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强东弱的新时代

西强东弱的新时代

一、西强东弱的新时代(论文文献综述)

方兴东,钟祥铭[1](2022)在《国际传播新格局下的中国战略选择——技术演进趋势下的范式转变和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技术驱动是全球媒体生态和传播格局变革的突出特点。当前全球信息传播主要由传统大众传播、网络传播、社交传播和智能传播四大机制交汇而成。不同机制此消彼长,相互博弈和联动,构成了全球传播格局进程的主旋律。从美国的绝对领导,历经社交传播机制的冲击,美国依然占据全球超级平台的中心地位,到5G时代所开启的智能媒体新浪潮,以数据和算法驱动的智能传播,呈现出颠覆西方中心固有格局的潜能。在历史性的机遇面前,我们应秉承顺应趋势,互联网优先,创新驱动,自下而上的战略原则,在多重传播机制叠加的、复杂的数字传播背景下,转变思维,制定富有前瞻性的战略与对策,提升中国话语权,积极参与全球传播的博弈,实现对现有"西强东弱"传播格局的颠覆,走出西方中心,推动全球走向一个均衡、公平、公正的传播新格局。

徐秦法,张肖[2](2022)在《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研究》文中认为因彰显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价值功能的内在需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内蕴着对意识形态话语范式实然形态的历史性超越与发展性建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遵循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回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建设何以必要、何以可能,探寻促进新时代话语体系发展变革的动因与内生机制,以期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话语的学术性表达,促进理论话语的实践性转向,彰显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世界性意义。

张昆,蒲蕤[3](2022)在《疫情背景下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战略与实践策略刍议》文中指出新冠疫情增加了逆全球化趋势,疫情防控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成为当前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2022年北京冬奥会作为后疫情时代中国最大的主场外交活动之一,是提升我国体育国际话语权、改善国家形象的重要机遇。基于此,结合当前全球疫情背景,从国际关系、国际舆论、国内发展状况等角度综合分析了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从国际传播战略和国际传播实践策略两个层面出发,提出战略规划和策略实施的具体路径,以期提高体育国际传播效果,增强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构建国际传播新格局。

郭晓倩[4](2021)在《新时代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三维逻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互联网的诞生,极大地促进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和变革,意识形态工作也延伸至互联网空间内。与传统意识形态工作相比,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更具复杂性、挑战性与交叉性。必须要打好网络空间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各种社会思潮与意识形态交织、激荡、冲突的互联网空间内保持定力,确保正确的政治导向与政治立场,对外抵御国外敌对势力与反华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对内增强网络公众的凝聚与认同,以确保党的长期执政、国家的长治久安与人民根本利益的保障。

郭小莉[5](2021)在《建党百年我国国际体育话语权的历史演进与实现路径》文中研究指明国际体育话语权是一国体育发展实力与水平的象征符号和衡量标尺,体育强国的一个显着特征就是在国际体育事务中拥有较高的甚至占主导地位的话语权。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奋斗历程,我国国际体育话语权发展脉络烙印了鲜明的时代印记。进入新时代,我国提升国际体育话语权的现实需要更加迫切,新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下,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必须加强分析研判,把握发展规律,从新时代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视角,积极探索实现我国更大国际体育话语权的现实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增添助力。

党晓龙[6](2021)在《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保定新篇章》文中提出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保定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这次党代会,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要时期,是在保定人民为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品质生活而继续奋斗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

张明,陈波[7](2021)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感召力建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华传统文化国际传播感召力的建构是一种输出国家信息、形塑大国形象、提升国际地位的国际战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新变局,能否有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既关乎党和国家的形象和影响力,亦关乎世界文化的整体安全和发展。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优势和短板、机遇和挑战,坚定文化国际传播自觉和自信,调整文化国际传播的策略和布局,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义旨归,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事实化、立体化和国际化,拓宽中国在国际文化场域的话语版图,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国际化的"公共话语"。

邹明宇[8](2021)在《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建构研究》文中认为国际话语权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上影响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政治地位、文化软实力的现实反映。虽然近些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国际话语权依然为西方国家把控,呈现"西强东弱"的局面。构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路径选择包括:(一)建设网络传播主体、搭建网络传播平台;(二)设置国际话语议题,提升话语表达权重;(三)完善学术话语体系,夯实话语理论基础。只有开拓对外传播新渠道、建设对外传播主体,加强国际议题设置才能更好地建构我国国际话语权。

赵雪[9](2021)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化不断发展促使国际竞争愈发激烈,在经济、政治、军事等硬实力激烈竞争的基础上,国际竞争的焦点逐渐转向文化领域。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走向繁荣兴盛。但在世界文化话语格局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还处于边缘薄弱的状态。这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当前的国际地位还很不相称。新时代亟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断提升世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及文化的接受和认可。本文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跨学科分析法等方法,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构建的理论渊源、时代价值和实践基础,整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的要素构成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综合分析出当前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文化话语体系各要素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提出有效提升中国文化话语的对策建议。具体而言,本文通过梳理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化与语言的重要论述,毛泽东对中华民族文化话语的基础性、根本性问题的解答,以及“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和谐文化——文化自信”话语演进过程等理论渊源。逐渐认识到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是打破“西强东弱”的文化话语格局的重要手段,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建成文化强国的重要途经,是增强道路、理论、制度话语体系的基础的时代价值。新时代以来,在价值、表达、传播上初见成效的文化话语为其体系化构建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在这些理论渊源、时代价值和实践基础的构建基础之上,本文从话语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出发,构建了由文化话语主体、文化话语对象、文化话语内容以及文化话语载体等文化话语要素构成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框架,并着重分析了各个文化话语要素之间的地位和关系,及其在整个文化话语实践活动中的作用及功能。同时,也揭示出在国内外错综复杂的文化话语语境以及意识形态斗争激烈的当下,文化话语主体互动性和创新性略显不足,文化话语对象针对性和国际适应力相对较弱,文化话语内容现代性转换步伐缓慢,文化话语载体内容方式融合不充分。针对各要素存在的短板,建设性提出了增强文化话语主体间互动性和创新性,深入分析不同层面文化话语对象需求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化对话,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话语内容现代化转换,促进文化话语载体融合创新等一系列对策建议,从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凝聚力、亲和力、吸引力、传播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吉志强[10](2021)在《新时代生态文明话语体系研究:演进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新时代生态文明话语体系研究的出场,主要是基于其在中国话语体系和全球生态治理体系构建中的机遇、挑战、价值、功能等的宏大叙事中展开的。随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确立,新时代生态文明话语体系的研究从切入、建构和阐释三种分析话语逐渐走向内在和深入,而其在向国际场域的拓展中,又存在着认同论、质疑抹黑论、建设论三大类话语并存的态势。总的来看,目前的研究主要存在政治话语多而理论和大众话语少、零星分散研究多而整体性研究缺乏、自说自话多而争鸣不够等不足。新时代,要加强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建设研究,必须强化政治话语向理论和大众话语的转换、加强话语体系系统化和整体性、重视话语体系的国际化创新与传播等研究。

二、西强东弱的新时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强东弱的新时代(论文提纲范文)

(1)国际传播新格局下的中国战略选择——技术演进趋势下的范式转变和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语:传播格局之变首先要明晰趋势,把握变局契机
一、全球国际传播格局演进逻辑与理论辨析
二、数字传播下全球国际传播新范式与新格局
三、全球传播新格局下的中国战略、原则与对策

(2)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的三重逻辑统一
    (一)立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生成发展轨迹,呈现其历史逻辑
    (二)阐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何以必要,厘清其理论逻辑
    (三)追问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何以可能,彰显其实践逻辑
二、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的动因与现实旨归
    (一)解构意识形态话语定型与中国道路实践转型之间的矛盾张力
    (二)平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性表达与意识形态大众化阐释之间的矛盾张力
    (三)破解西方话语霸权与中国方案的世界性表达之间的矛盾张力
三、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的着力点
    (一)丰富政治话语的学术性表达,增强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学理性支撑
    (二)实现理论话语的实践性转向,体现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时代性特征
    (三)诠释中国话语的世界性意义,彰显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人类文明性旨归

(3)疫情背景下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战略与实践策略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1 疫情背景下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1 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面临的挑战
        1.1.1 新冠肺炎疫情给体育赛事带来的叠加影响
        1.1.2 冰雪运动在我国缺乏广泛群众基础
        1.1.3 “西强东弱”世界传播格局,新型国际传播秩序还未形成
        1.1.4 东西文化差异,传统宏大叙事缺乏吸引力
        1.1.5 大国博弈,美欧传统强国以冬奥会为契机遏制中国
    1.2 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的机遇
        1.2.1 北京冬奥会可以成为疫情之下大众情绪释放的窗口
        1.2.2 国家发展为推广冰雪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与物质条件
        1.2.3 新媒介技术助力国际传播
        1.2.4 作为全球大国,中国承办冬奥会必然会引起世界的关注
2 疫情背景下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战略
    2.1 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擘画体育强国战略
    2.2 调整体育国际传播战略,加速战略转型
    2.3 深化国际媒体的交流合作,提升我国体育话语权体系表达
    2.4 改变我国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机制,探索培养新路径
    2.5 促进体育、传播与公共外交的融合,发掘体育国际传播潜力
3 疫情背景下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的实践策略
    3.1 兼容不同文化,消除文化壁垒
    3.2 增加传播主体的多元性,打造立体的传播体系
    3.3 用新技术、新内容丰富国际传播内容形态
    3.4 充分利用外媒外脑,建立强大的国际传播统一战线
4 结语

(4)新时代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三维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生成逻辑
    (一)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现实背景
    (二)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渊源
二、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价值逻辑
    (一)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为国家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为文化建设提供前进方向
    (三)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为社会稳定提供认同基础
三、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逻辑
    (一)推动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的调适和发展
    (二)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工作原则
    (三)增强网络意识形态的技术更新和法律保障
    (四)构筑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体的协作堡垒

(5)建党百年我国国际体育话语权的历史演进与实现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二、建党百年我国国际体育话语权的历史演进
    (一)第一阶段(1949年以前):“革命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严重缺失、微乎其微
    (二)第二阶段(1949—1978年):“建设兴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初见端倪、站稳脚跟
    (三)第三阶段(1978—2012年):“改革发展富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突破、迅速发展
    (四)第四阶段(2012—2021年):“民族复兴强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日益扩大、亟待重塑
三、我国重塑国际体育话语权面临的挑战和深刻变化
    (一)国际环境制约
    (二)自身存在短板和弱项
    (三)我国体育发展形势面临深刻变化
四、新时代我国国际体育话语权的实现路径
    (一)始终坚持党管体育原则,为我国提升国际体育话语权提供制度支撑和组织保障
    (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我国提升国际体育话语权奠定坚实群众基础
    (三)持续提升体育综合实力,为我国提升国际体育话语权筑牢根基
    (四)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事务,在国际体育发展中彰显我国大国风采
五、结 语

(6)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保定新篇章(论文提纲范文)

一、回顾过去五年工作,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二、深入研判发展大势,肩负起激情奋进“十四五”、再造一个新保定的历史使命
三、聚焦发展第一要务,全力打造实力担当、产业鲜明的城市标杆
四、聚焦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品质为先的城市标杆
五、聚焦坚持人民至上,全力打造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的城市标杆
六、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激情奋进“十四五”、再造一个新保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感召力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华传统文化国际传播感召力建构之意义
    (一)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当务之要。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抉择。
    (三)重塑当今世界文化格局的必然选择。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感召力建构之困境
    (一)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强化。
    (二)国际舆论格局的严重失衡。
    (三)文化“走出去”自觉性的缺乏。
    (四)传播方式方法创新的不足。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感召力建构之路径
    (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拓展跨文化传播空间。
    (二)固守传统文化主体地位,推动话语体系转化创新。
    (三)加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
    (四)构建多维一体传播格局,增强对外传播有效性。

(8)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建构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必要性
    (一)构建中国国际话语权是新时代走向国际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构建中国国际话语权是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必然要求
    (三)构建中国国际话语权是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的必然要求
二、中国国际话语权建构面临的挑战
    (一)对外传播能力不足
    (二)国际议题设置受限
三、构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路径选择
    (一)建设网络传播主体、搭建网络传播平台
        1.实现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相互融合。
        2.实施科学化网络传播策略。
    (二)设置国际话语议题,提升话语表达权重
        1.坚持议题设置的主体性、公共性原则。
        2.积极展开国际议题设置。
    (三)完善学术话语体系,夯实话语理论基础
        1.丰富话语体系内容,打造学术话语体系。
        2.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国际话语权提供理论支撑。

(9)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基本概念界定
        1.3.1 话语与话语体系
        1.3.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
    1.4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之处
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的构建基础
    2.1 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的理论渊源
        2.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文化、语言和话语的初步界定与分析
        2.1.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的理论探索
    2.2 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的时代价值
        2.2.1 打破“西强东弱”的文化话语格局的重要手段
        2.2.2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建成文化强国的重要途经
        2.2.3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话语体系的基础
    2.3 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的实践基础
        2.3.1 文化话语意识形态价值不断提升
        2.3.2 文化话语生成表达机制逐渐健全
        2.3.3 文化话语传播实践平台逐步完善
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的构建要素
    3.1 文化话语主体
        3.1.1 以党和政府及其主流媒体为代表的国家话语主体
        3.1.2 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及其学者为代表的学术话语主体
        3.1.3 人民大众是最广泛最基础的文化话语主体
    3.2 文化话语对象
        3.2.1 最广泛的人民群众
        3.2.2 世界各国人民
    3.3 文化话语内容
        3.3.1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阐释
        3.3.2 对革命文化进行当代解读
        3.3.3 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大众转换
    3.4 文化话语载体
        3.4.1 代表党和国家意志的传统媒体
        3.4.2 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的新兴媒体
    3.5 文化话语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4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构建的困难挑战
    4.1 文化话语主体互动性创新性略显不足
        4.1.1 文化话语主体间有效互动不够
        4.1.2 文化话语主体的创新意识不足
    4.2 文化话语对象针对性和国际适应力相对较弱
        4.2.1 不同阶层文化话语对象的针对性不强
        4.2.2 国外文化话语对象的适应性不良
    4.3 文化话语内容现代性转换步伐缓慢
        4.3.1 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性”影响“双创”转化
        4.3.2 革命文化的“文本话语”影响当代解读
        4.3.3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众化转换进程较慢
    4.4 文化话语载体方式内容融合不充分
        4.4.1 文化话语载体融合方式还不明确
        4.4.2 文化话语载体内容融合不够深入
5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的构建对策
    5.1 在主体互动中增强文化话语凝聚力
        5.1.1 增强文化话语主体间的交流互动
        5.1.2 大力培养中华文化话语创新人才
    5.2 在对象分析中提高文化话语亲和力
        5.2.1 深入分析不同阶层话语对象需求
        5.2.2 利用世界秩序和他国特点讲中国故事
    5.3 在内容转换中展现文化话语吸引力
        5.3.1 注重对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5.3.2 促进对外来文化的借鉴与吸收
    5.4 在载体融合中扩大文化话语传播力
        5.4.1 明确文化话语载体融合方式
        5.4.2 深化文化话语载体内容融合
6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10)新时代生态文明话语体系研究:演进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生态文明话语体系研究的出场
二、新时代生态文明话语体系研究的深入
三、新时代生态文明话语体系研究的拓展
四、新时代生态文明话语体系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一)目前研究的不足
    (二)未来研究的展望

四、西强东弱的新时代(论文参考文献)

  • [1]国际传播新格局下的中国战略选择——技术演进趋势下的范式转变和对策研究[J]. 方兴东,钟祥铭. 社会科学辑刊, 2022(01)
  • [2]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研究[J]. 徐秦法,张肖.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01)
  • [3]疫情背景下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战略与实践策略刍议[J]. 张昆,蒲蕤.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22(01)
  • [4]新时代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三维逻辑[J]. 郭晓倩. 创造, 2021(12)
  • [5]建党百年我国国际体育话语权的历史演进与实现路径[J]. 郭小莉. 学术界, 2021(12)
  • [6]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保定新篇章[N]. 党晓龙. 保定日报, 2021
  • [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感召力建构研究[J]. 张明,陈波. 湖北社会科学, 2021(08)
  • [8]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建构研究[J]. 邹明宇. 西部学刊, 2021(12)
  • [9]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构建研究[D]. 赵雪. 大连理工大学, 2021
  • [10]新时代生态文明话语体系研究:演进与展望[J]. 吉志强.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1(03)

标签:;  ;  ;  ;  ;  

西强东弱的新时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