷成矿带深部电性结构与成矿机制研究[D]. 黄燃.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01)
  • [10]论金铜钨锡成矿与花岗岩的关系[A]. 张旗.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兰州油气中心及离退休等部门, 2014

标签:;  ;  ;  ;  ;  

武夷山稀贵金属矿带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