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旁腺激素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的影响

甲状旁腺激素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的影响

一、甲状旁腺素对红细胞生成素疗效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姜祥雨[1](2021)在《温肾健脾汤联合重组人促红素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温肾健脾汤联合重组人促红素治疗肾性贫血(脾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该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照临床纳入标准收集60例慢性肾脏病3-4期肾性贫血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温肾健脾汤联合重组人促红素)、对照组(重组人促红素)两组,每组30人,疗程为4周,观察指标为中医证候积分、实验室检查指标(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临床疗效。两组分别记录0周及4周中医证候积分、实验室指标、安全性指标、不良反应症状,所有获得数据结果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温肾健脾汤联合重组人促红素)有效率为80.0%,对照组(重组人促红素)有效率为53.3%,经统计软件分析结果为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2.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主症积分比较、次症积分比较、总积分比较,P<0.05,均具有显着性差异;实验室指标比较(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肌酐Scr、尿素氮BUN),P<0.05,均具有显着性差异。3.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温肾健脾汤联合重组人促红素治疗肾性贫血(脾肾阳虚证)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治疗后实验室指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肌酐、尿素氮)有明显改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说明温肾健脾汤联合重组人促红素安全性较好。

王梦颖[2](2021)在《健脾益气法改善腹膜透析患者消化道症状及血红蛋白水平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法是否能改善腹膜透析患者消化道症状及血红蛋白水平,为腹膜透析患者的中医药治疗积累经验。方法:选择2020年8月1日-2020年10月31日之间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益气中药汤剂,观察12周。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血脂、电解质、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及胃肠道症状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透析龄、原发病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基线实验室指标、胃肠道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⑵血红蛋白和白蛋白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的血红蛋白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⑶钙磷代谢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钙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磷较前均未见下降(P>0.05),观察组的钙磷乘积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的钙磷乘积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⑷C-反应蛋白的比较:治疗后,对照组CRP较治疗前增高(P<0.05),观察组CRP未见明显变化(P>0.05)。⑸胃肠道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胃肠道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胃肠道症状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⑹中医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组间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56.67%,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⑴本研究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对照组的钙磷乘积、CRP较治疗前升高,健脾益气法可提高CAPD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贫血情况及钙磷代谢异常。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通过改善CAPD患者消化道症状促进造血原料吸收、改善钙磷代谢异常减缓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进展、及改善微炎症状态,影响EPO活性增加r Hu EPO的疗效等三方面来达到改善贫血的目的。⑵健脾益气法可以改善CAPD脾肾气虚证患者胃肠道症状及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电解质等实验室指标未出现危急值情况、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无明显不良反应,表示用药安全。

王金鑫[3](2021)在《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低氧诱导通路相关指标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横断面研究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低氧诱导通路相关指标表达水平及与临床资料相关关系,分析其与疾病进展、肾性贫血、促红素低应答等相关性,为临床预测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招募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肾病内科住院确诊为慢性肾脏病的患者、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长期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整体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已行血液透析治疗分为非透析组和透析组;透析组患者根据血红蛋白(Hb)水平及是否应用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分为4组:EPO应答组、EPO低应答组、贫血未治疗组、无贫血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病历资料,并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KD患者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清低氧诱导因子-2α(HIF-2α)、血清脯氨酰羟化酶2(PHD2)、血清铁调素(Hepcidin)的表达水平。分析血清低氧诱导通路相关指标与慢性肾脏病病变进展、治疗及预后的相关关系。结果:一、整体人群1.一般资料共纳入160例患者,其中透析组129例,非透析组31例。性别、年龄、BMI等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透析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比非透析组低;生化指标中,透析组患者的血磷、血钾、血尿素氮、血肌酐、甲状旁腺素的表达水平比非透析组患者高;铁代谢中,透析组患者的血清铁浓度、转铁蛋白饱和度的表达水平比非透析组患者高;血清低氧诱导通路相关检测指标中,透析组患者的血清HIF-1α与血清PHD2的表达水平比非透析组高,但血清HIF-2α表达水平与之相反。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低红细胞计数、低血小板计数、高血磷、高血钾、高甲状旁腺素、高尿素氮、高血肌酐、低血清铁浓度、高血清PHD2浓度与疾病进展至HD阶段密切相关(P<0.05)。其中低血小板计数、高血清PHD2表达水平是CKD患者病情进展至HD阶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4.ROC曲线分析以血清PHD2 683.82 pg/ml作为临界值判断是否进入透析阶段的灵敏度为59.7%,特异度为87.1%,AUC为0.755(95%CI:0.679~0.831,P<0.001)。二、维持性血液透析人群1.一般资料共纳入129例患者,其中EPO应答组47例,EPO低应答组52例,贫血未治疗组7例,无贫血组23例。四组患者的男性占比、BMI、透前收缩压、ESA用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透析龄、透前舒张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的Hb、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生化指标的血肌酐、血浆白蛋白,铁代谢的血清铁蛋白,血清低氧诱导通路相关检测指标的血清HIF-1α、血清HIF-2α、血清Hepcidin、血清PHD2表达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贫血程度的增加,血清HIF-1α、血清Hepcidin、血清PHD2表达水平逐渐增加,而血清HIF-2α逐渐减少。余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分析MHD患者血清Hepcidin表达水平与血清HIF-1α、血清铁蛋白、年龄成正相关,与Hb、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BMI成负相关;血清PHD2的表达水平与血清HIF-1α、BMI、ESA用量、铁剂用量成正相关;血清HIF-1α的表达水平与血清Hepcidin、血清PHD2、ESA用量、血清铁蛋白成正相关,与血清HIF-2α、血浆白蛋白、血肌酐、BMI成负相关;血清HIF-2α的表达水平与血清HIF-1α、ESA用量、铁剂用量成负相关。4.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低BMI、高透前收缩压、低血浆白蛋白、高血清Hepcidin表达水平是MHD患者发生贫血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低BMI、高血清Hepcidin是MHD患者发生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5.ROC曲线分析以血清铁蛋白198.50 ug/L作为临界值判断ESA低应答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62.5%,AUC为0.718(95%CI:0.593~0.843,P=0.002);以血清Hepcidin281.44 pg/ml作为临界值判断ESA低应答的灵敏度为75%,特异度为25%,AUC为0.613(95%CI:0.513~0.714,P=0.033);以年龄57.5岁作为临界值判断MHD患者发生ESA低应答的灵敏度为56%,特异度为68.1%,AUC为0.611(95%CI:0.508~0.715,P=0.037)。结论:1.血清HIF-1α和血清PHD2表达水平是慢性肾脏病患者疾病进展至透析阶段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血清PHD2或可成为检测慢性肾脏病患者疾病进展至透析阶段的预测因子。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炎症状态、血清Hepcidin表达水平等可影响肾性贫血的发生发展,亦可能是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低应答的部分原因。血清铁蛋白、血清Hepcidin或可成为检测促红素低应答的预测指标。3.血清HIF-2α表达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肾性贫血关系密切,可能是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性贫血的关键因子。研究出作用于HIF-2α靶基因的相关药物,或可对治疗炎症性贫血及减少药物毒副作用带来新的治疗方案。

秦江南[4](2021)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龄对中医证型影响及微观辨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主要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龄对中医证型分布的影响,并观察MHD患者透析龄、中医证型与各化验指标的关系,为中医临床通过辨证施治MHD患者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2月25日至2月28日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纳排标准筛选,共收入136名MHD患者,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中医证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透析龄、身高及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血脂、电解质、钙磷、甲状旁腺素、铁蛋白等检查结果。并参照《慢性肾衰的诊断、辨证分析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中慢性肾衰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由专业的中医医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评定。同时按照既往实验研究依据将MHD患者按透析龄分为A(≤36个月)、B(>36个月)两组。将上述收集信息纳入Excel表格建立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库。利用频数分析的方法挖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总体中医证型分布规律。通过频数分析与卡方检验的方法挖掘MHD患者不同透析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使用Kruskal-Wallis H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中医证型间实验室指标的差异。使用SPSS软件Mann-Whitney U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不同透析龄实验室指标的差异;使用频数分析与卡方检验的方法比较不同透析龄实验室指标达标率的差异。结果:1.此次研究共收集了136例MHD患者,男性76人,女性60人。平均年龄62.86±12.15岁,平均透析龄41.56±28.91月,透析龄≤36个月为67人,透析龄>36个月为69人。原发病糖尿病肾病共55例,慢性肾炎32例,高血压肾损伤16例,多囊肾13例,高尿酸性肾病6例,狼疮肾4例,不明原因10例。血管通路使用AVF为88例,占64.7%;使用TCC为48例,占35.3%。2.常见中医症状有少尿106例(77.9%)、腰膝酸软72例(52.9%)、倦怠乏力70例(51.5%)、口干口渴66例(48.5%)、畏寒肢冷65例(47.8%)、食少纳呆58例(42.6%)。患者中医证型本虚证以肝肾阴虚证最多,为47例(34.6%);最少为阴阳两虚证,为16例(11.8%)。标实证以湿浊证最多,为58例(42.6%);最少为热毒证,为5例(3.7%)。3.A、B两组中医证型虚证分布存在差异(P<0.05),两组在脾肾气虚证与阴阳两虚证占比上存在差异(P<0.005),A组脾肾气虚证占比高于B组,B组阴阳两虚证占比高于A组。A、B两组中医证型实证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4.中医证型虚证间的实验室指标比较,脾肾阳虚证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低于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证(P<0.05)。其它指标在各证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中医证型实证间的实验室指标比较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5.A、B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B组阴离子间隙、钙磷乘积、甲旁腺激素水平高于A组(P<0.05),其它实验室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6.患者总体血红蛋白达标率47.1%、铁蛋白达标率61.8%、血钙达标率41.9%、磷达标率35.5%、甲状旁腺激素30.1%、钾达标率92.6%、白蛋白达标率45.6%。A、B两组实验室指标达标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虚证以肝肾阴虚证为主,其次为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且阴阳两虚证,随透析龄延长而增加,脾肾气虚证随透析龄延长而减少。而实证以痰浊证为主,且各证型分布不随透析龄增长而变化。2.血液透析治疗对慢性肾衰病人实证有所改善,但对于虚证的疗效并不明显。因此对于MHD患者中医辨证施治可以主要从虚证方面进行干预,来改善患者症状与各实验室指标的达标率。

宋榕斌[5](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关于肾性贫血中医证候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搜集符合研究标准的肾性贫血病案的临床信息,深入系统研究、归纳肾性贫血的证候特点,确定证型,观察肾性贫血的不同中医证型与疾病分期等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肾性贫血的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从而更好地辅助临床辨证。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拟定统一的证候调查表,严格依据入选标准选择肾性贫血患者,收集其四诊及临床信息等资料,分析患者的证候分布,并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卡方检验等方法判别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1)一般情况:本次研究共纳入200例患者,其中男性127例、女性73例,男女比例约1.74:1,平均年龄约为62.79岁。(2)中医证候信息:症状频数过半的共四项,依次是:倦怠乏力172例,占86%;浮肿121例,占60.5%;小便泡沫101例,占50.5%;纳呆100例,占50%。最多出现的异常舌质为舌质暗,占66.5%;舌苔表现中,舌苔白出现最多,占60%。脉象表现中,弦脉出现的次数最多,占68.5%。(3)中医证候分类结果:经聚类分析(系统聚类法)和主成分分析,结合张喜奎教授临床经验,将肾性贫血证型分为本证与标证:本证包括脾肾阳虚证、血虚证;标证包括水湿内停证、湿浊内蕴证。(4)肾性贫血证型分布为:总频数,水湿内停证>湿浊内蕴证>血虚证>脾肾阳虚证。进行区分:单证多于兼证;单证中,水湿内停证占比最高;双证中,血虚证合水湿内停证占比最高;三证中,脾肾阳虚证合水湿内停证与湿浊内蕴证组合频数略高于血虚证合水湿内停证与湿浊内蕴证组合。结论:(1)《灵枢·天年》中对于生命规律和气血脏腑的盛衰变化理论的“十岁为期”理论,可以作为解释肾性贫血年龄分布的一种思路。(2)肾性贫血患者的知晓率及重视程度较低,CKD早期患者临床容易漏诊,提示在对CKD诊疗的同时也应注重贫血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控制,可以延缓CKD的进展。(3)肾性贫血按照本虚证和标实证进行分型:本虚证包括脾肾阳虚证、血虚证;标实证包括水湿内停证、湿浊内蕴证。本虚证以血虚证为常见证型,标实证以水湿内停证为常见证型。(4)在聚类分析的过程中得到启发:肾性贫血脾肾阳虚证易兼夹水湿内停证,湿浊内蕴证可向血虚证转化。(5)肾性贫血的病机特点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与脾肾关系密切。所谓标实,即水湿、浊毒;所谓本虚,即脾肾虚衰。

梁海航[6](2020)在《加味八珍汤治疗气血两虚型CKD4期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加味八珍汤治疗气血两虚型CKD4期肾性贫血患者(renal anemia)的临床疗效,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本临床研究一共选取60例从2019年02月至2019年12月至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符合慢性肾脏病CKD4期气血两虚型肾性贫血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证候、体征、舌脉象和实验室相关检查信息等。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将纳入的研究病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疗程为2个月。对照组予常规基础治疗(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多糖铁复合物胶囊以及健康宣教等),治疗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予中药加味八珍汤(加味八珍汤药物组成如下:黄芪30g、当归20g、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2g、熟地黄15g、川芎12g、白芍15g、红景天12g、炙甘草6g),通过与对照组的比较,观察“加味八珍汤”对气血两虚型CKD4期肾性贫血患者的指标(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清铁、铁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促红素使用量)以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的改善情况,从而评价该治疗方案对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实验指标方面比较:两组患者Hb、RBC、HCT指标方面的比较,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提升Hb、RBC、HCT检验指标方面,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在SI、SF以及Scr、BUN指标方面的比较,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SI、SF以及Scr、BUN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提升SI、SF检验指标方面以及降低Scr、BUN指标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在促红素使用剂量方面的比较,两组患者在第一个月与第二个月促红素用量的情况,对照组患者第一、二个月促红素使用量无变化,而治疗组第二个月较第一个月明显下降;而对两组患者第二个月促红素使用量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第二个月的促红素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由此可以说明,使用中药加味八珍汤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每月使用促红素的剂量。3.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的比较: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4.中医证候疗效方面的比较:治疗组在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头晕,食少纳呆,口淡不渴症状的改善程度具有差异性(P<0.05),尤其在倦怠乏力,头晕以及口淡不渴症状的改善方面,差异更为明显(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而在面唇色白,肢体麻木,脘腹胀满以及大便不实症状的改善程度,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疾病总疗效的比较,治疗组患者总效率93.4%;对照组总有效率70.0%,经秩和检验结果分析,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治疗肾性贫血方面的疾病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八珍汤可以减少促红素使用量,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以及血清铁和铁蛋白水平,降低血肌酐以及血尿素氮水平,从而改善CKD4期患者的肾功能;同时在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加味八珍汤使用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喻影[7](2020)在《慢性肾脏病3-5期(非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5期非透析患者一般资料、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实验室指标等与肾性贫血(Renal anemia,RA)相关性,探讨影响CKD3-5期患者肾性贫血的因素,并从CKD肾性贫血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贫血提供理论依据,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收集2018年2月1日至2019年11月31日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CKD3-5期非透析患者,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198例患者。记录患者基本信息、相关化验指标,运用中医四诊合参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将资料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98例CKD3-5期患者在原发病的构成上来看,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要的发病原因,其次为糖尿病肾病。CKD3-5期贫血的患病率分别为51.7%、82.4%、94.4%,贫血的发生率随着肾功能的减退不断增加,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2、将198例研究对象按照Hb水平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两组间年龄、BMI、GFR、Scr、BUN、Ca、P、TG、PTH、ALB、24-PRO、SI、TIBC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贫血组较非贫血组年龄、Scr、BUN、P、PTH偏高,BMI、Ca、TG、ALB、SI、TIBC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b水平与CKD分期、BMI、GFR、Scr、BUN、Ca、P、TG、PTH、ALB、24-PRO、SI、TIBC等指标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与CKD分期、Scr、BUN、P、PTH、24-PRO呈负相关,与BMI、GFR、Ca、TG、ALB、SI、TIBC呈正相关。3、GFR、ALB、SI、TIBC是CKD3-5期患者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GFR、ALB、SI、TIBC越低,CKD3-5期患者发生贫血的可能性高。其中血清铁水平低分别是CKD3期和CKD4期患者发生贫血的危险因素,总铁结合力水平低是CKD5期患者诱发贫血的危险因素。4、CKD3-5期患者中,主要以轻、中度贫血为主。并且随着CKD的不断进展,CKD患者贫血程度不断加重。将研究对象根据贫血程度划分标准分为非贫血、轻度贫血、中度贫血和重度贫血4组,不同贫血程度的年龄、GFR、Scr、BUN、Ca、P、TG、HDL-C、PTH、ALB、24-PRO、SI、TIBC在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CKD3-5期患者不同贫血严重程度与GFR、Scr、BUN、Ca、P、TG、HDL-C、PTH、ALB、24-PRO等指标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与Scr、BUN、P、PTH、24-PRO呈正相关,与GFR、Ca、TG、HDL-C、ALB呈负相关。GFR、ALB降低和PTH升高是加重CKD3-5期患者贫血程度的危险因素。5、CKD患者中本虚证主要以脾肾气虚证最多,其次为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其中CKD3-4期主要以脾肾气虚证为主,其次为脾肾阳虚证;CKD5期患者主要以脾肾阳虚证为主,其次为阴阳两虚证;CKD5期患者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较CKD3-4期患者明显增多。标实证主要以湿浊证和血瘀证最多,溺毒证次之,湿热证最少。CKD3期主要以湿浊证为主,其次为血瘀证;CKD4期主要以血瘀证为主,其次为湿浊证;CKD5期主要以血瘀证和溺毒证为主,随着肾功能的不断减退,溺毒证证型不断增加,且CKD5期溺毒证增长最为明显。本虚证中贫血的发生率与证型分布相关,贫血组本虚证证型分布特点为脾肾阳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标实证证型分布与贫血的发生无相关性。6、154例CKD贫血患者本虚证和标实证证型的分布与贫血程度均相关。其中轻度贫血患者本虚证证型分布以脾肾气虚证最多,其次为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中度贫血患者以脾肾阳虚证最多,其次为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重度贫血患者主要以脾肾阳虚和阴阳两虚证为主。轻度贫血患者标实证证型分布主要以湿浊证为主,其次为血瘀证、湿热证、溺毒证;中度贫血患者主要以血瘀证为主,其他依次为湿浊证、溺毒证、湿热证;重度贫血患者主要以溺毒证为主。随着贫血程度的逐渐加重,溺毒证的比例在不断上升。结论:1、CKD3-5期非透析患者贫血的发生率随着肾功能的减退不断增加,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其贫血的发生与年龄、BMI、GFR、Scr、BUN、Ca、P、TG、PTH、ALB、24-PRO、SI、TIBC指标相关。2、CKD3-5期患者中,主要以轻、中度贫血为主。并且随着CKD的不断进展,CKD患者贫血程度不断加重。CKD患者不同贫血程度与GFR、Scr、BUN、Ca、P、TG、HDL-C、PTH、ALB、24-PRO等指标相关;与Scr、BUN、P、PTH、24-PRO呈正相关,与GFR、Ca、TG、HDL-C、ALB呈负相关。3、GFR、ALB、SI、TIBC降低是诱发CKD3-5期患者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GFR、ALB降低和PTH升高是加重CKD3-5期患者贫血程度的危险因素。4、CK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为本虚证和标实证。本虚证中脾肾阳虚、脾肾气虚证更易发生贫血,脾肾阳虚和阴阳两虚证的CKD患者贫血程度更重,标实证中血瘀证和溺毒证的CKD患者贫血程度更重。随着肾功能的减退,贫血程度的逐渐加重,溺毒证的比例在不断上升。

吴鸣[8](2020)在《百令胶囊联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百令胶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肾功能、中医症状、贫血的影响。方法:此研究选择自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规律行血液透析且符合纳排标准的合格受试者59例,对照组、治疗组分别为30例和29例。前者行血液透析(HD)+西医基础疗法;后者病人在接受HD+西医基础治疗的同时还用到百令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2.0g),饭后口服,每组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对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待研究结束,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各自中医症状积分、血肌酐、尿素氮、尿酸、内生肌酐清除率、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变化。结果:1.总有效率(ORR)方面,对照组、治疗组依次是46.7%、75.9%,相比对照组,治疗组在此项指标上表现出明显优势,对比结果显示有显着性差异存在(P<0.05)。2.在中医证候疗效积分方面,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均显示出显着差异(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相关指标均较前改善,同时相较对照组,治疗组表现出明显优势。4.在尿酸指标上,对于两组未治疗时与治疗后,未表现出显着不同(P>0.05)。结论:百令胶囊可以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倦怠乏力,少气懒言,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膝酸软,夜尿清长,头晕耳鸣等症状,促进此类病人生存品质的提升,使残余肾功能以及贫血表现有所改善。

王扬钢[9](2020)在《清肾颗粒治疗CKD3-5期湿热证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清肾颗粒对CKD3-5期患者(湿热偏盛型)肾性贫血的疗效,加深中医对肾性贫血的病因病机与诊疗方面的认识,促进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临床观察法,纳入的60个病例均是来自2018年0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门诊或病房并且符合纳入诊断标准的肾性贫血(非透析)患者,分为试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30例除控制血压、血糖、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之外,加用叶酸片15mg/d及多糖铁复合物胶囊0.15g/d口服、促红细胞生成素10000IU/周皮下注射及中药灌肠治疗。试验组30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予以清肾颗粒温水冲服,3次/日,每次1包(10g),疗程持续共计12周。观察治疗前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贫血相关指标、肾功能以及炎症指标,比较临床疗效,并注意观察和记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试验数据经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1.本次研究当中试验组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3.33%,两组的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试验组的中医疗效总体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改善肾性贫血患者面色苍白或萎黄、倦怠乏力、纳差等临床症状方面较对照组更加明显。3.试验组和对照组的RBC、HCT、Hb、SF和TSAT水平均较前有所好转,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改善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胱抑素C及肾小球滤过率(GFR)和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方面,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清肾颗粒在治疗肾病方面标本兼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2.清肾颗粒在改善肾功能指标和炎症指标hs-CRP的同时,还可以改善贫血相关指标。

卢静[10](2019)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对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评价血液透析滤过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贫血纠正是否优于血液透析。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数据库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WMDisc)、万方数据库(wangfang)、中国知网(CNKI)、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linical trials.gov自建立起到2018年11月份的文献。根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的质量评价。合并效应量的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meandifference,MD),若数值差异较大时选择标准化均数差(sta-n 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提取文献中的数据后使用RevMan 5.3软件和Stata 1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血液透析滤过在改善患者血红蛋白方面优于血液透析组(MD=7.15,95%CI[3.16,1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2)血液透析滤过在提升患者红细胞压积方面优于血液透析组(MD=3.28,95%CI[0.68,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血液透析滤过在影响患者血清白蛋白方面与血液透析组无差别(MD=-0.56,95%CI[-2.42,1.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4)血液透析滤过在清除患者血尿素氮方面与血液透析组无差别(MD=-1.51,95%CI[-5.0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血液透析滤过在清除患者血肌酐方面与血液透析组无差别(SMD=-0.06,95%CI[-0.20,0.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6)血液透析滤过在清除患者血甲状旁腺素方面优于血液透析组(SMD=-0.54,95%CI[-0.79,-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7)血液透析滤过在清除患者血β2微球蛋白方面优于血液透析组(MD=-5.89,95%CI[-10.7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血液透析滤过在清除患者血C反应蛋白方面优于血液透析组(MD=-3.54,95%CI[-5.84,-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9)血液透析滤过在清除患者血白细胞介素-6方面优于血液透析组(SMD=-0.98,95%CI[-1.62,-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10)血液透析滤过在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与血液透析组无差别(HR=0.70,95%CI[0.42,1.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结论:血液透析滤过在提升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清除甲状旁腺素、β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方面优于血液透析,而在清除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改变血清白蛋白及提高生存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别。血液透析滤过改善患者贫血的原因可能是和甲状旁腺素等中大分子、炎症因子的清除有关。

二、甲状旁腺素对红细胞生成素疗效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甲状旁腺素对红细胞生成素疗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温肾健脾汤联合重组人促红素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西医发病机制
        1.1 导致肾性贫血原因
        1.2 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1.3 铁缺乏
        1.4 维生素B12、叶酸
        1.5 毒素
        1.6 炎症因素
        1.7 铁调素表达增多
        1.8 甲状旁腺素
        1.9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1.10 其他因素
    2.西医治疗进展
        2.1 促红细胞生成素
        2.2 补充铁剂
        2.3 输血
        2.4 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
        2.5 铁调素通路抑制剂
        2.6 左旋肉碱
        2.7 叶酸、维生素B12
    3.中医病名认识
    4.中医病因病机
    5.中医治疗理论
    6.中医辨证论治
        6.1 益肾补脾培元
        6.2 补肝滋肾生血
        6.3 祛湿化瘀解毒
    7.各家认识治疗
    8.中医外治方法
    9.中药药理研究进展
    10.中西医结合治疗
    11.结语
资料与方法
    1.病例来源
    2.收集病例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删除和脱落标准
        2.6 终止标准
        2.7 不良事件(随时记录)
    3.实验设计与分组
    4.治疗方案
        4.1 基础治疗方案
        4.2 治疗组治疗方案
        4.3 对照组治疗方案
    5.观察指标
        5.1 安全性
        5.2 疗效指标
    6.疗效评价标准
        6.1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6.2 肾性贫血评价标准
    7.统计学分析方法
资料结果分析
    1.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比较
    2.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结果比较
    3.实验室指标比较
        3.1 血红蛋白含量比较(Hb)
        3.2 红细胞压积比较(HCT)
        3.3 红细胞计数比较(RBC)
        3.4 尿素氮比较(BUN)
        3.5 血肌酐比较(SCr)
        3.6 临床疗效有效率比较
    4.安全性评价
        4.1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比较
        4.2 两组治疗安全性评价
讨论
    1.结果分析
        1.1 两组治疗前基线比较
        1.2 两组治疗效果分析
        1.3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1.4 实验室指标结果分析
        1.5 病例脱落情况分析
    2.温肾健脾汤治疗肾性贫血依据
        2.1 引起肾性贫血的多种因素
        2.2 温肾健脾汤治法分析
    3.温肾健脾汤的配伍依据即用药依据
    4.现代药理研究
结论
创新、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2)健脾益气法改善腹膜透析患者消化道症状及血红蛋白水平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及处理
    2.研究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治疗方案
        2.2.1 对照组方案
        2.2.2 观察组方案
        2.3 资料采集
        2.3.1 一般资料
        2.3.2 实验室检查
        2.4 观察指标
        2.4.1 中医证候积分观察
        2.4.2 胃肠道症状积分
        2.5 疗效观察
        2.6 统计学方法
    3.研究结果
        3.1 基本资料
        3.2 基线实验室指标
        3.3 中医证候积分
        3.4 胃肠道症状积分
        3.5 治疗前后比较
        3.5.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3.5.2 胃肠道症状积分比较
        3.5.3 中医疗效评价
        3.5.4 不良反应
第二部分 讨论与分析
    1.现代医学对腹膜透析的认识
    2.中医学对腹膜透析及肾性贫血的认识
        2.1 中医学对腹膜透析的认识
        2.2 中医学对肾性贫血的认识
        2.3 健脾益气方方义分析
    3.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1.结论
    2.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Kt/V及钙磷乘积计算公式
    附录二:慢性肾衰中医证候分型症状分级量化表
    附录三:胃肠道症状积分问卷
    附录四:综述 中医康复治疗在腹膜透析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3)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低氧诱导通路相关指标表达水平及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1 低氧诱导通路相关因子
        2.1.1 HIFs
        2.1.2 PHD
        2.1.3 铁调素
    2.2 低氧诱导通路的概述
    2.3 低氧诱导通路与肾脏纤维化
    2.4 低氧诱导通路与肾性贫血
        2.4.1 肾性贫血概述
        2.4.2 肾性贫血发病机制
        2.4.3 低氧诱导通路在调节肾性贫血中的作用
        2.4.4 肾性贫血的治疗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试剂与器材
        3.1.1 主要试剂
        3.1.2 主要器材
    3.2 研究内容
        3.2.1 研究对象
        3.2.2 入组标准
        3.2.3 排除标准
        3.2.4 实验分组
    3.3 研究方法
        3.3.1 资料收集
        3.3.2 实验室指标的检测
    3.4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整体人群
        4.1.1 一般资料
        4.1.2 实验室指标
        4.1.3 CKD患者进入透析阶段的危险因素分析
        4.1.4 CKD患者血清PHD与进入透析阶段的关联
    4.2 规律血液透析患者
        4.2.1 一般资料
        4.2.2 实验室指标
        4.2.3 MHD患者血清Hepcidin的相关性分析
        4.2.4 MHD患者血清PHD2的相关性分析
        4.2.5 MHD患者血清HIF-1α的相关性分析
        4.2.6 MHD患者血清HIF-2α的相关性分析
        4.2.7 MHD患者肾性贫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4.2.8 各影响因素与EPO低应答的关联
第5章 讨论
    5.1 CKD患者的疾病进展与低氧诱导通路
    5.2 MHD患者的肾性贫血与低氧诱导通路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龄对中医证型影响及微观辨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4 研究资料
    1.5 统计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MHD中医证型
    2.3 MHD透析龄与中医证型
    2.4 本虚证与实验室指标
    2.5 标实证与实验室指标
    2.6 MHD透析龄与实验室指标
    2.7 MHD透析龄与各指标达标率
讨论
    1 中医对于慢性肾衰的认识
    2 一般资料分析
    3 MHD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4 MHD不同透析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5 MHD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
    6 MHD透析龄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
    7 透析龄与各实验指标达标率
研究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 维持性血液透析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症的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关于肾性贫血中医证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病例选择
    2 样本量估计
    3 诊断标准
        3.1 肾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3.2 贫血分级标准
        3.3 慢性肾脏病的诊断
        3.4 慢性肾脏病的分期标准
        3.5 中医证候参考标准
    4 病例选择标准
        4.1 纳入标准
        4.2 排除标准
    5 研究方法
        5.1 研究设计方案
        5.2 设计病案调查表
        5.3 病案收集
        5.4 数据规范化
        5.5 质量控制
        5.6 建立数据库及数据输入、分析
        5.7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辅助检查及临床分期
        2.1 贫血分级
        2.2 血红蛋白与血肌酐相关分析
    3 证候分析
        3.1 症状
        3.2 贫血典型症状
        3.3 聚类分析
        3.4 主成分分析
        3.5 确定证型
        3.6 证型分布统计
        3.7 临床信息相关研究
讨论
    1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意义
    2 肾性贫血研究意义
    3 临床信息分析
        3.1 性别与年龄
        3.2 CKD分期及贫血分级
    4 中医证候信息分析
        4.1 高频中医证候信息分析
        4.2 贫血典型证候信息分析
    5 中医证型分析
        5.1 辨证分型
        5.2 证型频数结果分析
        5.3 病位病机
    6 中医证型与临床信息的相关性分析
        6.1 性别年龄
        6.2 CKD分期与贫血分级
    7 不足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1 现代医学对肾性贫血的认识
        1.1 病因
        1.2 治疗
    2 中医对肾性贫血的认识
        2.1 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论治
    3 数据挖掘
        3.1 聚类分析
        3.2 主成分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加味八珍汤治疗气血两虚型CKD4期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包括排除和脱落标准)
    1.5 临床研究终止标准
2 临床研究
    2.1 分组情况
    2.2 治疗方法
        2.2.1 常规基础治疗
        2.2.2 治疗组的中医治疗方案
    2.3 疗程:两组患者治疗时长均为2个月
    2.4 随访计划
3 观察指标
    3.1 主要观察指标
    3.2 中医症状总积分
    3.3 安全性指标
    3.4 疗效判定标准
        3.4.1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3.4.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4 统计学方法
5 研究结果
    5.1 基线资料分析
        5.1.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5.1.2 两组患者的年龄比较
        5.1.3 两组患者慢性肾脏病的原发病比较
    5.2 治疗结果分析
6 讨论
    6.1 从中医角度认识肾性贫血
        6.1.1 肾性贫血的中医病因病机
        6.1.2 治则治法
    6.2 肾性贫血的现代医学认识
        6.2.1 肾性贫血的流行病学
        6.2.2 肾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6.2.3 肾性贫血的发病机制
    6.3 西医治疗
    6.4 组方及单味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6.4.1 加味八珍汤的方药组成
        6.4.2 组方配伍分析
        6.4.3 单味药物的功效及现代药理研究
    6.5 安全性评价方面
    6.6 疗效分析
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肾性贫血的药物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7)慢性肾脏病3-5期(非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一 CKD3-5期患者肾性贫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资料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与附表
研究二CKD合并肾性贫血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资料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与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肾性贫血的中西医结合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百令胶囊联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内容与方法
    3.质量控制
    4.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1
    参考文献
综述2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9)清肾颗粒治疗CKD3-5期湿热证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肾性贫血目前概况
    2 肾性贫血的发病原因
        2.1 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合成分泌减少
        2.2 造血原料不足
        2.3 微炎症状态
        2.4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2.5 氧化应激状态
        2.6 其它原因
    3 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3.1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3.2 补充造血原料
        3.3 左卡尼汀的应用
        3.4 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
        3.5 其它的治疗
    4 肾性贫血的中医认识
    5 西医治疗的相关研究
    6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相关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诊断标准
        1.2 病例来源
        1.3 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及脱落标准
    2 临床观察
        2.1 治疗方案
        2.2 观测指标
    3 疗效判定标准
    4 不良反应判定标准
    5 统计方法
结果
    1 两组疗效情况比较
    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 观测指标的比较
    4 安全性指标结果
讨论
临床疗效总结及评价
结论
结果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治疗肾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附参考文献
附录表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表
个人简介
致谢

(10)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对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的并发症—贫血
    1.2 血液透析滤过治疗
    1.3 Meta分析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文献检索策略
        2.1.1 检索词
        2.1.2 检索式
        2.1.3 检索数据库
    2.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2.2.1 研究类型
        2.2.2 研究对象
        2.2.3 干预措施
        2.2.4 排除标准
    2.3 测量指标
    2.4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2.5 文献的质量评价与偏倚风险评价
    2.6 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
    3.3 文献的质量评价
    3.4 Meta分析结果
        3.4.1 血红蛋白平均变化值
        3.4.2 红细胞压积平均变化值
        3.4.3 血清白蛋白平均变化值
        3.4.4 血尿素氮平均变化值
        3.4.5 血肌酐平均变化值
        3.4.6 血甲状旁腺素平均值
        3.4.7 血β2 微球蛋白平均变化值
        3.4.8 血C反应蛋白平均变化值
        3.4.9 血白细胞介素-6 平均值
        3.4.10 生存率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贫血的诊治
    参考文献

四、甲状旁腺素对红细胞生成素疗效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温肾健脾汤联合重组人促红素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D]. 姜祥雨.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健脾益气法改善腹膜透析患者消化道症状及血红蛋白水平的临床观察[D]. 王梦颖.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低氧诱导通路相关指标表达水平及其意义[D]. 王金鑫. 吉林大学, 2021(01)
  • [4]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龄对中医证型影响及微观辨证[D]. 秦江南.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关于肾性贫血中医证候研究[D]. 宋榕斌.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加味八珍汤治疗气血两虚型CKD4期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研究[D]. 梁海航.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慢性肾脏病3-5期(非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D]. 喻影.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百令胶囊联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吴鸣.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9]清肾颗粒治疗CKD3-5期湿热证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D]. 王扬钢.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10]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对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meta分析[D]. 卢静. 南昌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甲状旁腺激素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