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汉语音系统的区别

浅谈英汉语音系统的区别

一、浅谈英汉语音系统差异(论文文献综述)

罗薇[1](2021)在《《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研究》文中认为《汉语官话语法试编》是俄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出版的、专为高等教育编写的汉语语法教科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该书既是一部实用的汉语教材,也是一部传承俄罗斯汉学研究传统、充分吸收以往欧洲人汉语学习与研究成就的集大成之作,同时也是较早以普通语言学理论解释汉语的学术着作。本文将以1902年首版为基础,结合施密特个人档案、拉脱维亚大学所藏施密特个人藏书中的相关资料,从成书的历史背景、俄罗斯人的汉语学习与研究传统、欧洲人学习汉语的历史、世界语言学史以及俄罗斯汉语教育史的角度挖掘该书的特点和价值。该书写作的主要基础来源于俄罗斯人研究与学习汉语的传统。得益于作者施密特在彼得堡大学所受的东方学专业训练,俄国汉学、尤其是彼得堡大学汉学学派汉语教学的传统、以及俄国人的语言研究传统对施密特写作《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产生了深刻影响。首先,在俄国汉语研究的强项方面,如语法分析系统、汉字分析法等方面,施密特广泛采纳了前辈学者的观点,并且在传统汉学的基础上提出适应新局势的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此外,对俄国人学习汉语的继承还表现在另一些方面,如:延续俄国汉学研究的传统项目,同时关注汉、满、蒙三语,又根据海参崴东方学院对学生掌握东亚语言的要求增添了日语、朝鲜语以及越南语等语言材料。其次,继承彼得堡学派对中国历史语言文化的基本观点,认为包括汉语在内的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地区文化一样,可以通过一般方法被科学地认识、研究,汉语并非是某些欧洲汉学家认为的“停滞不前”的、处于其原始状态的一种低级语言,而是具有与其文化相关的理据性,需要理性地认识。再次,彼得堡汉学学派注重积累史实材料,在研究汉语时,施密特大量收集、引用丰富的语言材料和例证,这也是施密特作为瓦西里耶夫弟子最突出的传承特点之一。俄罗斯人早期对汉语的认识主要来源于驻北京东正教使团成员论着和西方人的汉语教材,另外还有大量从中国运回的中文原典。俄罗斯人对汉语的认知从一开始就具有三方面的视野,他们既传承本国人的研究,又善于参考西方、中国的研究和学习资料。一方面,该书吸收了当时欧洲和中国学术界对汉语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一部在系统、科学的文献综述基础之上的学术着作,对欧洲其他汉学家的观点、成果和语言材料进行整合,从中得出更进一步的观点,从而成为外国人汉语教材编着史发展到19、20世纪之交时具有综述性、整合性的一部着作。另一方面,《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中对欧洲人汉语学习资料的运用还在于对其中收集的语言材料进行分类、精选,找到最适合编入该书的范例。最后,《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特点还在于将以往欧洲汉学家、语言学家的资料,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将之整合纳入他的语法系统中—一汉语实用语法系统是作者要着重教授的内容,也是这部教材相比于一些欧洲汉学家语料搜集式的汉语教科书更具优势之处。《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一书并非只有零散的语法点汇集,而是强调汉语语法规则的整合归纳,并且首次在俄语语境下构建一套新的汉语实用语法体系。是明清时期以来外国人对汉语语法科学研究史的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继往开来之作,也是20世纪以后国际学界的现代汉语研究往纵深方向开拓的重要前提,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从欧洲语言学史和俄罗斯语言学史的发展脉络来看,到19世纪末,欧洲和俄国语言学经过了多年的方法和材料积累,在历史比较语言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普通语言学的观念已经为学界所接受,这些思想对这一时期包括施密特在内的俄国语言工作者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普通语言学的新思想在外语教材编纂方面的应用也具有重大意义。从语言学研究的角度看,《汉语官话语法试编》是俄国汉学史上第一次尝试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汉语的语法着作。一方面来说,以汉语为参照、拓宽了普通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的研究路径和研究范围,反过来说,也从西方语言学的新成果出发丰富了汉语研究的方法论。从语言本身的发展来看,这一时期的汉语内部也发生了重要变化,随着清末社会大变革,越来越多的新词日渐成为时尚,北方官话口语日益成为最重要的中外交往标准语,白话文运动已在酝酿之中;另一股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来自西欧语言学的发展——经过19世纪的发展,欧洲历史比较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该书可以看作是一部汉语史研究与汉语实践语法研究相结合的产物,书中证实了运用产生于印欧诸语言框架下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普通语言学方法在汉语研究中的可能性与可行性。通过对本书的研究,可以从“他者”的角度审视汉语对普通语言学理论和方法论的贡献,挖掘汉语对历史语言学及普通语言学研究的补充意义,加深历史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观念下对汉语及其历史演变的认识。最后,《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出版使用对19、20世纪之交俄国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目的的汉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语言实践教材,为了使学生便于理解规则、掌握用法,作者不仅善于描写语法规则时在抽象化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化表述,注重使用条件、搭配对象、适用范围、特例等方面的考察,力求使语法规则呈现出严谨、易懂、实用的特色,同时还配有大量精选范例。此外,教材的内容还间接地反映了俄国的教育政策、教育历史,海参崴东方学院的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汉语课程大纲、教学目标,施密特本人的教学思想等。因此,教材的内容折射出这一时期俄国汉语教育史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生在特定历史时期内(即19、20世纪之交)、特定教育场所中(即海参崴东方学院)、特定教育者(即施密特)主导下、针对特定学习者群体(即就读于海参崴东方学院的大学生、军官和少量其他社会人士)的教育活动的历史进程。总之,俄国汉学家施密特专为海参崴东方学院的汉语学习者编写、并于1902年出版的《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一书,既继承了俄罗斯汉学、尤其是彼得堡大学学派既往的已有研究成果和研究传统,采用了俄国人头脑中相对成熟的俄语语法框架基础,又能放眼世界,有所取舍地借鉴当时流传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其他国家汉学家所着的汉语教材,另外还成功运用最新的俄国和欧洲历史比较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研究方法论,以及截止到清末时期的中国传统语言学成就来科学地描写汉语,是俄国汉语教育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部语法教科书。本文将结合教材原着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料,梳理本书的编写特点及研究成果,全面考察这部着作的重要作用及价值。

魏思文[2](2021)在《汉语作为三语习得的语音迁移研究》文中认为进入新世纪以来,随各国、各界间的交流和联系的日益深化,世界日益密集为“地球村”,对于多语言人才的需求随之日益增多,三语、多语习得过程中的诸般课题接连进入语言学家的视野,得到日益密切的关注。但时下,三语习得领域的研究成果并不繁多,本文系在此前成果之基础上,考察日(L1)英(L2)汉(L3)三语者中的汉语(L3)辅音、元音、声调和变调的语音样貌及其流变,同时通过和日(L1)汉(L2)双语者的汉语语音样貌及其流变过程对比,分析日语(L1)和英语(L2)在汉语(L3)习得过程中的迁移现象,并对日英汉三语者在汉语辅音、元音、声调和变调方面的迁移成因进行分析,从而在此基础上探讨递进教学效能的可能性和相关策略。本文共由七章组成。第一章,绪论。陈述本文研究背景,界定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语音实验采用的研究手段以及方法,展现研究创新点及其价值。随着近年来我国国际影响力增强和正在全球范围内升温的“汉语热”,在一衣带水的日本,汉语学习者持续增多,其中有英语习得经验的日英双语者数量可观。学术界关于汉日双语学习和汉英双语学习的研究比比皆是,对日英汉三语学习的研究却寥若星辰,鲜少得到关注。回顾国内外“三语习得”的研究历程、发展阶段和研究重点,着重关注“三语习得”研究中的热门课题——语言迁移。通过考察日(L1)英(L2)汉(L3)三语者的汉语语音样貌不可避免地受已或部分习得的日语和英语语音经验的迁移过程,探究其因果关系。第二章,本章以既往研究为基础,举凡本文所使用的相关成果,包括:对比分析、偏误分析、语言迁移、中介语以及实验语音学五个方面。第三章,详述调查目的及其相关准备,包括研究对象和语音样本选取、问卷设计理念、语音样本采集原则,特别是基于语音学教研软件praat对于语音样本的判别、分析、取值等具体研究实践及其与预期对应程度。第四章,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审视,展现了两组样本调查数据结果:无英语(L2)参与下,母语为日语(L1)的学习者学习汉语(L3)的迁移和在英语(L2)参与下,母语为日语(L1)的学习者学习汉语(L3)的迁移的对比,阐明日汉双语者的语音迁移和日英汉三语者的语音迁移实践基本相同,求证日(L1)、英(L2)、汉(L3)三语者学习汉语(L3)主要表现为f[f]和h[x]混淆,r[(?)]和l[l]混淆,sh[(?)]、s[s]和x[(?)]的混淆,舌尖音塞擦音(zh[(?)]、ch[(?)]、z[(?)]、c[(?)])读作舌面塞擦音(j[(?)]、q[(?)]),n[n]和ng[(?)]混淆以及送气音错读为不送气音六类。单元音迁移主要体现在ü[y]、卷舌元音er[(?)]以及-i[(?)]、-i[(?)]和i[i]的迁移;复元音的迁移相对复杂,主要体现在大部分复元音发音不连贯,一些复元音单化,还有一些复元音的介音丢失。声调的迁移主要体现在上声错读成阳平。此外,还详细讨论了日汉双语者和日英汉三语者在上声变调、“一”和“不”变调、轻声和儿化的音变时的迁移表现。第五章,本章对日英汉三语者汉语语音迁移考察分析,出现迁移的最重要原因是语际影响。包括无英语(L2)参与下,母语日语(L1)对汉语(L3)的迁移,英语(L2)参与下,母语日语(L1)对汉语(L3)的迁移以及目的语汉语(L3)对日英汉三语者汉语语音迁移的影响。同时,一些源于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时间也是造成日(L1)、英(L2)、汉(L3)三语者出现迁移的原因。第六章,针对我们样本展现的日(L1)英(L2)汉(L3)三语者的语音迁移,并结合学习者已经掌握的日语(L1)和英语(L2)的音系特征,试提出有进行性功能的教学策略,期盼能给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供些许参考。第七章,总结本文,试对日(L1)英(L2)汉(L3)三语汉语习得中的语音迁移形成初步的结论,并指出本研究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于上官[3](2021)在《切韵图史》文中指出“切韵者,上字爲切,下字爲韵”,“切韵”可以指反切,衍生而来的有“切韵学”“切韵图”等术语。唐宋夏金元时代研究汉语语音及其结构的学问,叫“切韵学”,而以矩形网状显示汉语语音结构的图表则名“切韵图”。“切韵图史”以唐宋夏金元时期切韵图爲研究对象,旨在厘清唐宋夏金元切韵图传承因袭、嬗变推衍的脉络及与相关韵书的关系,展现唐宋夏金元时期切韵图的演进原委,揭示其发展流变的逻1线索和历史事实。据我们探访蒐集,唐宋夏金元时期约有四十三部切韵图。传世者有《韵镜》《七音略》《皇极经世解起数诀》《四声等子》《切韵指掌图》《经史正音切韵指南》等。通过对作者音韵理念、撰着动机、编则体例、文献联系等综合考察,本文将切韵图别爲“韵镜-七音”“皇极经世”“四十四转”“指玄-指掌图”四大系列。一、存世的《韵镜》《七音略》及早佚的《五音韵镜》《指微韵镜》《洪韵》《七音韵鉴》皆可列入“韵镜-七音”系列之中。该系韵图编制的目的包括传播“依切求音、即音求字”的“韵镜之学”,应用“七音之学”。“韵镜之学”“七音之学”有其内在的一致性,都是讨论语音与反切的学问。其基本体例是:四十三转(即四十三张声韵图表),声母标目采取始帮终日、二十三列的格局,列字依据《广韵》居多。存世的《韵镜》《七音略》都是相当成熟、完善的韵图。二、存世的《皇极经世书·声音唱和图》《皇极经世声音数》《皇极经世起数诀》,已佚的《皇极经世声音法》,及《起数诀》撰图所吸收的已佚音韵论着《切韵心鉴》《韵谱》都可列入“皇极经世”系列。该系列韵图编制的目的是以语音阐释术数理论等哲学问题,基本体例是其特有的“天声地音”格局。三、已佚的《切韵类例》和残卷《卢宗迈切韵法》可列入“四十四转”系列之中,其撰作目的与“韵镜-七音”系列应该比较接近,但其体例上以四十四转列图(即有四十四张声韵图表)、列字多依据《集韵》。四、已佚的《指玄论》《切韵指玄论》《切韵指元疏》《指玄注》《切韵指玄论注》等,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四声等第图》《切韵澄鉴图》《切韵满庭芳》《切韵指迷讼》《四声等子》《切韵指南》等,皆可列入“指玄”系列。传世的《切韵指掌图》和已佚的《切韵指掌图节要》皆可列入“指掌图”系列。这两系列的撰作目的都与反映时音有一定的关联,且形制相似,基本体例都是大规模合韵并图、载有成系统的门法图例等等,遂放在一起称爲“指玄-指掌图”系列。“韵镜-七音略”系列的原型,或者説更早期韵图的撰作动机,我们推断,是以韵书爲撰作基础、悉昙字母理论爲指导而作的梳理汉语语音系统的论着,是爲译经、文化交流等服务的。“指玄-指掌图”系列反映时音的部分,反而体现了韵图最原始的描绘语音功用。随着书面语口语的分离、韵图论着的进一步成熟,最初描绘语音的韵图开始变成具备查音检字、练音、阐明术数理论哲学观念等多种功用的论着。唐宋夏金元时期各系列韵图之间不是泾渭分明、互不干涉的,也会相互影响。如《起数诀》成书参考的《韵谱》与《指掌图》的声母标目形制相同,《指掌图》列字与《韵镜》相合率最高等等。我们据各系列的研究成果绘制切韵图谱系图,载於文末。本文开题伊始,即私立训条,辨明体制,贯穿本文的指导思想有二:1.韵图是“层累地造出来的”,构建“韵图史”,必须决破“以语音史研究爲主线”的藩篱。音系相同的韵图,它们之间很可能没有任何传承关系;有传承关系的韵图,它们的音系未必是完全一样的。2.构建“韵图史”,必须密切结合韵图体例、音学理念等撰着者主观性因素做深入的考察。本文结论及创新之处有五:1.提出“汉语韵图史”“切韵图史”两个音韵学术语,并对概念的内涵外延进行了科学的界定。2.对“汉语韵图史”作出分期,分爲“切韵学”时期和“等韵学”时期,涵盖唐五代“切韵图”萌芽期、宋夏“切韵图”成熟发展期、金元“切韵图”嬗变期、明清“等韵图”鼎盛期、清末民国“等韵图”衰微期五个阶段。3.对唐宋夏金元时期的切韵图作全面的稽考工作,蒐集切韵图四十三部。4.将切韵图划分爲四大系列,对四大系列切韵图的传承演变进行详细梳理,绘制各系列切韵图的传承图谱。5.构建出一部近乎完整的“切韵图史”。梳理出各系列传承嬗变脉络,阐明其演化机制并绘制出“切韵图传承图谱”。

张银婷[4](2021)在《湖北阳新方言词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阳新处在“吴头楚尾”的地带,语言归属于赣方言中的大通片。由于阳新地区地处丘陵地带,交通不便,且经济相对落后,因而保留大量古语成分,地方特色十分明显,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湖北阳新方言词缀为研究对象,在通过田野调查获取第一手语料的基础上,采用归纳描写法、对比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多种方法,首次对湖北阳新方言的词缀系统进行全面、细致地描写和分析,力图从多个层面对阳新方言的词缀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丰富阳新方言的研究成果。本文一共由三个大的部分组成,即绪论、正文、结语,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绪论部分一共包括三个小节,主要介绍阳新县及阳新方言概况、词缀研究概况和交代本文的研究情况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文章的正文共有五章,前三章通过田野调查获得的语料,经过整理归纳和分析,全面描写湖北阳新方言的前缀、后缀以及中缀;第四章分析阳新方言词缀的功能及其产生机制;第五章是运用“语言类型学”的理论,对比阳新方言词缀与赣方言其他片区的词缀、英语的词缀,并且采用戴庆厦的“分析性语言”的理论来进一步深入分析,从而挖掘出阳新方言词缀的“分析性语言”的特点。结语部分先总结湖北阳新方言的词缀的特点,然后指出文章今后想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本文的创新之处共三点:(一)语料创新,阳新方言属于赣方言中的大通片,目前关于全面研究此小片词缀的成果尚未见到,文章前三章在全面描写阳新方言词缀时,涉及的语料除一小部分参考相关文献外,其他部分全部由笔者通过田野调查所获得,充分利用笔者母语人的优势,语料十分鲜活,最大程度上还原阳新地区的语言使用现状,在语料上有一定的创新性。(二)本文在研究思路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以往的词缀研究中,大多只是描写词缀的分类,与普通话的对比、分析词缀的功能。本文在研究湖北阳新方言词缀时,除了详细描写其词缀系统外,还在“语言类型学”理论指导下,运用戴庆厦的“分析性语言”研究眼光来研究阳新方言词缀,对比分析阳新方言与赣方言其他片区、英语两个部分的词缀,分析阳新方言词缀的类型学特征。(三)挖掘出阳新方言词缀的特点,包括词缀的数量非常丰富,且其中有些词缀在构词上具有独特性,以词缀“老”为例,它可以构成昵称孙子的“老孙”、专门称呼家里兄弟姐妹配偶父亲的“老伯”;再比如还有附着在形容词重叠式后的词缀“形”等;阳新方言词缀受“分析性语言”特征的制约。

尹朋灯[5](2021)在《初级水平缅北克钦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研究 ——以迈扎央教育学院为例》文中提出缅甸克钦族(Kachin)在中国被称为景颇族(Wun Pawng),在印度被称为新颇族(Sing Po)。克钦语是克钦族民族通用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克钦语支。近年来,随着源源不断的克钦族学习汉语,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也面临着克钦族汉语学习方面的诸多教学问题。文章基于语言迁移理论、语言对比分析理论、偏误分析理论和中介语理论,以缅北迈扎央教育学院的克钦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语音听辨、统计分析和典型样本的实验等方法,从“母语”和“多语”角度分析克钦学生汉语语音偏误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研究发现:“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极差音’是学习者最难学会的内容,而在适度差异范围内,则差异越小越容易学会”;克钦学生学习汉语时受克钦语的影响强于受缅甸语的影响。克钦族汉语初学者有许多规律性、集中性和特殊性的语音问题。声母方面,n、1、z、r属低难度;j、q、s、c、x属中等难度;zh、ch、sh属高难度。发音部位层面,按难度低到高依次是舌尖中、舌尖前、舌面前、舌尖后。发音方法层面,重难点集中在送气擦音和送气塞擦音。韵母方面,(?)、(?)、ua、uai、un、uang、uen、iong、ueng 属低难度;ou、iou、ian、uei、uo、ue、uan 属中等难度;er、ei、u、un属于高难度。其中,儿化音、卷舌音和撮口呼是重难点。声调方面,问题集中且重难点是第二声和第三声,主要是调域、调型、调时和语调问题。其中,调型、调域主要受德宏方言的影响,调时和语调问题是深受缅甸语和克钦语影响,存在声调环绕、颤抖、摇摆等问题。克钦学生存在一些特定的声韵偏误条件,并构成若干个“偏误链”。如:当c、s、q、x与齐齿呼韵母相拼时,常规性误读为[cj]、[sj]、[cj]、[sj];有且仅当n与齐齿呼和撮口呼韵母相拼时学生会读错;有些韵母单独读时偏误率很高,搭配声母后明显得到改善,如ei、ou。学生的偏误问题有识音层面、听辨层面、发声层面以及综合性的偏误等等,主要偏误原因是多语杂糅、本土汉语教学问题、汉语拼音方案问题、汉语拼音与克钦文的音形差异以及网络汉语等因素的影响。最后,文章从语言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王天祥[6](2021)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观参见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第7版)是我国目前最为权威的现代汉语中型语文辞书,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都很高。中观参见系统是体现编纂者水平高低、检验词典质量优劣的重要一环。经几代辞书人的不懈努力,《现汉》早已成为辞书中的精品。基于辞书结构中观理论,我们对《现汉》(第7版)的中观参见系统进行了全量的封闭研究,描写了《现汉》(第7版)参见系统的基本面貌,概括了《现汉》(第7版)参见系统的基本特点和大致使用规律。中观参见系统是由参见系统组成的特别网络结构,使相关知识之间形成连接关系。本文采取封闭域定量统计法、整合描写分析法、手动和电脑干预等研究方法对《现汉》(第7版)中观参见系统进行研究,共涉及词目6452个。本文的主体部分为第二、三、四、五章。第二章是语音参见系统研究,包括多音字和多音词,共涉及参见词目978个,其中多音字有955个,占总数的14.8%,多音词有23个,占总数的0.4%,通过参见系统,在多音字或多音词内部形成勾连,便于读者检索、查阅,参见提示词使用“另见”。第三章是词形参见系统研究,共涉及参见词目1220个,包括单字、异形词、成语,其中单字有113个,占总数的17.6%,异形词有843个,占总数的13.1%,成语有264个,占总数的4.1%,通过参见系统,字、词、成语不同的形体之间形成系联,参见提示词使用“见、同、也作、也说”。第四章是语义参见系统研究,包括同义义场、反义义场、上下义义场、整体与部分义场、关联义场,共涉及参见词目2818个,其中同义义场有1615个,占总数的25%,反义义场有401个,占总数的6.2%,上下义义场有162个,占总数的2.5%,整体与部分义场有340个,占总数的5.3%,关联义场有300个,占总数的4.6%,通过参见系统,各语义场内部形成语义聚合,参见提示词使用“……称、见、参看、也叫、也说、图见、跟……相对、区别于……、对……而言”。第五章是构词参见系统研究,包括构词语素和构词理据,共涉及参见词目1436个,其中构词语素有1222个,占总数的18.9%,构词理据有214个,占总数的3.3%,通过参见系统,构词语素和其构成的词之间形成系联,揭示释义关系,词目释义中揭示构词理据,指引读者词典外参见,参见提示词使用“见、见下、参看、见于、语出”。第六章在此四章基础之上总结《现汉》(第7版)参见系统特点,概括不同参见提示词的功能区别。总体上讲,本文在辞书编纂“中观结构”的指导下,分析并描写了《现汉》(第7版)参见系统,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修改建议,希望能够为《现汉》修订提供一定的参考。

赵建卓[7](2021)在《顾赛芬《官话常谈指南》语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官话常谈指南》是法国传教士顾赛芬于1886年编写完成并出版的一部汉语学习教材,该书共再版11次,记录了19世纪末北方官话读书音的语音面貌,为研究19世纪末的北方官话音提供了材料。本文首先对《官话常谈指南》字音进行整理,研究顾赛芬的拼音系统并进行详细的描写和分析,对其所记音系进行拟音。该书反映的北方官话音系共有声母21个,韵母52个,声调5个。其次纵向与《广韵》进行对比,分析其语音特点。声母演变方面,精组字和见晓组字在细音前分尖团,精组声母还没有发生腭化,见组中只有晓匣二母发生腭化,在细音前变为舌面前音[(?)];日母止摄开口三等韵读零声母;今开口呼前,影疑母合流,声母为ng[(?)],今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前,微影疑云以五母读为零声母。韵母演变方面,见系开口二等字产生[i]介音;精组和知庄章组与止摄相拼时韵母记音都为“eu”韵母,“eu”既可以和[ts]组搭配,也可以和[t(?)]组搭配,实际上分化为[(?)]、[(?)]两类韵母;通摄帮系字为ounɡ[u(?)]韵,不与曾梗摄相混。再横向与同时代的韵书、传教士文献等进行对比。在横向比较中,首先与记录当时北京官话的《语言自迩集》与南京官话的《南京官话》进行比较后发现该书音系与北京话较为相近,与南京官话差别较大,这表明该书记录的确实为北方地区官话。然后又与记录“标准音”的传教士文献和老国音进行对比,其音系既不同于当时传教士口中的标准音,也与拼凑而成的、不存在于人们口中的老国音不同,顾书音系是一种存在于人们口中的活的语言。最后将其与传统韵书《五方元音》音系进行对比,认为顾赛芬在编写时并没有借鉴《五方元音》的音系,而是根据人们实际语音去记录的。通过以上研究,本文认为《官话常谈指南》的音系是19世纪末北方官话音系,是人们在读书和朝堂上用的一种读书音,是实际存在于人们口中的。通过对《官话常谈指南》语音系统的分析,我们一方面可以了解19世纪后半期北方官话所呈现出的语音面貌,另一方面通过共时与历时的比较研究,总结其语音特点,从而为揭示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时期的汉语共同语语音面貌提供参考和依据。

邓莉[8](2021)在《语言接触视角下柳城百姓话对仫佬语语音系统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乡,地处广西中北部山区,属柳州市管辖。仫佬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没有文字形式。古砦乡民族结构以仫佬族、壮族、汉族为主,基本上大部分的仫佬族人都通晓汉语方言,双语兼用现象普遍存在。当地通行的汉语方言为桂南平话——百姓话与西南官话——柳州话,其中百姓话比官话更为强势。古砦乡仫佬语长期处于汉语方言百姓话的包围之中,受其影响广泛而深远。研究仫佬语与百姓话的接触问题有助于描写语言的全貌,以及理清语言的历史演变。因此,本文以语言接触为视角,基于大量的田野调查,运用民族语言学、汉语方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语音的角度研究古砦乡仫佬语和百姓话的接触关系,以揭示当地汉语方言百姓话对仫佬语的影响。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概述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人文、民族结构、语言使用情况;论述本文的相关研究现状及研究目的、意义,说明研究的理论基础及方法,交代本文语料来源及发音合作人的情况。第二章音系。描写古砦乡仫佬语和百姓话的音位系统,分析两种语言的语音特点。第三章、四章、五章是本文的重点内容,分别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层面来考察古砦乡仫佬语和百姓话的接触关系。首先,通过对比两者的音系,分析语音特点的异同;其次,以借词为切入点,逐步发现古砦乡仫佬语中百姓话借词的读音变化规律,即分析当百姓话词汇被仫佬语借入后,其声母、韵母、声调有无变化,怎样变化等;最后,基于前两节的研究,揭示古砦乡汉语方言百姓话对仫佬语语音系统的影响。第六章结语。此部分概括总结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的创新之处,反思有待改进的地方。本文研究发现:古砦乡仫佬语与百姓话长期接触,词汇的借入已拓展到语音系统层面的影响。声母方面,古砦仫佬语后腭化音声母减少,以清化鼻音、边音为声母的词汇减少;韵母方面,包括音位减少、个别元音实际发音向百姓话靠拢等;声调方面,表现为调类合并现象及相同的连读变调情况。除此之外,两者音系呈现一定的相似性,如声调调类对应整齐、塞音韵尾完全一致,这表明古砦乡仫佬语与百姓话在深远的接触过程中共同发展、变化。虽如此,仫佬语绝大多数核心词仍旧是本族词,其语音系统也依然保持着侗水语支语言的典型特点。

修竺含[9](2021)在《泰国学习者汉语舌尖塞擦音偏误与纠正反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泰两国语言文化的深入交流,以汉语为第二语言(下称“二语”)的泰国学习者也逐年递增。二语学习的第一步是语音,语音偏误的修正是二语学习进程中的紧要环节。是以,如何有效纠正学习者语音偏误已成为二语习得教研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文献梳理和调查,发现舌尖塞擦音z[ts]、c[tsh]、zh[t?]、ch[t?h]是泰国汉语学习者偏误数量最高的四个音素,也是世界上多数汉语二语学习者的偏误症结处,本文就围绕着这四个音素展开研究。第一章,以近三年来(至2019年)泰国汉语学习者语音学习现状为背景,以中介语理论、纠正性反馈理论为理论依据,以文献研读法、声学分析法、定量分析法为研究方法,以泰国汉语学习者语音偏误的最高效修正(教师纠正反馈)方式的探求为研究目标展开研商。第二章,用定量分析法证明舌尖塞擦音是二语学习者偏误率最高的音素且偏误的原因有声学和心理两个层面(二者处于递进关系)。通过声学分析法和中介语理论分别了解到导致舌尖塞擦音偏误的声学原因为区别特征模糊,作用这一声学原因的心理(中介语)要素是多方面的(偏误的产生不是语言、教师教材、文化、学习者中某一单独因素作用的结果)且各有侧重的。第三章,以纠正性反馈理论为依据对泰国学习者进行语音偏误修正,发现该理论的三项单位(详见图7)之间处于正相关关系或者说“教师给予原始偏误的纠正反馈数量越高,学习者的理解回应效率越强,最终学习者得到修正的偏误数量就越高”。进一步根据教师采用不同纠正反馈方式(详见表5)后产生的偏误得到修正数量评判各种教师纠正反馈方式的有效性,并最终确定“重述”为最有效的修正方法。结语,虽然“重述”是最高效的教师纠正反馈方法,但也不能解决所有语音偏误问题,所以我们认为在语音学习前要通过舌位图等方式为学习者普及初级语音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设备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为下一步词汇和语法教学提供铺垫,在教学后的世界汉语教育研究中加强对偏误严重语音要素(如舌尖塞擦音)的关注与研商。

尹志洁[10](2021)在《西安市景点解说词翻译现状调研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调研报告通过实地考察,对西安市景点解说词翻译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旨在为具有鲜明历史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解说词的翻译提供借鉴。报告中分析了西安市景点解说词误译问题,主要包括拼写错误、语法误译、语用误译、名称误译以及相同景点不同译名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同时,本报告对西安市景点解说词中出现的大量文化负载词及其翻译策略进行了探究,旨在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本调研报告以期改善西安景点解说词误译现象,提高景点解说词翻译质量,为促进西安景点文化输出贡献绵薄之力。

二、浅谈英汉语音系统差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英汉语音系统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1)《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历史背景及其作者
    1.1 海参崴东方学院及其培养目标
        1.1.1 办学背景
        1.1.2 学院设置
    1.2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作者施密特
        1.2.1 施密特的早年求学、实习生涯
        1.2.2 赴海参崴东方学院任教后的汉学研究
    1.3 教材的学习者与使用情况
        1.3.1 教材的出版、使用、影响
        1.3.2 学员的汉语学习情况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俄国传统汉学背景下的《汉语官话语法试编》
    2.1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汉语语音系统考辨
        2.1.1 南北官话的语音系统、汉语音韵研究
        2.1.2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注音方案
        2.1.3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汉语发音规则
    2.2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对比丘林汉语语法体系的突破
        2.2.1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词法体系
        2.2.2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句法体系
    2.3 施密特对比丘林、瓦西里耶夫等人汉字理论的发展
        2.3.1 汉字的起源问题
        2.3.2 关于汉语口语、书面语的讨论
        2.3.3 汉字的“六书”
        2.3.4 施密特对瓦西里耶夫汉字体系的增补
    2.4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对满、蒙、日、朝、越等语言的关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世界汉语研究史框架下的《汉语官话语法试编》
    3.1 例析《汉语官话语法试编》对欧美汉学的反思
    3.2 以“声调”为例谈施密特对欧美汉语语音研究的整合
        3.2.1 声调的本质
        3.2.2 汉语声调的发音特点
        3.2.3 汉语声调的标调系统
        3.2.4 汉语方言的声调语音规律
        3.2.5 中外学者论“汉语声调的演变”
        3.2.6 “入声”之争
    3.3 施密特对欧美汉语语法研究成果的整理
        3.3.1 某些语法形式在各地的使用差异
        3.3.2 各国汉学家对若干语法规则的不同观点
        3.3.3 欧洲汉学家普遍忽略的汉语语法知识
    3.4 选编欧美、日本汉语教材及中文原典的书面官话范例
        3.4.1 筛选范围:标准北方书面官话材料
        3.4.2 筛选入编:符合语法规范、排列顺序合理
    3.5 个案研究:德国汉学家阿恩德对施密特的影响
        3.5.1 阿恩德及其《官话手册》
        3.5.2 两部教材的总体设计
        3.5.3 以重音理论为例讨论施密特对阿恩德的取舍
    3.6 个案研究:《汉语官话语法试编》对中国传统文献的改编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世界语言学发展进程中的《汉语官话语法试编》
    4.1 施密特的汉语观
        4.1.1 对汉语的两种定位
        4.1.2 静态与动态、共时与历时
    4.2 汉语语音史的构建:历史比较语言学与语言类型学的结合
        4.2.1 汉语语音史研究的基础材料
        4.2.2 “语音规律无例外”之汉语辅音音变考察
        4.2.3 “语音规律无例外”之汉语元音音变考察
        4.2.4 语言史的社会性——汉语官话的形成
        4.2.5 语言现象的“类推作用”:汉语词根溯源问题
    4.3 俄国语言学成果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应用
        4.3.1 用“形式语法”思想分析汉语的词法
        4.3.2 语言与思维的联系——汉语与中国人的心理
        4.3.3 波捷布尼亚及其弟子的句法思想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从语言教育及应用视角看《汉语官话语法试编》
    5.1 一部“研究—学习—教学”三位一体的汉语教科书
    5.2 从课程理论分析《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材料建构
        5.2.1 横向组织:课程教学板块的功能分析
        5.2.2 纵向组织:螺旋渐进的主题序列性
    5.3 从应用语言学看《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教学大纲
        5.3.1 字词大纲及词汇控制
        5.3.2 语法大纲及翻译训练
    5.4 本章小结
余论 施密特《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价值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1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书影及相关影像资料
附录2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序言及目录
附录3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俄语字母注音表(含例字)
附录4 阿恩德《官话手册》序言及目录
致谢

(2)汉语作为三语习得的语音迁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语言迁移研究
        1.1.2 语言迁移研究发展简史
        1.1.3 习得
        1.1.4 实践背景
    1.2 研究界定
        1.2.1 三语和第一语言、第二语言的区别
        1.2.2 三语习得和二语习得
        1.2.3 本文研究问题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仪器
    1.5 研究价值和意义
    1.6 相关文献综述
        1.6.1 三语习得研究发展史
        1.6.2 语言迁移研究动态
    1.7 研究方法
        1.7.1 实证研究法
        1.7.2 对比分析法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实验语音学
    2.2 偏误分析理论
        2.2.1 偏误分析理论的相关研究状况
        2.2.2 偏误分析理论的发展过程
        2.2.3 偏误分析理论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2.3 语言迁移理论
        2.3.1 语言迁移
        2.3.2 语际影响
    2.4 中介语理论
        2.4.1 中介语的名称之辨
        2.4.2 中介语的形成因素
        2.4.3 中介语的特点
第3章 调查设计与实施
    3.1 设计方案
    3.2 调查对象及过程
        3.2.1 调查对象
        3.2.2 实验信息采集的过程
    3.3 praat辅助语音分析
        3.3.1 praat的相关参数介绍
        3.3.2 基于praat的语音偏误分析
第4章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语音迁移的实证分析
    4.1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辅音的迁移
        4.1.1 擦音的迁移
        4.1.2 塞擦音的迁移
        4.1.3 鼻音的迁移
        4.1.4 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迁移
    4.2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元音的迁移
        4.2.1 单元音的迁移
        4.2.2 复元音的迁移
    4.3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音变的迁移
        4.3.1 上声变调的迁移
        4.3.2 “一”和“不”的变调
        4.3.3 轻声
        4.3.4 儿化
第5章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语音迁移的成因分析
    5.1 语际影响
        5.1.1 无英语(L2)参与,日语(L1)对汉语(L3)的迁移
        5.1.2 英语(L2)参与下,日语(L1)对汉语(L3)的迁移
        5.1.3 目的语汉语(L3)的影响
    5.2 学习者自身的影响
        5.2.1 学习动机
        5.2.2 学习时间
        5.2.3 学习策略
第6章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语音的教学策略
    6.1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辅音的教学策略
        6.1.1 f和h的教学
        6.1.2 zh、ch、sh的教学
        6.1.3 r和l教学
        6.1.4 z、c、s和 j、q、x的教学
        6.1.5 -n和-ng的教学
        6.1.6 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教学
    6.2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元音的教学策略
        6.2.1 单元音的教学
        6.2.2 复元音的教学
    6.3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声调的教学策略
    6.4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音变的教学策略
        6.4.1 汉语(L3)变调的教学
        6.4.2 汉语(L3)轻声的教学
        6.4.3 汉语(L3)儿化的教学
第7章 结语
    7.1 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切韵图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附件
绪论
    一 “韵图”释名
    二 “汉语韵图史”“切韵图史”的提出及其分期
    三 与本选题相关的前修时彦的研究成果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切韵—切韵学—切韵图—切韵图史
    第一节 唐宋夏金元切韵图稽考
        一 存世韵图
        二 失传可考韵图
        三 失传待考韵图
        四 小结
    第二节 切韵学理念之形成、发展及切韵图产生之背景与条件
        一 梵语的传入
        二 韵图与悉昙
        三 切韵理论论着
    第三节 切韵图产生的时间及分类标准
        一 韵图産生时间
        二 韵图分类标准
第二章 “韵镜-七音”系列韵图
    第一节 《指微韵镜》到《韵镜》
        一 张麟之之功绩——《韵镜》撰作动机考
        二 《韵镜》的层累性——《韵镜》与相关韵书
        三 《韵镜》所反映的音系
    第二节 《七音韵》辨正
        一 《七音韵》性质
        二 《七音韵》与《七音韵鉴》
        三 《七音韵》与相关韵书字书
    第三节 《七音略》
        一 “七音略”名义及其撰作目的
        二 《七音略》的层累性——《七音略》与相关韵书
        三 《七音略》所反映的音系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皇极经世”系列韵图
    第一节 《皇极经世书·声音唱和图》
        一 《皇极经世书·声音唱和图》作者及其基本结构
        二 《皇极经世书·声音唱和图》的阐释
    第二节 《皇极声音数》
        一 《皇极声音数》与《皇极经世解起数诀》的关系
        二 《皇极声音数》基本结构
    第三节 《皇极经世解起数诀》
        一 祝泌天声地音格局的发展和应用
        二 《皇极经世解起数诀》所包含术语与理念
        三 《皇极经世解起数诀》所反映的语音面貌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四十四转”系列韵图
    第一节 《切韵类例》《卢宗迈切韵法》中的几个问题
        一 《切韵类例》之名义
        二 《卢宗迈切韵法》“序”中所引“诗”
    第二节 切韵法比较研究
        一 “五音傍同”与“三十六字母切韵法”
        二 “上去声同呼字图”
        三 “指掌图”比较研究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指玄-指掌图”系列韵图
    第一节 传世韵图的基本情况
        一 《切韵指掌图》
        二 《四声等子》
        三 《经史正音切韵指南》
    第二节 图例研究
        一 传世韵图图例内容对比研究
        二 韵书徵引韵图内容1佚研究
    第三节 列字、用韵、语音概貌
        一 “指掌图”系韵图
        二 《四声等子》《经史正音切韵指南》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唐宋夏金元时期韵图衍化大势
    第一节 各系列韵图内部的同与异
        一 “韵镜-七音”系列
        二 “皇极经世”系列
        三 “四十四转”系列与“指玄-指掌图”系列
    第二节 不同系列韵图之间的同与异
        一 “韵镜-七音”系列与“四十四转”系列
        二 “韵镜-七音”“指玄-指掌图”“皇极经世”系列
    第三节 唐宋夏金元时期韵图发展特徵
    第四节 唐宋夏金元时期韵图发展分期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4)湖北阳新方言词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及体例说明
绪论
    第一节 阳新县及阳新方言概述
        一、阳新县简介
        二、阳新方言及其音系
    第二节 词缀研究概述
        一、汉语词缀研究现状
        二、阳新方言及其词缀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条件
        三、研究方法
        四、语料来源
第一章 阳新方言的前缀
    第一节 阳新方言的名词性前缀
        一、初[?~hɑu~(33)]
        二、老[l?~(31)]
        三、小[s?~(31)]
        四、第[t~hai~(33)]23
        五、大[ta~(33)]
        六、阿[a~(33)]
        七、二[e~(33)]
    第二节 阳新方言的形容词性前缀
        一、飞[fai~(33)]
        二、梆[pɑ?~(33)]
        三、闷[m?n~(21)]
        四、其他
第二章 阳新方言的后缀
    第一节 阳新方言的单音节后缀
        一、单音节后缀“子、头、儿”
        二、单音节后缀“家、鬼、佬、婆、货、精”
        三、单音节后缀“煞、首、相、形、巴、得、类”
    第二节 阳新方言的多音节后缀
        一、叠音后缀
        二、非叠音后缀
第三章 阳新方言的中缀
    第一节 中缀“里[li~(31)]”
        一、构词情况
        二、语义和语用功能
    第二节 中缀“数[sau~(31)]”
        一、构词情况
        二、语义和语用功能
    第三节 中缀“卵[luo~(31)]”
        一、构词情况
        二、语义和语用功能
第四章 阳新方言词缀的功能及其产生机制
    第一节 阳新方言词缀的功能
        一、成词功能
        二、衍音功能
        三、转类功能
        四、表义功能
    第二节 阳新方言词缀的产生机制
        一、语言系统内部机制
        二、语言自身的类推机制
        三、语言的经济性机制
第五章 阳新方言词缀的类型学分析
    第一节 阳新方言词缀的共性特征
        一、从词缀的数量特征看阳新方言词缀的共性
        二、从形容词前缀的构词看阳新方言词缀的共性
    第二节 阳新方言词缀的分析性语言特点
        一、缺乏形态变化的特征制约着阳新方言词缀的发达程度
        二、单音节词根为主与韵律特征影响阳新方言词缀
结语
    一、阳新方言词缀的特点
    二、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初级水平缅北克钦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研究 ——以迈扎央教育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四、理论基础
    五、术语、符号说明
第一章 学院概况与调查综述
    第一节 校园环境与办学情况
    第二节 汉语专业办学情况
    第三节 调查与分析综述
第二章 语料采集与录音样本分析
    第一节 克钦学生汉语声母偏误分析
    第二节 克钦学生汉语韵母偏误分析
    第三节 克钦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分析
    第四节 克钦教师汉语语音偏误分析
    第五节 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声学分析
第三章 克钦学生汉语语音偏误成因分析
    第一节 已学语言和语言习得负迁移
    第二节 目的语引起的偏误
    第三节 汉语拼音与克钦文的音形差异
    第四节 本土汉语教学导致的语音偏误
第四章 克钦族学生汉语语音偏误解决策略
    第一节 宏观视角下的语音教学策略
    第二节 微观视角下的语音教学策略
    第三节 教学管理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一、论着类
    二、学位论文类
    三、期刊论文类
    四、其他类
附录
    附录1:《迈扎央教育学院克钦族师生汉语语音测试表》
    附录2 -1:《PC5(预科班)学生基本信息调查表》
    附录2 -2:《TCL(大一)学生基本信息调查表》
    附录3:《迈扎央教育学院师生汉语语音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4 -1:《汉语普通话与克钦语声母对照表》
    附录4 -2:《汉语普通话与克钦语韵母对照表》
    附录5:《汉语与缅语韵母系统对照表》
    附录6 -1:《德宏方言声母系统对照表》
    附录6 -2:《德宏方言韵母系统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观参见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价值和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中观参见研究综述
        二、辞书参见系统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及可行性论证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
        二、可行性论证
第二章 《现汉》(第7 版)语音参见系统
    第一节 多音字的参见
        一、意义完全相同的多音字
        二、意义部分相同的多音字
        三、意义相近的多音字
        四、意义不同的多音字
    第二节 多音词的参见
        一、前音相同,后音不同
        二、前音不同,后音相同
        三、前后音都不相同
第三章 《现汉》(第7 版)词形参见系统
    第一节 单字的参见
    第二节 异形词的参见
        一、词形国家已有试行标准
        二、词形国家标准未做规定
    第三节 成语的参见
        一、成语的首字不同
        二、成语内部字不同
        三、成语的词序不同
第四章 《现汉》(第7 版)语义参见系统
    第一节 同义义场
        一、同义义场之间使用“称”
        二、同义义场之间使用“见”
        三、同义义场之间使用“也叫”“也说”
    第二节 反义义场
        一、换位义场
        二、互补义场
        三、两极义场
    第三节 上下义义场
        一、上下位词之间使用“见”
        二、上下位词之间使用“参看”
        三、上下位词之间使用“统称”
    第四节 整体与部分义场
        一、整体与部分之间使用“见”
        二、整体与部分之间使用“参看”
        三、整体与部分之间使用“图见”
    第五节 关联义场
        一、关联义场使用“见”
        二、关联义场使用“参看”
第五章 《现汉》(第7 版)构词参见系统
    第一节 构词语素参见
        一、单字条目“见”多字条目
        二、单字条目“见下”
        三、单字条目“参看”多字条目
    第二节 构词理据参见
        一、使用参见提示词
        (一)使用提示词“见于”
        (二)使用提示词“语出”
        二、没有使用参见提示词
第六章 《现汉》(第7 版)参见系统的特点
    第一节 参见形式的多样性
        一、直接参见与间接参见
        二、词典内参见和词典外参见
        (一)词典内参见
        (二)词典外参见
    第二节 参见提示词的区别性
    第三节 参见系统的系统性
        一、语音参见系统
        二、词形参见系统
        三、语义参见系统
        四、构词参见系统
第七章 结论
    第一节 参见系统的特点
    第二节 参见系统的功能
    第三节 参见系统设立的原则和注意点
        一、参见系统设立的原则
        二、参见系统设立的注意点
    第四节 《现汉》(第7 版)参见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参见格式不统一
        二、关于立目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7)顾赛芬《官话常谈指南》语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官话常谈指南》及其拼音系统
    第一节 作者与其书
        一、作者简介
        二、《官话常谈指南》版本与体例
    第二节 拼音系统介绍
        一、与威妥玛氏记音符号的比较
        二、顾赛芬的拼音系统
第二章 《官话常谈指南》的语音系统
    第一节 声韵调系统
        一、声母系统
        二、韵母系统
        三、声调系统
    第二节 《官话常谈指南》声韵调配合关系
    第三节 文白异读
        一、声母的文白异读
        二、韵母的文白异读
        三、声调的文白异读
    第四节 同音字汇
第三章 《官话常谈指南》与中古音比较
    第一节 《官话常谈指南》与《广韵》音系的比较
        一、声母的比较
        二、韵母的比较
        三、声调的比较
    第二节 入声演变研究
        一、入声韵演变情况
        二、入声舒化和舒声促化
第四章 《官话常谈指南》的音系性质
    第一节 与同时代南北官话的比较
        一、与北京官话的比较
        二、与南方官话的比较
        三、从与同时代南北官话的比较看其音系性质
    第二节 与官话读书音的比较
        一、与传教士文献的比较
        二、与老国音的比较
        三、从与官话读书音的比较看其音系性质
    第三节 与《五方元音》的比较
        一、《五方元音》和《官话常谈指南》例字
        二、声母的比较
        三、韵母的比较
        四、从与《五方元音》的比较看其音系性质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8)语言接触视角下柳城百姓话对仫佬语语音系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基本情况
        一、地理人文概况
        二、仫佬族概况
        三、语言使用情况
    第二节 相关研究现状
        一、壮侗语与汉语接触研究
        二、仫佬语与汉语接触研究
        三、小结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一、理论基础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语料来源
        一、田野调查点
        二、语料汇集
        三、发音合作人
第二章 古砦乡仫佬语与百姓话的音系及特征
    第一节 古砦乡仫佬语的音系及特征
        一、古砦仫佬语的声韵调
        二、古砦仫佬语的语音特点
    第二节 古砦乡百姓话的音系及特征
        一、古砦百姓话的声韵调
        二、古砦百姓话的语音特点
        三、古砦百姓话的归属
第三章 古砦乡仫佬语与汉语百姓话声母系统的接触
    第一节 仫佬语和百姓话声母系统比较
        一、大银仫佬语与古砦仫佬语声母异同
        二、古砦仫佬语与百姓话声母异同
    第二节 汉语借词中声母的读音变化规律
        一、古声母为唇音的汉语借词
        二、古声母为舌音的汉语借词
        三、古声母为齿音的汉语借词
        四、古声母为牙音的汉语借词
        五、古声母为喉音的汉语借词
    第三节 古砦乡百姓话对仫佬语声母系统的影响
        一、声母系统的相似性
        二、后腭化音声母减少
        三、清化鼻音声母词减少
第四章 古砦乡仫佬语与汉语百姓话韵母系统的接触
    第一节 仫佬语和百姓话韵母系统比较
        一、大银仫佬语与古砦仫佬语韵母异同
        二、古砦仫佬语与古砦百姓话韵母异同
    第二节 汉语借词中韵母的读音变化规律
        一、古韵母为阴声韵的汉语借词
        二、古韵母为阳声韵的汉语借词
        三、古韵母为入声韵的汉语借词
    第三节 古砦乡汉语百姓话对仫佬语韵母系统的影响
        一、韵母的简化
        二、音位的同化
        三、韵母读音的趋同
第五章 古砦乡仫佬语与汉语百姓话声调系统的接触
    第一节 仫佬语和百姓话声调系统比较
        一、调类的异同
        二、调值的异同
    第二节 汉语借词中声调的读音变化规律
        一、声调为古平声的汉语借词
        二、声调为古上声的汉语借词
        三、声调为古去声的汉语借词
        四、声调为古入声的汉语借词
    第三节 古砦乡汉语百姓话对仫佬语声调系统的影响
        一、调类对应整齐
        二、声调合并现象
        三、连读变调一致
第六章 结语
    一、本文的结论
    二、本文的创新之处
    三、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古砦乡仫佬语汉语借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9)泰国学习者汉语舌尖塞擦音偏误与纠正反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术语的界定
    第二节 文献综述研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本文的研究意义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泰国学习者汉语舌尖塞擦音偏误缘由分析
    第一节 泰国学习者汉语声母偏误现状与定量分析
        一、实验目标
        二、调查字表设计
        三、实验对象
        四、实验方法
        五、初步结果
    第二节 舌尖前塞擦音偏误声学与中介语理论分析
        一、舌尖前塞擦音偏误的声学分析
        二、舌尖前塞擦音偏误的中介语理论分析
        三、常见课堂应对策略
    第三节 舌尖后塞擦音偏误声学与中介语理论分析
        一、舌尖后塞擦音偏误的声学分析
        二、舌尖后塞擦音偏误的中介语理论分析
        三、常见课堂应对策略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泰国学习者汉语语音偏误纠正反馈研究
    第一节 泰国学习者汉语语音偏误现状与纠正性反馈理论
        一、语音偏误现状及其修正概说
        二、语音偏误与纠正性反馈理论间关系
    第二节 泰国学习者汉语语音偏误与纠正性反馈理论的三项单位
        一、纠正性反馈理论的三项单位概说
        二、纠正性反馈理论三项单位间关系
    第三节 泰国学习者汉语语音偏误与教师纠正反馈
    本章小结
结语
    一、启发与感悟
        (一)语音偏误前语言学知识的渗透
        (二)习得过程中促进其他语言要素的认知
    二、展望与建议
        (一)教师素养
        (二)大纲设定
        (三)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调查字表
附录 Ⅱ 英汉术语对照表
附录 Ⅲ 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
后记(致谢)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10)西安市景点解说词翻译现状调研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内景点解说词翻译研究综述
    第二节 国外景点解说词翻译研究综述
第二章 西安市景点解说词翻译现状调研设计
    第一节 调研背景
    第二节 调研目的与意义
        一、调研目的
        二、调研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调研内容
    第四节 调研过程
    第五节 调研方法
第三章 西安市景点解说词翻译案例分析
    第一节 西安市景点解说词误译分析及改进建议
        一、西安市景点解说词误译分析
        (一)拼写错误
        (二)语法误译
        (三)语用误译
        (四)名称误译
        (五)相同景点不同译名
        二、误译改进建议
        (一)科学监管有序规范
        (二)审校制度不断增强
        (三)中外团队共同合作
        (四)基于“互联网+”技术
        (五)译者提高跨文化意识
        (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第二节 西安市景点解说词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探究
        一、文化负载词
        二、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
        (一)音译+补偿翻译
        (二)解释性翻译
第四章 翻译调研总结
    第一节 调研结果
    第二节 调研限制与结论
        一、调研限制
        (一)时间限制
        (二)场地限制
        二、调研结论
        (一)翻译误译问题的多样化和复杂化
        (二)翻译策略的选择应以传播中华文化为终点
参考文献
附录:语料来源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四、浅谈英汉语音系统差异(论文参考文献)

  • [1]《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研究[D]. 罗薇.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2]汉语作为三语习得的语音迁移研究[D]. 魏思文. 吉林大学, 2021(01)
  • [3]切韵图史[D]. 于上官. 吉林大学, 2021(01)
  • [4]湖北阳新方言词缀研究[D]. 张银婷.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5]初级水平缅北克钦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研究 ——以迈扎央教育学院为例[D]. 尹朋灯.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6]《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观参见系统研究[D]. 王天祥.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7]顾赛芬《官话常谈指南》语音研究[D]. 赵建卓.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8]语言接触视角下柳城百姓话对仫佬语语音系统的影响[D]. 邓莉.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9]泰国学习者汉语舌尖塞擦音偏误与纠正反馈研究[D]. 修竺含. 喀什大学, 2021(07)
  • [10]西安市景点解说词翻译现状调研报告[D]. 尹志洁. 黑龙江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浅谈英汉语音系统的区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