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北陵公园改造设计

浅谈北陵公园改造设计

一、浅谈北陵公园改造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刘畅[1](2021)在《沈阳市社区级绿色空间配置与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邹欣怡[2](2020)在《沈阳城市公园游憩者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城市公园是居民平日里休闲、散步、健身、游玩的主要场所,也是城市内功能最为齐全的生态空间,其担负着防灾避难、维护生态环境、促进游憩者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城市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使得人们身心俱疲,同时伴随着国家节假日休假制度的调整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游憩需要日渐强烈,广大游憩者的需要使得城市公园游憩服务的功能越来越被重视(吴潘,2017)。然而现如今仍有大量城市公园的设计仅从“供给侧”方面考虑,而没有关注到城市公园的游憩者们:他们的真实需求,使得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建成的公园绿地不能满足游憩者的游览需要也达不到建造者期待的效果。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城市公园的游憩者满意度,从游憩者的视角出发为其提出改造发展建议,对于提升城市公园的服务功能、提高游憩者满意度以及游憩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研究中以8个具有代表性的沈阳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法、访谈法以及对沈阳城市公园的实地调查构建了沈阳城市公园游憩者满意度模型,采用SPSS25.0和AMOS25.0软件利用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了分析检验。经过一系列的研究与分析最终得到了沈阳城市公园游憩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指标以及它们的作用机制。并通过路径系数法根据修正后结构方程模型的标准化路径系数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以此对沈阳城市公园的总体满意度以及各案例公园的游憩者满意度进行评价对比。最后根据研究所得结论为沈阳城市公园的可持续化发展提出改进建议。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经过研究将城市公园游憩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划分为五个维度。五个维度分别为可达程度、景观品质、服务设施、游憩环境以及游憩功能,共含有19项指标因子,分别为内部交通通畅性、公共交通、出游距离、内部景点可达性、植物景观、人文景观、景观小品、水体景观、游憩设施、停车设施、环卫设施、标识系统、环境卫生、安全环境、拥挤程度、休闲娱乐、强身健体、调剂情感、文化了解。(2)在所划分的游憩者满意度影响因素的五个维度中可达程度对游憩者满意度具有间接正向影响,间接影响效应为0.781。景观品质、服务设施、游憩环境三个维度对游憩者满意度均具有正向显着影响。其中景观品质对游憩者满意度具有直接和间接影响,总影响效应为0.411。服务设施、游憩环境这两个维度对游憩者满意度仅有直接影响,没有间接影响,它们的总效应分别为0.306、0.268。游憩功能这一维度对其同样没有间接影响,仅具有直接正向影响,影响效应大小为0.245。游憩者满意度对游憩者忠诚这一结果变量的正影响效应为0.528;对游憩者抱怨的负影响效应为﹣0.230。(3)经过计算可以得到沈阳城市公园的游憩者满意度得分达到了79.20,根据满意度得分评价表为较满意状态。影响游憩者满意度的各指标根据其得分高低排序为游憩环境(81.78)>可达程度(79.68)>景观品质=游憩功能(79.20)>服务设施(76.78)。8个案例公园的总体满意度分别为:中山公园(79.72)、南湖公园(79.56)、万柳塘公园(76.84)、北陵公园(82.88)、东陵公园(77.40)、铁西森林公园(78.62)、五里河公园(81.26)、沈水湾公园(78.54)。

董梓成[3](2020)在《沈阳北陵公园声景观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声景观是公园景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声景观的优化有助于提升游客对公园的整体舒适度评价。北陵公园是文化娱乐游览与名胜古迹于一体的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公园,使用者人群广泛,是沈阳对世界的标志性窗口。但是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加,不少使用者反映,静谧的环境开始喧闹起来,影响了休闲游憩体验,调查也发现,对于文化型旅游景区缺少了历史文化声的融入,广播声等不符合氛围的噪音严重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感受。因此,对北陵公园进行实地调查,客观分析其声景观现状和使用者感知、评价,发现存在的实际问题,对优化该公园的声景观环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文化旅游型公园的声景观构建也具有参考价值。本文以沈阳北陵公园为研究对象,在2018年7月?11月,采用声漫步法,总结了公园的声景观构成、声源种类、声源认知偏好。通过WS1361型声级计对公园进行声级测量,分析了公园的声景观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声级大小等总体特征。并发放调查问卷,对游客的声景观感知差异、环境认知偏好、安静度、视听环境舒适度进行分析。运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形成声景舒适度地图,直观展示分析和评价声景的研究成果,为深入研究公园内的声景观设计奠定理论基础。最后通过资料分析法,总结出文化旅游型公园声景的改进建议以及历史声的营造手段。通过分析表明,北陵公园声景观由自然声、生活声、人工声共同构成,不同位置的声景观特征与其区位条件和功能定位有关。公园的听觉舒适度和视觉舒适度以及整体环境舒适度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影响。北陵公园中人们的活动声主导了声环境的多样性指数,改善公园声景观的有效措施是增加人们偏好的自然声,如鸟叫、风声、风吹树叶声等,减少生活声和人工声。广场需要限制及控制活动的类型、时间,自然式的景观节点需要注重听觉环境和活动内容的影响,具有特色的活动空间内,要将视觉景观设计的更富有文化特色,增加游客与景观的互动性。综上所述,可以通过优化人工噪声,加强自然声营造,增加互动景观,仿生装置的设定来改善公园的声景观,最后结合对历史资料的翻阅,从中筛选出保留文化历史韵味的声音元素,运用到文化旅游型公园中,为其规划提出建议:优化原有历史文物资源;布置含历史元素的声景小品;运用高科技方法;设立历史演讲台;增添文化民俗手艺型娱乐场所。

乔志军[4](2020)在《清末民初奉天地区文物保护与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清末民初新旧政权交替之际,奉天地区的文物保护与管理成为一个日益凸显的现实问题。面对近代奉天地区的严峻的边疆危机与文物资源丰富的并存与冲突,出于维持奉天作为“根本重地”的特殊地位以及维护统治的需要,晚清政府本能地采取维护奉天地区的陵寝、宫殿等文物的措施,这与中国古代传统的文物保护模式没有有本质区别;民国时期,奉天地区的文物保护受到全国文物事业风潮的影响,也参与到近代文物保护与管理进程之中。奉天地方政府在继承晚清以来文物保护与管理的思想、实践的同时,也突破了以往的桎梏,文物事业实现了质的飞跃,文物保护与管理成为一项专门的政府职能。在此基础上,奉天地区的文物保护与管理已经超越了单一的文物事业范畴,它内含的公共性使得其深入且广泛地融入到近代奉天地方社会的多个方面,发挥着难以用数字衡量的作用。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清末民初奉天地区文物保护与管理的缘起,除了对相关概念作解读和限定外,还对这一时期文物事业的国内与国外、历史与现实因素作了论述。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从落实中央文物法规、调查古物、转变“一宫二陵”的功能、保存寺庙、考古发掘等方面论述奉天地区文物保护与管理的措施,其中既有奉天地方政府的自发行为,也包含奉天地区落实中央政府的措施。在全面论述奉天地区文物保护与管理的前提下,对每项措施的初始及发展也做详细介绍。第三部分为清末民初奉天地区文物保护与管理的意义与总结,通过前文分析,指出这一时期奉天地区的文物保护与管理已经深刻影响着民众的社会生活层面和思维观念层面。同时,在全面介绍清末民初奉天地区文物保护与管理的背景、措施、意义之外,进一步挖掘、剖析其中的共性因素,为这一社会现象作进一步的总结与升华。

张广宇[5](2020)在《声景地图技术在城市开放空间声景优化中的应用 ——以北陵公园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开放空间的声环境问题也日趋严峻。传统的噪声地图已经无法满足声景理念下的城市声环境研究。而声景地图作为近些年来开展声景研究的新兴技术,其借助GIS强大的空间数据可视化和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城市开放空间的声景研究中。但是,目前关于声景地图和城市开放空间声景优化的研究还较少,且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基于声景地图技术,通过大量的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总结归纳出了一套基于声景地图技术的城市开放空间声景优化操作流程。该流程包括声景调查、声景分析、声景设计三个部分。本文以北陵公园作为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在声景调查阶段分别运用音频记录和分析、声景漫步、问卷与量表等方法收集了北陵公园内的物理声学数据、声源类型数据、声景感知质量数据,进而确定了北陵公园声景的现状和优化的目标;在声景分析阶段,分别利用经典统计分析和空间统计分析对声景调查阶段收集的各项声景数据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利用GIS的网络分析确定了园区内的最佳声景体验路径,并制定了北陵公园声景的优化策略;在声景设计阶段,基于声景分析结果,结合五种声景设计手法,分别对北陵公园的声景分区、声景节点和声景体验路径提出了优化策略和设计方案。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是在传统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探究了 GIS的各种空间分析方法在声景研究中的应用,将聚类与异常值分析、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网络分析等多种空间分析方法系统地应用于了声景优化研究中。此外,本文基于声景地图技术,对北陵公园这一实际案例进行了细致的声景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声景优化策略和方案。同时,北陵公园案例研究取得的成果也验证并完善了文中提出的城市开放空间声景优化方法和操作流程。

栾洛菲[6](2020)在《文化遗产建筑与城市街道过渡空间色彩问题研究 ——以沈阳北陵公园周边环境为例》文中提出为了更好的突出地域文化遗产的辨识度,建立特色的城市形象,营造出“文化城市”景观环境,科学的规划是核心所在。城市形象的发展更离不开色彩,本文利用色彩的表现来对文化遗产的周边环境进行深入探讨。然而现代公共空间中的历史文化遗产建筑与周边环境过渡空间规划并不科学和完善,城市街道与文化遗产建筑色彩不够协调,与周边环境没有统一的色彩。现今城市高速的发展使得大环境千篇一律,没有文化底蕴和城市特色。文化遗产建筑的保护与当前周边环境色彩改造,创造“有文化、高品质”的环境色彩理论体系。本文通过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经过实地勘察调研与研究分析国内外的城市色彩建筑、色彩特性以及街道景观设计等影响因素,对沈阳地区北陵公园历史文化遗址建筑进行长期的摄影取材以及以北陵公园为中心的周边街道环境进行结构分析、色彩取样、建立该街道过渡空间的色谱,并且探讨过渡区域内现有的色彩的协调性,提出该街道色彩结构规划方案和建议。其中包括街道建筑立面的用色、建筑屋顶的用色、绿植绿化、道路铺装、广告警示牌、车站等等。本文通过将历史建筑群的特质过渡到周边环境建筑色彩工作中,为了提高城市环境以及人民生活质量来开展此项工作,使文化遗产建筑与城市街道过渡空间色彩成为一项推动人居环境改善的问题,并且进行浅析与讨论。就现代城市集合公共环境与历史文化遗产建筑的过渡空间的差异化进行研究分析并且提出适应当前社会所需求的改良方案。有效利用过渡空间的连接性,将周边环境的色彩部分融合,在提高人们居住体验的同时,打开文化遗产建筑与城市街道过渡空间色彩问题的新局面。

黄颖[7](2019)在《沈阳北陵公园:景观旧址改造设计方案》文中研究说明沈阳北陵公园景观前期调研项目的自然地理环境沈阳昭陵因地理位置位于沈阳市的北部,所以俗称为北陵,是一座城市市民公园,现为沈阳市规模最大的城市公园。北陵公园距沈阳市中心约4千米,海拔65米。占地面积327.4万平方米(图1.1),其中水面面积30万平方米,绿地面积近260万平方米,是温带季风性气候,为国家AAAA景区。

米洁[8](2019)在《乌拉特前旗林海公园改造设计研究》文中提出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居民公园的功能与性质也发生了改变,而如何进行传统老旧公园的相应优化,平衡现代城市公园与城市居民生活之间的关系,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借鉴国内外城市公园优化的优秀案例,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林海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林海公园进行现场勘查和资料调研,以及POE等方法进行评价后,对其环境特性、历史人文、基地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结合当地特色文化,以“农牧情·阴山颂”为主题,对场地规模、居民类别等资料分析后结合实际情况对功能分区等提出改造建议,改造后的功能分区分为曲水流觞区、悠然南山区、活力之源区、怡情垂钓区、璀璨年华区等五个区域,并做出针对本城市公园的植物、道路、节点优化改造设计,同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林海公园情况对公园改造进行探讨和总结,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研究城市老旧公园改造提升的理论,努力使理论水平达到国内较高的水平,促进城市和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刘欢[9](2019)在《盛景传统公共园林到现代公共园林演变研究 ——以盛景八景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盛京作为清王朝的陪都,有着辉煌的历史,受东北地区气候影响,中原文化和少数民族多文化影响,盛京园林具有了一定的特殊性。而盛京公共园林作为城市风景合成生活的重要载体,是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建设的先祖,对于指导人们现代城市景观创新具有积极意义。但目前对于盛京公共园林的研究呈现出一定的空白,对于盛京八景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将结合上述详细分析园林内部和外部环境,及园林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总结影响辽沈阳公共园林分布及发展的因素。同时将个体城市的发展放在整个中华传统城市发展的大背景中去,更有利于观察一个城市的变化规律与特点。而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通过对历史某一个阶段的分析研究,取得清醒的认识,也有利于对城市下一阶段的发展有正确的认识。本文有以下内容(1)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比较研究、归纳分析等科学方法研究。(2)分析沈阳公共园林的历史沿革,首先从盛京八景的发展历史研究,通过对清代园林进行历史分期的方式,总结出各个阶段园林的特点。(3)从“陪都十六景”到“盛京八景”由于盛京八景依托于盛京园林而建,而园林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建设,因此我们从城市建设入手,由总到分层层递进,深入挖掘盛京八景的发展历程。并通过园林化分析的方式,从盛京八景的构成分布、景观类型、景观特点三部分入手,分析盛京八景的景观特征。(4)研究盛京八景的景观营造,从文学与美学的角度,研究盛京八景的整体特征、构词规律和艺术特性。(5)对盛京八景其中一处景观进行重新规划设计,从而得出结论,对公共园林规化的保护和利用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刘圆圆[10](2019)在《近代沈阳公园与城市发展研究(1906—1931)》文中研究指明近代沈阳经历了激烈的社会转型,发展带有典型时代特征,包括日俄入侵带来的被动城市发展和民国政府主动开放造就的自主性城市建设,由此造成中西方的各种矛盾冲突混杂其中。公园的发展历程贯穿了近代沈阳城市发展的始末,蕴含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和研究价值。本文以1906—1931年间的沈阳公园为切入点,通过梳理近代沈阳公园产生背景与发展历程,进而分析其对沈阳城市的影响,探究城市与公园之间的互动过程。全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近代沈阳公园产生的背景。由于近代沈阳娱乐空间匮乏、清末新政对公园的推崇及社会舆论对公园的提倡,使民众对公园的认识逐步加深,需求不断增强。奉天满铁附属地的被动开发和近代沈阳自主城市建设也为公园的产生提供了范式,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二部分从清政府时期、民国奉系政府时期和满铁附属地时期来介绍近代沈阳不同行政主体统治时期的公园建设情况。其中,昭陵和福陵由皇家陵寝转型为大众公园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和重大意义。因此,笔者重点论述近代沈阳皇陵转型为公园的历程及政府对皇陵公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维护情况。第三部分分析了公园的发展对近代沈阳民众、社会和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当然,公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应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从中积累造园经验。近代公园与沈阳城市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城市发展是公园产生的前提和基础,而建设公园是沈阳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公园推动了沈阳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是近代沈阳市民展示丰富社会生活的平台,同时也生动的记录了沈阳城市发展变迁的历程。

二、浅谈北陵公园改造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北陵公园改造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2)沈阳城市公园游憩者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1.1.2 游憩休闲需求旺盛
        1.1.3 城市公园建设未能充分考虑“以人为本”
        1.1.4 沈阳城市公园规划建设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进展
    2.1 概念界定
        2.1.1 城市公园
        2.1.2 游憩者满意度
        2.1.3 结构方程模型
    2.2 理论基础
        2.2.1 顾客满意度理论
        2.2.2 需要层次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城市公园研究综述
        2.3.2 游憩者满意度研究综述
第三章 城市公园游憩者满意度模型的构建
    3.1 结构方程模型建模流程
    3.2 研究对象的确定
        3.2.1 沈阳市基本情况
        3.2.2 案例公园的选择
    3.3 初始理论模型的构建
        3.3.1 沈阳城市公园游憩者满意度影响因素的选取
        3.3.2 沈阳城市公园游憩者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确定
        3.3.3 初始理论模型的构建及研究假设的提出
第四章 沈阳城市公园游憩者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及满意度测评
    4.1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4.1.1 问卷设计
        4.1.2 问卷预调查与问卷修改
        4.1.3 数据收集
    4.2 数据分析
        4.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2.2 信度和效度分析
    4.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与假设检验
        4.3.1 模型的拟合检验
        4.3.2 模型路径分析与假设检验
    4.4 模型修正及路径分析结果
        4.4.1 模型修正
        4.4.2 沈阳城市公园游憩者满意度模型路径分析
        4.4.3 模型分析结果
    4.5 沈阳城市公园游憩者满意度测评
        4.5.1 权重的确定
        4.5.2 游憩者满意度测评
第五章 沈阳城市公园优化提升策略
    5.1 提高公园的可达程度
    5.2 提升公园的景观品质
    5.3 完善公园的服务设施
    5.4 优化公园的游憩环境
    5.5 发掘公园的游憩功能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沈阳北陵公园声景观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声景观及其属性
        2.1.1 声景观的概念
        2.1.2 声景观与声环境区别
    2.2 声景观构成与分类
        2.2.1 声景观的构成
        2.2.2 声景观分类
    2.3 声景观感知与评价
        2.3.1 客观评价
        2.3.2 主观评价
    2.4 国内外研究综述
        2.4.1 国外相关研究
        2.4.2 国内相关研究
第三章 基于声漫步法的北陵公园声景观调查与分析
    3.1 研究地点与调查路线
        3.1.1 研究地位置与属性
        3.1.2 声景观构成
        3.1.3 调查路线设计
    3.2 滨水路线声漫步数据分析
        3.2.1 观测点选取
        3.2.2 声源分析
        3.2.3 声源认知偏好分析
        3.2.4 环境舒适度综合分析
    3.3 中心主轴路线声漫步数据分析
        3.3.1 观测点选取
        3.3.2 声源分析
        3.3.3 声源认知偏好分析
        3.3.4 环境舒适度综合分析
    3.4 林间路线声漫步数据分析
        3.4.1 观测点选取
        3.4.2 声源分析
        3.4.3 声源认知偏好分析
        3.4.4 环境舒适度综合分析
    3.5 声音元素特点分析
    3.6 声景舒适度地图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沈阳北陵公园声景观游客评价分析
    4.1 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4.1.1 声景观时间分布
        4.1.2 声级分析
        4.1.3 空间分布特征
    4.2 游客的声景观感知差异
        4.2.1 性别差异
        4.2.2 年龄差异
        4.2.3 客源地差异
    4.3 游客声环境认知偏好分析
        4.3.1 声音偏好分析
        4.3.2 声音烦恼性分析
    4.4 游客对安静度评价
        4.4.1 安静度评价
        4.4.2 游客安静度评价与声漫步数据对比
        4.4.3 游客安静度评价与声级测量数据对比
    4.5 游客视听环境舒适度评价分析
    4.6 游客对公园环境综合评价分析
        4.6.1 均值和标准差分析
        4.6.2 影响因子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改进建议
        5.2.1 基于调查研究的改进
        5.2.2 基于资料分析法的建议
    5.3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声漫步调查问卷
附录二 北陵公园使用者评价问卷
致谢

(4)清末民初奉天地区文物保护与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本论文选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0.2 本论文选题基本内容及理论与现实意义
    0.3 本论文选题的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1.清末民初奉天地区文物保护与管理的缘起
    1.1 近代中国的“文物”概念解读
    1.2 近代奉天地区文物面临的严峻局面
        1.2.1 .新旧交替:清朝的灭亡,民国的建立
        1.2.2 近代西方列强在东北地区的势力扩张
        1.2.3 国人对于奉天地区文物古物古迹破坏
        1.2.4 相关文物时间弥久,缺乏维护,自然衰朽
2.清末民初奉天地区文物保护与管理的措施及其效果
    2.1 中央政府相关文物法规
        2.1.1 民国之前的法律措施
        2.1.2 民国时期的法律措施
        2.1.3 有无之间:对奉天地区落实中央政府相关文物法规的认识
    2.2 古物调查与整理
        2.2.1 1916年的古物调查
        2.2.2 1928年的古物调查
        2.2.3 对名胜古迹的整理
    2.3 博物馆的成立
        2.3.1 近代国人的博物馆见闻、思想及其实践
        2.3.2 东三省博物院的筹备、成立、改组完善
        2.3.3 博物馆的多重职能
    2.4 陵寝变公园:社会功能的转换
        2.4.1 “三陵”在近代的困境
        2.4.2 北陵、东陵公园的成立
        2.4.3 公园的日常维护措施及其制度保障
        2.4.4 从御制诗文到平民诗文:公众对公园之体验
    2.5 坛庙寺观及其他古迹遗址的保护
        2.5.1 民间绅士的保护措施
        2.5.2 官方的保护措施
        2.5.3 再认识:坛庙寺观维护的拓展与延伸
    2.6 近代意义上考古发掘活动
        2.6.1 林西考古活动的开展
        2.6.2 突破:对这一时期奉天地区考古活动的价值分析
3.清末民初奉天地区文物保护与管理的评价与总结
    3.1 对清末民初奉天地区文物保护与管理的评析
    3.2 清末民初奉天地区文物保护与管理的回顾
结束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5)声景地图技术在城市开放空间声景优化中的应用 ——以北陵公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开放空间环境问题
        1.1.2 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1.1.3 声景理念
        1.1.4 声景地图的由来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声景及其现状
        1.3.2 声景地图技术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2 基于GIS的声景地图技术探索
    2.1 基于GIS的声景数据库
        2.1.1 声景三要素
        2.1.2 声景数据库的构成
        2.1.3 GIS与声景数据库
    2.2 声景数据可视化和空间分析
        2.2.1 声景数据可视化
        2.2.2 声景数据空间分析
    2.3 声景地图技术与声景优化
        2.2.1 声景地图技术归纳分析
        2.2.2 基于声景地图技术的声景优化操作流程
        2.2.3 声景地图技术的适用范围
3 基于声景地图技术的声景调查
    3.1 地理空间数据库构建
        3.1.1 地理空间数据获取
        3.1.2 地理空间数据库建立
        3.1.3 数据采集网格划分
    3.2 声景数据及其采集方法
        3.2.1 客观声景数据及其采集方法
        3.2.2 主观声景数据及其采集方法
    3.3 北陵公园声景调查实践
        3.3.1 清昭陵与北陵公园的历史变迁
        3.3.2 北陵公园概况
        3.3.3 数据采集季节和时段
        3.3.4 数据采集网格划分
        3.3.5 声景数据采集
        3.3.6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声景地图技术的声景分析
    4.1 声景指标空间分布规律分析
        4.1.1 声音特征指标空间分布规律分析
        4.1.2 环境特征指标空间分布规律分析
    4.2 声景指标影响因素分析
        4.2.1 声景指标与环境特征指标的关系
        4.2.2 声景感知质量与客观声学指标的关系
        4.2.3 声景感知质量影响因素关系建模
    4.3 北陵公园声景分析实践
        4.3.1 声景指标的空间分布规律
        4.3.2 区域分析
        4.3.3 节点和路径分析
        4.3.4 声景感知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声景地图技术的声景设计
    5.1 声景设计流程
    5.2 城市开放空间声景设计手法
        5.2.1 强化既有声音
        5.2.2 补充新的声音
        5.2.3 掩蔽无关声音
        5.2.4 阻隔不利声音
        5.2.5 综合利用
    5.3 北陵公园声景设计实践
        5.3.1 声景设计原则
        5.3.2 声景分区优化设计
        5.3.3 声景节点优化设计
        5.3.4 声景体验路径优化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北陵公园声景调查方案
附录2 建大校园和西塔街区声景调查方案
附录3 北陵公园声景调查问卷
附录4 声景测量流程和技术要求
附录5 北陵公园等效声级测量结果
附录6 北陵公园声源类型构成调查结果
附录7 北陵公园声景感知质量数据汇总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文化遗产建筑与城市街道过渡空间色彩问题研究 ——以沈阳北陵公园周边环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理论研究及实践研究
        (二)国内理论研究及实践研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北陵公园过渡空间色彩现状及问题
    一、北陵公园过渡空间色彩现状
    二、北陵公园过渡空间色彩问题
第三章 北陵公园对过渡空间色彩的影响
    一、北陵公园文化遗产环境与色彩特征
        (一)北陵公园自然环境与人文特征
        (二)北陵公园文化遗产建筑色彩现状与特征
    二、北陵公园对过渡空间色彩的影响
        (一)历史文化价值
        (二)独特地域性价值
        (三)共生整体性价值
第四章 北陵公园过渡空间色彩原则与规划
    一、色彩的原则
        (一)彰显色彩的历史文化
        (二)表现色彩的整体统一
    二、过渡空间色彩的规划方案
        (一)居民建筑色彩规划方案
        (二)公共建筑色彩规划方案
        (三)景观与广告色彩规划方案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感谢

(7)沈阳北陵公园:景观旧址改造设计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沈阳北陵公园景观前期调研
    项目的自然地理环境
    项目的历史文化背景
    项目的建筑与景观现状
?公园旧址改造设计的概述
    项目改造的设计思路
    项目改造的规划分析

(8)乌拉特前旗林海公园改造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城市经济繁荣带来了大公园改造建设
        1.1.2 社会进步使得公园供需关系不对等
        1.1.3 综合公园发展问题凸显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3 规划内容与方法
        1.3.1 规划内容
        1.3.2 规划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基本概念
        1.5.1 综合公园
        1.5.2 改造与更新
        1.5.3 POE的概念与定义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7 城市公园的发展趋势
    1.8 城市公园改造存在的弊端
2 案例分析
    2.1 美国华盛顿纪念碑城市公园改造
        2.1.1 改造背景
        2.1.2 改造原则
        2.1.3 改造内容与以及方法
        2.1.4 改造成效
        2.1.5 案例总结
    2.2 沈阳北陵公园改造
        2.2.1 改造背景
        2.2.2 改造原则
        2.2.3 改造内容与方法
        2.2.4 改造成效
        2.2.5 案例总结
3 乌拉特前旗林海公园景观前期评估调查
    3.1 项目概况
        3.1.1 地域环境
        3.1.2 人文环境
    3.2 区位环境
    3.3 场地现状
        3.3.1 使用者及使用行为系列问卷调查结果
        3.3.2 SWOT分析
        3.3.3 城市综合性公园景观要素分析
        3.3.4 评价结果与分析
4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林海公园的优化设计
    4.1 规划设计依据
    4.2 林海公园优化设计
        4.2.1 乌拉特前旗林海公园升级改造理念
        4.2.2 优化原则
        4.2.3 总平面图
        4.2.4 功能分区
        4.2.5 轴线引领设计
        4.2.6 重点改造内容
5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9)盛景传统公共园林到现代公共园林演变研究 ——以盛景八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公共园林研究
        1.2.2 关于清代公共园林研究
        1.2.3 关于盛京公共园林研究
    1.3 研究范围
        1.3.1 概念界定
        1.3.2 研究内容界定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
        1.5.2 实地调研
        1.5.3 比较研究
        1.5.4 归纳分析
    1.6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沈阳公共园林的历史沿革
    2.1 自然环境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水文与气候
    2.2 盛京园林的形成与发展
        2.2.1 唐代及以前
        2.2.2 辽金时期
        2.2.3 元明时期
        2.2.4 清时期
    2.3 清盛京园林发展历程
        2.3.1 清代前期
        2.3.2 清代中期
        2.3.3 清代后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从“陪都十六景”到“盛京八景”
    3.1 盛京八景概述
    3.2 清前期盛京八景
    3.3 清中期盛京八景
    3.4 清后期盛京八景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清代盛京八景的景观营造
    4.1 历史沿革
    4.2 空间分布形态
    4.3 时空演变
    4.4 景观元素
    4.5 盛京八景的艺术特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沈阳万柳塘公园景观改造与设计
    5.1 基本概况与分析
        5.1.1 万柳塘公园基本概况
        5.1.2 区位分析
        5.1.3 现状分析
        5.1.4 SWOT分析
    5.2 设计原则
    5.3 目标定位
    5.4 设计思路
    5.5 总体设计
    5.6 交通设计
    5.7 分区设计
        5.7.1 入口景观区
        5.7.2 滨水景观区
        5.7.3 运动景观区
        5.7.4 行政办公区
        5.7.5 户外拓展景观区
        5.7.6 安静休闲景观区
    5.8 基础设施设计
    5.9 铺装设计
    5.10 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实际项目
致谢

(10)近代沈阳公园与城市发展研究(1906—1931)(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文献资料与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相关概念说明
一、近代沈阳公园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娱乐空间的匮乏及民众诉求的提高
    (二)清末新政的推崇与社会舆论的提倡
    (三)奉天满铁附属地的示范性作用
    (四)近代沈阳自主城市建设的推动和奠基
二、近代沈阳公园的发展历程
    (一)清政府时期的公园建设
        1.万泉公园
        2.奉天公园
    (二)民国奉系时期的公园建设
        1.皇家陵园向大众公园的转型
        2.皇陵公园的规划建设及管理维护
        3.奉系对其他公园的建设
三、公园对近代沈阳城市的影响
    (一)公园对沈阳城市的积极影响
        1.丰富市民生活,增强运动意识
        2.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3.加强经济交流,见证政治更迭
        4.完善道路体系,促进交通发达
    (二)公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对公园建设管理存在的弊病
        2.市民素质及经济水平相对落后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四、浅谈北陵公园改造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沈阳市社区级绿色空间配置与优化研究[D]. 刘畅. 沈阳建筑大学, 2021
  • [2]沈阳城市公园游憩者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邹欣怡.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4)
  • [3]沈阳北陵公园声景观调查研究[D]. 董梓成. 沈阳农业大学, 2020(12)
  • [4]清末民初奉天地区文物保护与管理研究[D]. 乔志军. 辽宁大学, 2020(01)
  • [5]声景地图技术在城市开放空间声景优化中的应用 ——以北陵公园为例[D]. 张广宇. 沈阳建筑大学, 2020
  • [6]文化遗产建筑与城市街道过渡空间色彩问题研究 ——以沈阳北陵公园周边环境为例[D]. 栾洛菲.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7]沈阳北陵公园:景观旧址改造设计方案[J]. 黄颖. 当代旅游, 2019(09)
  • [8]乌拉特前旗林海公园改造设计研究[D]. 米洁.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9]盛景传统公共园林到现代公共园林演变研究 ——以盛景八景为例[D]. 刘欢.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10]近代沈阳公园与城市发展研究(1906—1931)[D]. 刘圆圆.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9)

标签:;  ;  ;  ;  ;  

浅谈北陵公园改造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